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厦(1965)
《帝国》(英语:Empire)是一出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荷制作,于1964年首映的黑白无声电影,片长8小时5分钟,内容仅为纽约市帝国大厦于8小时内的变化。沃荷制作此电影的目的就是制造一个观赏性极低的电影,因此他禁止人们删减电影情节。可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却于2000年与安迪·沃荷博物馆合制了此电影的60分钟浓缩版本。沃荷指出,拍摄此电影的目的是让观众「看着时间流逝」。
评分:5.1
导演:安迪·沃霍尔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485分钟 / 61分钟(DVD)地区:美国
语言:无声
影片别名:
上映:1965-03-06(美国)
IMDb:tt0196530
拍摄
此电影是于1962年7月25日下午8时06分至26日上午2时42分拍摄,拍摄地点为时代生活大厦(英语:Time-Life Building)41楼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办工室。此电影是以每秒24帧的速度拍摄,但却以每秒16帧的速度放映。因此,此电影原本长6小时36分钟,在放映时被延长至8小时5分钟。
电影内容
影片以一个全白的画面开头。随着太阳下山,帝国大厦开始浮现。不久,帝国大厦的外墙开始亮起泛光灯来,并持续了其6½小时。6½小时后,泛光灯再次熄灭,使画面几乎全黑。此电影的导演为安迪·沃荷,而电影人约拿斯·梅卡斯则担任了电影摄影师一职。电影在放映期间,放映员会三次更换卷盘。而在更换卷盘期间,沃荷和梅卡斯的面貌就会被投射至银幕上。
放映
2005年,于伦敦皇家国家剧院的外墙上放映了整套《帝国》。此电影亦于2010年12月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的瓦西蒂剧院中放映。当时亦有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阿克兰美术馆和瓦西蒂剧院跨学科计划的乐团为电影现场伴奏。
地位
于2004年,《帝国》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加入国家影片登记部的收藏电影中,全因其极高的文化、历史与美学的价值,以及防止其电影卷盘绝迹的危机。于2007年,在线杂志《神经》(Nerve)把《帝国》选为「史上十三个最伟大的长篇电影」(The Thirteen Greatest Long-Ass Movies of All Time)之一。
此电影的拍摄手法为长镜头,即一镜到底。而沃荷早前亦制作了一出与《帝国》同类的长镜头电影《睡觉》。在电影放映时,沃荷聘请了罗布·特莱恩斯作为放映员,但特莱恩斯在当时错估和混合了卷盘的顺序和速度。可是,《纽约时报》给予此电影正面的评价,因此致使沃荷继续聘请特莱恩斯作为电影的放映员。
简评
真挺有意思,沃霍尔将摄影机对准了那时世界中心的纽约帝国大厦进行了“纪实”拍摄,通过银幕对帝国大厦的观看,观众在幕布前完成了鲍德里亚所谓的对美国文化的“速度”的感知与体验,这种速度与激情的流逝与银幕前的同样完成流逝的时间达成了一致的主客体的共识,此刻观看美国的心脏,消耗生命——切实的占有美国,与沃霍尔的“在美国每个人都有六分钟出名的时间”之辞同出一辙,借此,美国没有历史,只有不断地重构历史(而当八小时被凝缩成30s时一切又更不言而喻)
看到的某一热评说的很好,和那些画展中纯色没有意义却引人驻足的画是一个性质。不是我们看帝国大厦,是帝国大厦看我们的愚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我们指那些或看了很久试图寻找美或意义以及那些牵强的解读者。那些晦涩不是人话评论,在作秀、装高深给谁看?或许挖掘作品价值,是为了安慰自己的价值。我一直觉得有价值的作品不需要费力挖掘,它像风一样吹拂每个人
我相信这地球上没有人能完整地花8小时看完,本人只选择了30秒的版本。8小时是一般人一日平均的工作时长,从一杯咖啡邂逅夕阳开始,到一次会议偶遇晚霞结束,面无表情的建筑物默默安放着一杯杯、一次次。安迪·沃霍尔就像在画一扇窗,不管你身在何处,往窗外看就是帝国大厦,也不管你在干嘛,它就在那高耸矗立。它本身没有生命,充满生命力的是灯起灯灭背后的人,正如本片自身没有任何意义,是人们在做阅读理解才赋予了各种意义。所以,这最多算是行为艺术,但绝对不是电影,就连实验影像都不算。
有一天,电影史上诞生了这样一部电影,摄影机对准帝国大厦拍了好几个小时,导演舍不得剪成短片,于是一刀未剪宣称这是自己的行为艺术,然后短评里的一些傻逼觉得行为艺术很牛,觉得这是非常纯粹的电影回归到了电影本身的真正的电影,于是这群爱装逼的傻逼给了这部狗逼电影打了四颗星或五颗星来彰显自己通晓艺术,热爱电影的本领
電影是對運動的禮讚,卻又在同時使觀眾的身體和精神陷入某種前所未有的靜止。《景觀社會》中居伊·德波將整個世界視為一座巨大的影院,身在其中的人完全孤立彼此,也孤立於真實的生活。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安迪·沃霍爾、德里克·賈曼,道格拉斯·戈登的實驗影像放棄了動態影像的運動錯覺,呼喚人們停止用景觀批判景觀,從而投身到真實的活動中去。
这片咋评论呢?就是一个定格镜头拍帝国大厦,从白天拍到晚上再到帝国大厦熄灯。这tm也能叫电影?过分了。有些实验电影至少里面还有人物,镜头还会动。拍这片就直接把摄像机立好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摄像师,也不用构图,直接把帝国大厦放中间就OK,这种电影有什么价值可言?难道不是人人都能拍吗,不说现在,就当时的普通人只要会按摄像机开关也能拍。二星纯粹是尊重分。
我所熟悉的城市中心天空中总是出现与帝国大厦无比相像的楼宇(作为原型的帝国主义建筑美学),路人在建筑物层叠的夹缝中一窥那个有力、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菲勒斯象征物,神似沃霍尔当年的镜头(起码从我的相册中能找到很多具有一致性的镜头)。如今对他们的长时间注视和拍摄很难说是顺遂其意的膜拜,而是具有一种挑衅的意味,然而彼时沃霍尔的暧昧之处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