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2014)

גט - המשפט של ויויאן אמסאלםUP:2021-04-03

《离婚风暴》 (法语:Gett: Le procès de Viviane Amsalem) 是一部2014年以色列和法国合拍剧情片,Ronit Elkabetz和Shlomi Elkabetz联合执导。为2014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竞赛片。也入选多伦多影展。

诉讼

评分:8.3 导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 施洛米·艾尔卡贝兹 编剧: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 施洛米·艾尔卡贝兹
主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 西蒙·阿布卡瑞安 / Shmil Ben Ari / 亚伯拉罕·切莱克塔尔 / 塞森·加布埃 / 克伦·莫尔 / 梅纳什·诺伊 / 杰夫·里凡奇 / 伊夫林·哈格尔 / David Ohayon / Roberto Pollack / Eli Gorenstein / Dalia Beger / Gabi Amrani / Albert Iluz / Rami Danon
类型:剧情
片长:115分钟地区:以色列 / 法国 / 德国
语言:希伯来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离婚风暴 / 审判 / 判决 / 对薇薇安·阿姆萨勒姆的审判 / 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lem
上映:2014-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3062880

诉讼简介

在以色列并不存在民事婚姻与民事离婚,所有的结婚与离婚必须在犹太教拉比的裁决下才能成为“合法”,然而丈夫一方的权利往往凌驾于第三方的裁决人之上。《诉讼》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所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薇薇安·阿姆萨勒姆自三年前已经提出结婚,然而她的丈夫伊莱莎并不同意。即使伊莱莎强硬地不肯妥协,薇薇安已经下定决心要争取自己的自由,然而宗教裁决人的态度却是暧昧不清。在三方拉锯的过程中,一幕幕悲剧与荒谬不断上演。

第72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86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外语片 第2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年度冷门佳片(提名)

简评

影片是在电影节上看的,确实是一个高逼格的文艺电影,尽管成本极低,但是调子一气呵成,表演极具张力,叙事技法也很成熟的文艺片。这场诉讼最让我感到荒谬的地方是它把别人的幸福拿来审判。原本是情感问题,最后变成了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的是非问题。这样一种扭曲注定了不管这场审判持续多久,都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以色列出色的片子中,很多人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历时8年的离婚,宁愿再也不交往男人,也不要忍受这样的婚姻,女主真的太伟大。当罗生门过后是,当女主虔诚的举着双手等待丈夫的休书时,泪目了。此时的自由只是表面的自由,但即使是表面的自由,即使代价足够沉重,也稍稍得以喘息

看似荒诞的离婚诉讼案反应以色列的女权现状。根据当地法律或者说是风俗,离婚诉讼只有在男方同意的前提下法庭才能够裁决,影片中因为男方不同意离婚诉讼持续了5年之久,最后是在女方接受不得再交往异性的条件下才勉强促成,取得了难堪的“胜利”,影片最后那个只拍女主双脚进入法庭的镜头,也是暗示着真正取得平等权利才刚刚上路。影片抨击以色列仍以风俗作为判决依据的落后同时,也指出了现代化的司法建设对特别是女权平等的必要性。

电影的技法方面没问题,感染力也足够。所以导演想传达的情感或者观点相信可以充分明白地感知到。导演关注犹太人不同性别的公平问题,想用一起犹太妇女的离婚诉讼来抨击以色列的婚姻制度。但是这个论据恰恰出了问题。更不可思议的是,其实论据可以有很多,导演却找了一个很不合适的点。

只通过一个单一场景——法庭,讲述了一场跨日持久的离婚官司,折射出了以色列国家的女性婚姻状况。女性的社会不平等是婚姻最大的阻碍,即是是宗教为它护航,也无济于事,因为人与人只有平等才能互利,互利才能彼此幸福,社会才能进步。所以电影中不愿离婚的丈夫,其实现实中也是一个不幸的人,没有朋友、子女也不喜欢他,最后还和为自己辩护的哥哥闹翻,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他爱的不是他的妻子,他实际只爱他自己。

他是大家眼中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没有出轨,也没有打你,他还愿意要你,你为什么要离婚?你支持她离婚,你是不是嫉妒她的幸福?你怕你丈夫吗?我不怕,我只是尊重我的丈夫,我做好我应该做的,家庭还会有什么问题?你这么帮助她,你是不是爱上她了?好吧,这是你的离婚证,请双手捧着,你以后就自由了!但我不能同意你跟别的男人交往!

太窒息了,字幕卡上的几周几个月加起来竟然有几年时间,马拉松一样的诉讼却根本理不清这个把女人物化的现实——只是男人的附属,哪怕法官的裁决都只是次要的。但是我甚至把这种法理层面的理性和愚昧落后混合的他国看作进步的,毕竟法官没有和稀泥,没有劝和,也没有一味站在男人一边。而我们呢。

单一的室内场景,上演着一幕幕荒谬与绝望。漫长的离婚拉锯战,痛击着以色列保守的法律体制以及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通过一系列辩论场面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暴露出这个国家在人文、教育、体制各个方面的缺陷。女主角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编剧,室内调度精彩,演技也很精湛~

只要有思想有内容,即使场景只有一个走廊、一个房间、两张桌子也可以震撼人心,制作成本极低,但是对剧本和演员的考验极大,能呈现如此精良的电影实在佩服。没有过多的直接抨击体制与法律体系的问题,仅仅从一个小小的离婚案件从小处慢慢放大,这个案件被和稀泥的法庭拖了5年的时间是荒谬的戏剧,同时也是悲哀的现实。

在以色列并不存在民事婚姻与民事离婚,所有的结婚与离婚必须在犹太教拉比的裁决下才能成为“合法”,然而丈夫一方的权利往往凌驾于第三方的裁决人之上。《诉讼》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所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薇薇安·阿姆萨勒姆自三年前已经提出结婚,然而她的丈夫伊莱莎并不同意。即使伊莱莎强硬地不肯妥协,薇薇安已经下定决心要争取自己的自由,然而宗教裁决人的态度却是暧昧不清。在三方拉锯的过程中,一幕幕悲剧与荒谬不断上演。

#以色列电影周# 极为狠辣振聋发聩,犀利到简直怀疑导演暨女主早逝的死因,全程发生在小小裁判庭,却叫人目不转睛抓狂挠墙呼吸不畅,连我们的社会都很常见的“这男人没啥不好的,你为啥非要离婚”这一常见问题的终极答案,正如本片呈现,周围人眼里的模范丈夫、完美男人、圣人,如何逼疯裁判员,逼疯代理人,逼疯证人,能想见薇薇安平日过的是什么铁窗生活,镜头里的薇薇安与当年圣女贞德的面孔有何本质区别,这男人所要求的妻子的尊重,不过就是要求女人的“顺从”而已,“离婚的女人在以色列就是屎”,即使如此,薇薇安依然铁了心一定要离婚,耗时五年的离婚诉讼,还必须承诺离婚后也不与任何其他男人交往,犹太律法里连“(女人)拒绝繁衍”都是罪行,印象中犹太人先进聪明,可见所谓的先进、智慧与真正的现代文明程度并没有必然联系

悲剧故事中的悲剧人物的影评 基本上到了如今,大大小小的纠纷都能以一句“法庭上见”为解决方式,通俗些讲叫做打官司,*些则称作民事诉讼,电影诉讼便以此为题。然而他要讲述的绝非是有关正义与善良的故事,世间的确是真切的存在着灰*的,他绝不算是错误,但也无人可以对其高声喝*。 在犹太教的法律中,离婚的权利完全掌握在丈夫的手中,这种权益高过一切。

获得奖项

  • 第8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8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第86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86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五佳外语片
  • 第6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6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TVE Otra Mirada Award - Special Mention
  • 第72届金球奖
    第72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