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墓园(2015)

รักที่ขอนแก่นUP:2021-03-03

幻梦墓园

评分:7.4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编剧: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金吉拉·潘帕斯 / 班罗普·洛罗伊
类型:剧情
片长:122分钟地区:泰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马来西亚 / 韩国 / 墨西哥 / 美国 / 挪威
语言:泰语
影片别名:爱在孔敬 / 浮華塚(港) / 华丽之墓(台) / Rak Ti Khon Kaen / Love In Khon Kaen / Cemetery of Splendour / Cemetery of Kings
上映:2015-05-18(戛纳电影节)
IMDb:tt2818654

幻梦墓园简介

一种奇怪的睡眠病在士兵之中蔓延开来,患病的士兵们噩梦缠身,纷纷被送往了一处临时诊所之中接受治疗。金吉拉(金吉拉·潘帕斯 Jenjira Pongpas 饰)是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妇,亦是医院内的志愿护士,乱世之中,这座似乎与世隔绝的医院仿佛世外桃源般宁静且充满了启示。
  阿肯(雅琳帕特拉·鲁安格拉姆 Jarinpattra Rueangram 饰)是一位灵媒师,她通过通灵的方式使家属们和那些患病的士兵们相见。莱特(班罗普·洛罗伊 Banlop Lomnoi 饰)亦是这些士兵之一,可是一直没有任何人来探望他,他的存在引起了金吉拉的注意。莱特有一本记满了奇怪图案和文字的笔记本,也许事件的答案就埋藏在其中。

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第19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非北美上映影片

简评

。①一种奇怪的睡眠病纠缠着一群士兵,他们因此被送进医院。影片讲述了中年家庭主妇女主在医院当志愿者期间结识了其中一名士兵并因此陷入了(与该士兵相关的)各种奇怪的幻梦与浪漫。②通过催眠般的氛围使情绪直达观众灵魂(可惜虽技法同质于《布米叔叔》但直达程度差距不小【也许也和剧情不够神秘有关?】),渲染技法和段落如:虫鸣声和舒适的各种自然音/环境音;让人沉醉的(昏暗的)热带雨林/泰国乡下置景;几处(<5)画内配乐;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固定或缓慢的运镜。③有些剧情是想反映现实政治,但由于展开不充分导致影像表达有些冗余,;作为主情绪电影不该使用梦境与现实复杂地交织的故事结构(问题同质于《饲养乌鸦》),但似乎交织地也不算复杂,所以暂不扣分。

阿彼察邦太有趣了。他真的很擅长混合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异托邦叙事。电影里重复使用的挖掘机,河流,热带雨林,野狗...是典型的阿式符号。这一部政治隐喻太明显,影院里观众的集体站立,在泰国生活过的人会立刻领会。医院里的病床排成墓地的列式,士兵们躺在人间长睡不醒,勃起的器官和不断变色的霓虹灯管似乎是活着的微弱性征,你不断询问,这一幕到底是梦游还是已醒来?我想,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觉得分不清却也不介意的观众。:在热带的室外,阿彼察邦是怎么做到让灯管附近始终没有蚊虫萦绕的?所以此处到底是人间还是地下?如果说林奇的梦境是诊断,那么阿彼察邦的梦境便是疗愈。

在《幻梦墓园》里,医院这一场域不仅连通着生命与死亡、前世与今生。它更是一座巨大的“幻境机器”与“意识形态失乐园”。前者指称着影像的致幻特性,封闭的病房恰恰如同昏暗的影院,奇幻的光影同样将观众催眠,所有人一同进入到来自潜意识的混沌界域中,由此形构一层关于影像自反性的寓言。后者则指向着历史幽灵的集体失忆,由皇宫(封建集权)与学校(现代性设施)改制而成的医院埋葬着泰国将近半世纪的创伤性记忆,士兵们的集体沉睡是political persecution后的应激障碍,金吉拉腿上的大瘤与蹒跚步伐更是如同本土邪灵附身一般,在现代化进程中扭曲前行。每个人都在过去中拾荒与寻觅,却又始终难以与当下产生实际关联。挖土机机械又无情铲去孩童们的玩乐之地,结尾金吉拉那深刻却严肃地注视恰恰是那一整代历史亡灵的哀悼与悲戚。

固定长镜头出奇地有吸引力——抛掷一个感官上现实的时空和语境,实则出现的却是死去已久的回魂公主以及虚构的王宫寝殿,如果说蒙太奇是利用拼剪创造时空幻象的话,阿彼察邦则是直接扭转了精神的逻辑顺序,以无形创有形。憧憬美国的女子流连于熟睡的泰国士兵和虚空的王宫,时而醒来,时而昏睡,影射出藏匿于断裂梦境之中隐晦而迷茫的民族情绪。一切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向往原始主义,广场舞,独唱,现代医院,军队,丛林,是阿彼察邦奇幻影像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听见蝉鸣和风轻拍芭蕉叶的声音,甚至想在斑驳树影下永远睡去。(女主角最后的神情完美诠释了我看完全片之后的模样)

比起名作布米叔叔对于"回到子宫前再流视人间"的临终关怀,这部《幻梦墓园》明显在剧情和内容上更显自然与真挚,在舒缓中流露着对时光逝去,总是担心爱人明日难见,如细沙难握的真挚情感。不断的数个日夜的切片组成了类似于两天之内发生的日常,但说不定这综合征已经蔓延了一个世纪。我们总要珍惜眼前将逝去之人,时间在他们身上缓慢流淌,安上霓虹灯装置和求神拜佛,都希望他们在彼岸能够做个好梦。片尾用到了韩国嘻哈制作人DJ soulscape的作品,幕间放了部泰式无厘头而cult的恐怖片预告,热带疾病中的两位主角keng和tong也以同名不同时空在这部片子里重聚(不过tong好像没啥戏份)。看完真的想好好睡一觉。。 。

,因为在对泰国多次失败的民主运动的反思中,阿彼察邦用意象和强烈而直接的批判态度拍摄了这部电影,在开篇、结尾和中间反复出现的挖掘机的镜头,这是对记忆的挖掘,但之后又会填埋回去,这座医院就是阿彼察邦对当下泰国的指认,它修建于封建王宫之上,由学校改建,专门收治战争中失忆的军人,完全就是对泰国历史的隐喻,可惜的是民主与自由仍然被皇权与军队当做玩具,3个主人公都是试图联系过去与当下的人,他们最终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未来,阿彼察邦还加入了大量的人性日常性片段,排泄、勃起、跳舞、生病、吃饭等等,以人的本身来对抗挖掘机象征着的对记忆与尊严的剥夺,同时阿彼察邦也有意影射了欧美文化对泰国侵蚀,这会是一条拯救的道路吗?至少在阿彼察邦看来,泰国在传统的泥沼和废墟中还远没有找到迷宫的出口

#FIFF16#如果你觉得所有人都能理解阿彼察邦的魅力,那你肯定是脑子没转过来。这位泰国导演的影像必然不是大众所喜爱的,他过于冷静平稳的镜头、克制温吞的剧情,在混上一点超越现实的幻想,很明显不是一种普世皆宜的银幕产物。但当你能穿透这层朦胧的窗纱,其中蕴含的那股子生命之道却早已呈现的一清二楚。每个人的故事都处在现实和幻想的边界上,就如同梦境那般得虚实结合与难以捉摸。一旦你接受这份真相,在现实里与他人毫无顾忌地谈笑风生,在想象中用自己的砖块搭起一座足以遮蔽天地的高楼,那这一遭又有什么可足惜的呢?普通的树林曾经是豪华的王宫,腿上的伤疤可以成为上帝的吻痕,那些红的绿的有的没的的一切,都在那个节点上猛然碰撞,成为花园里瞪大眼睛后的知晓与坦荡。

阿彼察邦深知这一点:我们是否能进入一部电影,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让电影凝视我们,即,我们愿意多大程度地自己投射在影像之上,将被摄物从它的轮廓和符号意义中解放出来,与我们嬉戏。所以,所谓“自然主义”并非阿彼察邦视界的终点,恰恰相反,只是启发他的起点:在布米叔叔往后,他才抑制住了召唤奇观和梦境的渴望,完成了观看的自由。他回到了现实中来,同资本和权力的符号和解,却更坚定地同时身在两个世界当中。因此,正是这种在易被误解为“力度减弱”的幻想结构里,他获得了渴慕已久的完满:无需明证的身体归属,和无需材料的主体自由。

被催眠的小民,在流转变换的色彩中,在泰王画像和佛像的凝视下安逸地睡眠、做体操。挖掘机在孩子们足球场的旁边翻出一座座土堆。天空中那只草履虫是我们视网膜浊体的具现(六年后又化身为《记忆》里那艘外星飞船)。镜头从相拥的情侣雕塑毫无征兆地移向旁边可怖的骷髅雕塑。男兵灵魂上身的女通灵师,带着老妇游历一座只在现实反面显影的皇宫。……阿彼察邦的景观逐渐脱离了神魔鬼怪的直接显形,而是借助更加自然主义的场景,来继续构建那个被历史和权力夺舍的泰国;或者说,阿彼察邦意欲通过这些平静而可怖的现实奇观,来告诉被奴役的魂灵们,“用力瞪大眼睛,从梦中醒来吧!”,就像片末老妇那样,舍弃慈祥的眉眼,用绝望决绝的心境去对抗催眠。

前两天看基氏的大滤镜审美疲劳了,今天夜里回来看自然光慢节奏很少镜头移动的阿彼察邦,真的浑身舒服极了!!!很多时候,我觉得邦哥的作品才是“别尝试去理解它,去感受它”的那类电影。总是怪力乱神,各种隐喻无数,虚实不分,人鬼随意交谈,并不是初看能看懂的。在梦境与现实,前世与今生之间似懂非懂的穿梭中,当看到她的泪掉下时,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而缓慢的片子也让观众时不时“催眠”自己,戏里戏外都是相通的。当邦哥的个性签名,也就是结尾点题的音乐响起,幻梦略醒后却依然沉浸其中,是那么迷人~

。旧时的王室幽灵盘旋在当今的天空下并统治着军人,国家的武装与亲人们失去了直接沟通的渠道,唯有借以超自然力量对话。美国(的睡眠治疗仪)只能短暂地使其从沉睡中醒来即暂时地缓和其历史的创伤;残疾的主角珍与美国人结婚,她有一句台词“所有人都睡着了,只有我还醒着”。伊特借助灵媒介绍着过往皇宫的华丽,而我们眼前所见只是一千树林、一块铺满落叶的土地,历史的辉煌总归已成为过去。本片中阿彼察邦似乎对园林风景特别着迷,有许多拍摄园林风光的空镜头,霸王龙塑像“注视”着上学的孩子们,梁龙“注视”着凉亭里对话的珍与圣殿公主,仿佛也在暗示着历史的凝视与徘徊。当病床边的光管的光色变化与夜晚外景的光色变化形成重叠与蒙太奇,我们突然意识到,也许每个人都在睡梦中不曾醒来。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为他的母国找到了最为契合的影像表述,在《幻梦墓园》中,士兵与妇女、灵媒与女神、现代装置与通灵仪式围绕同一个民俗学背景展开,描摹出梦境的轮廓。墓园的时间与其说是停滞的,不如说是交错、重叠,通过一具具身体-建筑空间连接在一起,而这种变形的时间影像在观看者眼里成为其作者风格的标志物。阿试图藉由神秘学与古代神话重新唤起木乃伊情结,同时将洞穴隐喻反涉到充满现代意义的广告学-政治宣传范畴。《幻梦》不止一次地提示出感官的重要性:调味料的味道和灯光的温度,还有皮肤的摩擦与舔舐——身体确证我们自身,而幻觉/想象构筑起彼此共同的话语。没有比此片更适合报以入眠这一注脚的了。

获得奖项

  • 第19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19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非北美上映影片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9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9届亚太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