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改编(2017)

D'après une histoire vraieUP:2022-02-10

真事改编

评分:6.3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罗曼·波兰斯基 / 德尔菲娜·德·维冈
主演:艾玛纽尔·塞尼耶 / 伊娃·格林 / 文森特·佩雷斯 / 多米尼克·皮侬 / 卡米尔·查莫 / 布里吉特·罗安 / 荷赛·达阳 / 诺埃米·洛夫斯基 / 伊丽莎白·坎 / 达米安·勃纳尔 / 莎迪娅·本太耶布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片长:100分钟地区:法国 / 波兰 / 比利时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真实游戏(台) / 真实改编 / 真实故事 / 基于真实事件 / Based on a True Story
上映:2017-05-27(戛纳电影节)
IMDb:tt5893264

真事改编简介

德芙妮(艾玛纽尔·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 饰)刚刚出版了她的处女作,没想到一夜爆红,采访签售接踵而至。在成名的喜悦渐渐冷却之后,德芙妮开始筹备起下一部作品来,可让她感到窒息的是,灵感似乎已经抛弃了她,空白的文档前,她迟迟无法打出第一个单词。弗朗西斯(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是一名节目主持人,两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成为了德芙妮的另一个压力来源。
  在德芙妮最苦闷的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名为爱丽(爱娃·格林 Eva Green 饰)的神秘女子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爱丽自称是一名传记影子作家,因为家里出事了,所以希望能够借住在德芙妮家中。爱丽的出现成为了德芙妮的救命稻草,这个奇妙的女人不但在事业上,也在生活里成为了德芙妮坚强的后盾。

简评

故事游走在真实与虚幻间,彰显著两位女主角之间微妙关系,从无话不谈的惺惺相惜到针锋相对,最后到底是否有这位反派女角存在,还真是不能确定。不过,太巧合的剧情走向,以及无法理解反派女角内心世界,她只是一味压迫女作家,充满暴戾之气,却在故事最后消失,让人怀疑一切都是女主角所幻想的人物。

有点像《危情十日》《惊魂记》的合体,应该是人格分裂的故事吧,没什么花头。但是女主还是一如既往让我觉得好美,虽然不像苦月亮那样年轻,岁月的痕迹在她脸上还是特别性感特别可爱,像是另一种味道。就像费里尼一样,波兰斯基也把老婆拍成一个丰富美丽灵动的荧幕形象。

也不知道是阿萨亚斯的编剧太弱还是波兰斯基晚年想拍着玩,从故事到剧本到表演都没什么惊喜,签售会主观镜头开场,又以签售会作结。下半部走回惊悚老路,怎么看都像是《危情十日》的现代版重现,就是疯狂指数差远了,这个故事的解释和欧容的《泳池情杀案》又相同,气质又好像撷取了一点帕尔玛的《激情》,怎么看都很怪

这不是危情十日、欧容,说它是秘窗升维版,可能好一点。波兰斯基和阿萨亚斯不是在小题大做,堆叠惊悚元素。他们聚焦作家的元命题~每次写作都要潜入的黑暗森林,无休止自我拷问、围困。这一部能不能更好。人物更有趣了吗。在真实和杜撰里~操控与寄生。读者爱窥探私密,越劲爆悱恻越卖座,又控诉作家吃人血馒头,出卖压榨身边人。波兰斯还加入影子写手延展出的话题:都是叙述记忆,为什么这是传记,那是小说;都是写作,为什么你是ghost,我有作者主体性。这一切都是重点。不得不提双女主妆造~把互为绞杀入侵完全视觉化了,而且品味很棒。靴子、两条围巾、红色唇膏、礼服到休闲服,每件单品都很class,十年后看也会想下单。相较之下,本片剧情就像附属物,大事化小了。当惊悚类型片肯定不够看,Elle存不存在根本不重要。

波兰斯基电影的老毛病,由头到尾念对白,这种片子让人难受死了。两女主之间的年龄差才3岁。用《危情七日》来类比这部片子只是形像,实际上波兰斯基的编排是电影最后由女主老公来否认伊娃格林这个闺蜜的存在,还有中段剧情图书馆管理员痛恨女主放演讲鸽子。全片实际上没有交代女主母亲和女主之间的纠纷直母亲离世,观众只能透过两人交谈、闺蜜诉说自己母亲的离世经历和女主梦见她父亲把她的笔记本扔出窗外砸进闺蜜原本的住处来自行理解,不过我就没去猜测了,其实也没啥意义,因为闺蜜离异无子女、职业影子写手,跟女主的过去的关联性、类似性很弱,使的原本用来猜测女主与母亲纠纷的剧情材料变得很像为了伪装强调闺蜜真实存在。

我也算是波兰斯基脑残粉了,竟然跟阿萨亚斯合作,确实有点那味,可老波的电影还是老波自己的味儿最好。故事走向有点像《第六感》,但是可看性、剧情逻辑和震撼力都逊于后者,但也确实没少阿萨亚斯的法式味道,就是这种风格的混合有一种两败俱伤的感觉。另外,这俩女主当年都算是性感符号,非演技派,所以俩人结合可能表演张力出不来。

对于创作陷入停滞的艺术家来说,多一个倾听的人实在是太重要。我很难不错德芙尼身上看出波兰斯基的影子,这似乎是《危情十日》,又似乎是一个作家和自己的心魔,而波兰斯基点的却并不清晰,他太注重于心里细节刻画反而会让电影显得铺垫。不过毕竟是大师的随心之作,有些地方倒也见些功力。

我想,波兰斯基要告诉观众的是,每个人内心所承受的伤痛,就像魔咒一般,只能靠自己来解除,哪怕必须忍受自我分裂的震撼,也要去面对,也要去战胜。人生的经历如何在艺术中呈现?真实与改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艺术家的高明之处,正是在这一对矛盾中寻求灵感、进行创作。对于波兰斯基来说,我想这部电影代表了他人生观的一种升华。回望80余载漫漫人生,苦难尽管无法改变、逃避,但可以被超越,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故事有点没讲圆:女主断了一条腿怎么自己开车?Elle传记的对象到底是谁,这么个人设就没有用了吗?艾玛纽尔直到最后也是弱女主的形象,一直在等她演技的爆发片段,可是最后居然就这么得救了。双女主的阵容本应拍出《情迷六月花》式的精彩,还是分配给艾玛纽尔的桥段不如乌玛瑟曼好看。

从罗斯玛丽的婴儿到苦月,再到这部,老头真的是很会刻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跟控制(or人格与人格之间)。可这放在本片的语境里,就约等于偏题了,老头本意应该是想让两个人格旗鼓相当地交锋,但成片给人的观感是伊娃大部分时间都在完全压制艾玛纽尔。这也不能全怪演员,在女主跟观众是同一视角的前提下,让她占上风真的很难。其实我挺好奇两位演员换角色来演会是什么效果

设计上有许多《危情十日》的影子,顺着Psycopath的传统套路看下去发现是精神分裂类电影。配乐一直比较诡异,各种情绪上的崩溃夹杂着内心的焦虑,体现出层层的不安,几处暗示也圆上了最后的结尾。细节和情感的流露都很细腻,整体剧情格局一般,中规中矩

本片改編法國同名小說,儘管羅曼波蘭斯基在此片有種力不從心的疲憊(體現在他擅長的懸疑類型缺乏新意),但功力仍在,仍能看到他在熟練的三板斧中那技高一籌的處理。波蘭斯基拿捏住了原著中介乎虛實難分的特質,並借用另一位法國導演阿薩亞斯擅寫女性角力和心理變化的妙筆,為波蘭斯基提供了一個場面中可以經營氣氛的懸疑故事結構。這種強烈的女性心理劇的困獸之鬥正好是拍過《不道德的審判》,《穿裘皮的維納斯》的波蘭斯基拿手好戲,只是波蘭斯基在兩個女性角色之間的親密和衝突增添了幾分超現實的曖昧和詭異感,令追求嚴謹寫實類型的觀者不免覺得有些晦澀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