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三部曲(2019)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Lehman TrilogyUP:2022-01-17

雷曼兄弟三部曲

评分:9.6 导演:萨姆·门德斯 / Matthew Amos 编剧:本·鲍尔 / Stefano Massini
主演:西蒙·拉塞尔·比尔 / 亚当·戈德利 / 本·迈尔斯 / 吉里安·比科维茨
类型:剧情
片长:223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9-07-25(英国)
IMDb:tt1012754

雷曼兄弟三部曲简介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
  《雷曼兄弟三部曲》英语版由奥斯卡奖获奖导演萨姆·门德斯(电影《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杀机》、戏剧《李尔王》《摆渡人》)执导,英国国家剧院联合艺术总监本·鲍尔翻译并操刀改编剧本,三位英国演技派代表——两度奥利弗奖得主西蒙·拉塞尔·比尔、托尼奖提名演员本·迈尔斯及亚当·戈德利玩转整个舞台,饰演全部角色。
  该剧作为2018年英国国家剧院提早售罄的口碑新剧,2019年转西区再续火爆票房,喜提奥利弗奖最佳新剧、最佳话剧男主角等五项提名,给出五星好评的《卫报》盛赞:“无与伦比的夜晚,教科书般的演技”,同样打出五星的《泰晤士报》充分肯定了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编排,交出了“戏剧最好的模样”。

简评

个人感觉第三幕最佳,可能因为反而挣脱了非要直接描述商业逻辑的桎梏,而且谁不喜欢看衰败呢,我们甚至能对最抽象的非有机体的衰落激起最强烈的激情。第一幕“兄弟”的味道最浓,拧开难用的门把手进入的小店,还是个能和兄弟三人情感相系的小家。此后到进入第二幕,暗中引导故事发展的,与其说是三兄弟跌宕起伏的命运,不如说是标准的商业运转扩张逻辑。本剧有一流的导演,顶尖的演员,但是剧本足够有力到描述资本的命运吗,没有。对一位商业帝国的掌权者(或者说,资本家)的烦恼(噩梦)的想象也展现了一种文艺界的过度单纯的感伤。雷曼兄弟卖种植园的棉花,后来卖咖啡(你猜什么,是外国“种植园”),乘上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之风,家大业大,将其经历归结为个人命运,又是否忽视了暗处的剥削与他人的哭泣?佳作,但有些过誉,评论区高赞的中评说得很好

三个小时,三个男人一台戏,一身西装从18世纪移民讲到21世纪。通过剧本、表演、灯光和钢琴,甚至连实物道具都少得可怜,用最简的素材把表现力拉满。一些延续良久的punchline很好的中和了大量台词、大量信息和演员身份变化、时代变迁带来的陌生感。一些简单的隐喻和传奇式的书写也削弱了传记过于真实严肃而不够舞台的弱点。玻璃盒般的舞台完全束缚不住演员和故事,从背景到文件盒的陈设都是戏;尤其是几位女性角色和小孩的反串见功力之深。时不时在第四堵墙上戳一下演员试探也是即为可爱的,演员的台词和表演功底真的,怎能不夸赞,三人独角戏从头到尾如此密度和不同的身份转化、走位互动精彩极了。最后回归到那个挂着黄黑色的小木牌的房间中,依旧是最初的雷曼三兄弟。

非常值得一看的戏剧银幕作品。用极简主义呈现了一段家族史诗,难度在于三个演员的表现,导演定花了很多心思对情节推进进行了新颖又缜密的编排设计,三幕结构中的音乐元素不容忽视,很多时间关系都是通过排比剧作与音效音乐共同完成的,作为文学性强于电影的戏剧作品,这些设计很自然的起到了衔接过渡的效果。而空间结构之极简,更有意味的起到了时间的效果,增强了史诗感,旋转的八音盒空间,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悲剧底色。银幕之中的戏剧,并非戏剧电影,它与电影无关,银幕在这里它是异国戏剧推广的重要手段,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英国戏剧的创新与魅力。

三个演员撑起一部剧,三个雷曼开启一段历史,最后一个雷曼死去,历史结束。这不止是雷曼家族的历史,也是金融史,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时代开启,不断循环,速度越来越快,默哀的时间从七天到三天到三分钟。每一个雷曼都做着崩塌的梦。舞台设计太棒了,一个透明盒子里的人生百态,历史更迭,配合灯光钢琴伴奏,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高低起伏的情绪。演员演技也很棒,亚当太惊艳了。最喜欢华尔街崩溃那一段的表现形式,明暗交替,枪声接着庆祝的香槟声,悲喜交错,这样的转场,让华尔街更具悲剧色彩。

这是一部对演员对观众都要求超高的剧,三位演员演绎三代雷曼,一人甚至要演十几个角色,从男人到女人,从孩提到暮年,但每一个角色都演的十分到位不会让人感到疑惑,嘴上的台词基本没有停过,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台词功底,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一代从德国来的雷曼可以听出明显的德国口音,但是二三代生长在美国的雷曼又切换成了美国口音。音乐设计的也很巧妙,就和导演说的一样仿佛是第四个演员将一切连接起来,以及旋转透明方块的舞台设计和几个简单的纸盒在转场和道具上都有妙用。三个小时两个幕间休息,Hadley提醒说看之前一定要吃饱饭,已经迫不及待明年一月去现场看了!

剧本富有诗意许多比喻像寓言,很奇妙。比如雷曼办公室迁址纽约后,每日都会在交易所前看到一位走钢丝的表演者,直至1929年“黑色星期四”他第一次表演失误掉下了钢丝。雷曼三兄弟整个投资发迹史都像高空走钢丝,计算权衡后一路前行。主角作为德裔犹太人,剧中还有很多宗教比喻。各个国家的人汇聚在一起,各种语言充斥一起(英语、日语、中文、阿拉伯语…)的景象叙述成巴别塔。圣经中巴别塔是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让大家说不同的语言,互相无法理解。可在这里,不同的语言因追逐相同金钱游戏而互通。三个演员,一间玻璃房,一架钢琴伴奏,四个小时讲述150年间的故事。形式简单,故事饱满,来时一无所有,到建立整个宇宙。所有的一切追根到底,也很简单—雷曼三兄弟,从巴伐利亚林帕尔而来,梦想着美国,一个门把手总是卡住的雷曼布料成衣店开张了。

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讲述家族故事的作品。三位演员,在一个场景里,一位演员分饰数个角色,演绎了百余年的家族历史。依赖于文本的画面感和演员的优秀,很多并没有实物的场景,却带着诗意呈现在了观众眼前。演员在演绎不同角色时作出的不同姿态,可见功力之深。印象最深刻的两段来自第三幕:相比前两幕的克制,第三幕却开始频繁变换场景,伴随着空间和背景的旋转,永不眠的金钱之舞带来了整部剧的高潮。永恒的雷曼兄弟也被时间击败了,最后一位雷曼的生命烛火淹没在了金钱的海洋里;而后结尾时间的桎梏仿佛又消失了,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来自德国的雷曼三兄弟初登美国大陆,无形的阳光洒在了舞台之上。真羡慕能在现场看这部剧的人啊~

第一次看NTLive,也是迄今为止看的最好看的一部话剧。毕竟是英国皇家剧院的编排的舞台剧,三个演员的演技也是非常的厉害,就三个人演出了十几个人,一个家族,上百年的历史。从棉花起家,到咖啡银行金融的转折,到最后破产倒闭。小盒子里面的三个演员和一台钢琴演绎了三代掌门人,在守丧,婚姻,噩梦中,不同的选择,也展现了不同的结局,对比度太精彩了。而且看的越多,越能感受到欧美文学巨作与亚洲文学的不同,通过了太多的时代划影,其他人物的小小片段,勾勒出了整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与家族的时代悲歌,很多时候不是讲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家族时代的故事,又从哪些家族的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一两百年的时代变化,时代的变化不是实体的,但又是通过这一个个人的变化而具体的,这大概就是舞台剧的魅力,把现象能力贫瘠的我们带到那丰富的文字色彩中去

三个演员,演绎了一个家族企业百余年的兴衰,也象征着“美国梦”和资本主义的沉浮,雷曼兄弟的破产可能只是预示着人类早晚会被贪婪吞没,一切数字都会归为虚无。剧本的节奏感极好,配合钢琴,三个小时的剧一口气看下来也丝毫不觉得沉闷。三个演员不停变换角色,甚至不需要变换造型,就可以自如切换,演技了得。舞美概念简单,却颇见心思,国内很少看到把多媒体应用得如此贴合的戏剧。

四个小时讲述了160年的风云变幻,犹太人的传奇有很多,雷曼帝国的三代兴衰成败可谓教科书级。六甲Simon把大亨演出了神,反串俏皮小可爱简直是锦上添花;Adam是三男主的翘楚,憨憨的小土豆、N种女人的巧媚、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继承人,贵气自负连生命最后一刻都要dance、甚至路边换牌小丑的客串都很入戏,全剧台词量信息量和演员表现力都太棒了。.其实还有第四位演员,钢琴师Gillian 全程现场独奏,背景音乐作为催化剂,与剧情的融合发展一切都是精酿之作。重庆施光南剧院 .18

全长4小时的舞台剧录影(含两次中场休息),讲雷曼公司的生命历程,实际以雷曼兄弟三代掌门人的经历为主轴。同大多数历史书写一样,详于古代而略于当代,故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的雷曼公司着墨颇少,对第一代雷曼兄弟讲述较多。演出完全在一个透明“音乐盒”进行,里面为当代办公室摆设。剧情全靠三名男演员演出,外加一架钢琴辅助表达感情。演员通过在旋转的“音乐盒”行走,表现时间与空间上的转换(结合背后大屏幕之画面)。清朝版的中文字幕故意隐去两次提到中国的台词,但骗不了观众。总体来说值得票价,不枉我推了一个老男人饭局也跑去看。看完连地铁都坐不上。

百讲new live。的确惊艳,戏剧的可能性,及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算上钢琴总共四位演员,在旋转的音乐盒子般的匣式舞台上,完成了百年家族史的表述。对每一代人的提炼和描述,老辣而精到:初代三兄弟脑与手与小土豆,二代永远选对正确一张牌的菲利普、和总是在反对的赫伯特,以及跳着摇摆舞死去的三代鲍比。走钢索的人则是雷曼家族追求美国梦的整体隐喻,在绳索上前行,直至落下来的一刻。大萧条时为保住自身而放弃救济小银行,是对雷曼兄弟08年未等到政府救济而破产的莫大讽刺。随着雷曼兄弟发展壮大,企业的性质和人心都在不断变化,最终成为纯粹的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金融公司,而且彻底抛弃巴伐利亚的丧葬传统。片尾的电话铃,是一个警醒。诗句般的台词与剧本结构,大量的重复强调和平行诗行,三似乎是个重要数目,连最后谢幕都反复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