大逃亡(1963)

The Great EscapeUP:2021-03-06

《第三集中营》(英语:The Great Escape)是美国在1963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导演是约翰·司图加,主演包括史提夫·麦昆、詹士·加纳、查理士·布郎臣、占士·高宾、李察·艾登堡禄。该电影改编自保罗·布里克希尔(英语:Paul_Brickhill)于1950年出版的同名书籍,是二战期间的真实故事,描述一班美国陆军航空军及英国皇家空军战俘从德军在波兰的战俘营逃走的故事。剧中角色大多取自真实人物,有些角色则为数个真实人物的集合。剧中许多逃脱的细节有经修改,其中美国人角色在逃脱计画阶段与实际逃脱的部分大多为虚构。

大逃亡

评分:8.3 导演:约翰·斯特奇斯 编剧:保罗·布里克西尔 / 詹姆斯·克拉韦尔 / 威廉·赖利·伯内特
主演:史蒂夫·麦奎因 / 詹姆斯·加纳 / 理查德·阿滕伯勒 / 詹姆斯·唐纳德 / 查尔斯·布朗森 / 唐纳德·普利森斯 / 詹姆斯·柯本 / 汉斯·海西默 / 大卫·麦考姆 / 戈登·杰克逊 / 约翰·莱顿 / Angus Lennie / 奈杰尔·斯托克 / Robert Graf / 裘德·泰勒 / Hans Reiser / 哈里·里鲍尔 / 威廉·拉塞尔 / Robert Freitag / Ulrich Beiger / 乔治·迈克尔 / 劳伦斯·蒙田 / Til Kiwe / 海因茨·韦斯 /
类型:剧情 / 历史 / 冒险
片长:172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龙虎榜(港) / 第三集中营(台) / 胜利大逃亡 / 绝处逢生 / 胜利逃亡
上映:1963-07-04(美国)
IMDb:tt0057115

大逃亡简介

二战期间,德军的战俘营里,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自由。美国人希尔(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 饰)在进入战俘营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计划着越狱。虽然他的十多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但希尔从未放弃。这次,希尔和英国军官罗杰计划秘密挖掘隧道带领250人一起越狱。所有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配合这次计划,有人专门负责制作大家逃跑后需要穿着的平民服装、有人负责做假证件、还有人负责储备食品等等。然而就在他们的隧道大功告成那天,隧道却被德军发现了。逃跑计划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希尔他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费里斯·韦伯斯特 第21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简评

逃出76人,我以为这就是大逃亡了。但是不,11人被抓送回,50人被抓被枪杀,真正逃出去的没几个。也许不逃走反而能活着等到被释放的那天吧。“这一切值得吗?”“就看你怎么看了。”史考利想以此扰乱德军的军事注意力,他的目的达到了。其他人想呼吸自由的空气,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这就可以了,所以,就算再一次被关在禁闭室里,依然可以平和地玩棒球,因为没有人可以强制他们说“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

经典的越狱片,浓浓的颗粒胶片感。一部没有女性的电影,众多男角各有性格,没有单纯的脸谱化,就这放在现在来说实在太难得了。越狱分工,过程结果交代得明明白白,也让片长接近三个小时,可惜在被碎片化资讯冲击的当下,这类片子是不会有市场的。最后感叹一下东西两边的战俘营待遇真是天上地下,要是苏德战场怕是已经被突突突一万次了

很棒的故事片,这部60年代的电影用轻快诙谐的配乐拉开了一场关于逃亡的冒险之旅,在纳粹集中营几位主角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情节实则暗流涌动。这个监狱让战俘轻松自在,逃亡也从第一分钟就拉开了序幕,大家各显神通、各司其职,但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结局虽然悲惨,但并不非常让人沉重,这或许也是导演所希望营造的氛围吧,战略性越狱。

三个小时的越狱电影,完成度高,结构工整,角色众多却都面面俱到,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优秀的,也能看出给很多之后的越狱片提供了启发和灵感,唯一有点不足就是故事要说亮点实在不多,比起比利怀德更早的越狱片《战地军魂》对于人性的解剖,这部《大逃亡》就显得单薄了一些,深度不够。还是相当值得一看。

德国空军还是比盖世太保稍微有节操点。令人感慨的是,即使是八十多年前,即使是在德国当战俘,监狱里的个人空间及自由都让我惊讶。本片之所以不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令人追捧,估计主要是单人作战的肖申克越狱好学,而本片这样的组织严明、分工明确式逃狱不好学,因此大家才代入感有限吧!

他们千方百计逃出了集中营,却又被一个个抓了回来,其中五十人壮烈牺牲了。集中营里的他们身怀绝技,各显神通,冒着种种风险,有的能化险为夷,有的则不能。小的矛盾点一个接一个,推动剧情发展。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的障碍,但在战友的帮助下他们都迈出逃跑的第一步。他们不屈不挠的逃跑为的是自己的尊严与信念。

基本是个主旋律片,不同之处在于导演有意识地淡化了其直接呈现。战俘营的部分用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浪漫化了整个情境(当然借口是因政见分歧的德空军放松管理)详细呈现的挖掘部分是整部戏最好看的部分,方方面面搬演全了,在这里很有耐心地借这个抓人的故事点铺垫起来戏的核心,对战友、未来的信念,手法平实,但导演也着力了几组人物关系使得主线始终能落到实处后半段出逃,详细搬演前述的几组人物如何被抓被杀,最终把这核心的信念感立了起来。本片在人物上也值得说道,没有像今天影片一样执意做人物弧光,而是刻画扁平人物的记忆点,明星像麦昆布朗森阿滕伯格这些突出其气质,也有像艾希礼这样对情节起关键作用的口癖,这些扁平人物构成的情节同样是很有特色的,这也是对现在片子写人物的一种参考

我之前绝对在电影频道看过。CC修复整体不错,个别镜头不过关。电影被后世许多作品致敬,《胜利大逃亡》的情节,Tbag在《越狱》中骑车桥段,《富贵兵团》的场景搭建,都有本片的影子。电影将越狱题材和动作主题结合,塑造鲜明又复杂的群体形象,将越狱准备,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逐次展现。一方面,作品以歌颂自由和坚持为主,人物形象虽然不同,但具有不同的勇气和决心。另方面,投降是否意味气节丧失,本片也给出了答案,你有关我的能力,我有逃跑和反抗的自由。这里是否存在着文化视角的差异,值得商榷。如果按照“平庸之恶”的观点,典狱长和那些SS一样,难以独善其身(比如《朗读者》)。

轻松有趣,很多细节和小桥段很有意思,可能只是对一个眼神,可能只是一个动作,酿酒那一段三个人六声咳嗽简直绝妙。The cooler king三次走进战俘营,情景各不相同,却用镜头、音乐和背景交待了前后的呼应和表达的情绪,一次比一次沉重,又一次比一次高昂;第三次那几段路走得,如同将军凯旋,一步一步平淡无奇却又昂扬而壮烈。全剧用一种轻松戏谑的态度看待那一段沉痛的历史,似乎很轻却又极重,举重若轻,似轻实重,挥洒自如,高妙无比。我只能说:高,实在是高。

3星半多,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在戒备森严的德军战俘中战俘准备越狱逃亡的故事,但却不乏浓郁的喜剧效果,群策群力,个个都是人才,气氛节奏都很不错。250人,76人逃出了地洞,其中50人被射杀,23人被抓回战俘营,只有3人逃出生天。PS:德国对战俘待遇真好,不关监狱,搞集中营,无饥饿无迫害,对比犹太人和日本战俘营..............呵呵

越狱群像;此题材里最欢快,纳粹战俘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导致多少对motives有点疑惑;最后一小时没少给后来的prison break提供素材;奔驰在欧洲大地上的摩托remind me botw里的摩托车还没搞到

虽然自称改编自真实故事,但《大逃亡》无疑是高度去现实化的,德军战俘营里生活氛围之轻松自由几乎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步,战俘尤其军官们平日仪表穿着的整洁程度,土方作业的工作量和施工条件,还有为出逃准备的服装也明显不像军装改一改凑出来的。。。你只能把一切看作为一则寓言:当自由被剥夺时,是选择顺从但安稳得生存下去——毕竟战俘营长官“舒服地待到战争结束”的许诺看起来非常可信,还是为了信念不顾一切地反抗?可是论寓言之深刻,前有《战地军魂》、《桂河大桥》,论视听之锐利,大洋对岸还有《洞》,都比《大逃亡》早,它又比得上哪一个呢?

获得奖项

  • 第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获奖:Best Actor
    提名:Grand Prix
  •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剪辑
  • 第21届金球奖
    第21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