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狂欢(1973)

Turks fruitUP:2022-02-04

演员表影评剧照
土耳其狂欢

评分:7.4 导演:保罗·范霍文 编剧:杰拉德·索特曼 / 让·沃克斯
主演:莫妮卡·梵·德·冯 / 鲁特格尔·哈尔 / 托尼·赫德曼 / Wim van den Brink / Hans Boskamp / 多尔夫·德弗里斯 / Manfred de Graaf / Dick Scheffer / Marjol Flore / Bert Dijkstra / Bert André / Jon Bluming / Paul Brandenburg / Suze Broks / David Conyers / 特鲁斯·德克尔 / Marijke Frijlink / Reinier
类型:剧情 / 爱情 / 情色
片长:108分钟地区:荷兰
语言:荷兰语 / 英语
影片别名:土耳其软糖
上映:1973-02-22(荷兰)
IMDb:tt0070842

土耳其狂欢简介

本片围绕一位年轻的雕刻家艾里克(鲁特格尔·哈尔 Rutger Hauer饰)与美艳女郎奥尔加(莫妮卡·梵·德·冯 Monique van de Ven饰)展开,讲述两人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孽缘情债。一起车祸让天性崇尚自由欲望的艾里克,邂逅美艳女郎奥尔加。从此他终日沉迷于暴力虐待式的床第之欢。当奥尔加远嫁美国后,艾里克重陷孤独,他只能以更加疯狂的性欲来发泄心中的痛苦。然而当两人再次重遇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欲却再也无法重现,唯化作一段孽缘成追忆。
  这部由荷兰著名电影导演、剧作家、制片人保罗·范霍文执导,改编自畅销作家Jan Wolkers同名小说《土耳其狂欢》的情色电影,不但荣获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更获得“本世纪最佳荷兰电影”称号。本片营造出一种颓废唯美的绝望氛围,创下当年荷兰票房纪录。《土耳其狂欢》以热情大胆的爱情故事和赤裸野性的性暴力场面,成为荷兰电影史上是一部举足轻重的影片。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简评

不断出现的音乐theme 里就带着一种不安和危机四伏的感觉,时刻提醒甜蜜的当下,这段感情本身带有的浓烈自毁色彩。男主强壮、英俊、鲁莽、天才,却终究被牢牢压制在女性之下,表演着一种自戕和自我献祭类似的感情行为。范霍文的手法一直特别老旧,但这部里不是问题,反而映衬着现代城市社会结构的虚假性——至少故事中的两个人,行使着母系社会类似的求偶和男性下位原则,整个故事就是一场性与之前之后的圆圈舞步。构图和打光极致讲究,虽然故事结构只能算二流,不失为情色领域经典的作品。

为什么打三星呢。原因有几点,我发现男性导演拍这种文艺爱情片总是免不了大场面的女主全裸性爱镜头的描写,然后男女主疯狂快乐、无可替代的时光,最后女主不知道因为什么奇怪的原因疯掉甚至死去,并且男主从始至终不离不弃、深情地守护着她。为什么这些男人对于女人的认知停留在这么肤浅的层次啊?女人只能选择疯和不疯两个结局吗?没了爱女人就活不下去了吗?唯一让我觉得好看的就是胶片拍摄的电影,色彩和光线很绝。看得出这和《巴黎野玫瑰》算是同种类型的,但好歹佐格比男主正常,贝蒂也是有原因才会变得抑郁,还是没懂保罗范霍文是怎么样无缘无故就把女主给写死了的,刻在骨子里的厌女情节吧。

没有字幕,听不懂的语言,不知道啥剧情,只是彻头彻尾的感觉到了疯狂,两个疯子。前一秒钟我在想年轻真好有个这样陪你一起疯的人真好,下一秒钟我又想这两个神经病有什么好的。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想法,这部电影是那个年代的反应,而我终究是这个年纪这个年代的人。莫名觉得很颓很丧,无所事事的一天,看了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感受到了一种疯狂绝望的情绪,make love not war

2023-2-16 宇宙一切皆周期,你无力对抗,只能顺应。狂欢意味着衰竭来临,一切都向崩塌前进。极致的绝望枯竭,意味着新的开始即将到来。绝大部分的人生都是起伏的,区别只是起伏的大小不同,人生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包括生离死别,其中爱情是人生中绚烂的流星,美丽闪耀瞬间而过,同样爱情也无法逃离周期,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的高潮,但人们总希望一直处于高潮的狂欢,处于狂欢中的人们以为可以一直狂欢下去,但这是妄念,狂欢后的落寂灰暗让人们难以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变得疯癫狂躁,当疯癫过后安静下来,生活重新回归平静正常,也许新的狂欢再次来临。。。

是不是年代的固有印象,觉得一切都很有弹性,很有弹性的男主永远接的住任何方向跳过来的乳房非常有弹性的女主,骑自行车的方式也很有弹性,开车也很有弹性……镜头非常美,日暮的海滩上,穿着白色毛衣的女主和一身丹宁的男主带着一只橙色的皮包,结婚那天的蓝裙子蓝帽子非常美(拜托同学送的围巾很丑,还扔掉了蓝帽子,还好去美国前又找到了),雨里红酒的白衬衣和高腰蓝色波点裙被淋湿后更是绝美经典……除了排泄,还一直围绕着对性的渴望和对生育的恐惧,妈妈因为乳腺癌切除了一边乳房,骗女儿是喂奶的时候咬掉的,似乎解释了为什么睡觉的时候总含着大拇指,在垃圾场捡的圆形塑料罩和婴儿娃娃一起做成了一个比喻子宫的艺术品,被灼烧摧毁。人从排泄到性交得到满足,从恐惧和疾病走向毁灭

和不同的伴侣在一起,呈现出的状态也会不一样。男主没有女主在身边,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和艺术家在一起要燃烧自己,所以女主逃开了。说真的,男主让我难以忍受,不过到他放归鸟的时候又觉得他还不错。再相见,她是坏掉的娃娃,疾病失去了金发,初相见时就吸引到我的极美的金发。她的生命在倒计时,我想这对他来说是残酷的,昔日女神变了样子,可他能耐心地陪着她,到这里我又相信他其实是很好的人。

结尾让我观感上了一星。电影译名没有翻译出精髓,Turkish fruit指的应该是是片尾男主带给女主那盒土耳其零食,这“餐”以后女主走向死亡,塞满嘴的糖果就像是女主对生命的留恋。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女主睡觉都像婴儿一样吮吸拇指,从片中的烂漫到片尾她正式成为了一个“婴儿”,到最后的死亡。象征生命力的火红假发最后进入了垃圾车,不禁让人唏嘘。放海鸥,等细节很有记忆点。最后,男女主真是一个都不省心,一个都不会爱

该片讲述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艾瑞克处处被人骂作嬉皮士,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一遇到奥尔加他就变成了一个正常人。他们的爱也从性开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但还是在婚姻中败给了现实。最后以悲剧结尾。片中除了爱情和性,也展现了生活的龌龊,当最后奥尔加的假发被垃圾车吞噬,艾瑞克回望以奥尔加为原型的冰冷巨大雕塑时,影片对冷酷和疯狂的生活给予了最好的讽刺。

6/10。开头的假闪回,埃里克从钝杀情夫、射杀奥尔加的梦中醒来,暗示性放纵者潜藏的死亡情结。奥尔加是为爱情疯狂的少女,她下半身只穿内裤、轻佻地坐在埃里克的自行车后座上招摇过市,两人共浴爱河的深色旧式楼房里,暗不透光的室内成为叛逆世俗的私密场域,排斥了室外象征理性社会的阳光下的街道,她释放个性的动机源于反抗母亲的控制,但最大限度的生理渴望又意味着身体的衰竭-死亡,结尾镜头从走出医院的埃里克身上移向那座母亲高举着孩子的雕像,是摆脱母辈控制而消亡的青年亚文化。范霍文的色彩和空间构建都带有丰富的层次,婚礼场面的后景中众人与彩带的交互关系足够鲜艳夺目,却将红色鲜花点缀在前景左下角,用最引人注目的大红色块引导观众的视线,而奥尔加的房间则在纵欲的床上方摆放一面长长的镜子,对称的构图手法压缩了人在画面中的位置。

一部奇妙的电影,观影感从一颗星开始,到最后给出五颗星。从悬疑片到情色片,再到虐恋片,范霍文导演将性和爱结合的真好,故事讲的也好,就连最俗套的绝症情节,也拍出了高级感。男演员令人又讨厌又心疼,女演员演技炸裂,尤其美国归来之后的部分。很多肮脏的画面背后,却是摄影的精致,颓废唯美,生活琐碎和电影艺术的对抗,互相排斥又相辅相成,虽然我不能接受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排泄物。出于年代所限,化妆确实糙了点,但还是一部越看越惊讶的优秀作品,另类的感动。

屎里找糖…不。能把爱、性、死亡、污秽讲的这么有层次的,我想到三个人:波兰斯基、拉斯疯、范霍文。记几个片段:男女主结婚时,另一对男女一起举行婚礼,新娘羊水破了,白色婚纱“污浊”一片,小狗去舔她流在椅子上的羊水,这个镜头真是…厉害;男主在女主裸露的胸脯上放上一束花,电话响起,是女主父亲病危的消息,男主把花从女主身上拿开,胸脯上满是花束上掉落的蚯蚓和蛆虫;女主父亲临终时那种充满死亡和腐烂的臭味,导演给了好几个镜头,你甚至能闻得到;女主因吃甜菜根拉出红色的粪便,吓得以为自己要挂了,男主徒手检查她的粪便,以及两人分手时男主的呕吐物、男主脏恶的生活,导演都给了很多强调,但是你也觉得,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伴随着人与生俱来的污秽。还有:女主坐在男主自行车后冲边上的车辆撩裙子的戏,后来的《黑皮书》也有。

虽然女主各种意义上都非常出挑,但本片几乎可以算作是Rutger Hauer的个人秀,他真的太辣了太辣了看晕了要…Olga的性格是我在电影里最怕的那种女人,看到最后感觉耐心也要被磨尽了。许多地方的设计非常impactante,范霍文作品的生猛一面在这里是全面绽放的,胴体的狂轰滥炸指向的是某些更纯粹的东西,它可以是扭曲的,也可以是纯真的。

土耳其狂欢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