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2015)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UP:2021-05-29

剧照演员表影评
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评分:7.2 导演:Matt D'Avella 编剧:
主演:丹·哈里斯 / 乔什·贝克 / Shannon Whitehead / 山姆·哈里斯 / Rick Hanson
类型:纪录片
片长:79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5-09-26(雨舞电影节)
IMDb:tt3810760

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简介

你的生活怎么会更好? MINIMALISM:关于重要事件的纪录片,来自流行的简单生活二人组“极简主义者”的一部长篇纪录片,通过将观众带到各个阶层的极简主义者的生活中,考察了极简主义的诸多风格。

简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目光所及都充斥着消费陷阱,跟随资本市场选购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购物的快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我开始检讨,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搜索相关文章的时候,看见笔者推荐了这一部纪录片,看过之后很有感触,从拍摄方面挺杂乱的,也很零碎,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极简主义】的理念,虽然我应该做不到很极致,但也会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所拥有的,希望我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课掌控性。

我在看的过程中有一种怀疑,这些极简主义者他们通过写书,通过宣扬,通过讲座,通过写博客,是不是同样也在挣钱,就和我们工作挣钱道理一样,他们是不是在施行一种表演。和广告营造的购买氛围一样,和推销挣钱一样,他们通过推销自己的理念,达到自己物欲目的,所有的表达都在利用欲望时代带给人们的焦虑来成就他们自己?所以我希望自己不要一味的去批判消费主义或者物欲,去完全宣扬极简,而是吸收里边的观念,自己去平衡,毕竟过犹不及都不好!

两个拥有相似原生家庭和工作背景的年轻人,因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物质生活的思考。片子采访了行业的专业人士,调查者受众从单身人群到已婚家庭。两个年轻人的理念受到了追捧和认可,他俩的听众逐渐座无虚席。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意识到自己早已开始践行极简主义。大脑被繁乱的信息蚕食,以至于很多时候精力被分散无法专注。精简身边的人事物以及想法理念。一切只在需要和真正喜欢中挑选。到现在为止,房间整洁了,时间也充裕了,生活轻快了很多。

后半段提到,商人把消费目光锁定在孩子身上时,有点不寒而栗。是真实让我觉得很紧张、紧迫的一种提醒。纪录片的叙事一般,但是内核很值得探讨。去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包括人、物、情感、工作;去思考自己想要保持每一个事物背后的目的,是否真正是源自于我们内心,还是由外界所塑造和灌输。也许极简主义最大的力量就是来源于,每一个当下都是由真实的自我表达构成。目前也在努力真实得去生活着,这部纪录片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动力,期待更美好的改变。

觉得有点泛泛而谈了。一群践行极简主义的人在宣传极简主义,再辅助以一些理论观点。午休时候看的,看到后面有点犯困。一直觉得极简主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上做减法,同时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减负,而且后者更为重要。这就像德尔菲神庙上的隐喻一样,认识你自己,你是你自己,而不是你所有的东西。你拥有的东西并不构成你,可能它也不真正属于你,不要为物所奴役。我们在世界上真正所拥有的东西,就是能构成我们自身的那些。

一直都覺得極簡主義的觀念是很好的,它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是否仍需要這樣一件事物/信息/關係來支撐與發展,在斷捨了許多事物之後,我們似乎才能看見那個自己所期望的美好生活的樣子慢慢浮現出來。但作為一部紀錄片,它沒有很好地將極簡主義的內涵與意義飽滿地表現出來,更像是兩個極簡主義者的觀念宣傳傳記,又像一則廣告,渲染一種氣氛來激起人們的極簡慾望,鼓動人們在極簡裡享用新的生活美好。

算是对极简主义的介绍,我可能也不是极简,单纯抠门罢了。该片涉及美国的过度消费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感觉我国大部分还没到那种程度,还在追求基本物质满足的阶段中,网上的过度消费除外。不过消费主义盛行导致的浪费和超前借贷的确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片子能看,但是呢,消费主义是生意,极简主义其实也是生意,大大小小轮番登场的区别。有收获的一点就是,要注意物品的实用意义而不是象征意义

最近我的价值观发生很大转变,低欲到不可思议并且想要持续下去,因此看了这部。片子里哄抢的镜头让我感到一种原始的恐慌以及不可控,像实验里的小白鼠,知道按下按钮就会爽就一直按,按了,爽了,继续,继续,继续,最后在爽的顶点成为市场的碎片,认清快乐的幻影。人被消费主义驯化到如此疯狂,懒惰,单线条的程度,而我要掌控自己。“人们追求物质,但又没那么“物质”。因为我太变态了,平常都是三倍速起步看视频,为了练听力原速看完,中间在一片湖里念书的段落好感人啊,原来正常的配乐,正常讲话的速度是这样的。yeah why 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赚钱到底为了什么。

一部极简主义广告片。用精致的、完全不极简的影像外观,展示广告、消费及其熵增效果的非理性状态,讲述极简主义者的另类成功学叙事,假意反思地宣扬一种空洞且虚伪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如何应该成为一种时尚。有趣的是被几次提到的2008年这个时间节点,提示着影片所关心的Minimalism仍在大写的Capitalism之内,它只不过是资本主义无法消化其所培植欲望的一种症候。

确实能够引起一些思考,相比于之前看到的一部讲极简的电影,这里讲述的更多是有选择的极简,让自己拥有的东西发挥 它最大的价值。其实上个星期对于包的欲望骤然下降,回想起来应该是意识到,比包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且等到之前特别想要的粉色的一个腋下包到来的时候,并没有之前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因此也降低了一些购物欲。想做的事和想买的东西都太多了,应该把他们都好好写出来,然后排序,有优先级,才不会觉得每天都很混乱。

极度极简我觉得很不现实,像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那样,尊敬但不敢效仿,不过我觉得这个纪录片传达的观念是积极的,环保、俭约、弄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让欲望以及外界的环境来刺激我们冲动消费,过渡囤物;看完这个明显可以减轻我的焦虑,小房子也可以,生活的质量在于人本身,而不是外界的物品,与其买买买,不如精简自己的欲望,多旅游,多创造,很多时候,创造比消费更快乐。

终极的极简主义很难达到,或者说“无欲”这种超脱的层面像我这种凡人达不到,不过这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理念感觉还不错的,像视频中一对夫妇说的“欢迎有东西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绝对有意识的去思考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仅仅去消费。”可以学会去管理自己的欲望,突然想到“存天理,灭人欲”表达的也是这个理念,人是一团欲望,所以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毫无节制的无限的喂养它,更多的要求自己去向内求,才不至于变成被欲望使唤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