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2020)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UP:2021-07-03

剧照演员表影评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评分:9.4 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 基思·肖利 / Jonathan Hughes 编剧:
主演:大卫·爱登堡 / Max Hughes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片长:83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大卫·艾登堡:活在我们的星球(台) / David Attenborough:活在天与地(港) / 大卫·爱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 / 大卫·艾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
上映:2020-09-28(英国)
IMDb:tt1198989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简介

这部独特的纪录长片由获奖野生动物电影制作公司 Silverback Films 和全球环境组织 WWF 共同制作,由一个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然界的人为我们讲述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故事。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爱登堡走访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探索了这个星球上的荒野之地,记录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这部电影为未来几代人提供了面对地球上巨大挑战的强有力并充满希望的信息。 这部电影是爱登堡对自然界的解说,于 2020 年 10 月 4 日在 Netflix 面向全球上映。

第7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32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提名) 第57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纪录片最佳音效(提名)

简评

很敬佩大卫·爱登堡在自然环境影像与意识传播方面的贡献。不太喜欢有些感性化、绝对化的表述,比如某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什么什么的看法;“海洋开始走向死亡”等等。但不可否认影片的感染力。突然想到,关于环境议题上,我们也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讲述:碳中和的承诺与行动、退耕还林、禁渔、河长制、空气质量的改善、对荒山与沙漠的治理、环保部门的一票否决制等等。但是这些行动大多存在于新闻报道与宣传片,且讨论与批评基本都在评论区。依靠封禁占领的舆论高地,真的长期有效吗?最有力量,最能感染人心的讲述方式,却一直匮乏。我很期待有更多形式的影像,去讲述我们的故事;又很害怕拍成宣传片。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思想 理性 辩证 逻辑,但影响着更多人的文化,却在这些方面如此匮乏……

看到蓝色的地球时还是震撼,那段对地球照片的描述得真生动。当我看到人类不加管制下去的预言时无力与痛心,当看到那些预言的年份我就能经历时我发现,我们所有人都无法从这场对自然的攻击及自然的回击中脱身。切尔诺贝利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如老爷子所说,这不是在拯救地球,这是在拯救人类自己。地球不是人类的地球,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物的地球,正因为他们的繁衍生息才酿造了地球的伟大魅力。他最后的几个建议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做到呢,我知道我们已经开始自救了,可还是有的国家不知悔改自寻死路。看完影片有很多深深的无力感,对老爷子唯有敬意。

与他自传的内容基本一致,地球上的动物数量,30%是人类,60%是人类饲养的家禽牲畜,老鼠到鲸鱼的这些其他生物加起来,只有4%。这样一组数据摆出来实在太难消化了。老爷子希望国家和机构的领导者能更多的向生态可循环发挥作用,这确实是最快能引起生态改变的,但我在想的是个人如何发挥改变生态的作用,而不是看了片子,感叹一句,就抛在脑后了。我想如果传播带来了消费主义,那就也同样可以带来反消费主义,如果人们的生活能更贴近自然,降低欲望,即使清洁能源还远,大部分的浪费也都可以被消除。

好在不但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答案,新旧科技双管齐下,片子没提到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他们说不定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疾病贫困和自然问题,还有可控核聚变的能源,情况会复杂一点,如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技术可以做到,但是要政客的同意,以人类现在的技术,去最近的宜居星球都是不可能的,核战小行星撞击大自然链条的关键一节丢失,都是灭绝的代价,好好爱这个星球吧,从自已力所能及的做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好一点的世界,

老爷子从年轻的时候解说动物,现在90多出来呼吁保护动物,真不容易。他中间的几次停顿,我落泪了,我们普通人一直把人类是地球的癌症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很多时候却把自己摘掉,没有一丝亏欠。其实就是就是小到我们的每次消费,一次又一次的购买,动物制品,化石制品,木制品,是为了填补那莫名其妙的的空虚还是虚荣吗?作为一个假爱护环境的人能做的只能是减少消费。因为总会看到那种量化出来的数据提醒我,一条简单的牛仔裤,要消耗多少水,多少电,多少化石能源。

看到蓝色的地球时还是震撼,那段对地球照片的描述得真生动。当我看到人类不加管制下去的预言时无力与痛心,当看到那些预言的年份我就能经历时我发现,我们所有人都无法从这场对自然的攻击及自然的回击中指摘出去。切尔诺贝利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如老爷子所说,这不是在拯救地球,这是在拯救人类自己。地球不是人类的地球,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物的地球,正因为他们的繁衍生息才酿造了地球的伟大魅力。他最后的几个建议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做到呢,我知道我们已经开始自救了,可还是有的国家不知悔改自寻死路。看完影片有很多深深的无力感,对老爷子唯有敬意。

又是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开始的纪录片(看来Netflix很喜欢用这个起点)。可能最有启发的一点是,当将自己带入David Attenborough的视角,去体验当时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去体验第一次由地外观察地球,去丛林里和灵长目生物互动,去看看上个世纪的世界,能够让人体验到一种真实的探知欲望。是由于世界之大,也是由于我们能够发现的事物之多。而反过来看看现下的处境———我们的眼界被技术限制,激情被当下消磨。不过我还是愿意少吃肉的

在其94年的人生里,他曾到访过地球上的每块大陆,探索我们星球上的荒野,并记录各种多样的奇观。 现在,他第一次反思作为博物学家,一生中的决定性时刻以及所看到的自然界破坏性变化。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屡获殊荣的制作团队Silverback共同制作的这部影片,既是人类对自然影响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对后人的期许。 纪录片由于COVID-19的大流行,而将世界范围的首映推迟到今年9月28日,随后会在Netflix上播出。

本来是普通的环保宣传片,大部分镜头也都是以前BBC的素材拼凑而成。但考虑到一点,爱登堡确实是近几十年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见证者。事实上环保理念近年来遭遇了污名化,还出现了川普及其支持者认为“温室效应就是阴谋论、就是白左的无病呻吟”之类论调,就是环保这事情太强调在场感了。如果对环境变化没有强烈的切身感受,为什么要让我觉得,在遥远的北极一头北极熊要饿死了、遥远的亚马逊雨林消失了、遥远的澳洲珊瑚礁成废墟了,这些事情会比我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重要?人都是更重视眼前利益的,而人类要发展,与自然的冲突就无可避免,这都是摆在环保面前的课题(当然我还是主张最终出路是人类移居外星。。。

大卫·爱登堡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然界!从切尔诺贝利起始,又在切尔诺贝利结束,整部纪录片非常震撼。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我们过度捕捞,把30%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我们在河流湖泊上建起水坝,污染和超采水源导致80%的淡水生物消失。现在的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人类为自己经营的地方,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能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少之又少。我们拿家畜代替了野生动物;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如今已变成农耕地;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其中肉用鸡占绝大多数;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另外有60%是人类畜养的产肉动物,而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蔚蓝的地球,脆弱又孤独。人类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它,而不是用“智商”想方设法地消耗它。实际上,真正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是太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控制的生物了。对地球而言,也是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大的灾难物种。真羡慕老爷子这一辈子的经历:在全世界各地探险,也眼看着人类对我们星球自然生态的破坏。但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他还是乐观的,输出的最重要的观点,是减少人口。我同意的,所以我一定以身作则为人类减少人口做贡献,哈哈。不过,这又与那些经济学家害怕因为没有了人口红利而导致经济下行的担忧不无矛盾。如果,地球都不存在了,经济算个屁?

思想:8。情节:6。配乐:7。演出:8。画面:8。综合:。是老爷子的一生,也是地球的一生。在老爷子的旁白声中,我们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走向未来,本片不仅是纪录片,也是预言,可以在十年、二十年后重新回看本片。我们当然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可是老爷子在片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理想主义的,人口老龄化不会是人类选择保护自然的主动答案。就像片尾展现的那样,我认为保护自然人们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因为人从自然的生物链脱离后,整个世界就已经向混沌无序倾斜,人的需求与自然的冲突不会消弭,只能减轻,而这是以损害自身利益为前提的,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当下的利益,这当然需要勇气。

获得奖项

  • 第7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 / 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 第57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
    第57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
    提名:纪录片最佳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