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时光(2016)
When We Were YoungUP:2021-05-19
不朽的时光简介
1982年秋,云贵高原上的小城,六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是一起穿越文革风雨,并肩长大的亲密挚友,但就在这个秋天,命运的河流,却再次狠狠地转了一个弯,惊慌失措的孩子们,能闯过人生的激流险滩吗?
获得奖项
- 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莲花奖-最佳女配角 / 金莲花奖-最佳摄影
1982年秋,云贵高原上的小城,六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是一起穿越文革风雨,并肩长大的亲密挚友,但就在这个秋天,命运的河流,却再次狠狠地转了一个弯,惊慌失措的孩子们,能闯过人生的激流险滩吗?
简评
在大风里,在大时代中前行,难免会给人造成一些印记,下行的街道验证了一切,从思想偏激到精神狂躁,再慢慢趋于理性,但过程很缓慢,还残留着上次冲击带来的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读书又怎么能保护得了自己?知识分子目空一切,但又好高骛远,看起来像是向着理想前进,但又没有走好脚下的路,小然抵不过那来自冰凉的刀锋的威胁,又有几人可以抵抗,一时软弱,则一辈子苟且。除了演员的装扮和造型,其他方面都比较符合时代,更喜欢看娘娘的一张大脸,而不是女主这样的尖下巴。岁月改变了所有人,青春经不起时光的爬行。比起嗑药堕胎这样的青春剧,要深刻得多,翠翠和国庆的爱情更为激烈,更肆无忌惮奋不顾身,事实总是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打不开的枷锁,逃不出的牢笼。为国洒下热血的汉子,终将不被人记起,只有打碎少林梦的少年安享时光不朽。
如果暂时抛开糟糕的技法和灾难的表演,影片背后的文本表意看起来甚至比《芳华》走得更远。一系列重大历史拐点被提喻进青春故事,勾勒出社会变迁的概貌,提出时代如何影响今天这一命题,并试图通过微妙暗示个中关联和影响给出回答。历史造就阶级,分化个人命运,再把他们都导向同一的悲剧性,希望幻灭。
太想追求情怀反而导致很多环节拼凑的生硬如卡在喉咙的鱼刺。6个人的6条线散散乱乱,讨厌男主弱到爆虽有学识但只能在象牙塔,出了塔一无是处。女主背负了上一代的恩怨而被毁了余生。翠翠爱的热烈;国庆的率直和勇猛,却因无人引导而走向了歧途。导演很想表达曾经历史的错误却又因各种原因用暧昧的几笔提过,两星半。
顶着灾难级表演看下去,瑕不掩瑜,摄影调度其实都相当纯熟,最震撼的两个场景,一个是用一段气质接近“西斯复仇”的平行剪辑去呈现高考,另一个是最后一幕,小镇的桥终于通了,主角和昔日的朋友们却分别以高考状元、罪犯、精神病人的身份坐上了驶向桥另一边、离开小镇的汽车,影片前半段一直在塑造通过个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的社会氛围,最后却收在了这样一个灰暗的结局,套用那句著名的话说,“人的发展不仅要看个人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整体看下来甚至有不输“树大招风”的悲怆感。绝对意义上的遗珠。
《不朽的时光》,又名《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英文名译为“When we were young”。电影拍摄于贵州省修文县第一中学,学生们衣服上别的校徽“修文一中”,联想起我的高中母校的校徽,类似的造型和设计,白底手写体红字,一如那个时代的印记。油漆斑驳的墙壁,磨损严重的木质门框,天蓝色卫生墙和石灰刷白的教室,一如记忆中那个校园的样子。扎双马尾,着连衣裙,腰间系一修长纤细的腰带,蹦蹦跳跳一路朝你走来,双手背手放于身后,青春年少,单纯美好,清丽脱俗,温婉尔雅。暗恋的情诗“你是如此美丽,而我却是如此的平凡。你像一片紫色的云彩,飘过我的心头。”白衣飘飘的少年,裙裾飞扬的少女,曾经那段充满烦恼却又甜似蜜糖的年代。年少轻狂,因为年轻,因为还有值得轻狂的资本。如今,在他人的盛世繁华中,你唯有暗自哀伤。
男版《芳华》,看标题便知导演对自己的青春多么的眷恋,然而并没有拍出青春的华彩,抢包子吗?堆砌时代的符号的恋物,烧书几乎是最赤裸地展示时代特征,而毫无戏剧推动的一场。音乐铺满,用做作的配音讲故事实在扫兴。几乎有台词的地方都看不到口型,对白也写得又肉又白。小流氓不会因为年轻就变得高尚,古惑仔也不止于此。,赵雅芝的儿子和巍子的儿子对戏,王紫逸还是很不错的。张逗逗有张很有戏的脸。“电影里的少林寺在哪里啊”——电影里的电影在哪里啊
三线建设城市的大院子弟迷茫沦落记。这类在1960年代在西南深山中,依靠东部支援和特大城市人力物力转移而营造起来的小乌托邦,在1980年代之后,随着时代浪潮的变迁迅速走向人去楼空的衰败。而那批在战天斗地时代长大的后浪,除非及早就准备起修炼做题能力,否则多数免不了被之后极速变化的社会中被撞的头破血流。2015年之后这类“忆青春”式的电影有过一轮井喷期,不过去年开始,已经明显减少叻,在当下新一轮后浪的故事的衬托下,60初们曾经的困惑和迷茫,恐怕反而显得有些浪漫叻
表演配乐拉跨,全程mv质感,但表意明确坚决,首先是各类资源总量不足,学生暴力争取被体制镇压,催生各种画饼和以大局为重的分配方式,肉包子和分班教学皆是如此。在取得成效后,未能获得优质资源的学生迅速被抛弃遗忘,于是招来了曾经黑五类后代的报复,中间也穿插《少林寺》和《追忆似水年华》表达精神家园的幻灭。最后优异学生与死刑犯在大桥同框昭示新一轮阶层分化的开始,当然以上都可以看作无聊的符号解读,但电影反复提及回忆(历史)的不可磨灭仍是它最重要的价值。
只刚看了50分钟,看到有很多人说这部片子毁在不敢拍,但其实症结不在此,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还是那一个许多青春片导演所具有的“泛滥且浅薄的情怀”,用美丽的妆容,用一首又一首的怀旧歌曲,用一个个重大历史时间节点来堆砌自己对那个年代美好的回忆——即便是痛苦的流血的也能拍成美好的——却缺少最基本的故事架构,缺少对“人”的关怀,缺少对时代的反思,更不要提演员们尴尬的演技。本片唯一的亮点在于其用剧作和剪辑揭开了那一段不敢提及的历史。4分
因为反派影评而看。实在无法进入到这么老旧的叙事,表演和节奏中,再加上年代带来的疏离感,对影片前半段塑造的80年代青春的代入感几乎为零。但最后一幕画风突变,几处悲剧的设置直接拔高了片子的高度,那是由一个疯狂年代遗留的无法抹去的宿命般的命运烙印,其实早早就打在了几个主角的身上。这才是这个片子要表达的,隐藏的很深,但不加隐藏也许就看不到它了。
一星给影片中的真实呈现,一星给导演选这样的题材来拍。片子整体上感觉生硬没有情感,一些所谓回忆的堆砌,特别混乱,就像那个年代一样混乱,没有缘由。摄影画面,美术,真是瞎拍瞎搞,电影是视听艺术,算是糟蹋了,这个还是需要一定审美和功夫才能搞好。演员太路人,颜值可以不谈,但属实没有灵魂,眼神空洞,不过小然看起来还有点像年轻时的坂本龙一
小然和紫云的演技显然有些捉急,但也倒符合那个年代年轻人耿直、理想主义的特点,相比之下王紫逸演的李国庆就有特点多了,是个能让人记得住的角色,片子整体拍的比较呆,服化道也只是做到了形似,而没有抓住那个年代的神似。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个亮点,一切华丽的、生机的、充满希望的东西都在爆炸和毁灭中落幕,是对一个时代的隐喻,其他就没什么比较亮眼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