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2008)

Kirschblüten - HanamiUP:2021-11-18

樱花盛开

评分:8.6 导演:多丽丝·德里 编剧:多丽丝·德里
主演:艾尔玛·韦伯 / 汉内洛勒·埃尔斯纳 / 入月彩 / 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 纳嘉·乌尔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Argentina: 127 分钟 / Germany: 127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 英语 / 日语
影片别名:快乐的伤逝(港) / 当樱花盛开(台) / 当樱花盛开时 / 樱花开 / Cherry Blossoms
上映:2008-03-06
IMDb:tt0910559

樱花盛开简介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多丽丝·德里 第2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艾尔玛·韦伯

简评

首先,从整体而言我其实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但其次,本片给我的观感有些矛盾。第一点,本片从一个失意的异国人入手,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大都市。迷茫、失措、孤独、感伤。仅这些元素,与《迷失东京》极为相似,许多情节二者都有共通之处;第二点,一个骤然成为鳏夫的老年人,他的孩子对待他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妻子的思念,最关键的一点,一名陌生女子介入他的生活,弥补他生活中空缺的爱与陪伴,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则又和《如沐爱河》十分相似,只不过本片把《如沐爱河》藏在背后的具体情节一一详细呈现了出来;第三点,影片中对于子女的冷漠、陌生女孩的性格设置稍显刻意。几个情节既巧合又戏剧,妻子陡然逝去、丈夫穿着妻子衣服演绎传统舞蹈、女孩的生活等。或许不被明说的,才给人更多情绪延展的空间,就像《如沐爱河》那样。

,“我们看过柏林了,来过波罗的海了,现在该走了。”对于《东京物语》的拟像构成了《樱花盛开》漫长的第一幕,在凝重的情节之外,多丽丝·德里的重复反讽地出现在“小津调”的凝滞之中,通过跳切,镜头忽然运动以及台词的reference将其破坏。不同于小津的stasis,“运动”是《樱花盛开》的第一特性,有如台上表现主义的日本舞踏,身体的解放是死亡的前兆,而死去的妻子又在逐帧照片中以一种机械运动“活”了下来,在影片之中,充满了对于电影与媒介的元评论。直到东京,被放逐的陌生城市及其转镜头中展现的空间,影片找寻着一种东方的严肃,在富士山的显现之中凋零。

影片画面很美,镜头下的德国乡村景象如同油画,日本东京街头的樱花怒放,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子女们不知何时已变得陌生、不耐烦,冷漠得还不如外人,繁华之下更多的是无以言表的哀伤,这种孤独的情感经衬托变得鲜明起来。樱花美丽而短暂,抓住美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心爱的人完成梦想,让爱不留有缺憾,至于其他的已经不重要了。爱的告别,具有日式风格的德国剧情片。

《樱花盛开》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于尾声的桌谈一幕,恐怕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无奈。上下两代人的隔阂不是浅浅一划的沟壑,儿女的情感是真挚的,但他们的自私却在事实上疏远了父母,彼此没能达成真正和解。儿女的抱怨和不满,老人是看在眼中也听入耳里的。他想着走出儿子那封闭的小房间,正如他离开小镇,开始这趟寻找之旅。东京很大,所以儿子给他制作了个纸牌,可以挂在胸前,上有联系电话,防止老人走丢。小细节显得有些讽刺,因为儿子那边总是忙碌忙碌。

有些电影需要到了一定年纪才能看懂,就像有些貌似古怪的行为需要感同身受才能理解。有些艺术需要历经死亡才能欣赏,亦如有些令人迷惑的举止需要等到心平气静才能领会一样。事实上,对于东方文化如痴如醉的西方艺术家不在少数,而深受小津美学熏陶的德国影人也不止文德斯一个。散发着《辉夜姬物语》气息的《樱花盛开》绝没寒酸地向你展示几张画作,有着《东京物语》那般结构的本片是一部已臻化境的影集。只要你愿意去翻看和阅读,时间就会在你眼前如舞蹈一样旋转流动起来。所有人都跟死神有个约定,要走的人脚步轻盈,宛如正在靠近天使种下的一个梦。然而《遗世者》却要用余生去铭记、思念和守望,因此影片才会被造物主拆分成《雪季过客》和《迷失东京》这不对等的两部分。生命在白雪覆盖的富士山下恣意绽放,被这美景复活的人怎能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呢?

导演Doris Dorrie要来VIFF Q&A樱花盛开的续集樱花恶魔(本来是个special presentations,后来又被挤出去了…),在纠结要不要去,于是就把前传翻出来看。唔还真是东京物语+迷失东京,还有一点托尼厄德曼?话说Trudi的演员Hannelore Elsner今年也去世了,唏嘘一下……

情节类似《天伦之旅》,讲述老人探访散居各地子女的故事。长期的沟通缺失造成的亲子代沟比陌生人之间的差异尤甚。影片的细节处理得很用心,亡妻的毛衣、观富士山的心愿、对戏剧的爱好,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子女们不走心的悼念,远及不上最后一幕日本女孩的胸牌令人动容。

“住手吧!你要怎样,戕害它吗?何其残忍,你可知你的所为?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乐的一天。哦,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鼓。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蜉蝣》;德国丧偶老头与日本的死亡文化(舞踏、樱花),探望大儿子和大儿媳那段好像小津东京物语,三个孩子轮流嫌弃老头,流浪舞者握住了他的手。凌晨在富士山下化妆和爱好舞蹈的亡妻跳一段,还挺唯美。最后老头走了,还有捡骨灰这种剧情。两个春卷终于相聚了。

这些年为了子女,我们都牺牲了太多,没有人了解真正的我们,也没人给我们真正做自己的机会。于是在你离开之后,我开始用这种近乎笨拙的方式去尝试靠近你,去帮你实现那些未竟的愿望,替你完成那些年被禁锢的梦想。在这樱花盛开之地长眠,便能与你紧紧相拥,从此再也不用分离。这一生一世,我只对你有过许多的亏欠,希望来世还能有弥补的机会。

前半部故事是小津的故事,甚至连人物设置都十分像;后半部分连镜头都直接小津了。两场跳舞戏是华美篇章,一是老太太死前一夜想来临窗起舞,牵着老伴的手翩翩起舞,柔情蜜意前半生,死生契阔后辈子。二是富士山前老大爷身披和服,在晨曦薄雾之中与死去的妻子宛如如一体,生身链恋。 @2021-10-12 11:40:48

特别细腻的电影,景色很美,老年人的爱平淡而迷人。从老太太烫衫时落下的那一滴泪开始,就让人彻底沉浸到剧情中。。。谁会想到某个重要时间儿女都没空,是女儿的那个“媳妇”陪伴老头子。老头子从不愿意看表演,宁愿在外面发呆,到后面“带着老太太”远赴日本去亲身体验,好大的转变。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我知道...,我就对她好一点了”

;“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 “我们还以为,我们有的是时间。”人物架构太像《东京物语》了,前后断裂挺严重的,不仅是文本内容,影像风格亦如此——前半段是胶片感的唯美,后面则是西方目光下猎奇式的对日本文化的想象(数据化的明亮失真),倒反而成为某种风格特征了。以游历异乡实现生命救赎,这个概念委实太流俗。

获得奖项

  •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第58届德国电影奖
    第58届德国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