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嘉达(2012)

وجدةUP:2021-03-29

《脚踏车大作战》(阿拉伯语: وجدة) 是一部2012年沙乌地阿拉伯-德国的电影,由海法·曼苏尔编剧和执导。本片是第一部完全在沙乌地阿拉伯拍摄的故事长片,也是第一部由女性阿拉伯导演所导的故事长片。本片在全世界的电影节中屡获殊荣。本片入选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沙乌地阿拉伯组(这是沙乌地阿拉伯电影第一次参与奥斯卡金像奖),但没有被提名。不过在201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中,本片被提名最佳外语片奖。

瓦嘉达

评分:8.3 导演:海法·曼苏尔 编剧:海法·曼苏尔
主演:瓦德·穆罕默德 / 莉姆·阿卜杜拉 / 阿卜杜拉曼·勾汉尼 / 阿德 / 苏丹·阿萨夫 / 阿拉努·萨吉尼 / 拉法·萨尼 / 达娜·阿卜杜里拉 / 雷哈卜·阿迈德 / 诺芙·萨德 / 易卜拉欣·莫泽尔 / 穆罕默德·萨希尔 / 萨拉·贾比尔
类型:剧情 / 喜剧 / 儿童
片长:97分钟地区:沙特阿拉伯 / 德国 / 荷兰 / 约旦 / 阿联酋 / 美国
语言: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骑单车的女孩 / 脚踏车大作战(台) / Wadjda
上映:2012-08-3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2258858

剧情

瓦嘉达(Wadjda)是一位住在首都利雅德的11岁沙乌地女孩。她梦想拥有一部在她每天上学路旁店中的一辆绿色脚踏车。

她想和她邻家的男孩阿布杜拉(Abdullah)竞速,但骑脚踏车对穆斯林女生来说是不被认同的,而且她妈妈也不让她买。瓦嘉达的妈妈当时正试着说服她丈夫不要娶第二位妻子,所以没发现瓦嘉达正在为了自行筹该脚踏车的钱而行动:卖混音带、手织的手镯给同学,担任老师与同学间的中间人,甚至不惜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

在与严格的女校长发生冲突后,她决定参加可兰经背诵比赛,其奖金1000里亚尔(与美金约270元等值)足够她买下该脚踏车了。她的努力使得她的老师印象深刻,但当瓦嘉达在该比赛中胜出后,她宣布她将用奖金购买脚踏车的想法时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她被告知她的奖金将被捐赠给巴勒斯坦。

瓦嘉达回家后,她爸爸已经娶了第二位老婆,而她妈妈已经替她买了该部绿色脚踏车。瓦嘉达如愿和阿布杜拉竞速并获得胜利。

演员

  • 黎姆·阿杜拉(Reem Abdullah)饰演妈妈
  • 瓦德·穆罕默德(Waad Mohammed)饰演瓦嘉达 (وجدة)
  • Abdullrahman Al Gohani饰演阿布杜拉
  • 苏丹·阿萨夫(Sultan Al Assaf)饰演爸爸
  • 和·卡米尔(Ahd Kamel)饰演Hussa小姐
  • Ibrahim Al Mozael饰演玩具店老板
  • Nouf Saad饰演可兰经老师
  • 拉法·阿尔萨尼(Rafa Al Sanea)饰演法蒂玛(Fatima)
  • Alanoud Sajini饰演法坦(Fatin)
  • 莱哈布·艾哈迈德(Rehab Ahmed)饰演诺拉(Noura)
  • Dana Abdullilah饰演萨尔玛(Salma)
  • 穆罕默德·查希尔(Mohammed Zahir)饰演伊克巴尔(Iqbal)司机

制片

本片导演海法·曼苏尔表示,她花了五年的时间制作了这一部脚踏车大作战。为了提高这部电影的真实性,她坚持本片要在沙乌地阿拉伯进行拍摄,使得她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寻求贷款和取得拍摄许可。她从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沙特王子的Rotana娱乐公司得到了资金援助,然而她很想找一个外国的共同制片商,因为「沙乌地阿拉伯没有电影院,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电影事业,因此资金不足」(in Saudi there are no movie theatres, there is no film industry to speak of and, therefore, little money for investment)。后来海法·曼苏尔与德国制片公司Razor Film联手。Razor Film曾制作过中东主题的电影「立见天国」与「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本片得制作还另外计有2家德国公共电视传播公司参与:Norddentscher电视台和巴伐利亚广播台。其他的资金则来自于Filmförderungsanstalt(德国,柏林)、Medienboard Berlin-Brandenburg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波兹坦)、Mitteldeutsche Medienförderung股份有限公司(莱比锡)和Filmfonds Babelsberg(德国,波兹坦-巴伯斯贝格)。

海法·曼苏尔导演的剧本受到新现代主义电影的启发。例如:狄西嘉所执导的「单车失窃记」、贾法·帕纳西导演的「越位」和比利时导演尚-皮耶·达顿与卢·达顿执导的「美丽萝赛塔」。海法·曼苏尔表示,她剧本的原始版本比最终版本还要更阴冷:「我决定不要让本片带有标语,也不要让本片变的触目惊心;我只想创作一个让大家哭笑一下的故事。」(I decided I didn't want the film to carry a slogan and scream, but just to create a story where people can laugh and cry a little)。本片主角瓦嘉达是基于海法·曼苏尔的其中一位姪女和她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验所创造的。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自由,借由一部脚踏车和被抛弃的恐惧(瓦嘉达的爸爸想要取第二位妻子并生个儿子)来呈现。

脚踏车大作战事在利雅德的街道上拍摄的。由于导演海法·曼苏尔不能公开的和其他男性员工相处,使得她必须在一部箱型车内工作。她时常只能透过无线电对讲机沟通,并只能透过萤幕来坚看演员的情形。这使得她很难导:「这让我了解到,在拍摄前事先排练和理解每一幕的必须性。」(It made me realise the need to rehearse and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for each scene before we shot it.)。

这是饰演瓦嘉达的瓦德·穆罕默德的处女作。

评价

脚踏车大作战好评如潮。电影评论烂番茄对于本片的评价中有99%是正面的;基于68条评论,平均分数是8.2/10。另外,基于23条评论,Metacritic对本片的分数是81/100。

上映

于2012年8月,本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中大放异彩。Koch Media于2013年在德国开始上映本片。其他发布本片的厂商有:Pretty Pictures(法国,影剧)、索尼经典电影(美国,影剧)、Wild Bunch Benelux(荷兰,影剧)、The Match Factory(非美国、所有媒体)和Soda Pictures(英国,所有媒体)。本片曾在许多电影节中出现:

国家上映日期电影节或完整上映备注
义大利2012/08/31威尼斯电影节
美国2012/09/15特柳赖德电影节
波兰2012/11/28Filmy Swiata ale kino+ Festival
冰岛2012/11/29完整上映
义大利2012/12/06完整上映
荷兰2013/01/26鹿特丹影展
瑞典2013/01/30哥特堡国际电影节
比利时2013/02/06完整上映
法国2013/02/06完整上映
塞尔维亚2013/02/23贝尔格莱德电影节
瑞典2013/03/08完整上映
荷兰2013/05/16完整上映
西班牙2013/06/28完整上映
英国2013/07/19完整上映
德国2013/07/25Fünf-Seen-Filmfestival
德国2013/08/15完整上映

其他的首映会包括杜拜的第6届Gulf电影节(4月11-17日)和纽约的 翠贝卡电影节(4月21-25日).本片预计在2014年2月发行DVD版本。

简评

突然发现阿拉伯女性一身黑纱的造型,让她们看起来多像是那些白色礼袍男人的影子,而整个社会的所有教育便是在教导她们如何更好地演好这个附属角色,对女性的异化达到了一种极致,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没有纯粹负面的角色,没有过大的转折情节,但却如此让人压抑的缘由。不过很高兴看到瓦嘉达最后在领奖台上依然坚持着奖金去买自行车的说辞,发生那么多事后,她仍旧没有轻易被世界同化,依然坚定地保留着那一片可贵的自我,由衷地认为这一丝希望感比什么都重要。

瓦嘉达的故事,显示了沙特社会内部对于女性歧视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年开始,性别所享权利即有了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她妈妈的故事,则表明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无法拥有婚姻的自主权,更无法掌控自己的家庭生活。母女俩的故事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矛盾与冲突,而这种矛盾与冲突,其实也正是沙特这样社会里各种利益交织点所在。

主要讲述了沙特小女孩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不断与传统的社会和家庭观念做斗争,最后在妈妈的理解和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辆自行车。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哈依法·埃尔·曼苏尔是沙特阿拉伯电影导演,剧作家,2013年美国女性电影记者联盟最佳业界女性奖获得者。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瓦嘉达》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电影未来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自由表达奖、悉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

女孩在这个男权社会里从来都是生存不易的,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整体的生存发展都很受限制,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能真正轻松畅快地得偿所愿。可是,如果因此退缩的话,便只会掉入命运早就为你挖好的陷阱,从此再也无法翻身。就算不能飞翔,也应该时刻保持想飞的勇气,只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大以后你也一定会感谢如今那个勇敢纯粹的自己。

“你不需要她们,你不需要她们的钱。”妈妈将天台的灯打开后我的眼眶也一起湿润了。导演用平静和缓的语调徐徐讲述小女孩瓦嘉达买自行车的故事,故事穿插的人物群像也如此生动鲜明。不应该批判那看似严厉无情的女校长,因为她也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我们只要知道,还有很多女孩像瓦嘉达一样,“决定了的事就没人能阻拦”;还有很多女人像妈妈一样,从“他会一辈子爱我”的幻梦中醒来。女性主义是如此充满希望啊

展现了伊斯兰社会的各种女性形象:追求自由的瓦嘉达,在男人的抛弃与糟糕态度中生存的母亲,更勇敢更开放的母亲朋友,学校里因为爱美而反叛但遭到打压不敢继续的女学生,学校中保守但善良的女学生,打压学生但自己却有外遇的宗教女校校长…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男人常常态度蛮狠、不在乎女性的感受(司机、父亲),也有对瓦嘉达从不屑到抱有同情甚至敬意的商店老板,与未被男权社会同化的纯真善良、帮助瓦嘉达、打定主意以后要娶她的男孩。父亲的另娶让母亲断了最后一丝希望,最终形成母女二人的女性共同体。瓦嘉达追求作为自由象征的自行车,最终通过家庭实现。

哇唔,极其罕见地以沙国儿童、女性视角展示沙国普通女性日常生活的电影。结尾好感动啊,被丈夫背叛的妈妈认清不平等婚姻的本质后,放弃了那件用来取悦丈夫的红裙,把钱用来给女儿买了她梦寐以求的自行车,助她争取到了这一份独属于女孩的小小的自由。在一个女性连骑自行车都不被允许的极端父权社会里,无法想象本片导演作为沙国首位女导演这一路走来受到过多少阻力。

真的很触动到我,电影里瓦嘉达妈妈最后把自己买裙子的钱用来给瓦嘉达买了自行车。她买新裙子本来是为了在瓦嘉达叔叔婚礼上穿,从而取悦瓦嘉达爸爸。但是兜兜转转到最后,居然是她丈夫的婚礼。那辆自行车,看上去是瓦嘉达努力奋争后的结果,实际上更是妈妈的心死和背后隐藏的深深无奈。电影的结局,瓦嘉达和小男孩一起骑着自行车,看似美好,但谁能又能保证,在遥远的多年后,瓦嘉达会不会活成妈妈的样子呢?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最后其实是个悲剧哇。

以儿童视角拍摄、为儿童制作的儿童电影,迎合了儿童群体,并反抗成人和男性凝视,反抗阿拉伯的男女不平等,突显作为女孩的瓦嘉达的成长与蜕变,以及作为成年人的母亲的觉醒。瓦嘉达不遵循女性传统,对戴头巾和面纱的反对,以及对自行车的向往,其实就代表了儿童及女性群体对阿拉伯不平等的父系社会的反抗。就连影片的拍摄方式也迎合了这样的反抗,为世界展现不戴头巾和面纱下的阿拉伯女性。作为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除了少有几位男性角色之外,用女性间的冲突展现维护男性阶级的女性群体和向往自由的女性群体间的对抗,正如校长和瓦嘉达母女之间,巧妙运用的对比更再度深化这种矛盾冲突

女孩和男孩的爱情真是太美好了(女孩看到自行车护轮生气,男孩解释说我没法帮你扶着,怕你摔倒,女孩假哭,男孩屁颠屁颠拆掉护轮那段我简直要感动的哭了),可试想一下,如果双方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关系中,这种美好的爱情还能发展吗?我觉得唯有平等与自由转态下的爱情才是纯粹的,也唯有在民主自由社会里“强者”获得的认可才是真诚的、有意义的。否则,不过都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症。

尽管母亲终究还是被抛弃了,但是以此为契机,母亲明白了让女儿健康快乐的意义,瓦嘉达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而作为反面的校长,一方面私会情人,另一方面却在学校里做顽固的卫道者,属实两面派。有了就意味着有了可以和男孩竞争的机会,有了可以去更远地方的机会,有了赢得更广阔天地的可能,这也是导演的美好期望,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自我,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宗教的牺牲品。

,即使外界环境说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不行,她都始终听从自己内心的渴望与热爱,在男权之下依然有自己的主见。,青旅的沙特阿拉伯友人走过来和我交流了一番,他表示电影中描述的“女孩不能骑自行车”是在50年前,现在是可以的骑的。这是2012年的电影,讲述的是50年前的故事,但是它并没有说明影片背景时间,我差点误认为现在的沙特阿拉伯还这么封建。 ,才是当代女性应该去接受的思想,那些套着三从四德的影片潜移默化的束缚了多少人的思想。

获得奖项

  • 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国际独立电影
  • 第19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19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电影
  • 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Interfilm奖 / 国际同盟艺术电影奖 / 电影未来奖-最佳电影
    提名: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
  • 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7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非英语片
  • 第61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第61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
  • 第18届金卫星奖
    第18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外语片
  • 第12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2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青少年表演
  • 第34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4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3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第3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获奖:Dioraphte Award
  • 第7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7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Best Children`s Feature Film
  • 第15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5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Don Quixote Award - Special Mention / NETPAC奖
    提名:最佳影片
  • 第56届伦敦电影节
    第56届伦敦电影节
    提名:最佳导演处女作
  • 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获奖:Dioraphte Award
  • 第29届独立精神奖
    第29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处女作 / 最佳长片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