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2012)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UP:2021-05-03

剧照演员表影评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评分:9 导演:索菲亚·菲尼斯 编剧:斯拉沃热·齐泽克
主演:斯拉沃热·齐泽克
类型:纪录片
片长:136分钟地区:英国 / 爱尔兰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齐泽克电影指南:意识形态篇(港) / 意识形态疯癫指南
上映:2013-10-04(英国)
IMDb:tt2152198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简介

電影《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是由斯洛文尼亞的哲學家、拉康精神分析專家斯拉沃熱‧齊澤克編寫劇本及主演、由蘇菲‧費因斯(Sophie Fiennes)執導。如齊澤克的另一部《變態者電影指南》一樣,它透過穿梭於著名的電影場景之間來勾勒出一個理解藝術和世界的精神分析理論框架,是某種意義下一部「紀錄片」。

简评

老头子表演的真不错,哈哈。影片节奏延续了齐泽克的讲演习惯,他一贯的论辩的原则,只要我说得够快,信息够大。超过你思考速度那么你无从反驳。这也是老爷子不搞艺术搞哲学的原因,艺术只引发思考不提供答案。话说回来,电影得好好拍啊。哲学家也看。突然想到,时代年轻人不知怎么都学会了一句,“我们三观不同”。其实不是同不同,是有没有的问题!我觉得这顿饭咱得照着多少多少整,这他妈不是三观,傻逼们。进化论无神论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拾人涕唾,像抄别人答案,下次再做还是不会。我们自以为的三观不过是意识形态灌输下的一团浆糊。既然都是搅在一起的一团浆糊,大家只能在消费观上自我麻痹我是贵的浆糊,但还是搅在一起。谁清醒谁勇敢谁率先明白自己是那孤独的浆糊。

大震惊。从消费主义到政治到历史,从电影到音乐到日常,从纳粹到斯大林到恐怖主义,领袖图腾,潜规则,普通人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齐泽克像有魔法一样全都囊括了。“大他者”一方面是事物的秘密秩序,如神的理性控制命运,而“大他者”更有趣的一面是我们需要“大他者”维稳,维持表面秩序。?!!然而大他者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孤独。意识形态是什么,看完意识形态的各种变态或许更明了它是什么了。最厉害的是他解开了我对“神”的疑惑,也就是新约与旧约本质上的区别是焦虑与爱之间的区别。太棒了!

博很恐惧。以前给我们放音乐之声的老师是好老师(开启了一扇门)。以前那些老师放现在可能会被学生和家长共同JUBAO。消费主义的部分。视角毕竟还是很男了。"我们的女儿"(从属品)。博很恐惧,所以要占有掠夺,且把暴力合理化成其他,这种恐惧贯穿他们的一生,所谓乐园也并不存在,然而还可以怪罪给夏娃(肋骨 帮他们添砖加瓦的女人们 而我们是莉莉丝),这种恐惧从他们内心流淌而出,具象化成一片污浊泥洼,终其一生像虫一样活着,也并不会仰望星空。人不可教化,不会进步。一些旧影像资料,群体的狂热。原来14年就想看哦,拖延和其他,知识,书和电影都是会在最恰当的时候看了,一种玄妙。结尾的所谓"新"不可能,只不过会是另一个恐怖游轮和魔比斯环,这是惩罚世界设定好的。到底是印第安人更坏还是白人,女人像麻袋和物品倒是写实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是被强加的虚假意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包括了实践色彩的家庭、学校等,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是增强现实的宝可梦go游戏、审视世界不得不通过的眼镜,甚至是深入人身体的视网膜,心灵,绝无逃离的可能。吸阳补阴的rose与捷克,卡斯特罗眼中的左翼帮手大白鲨,能够解释一切的人民/人民公仆,《出租车司机》里解救并不想被解救的女孩,人类大团结的欢乐颂也适用于纳粹、糠米或发条橙……企图破坏一切的造反者最终抢走了大量商品——终究还是完成一半的消费主义。非洲沙漠上的破烂飞机、深海里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开头结尾齐泽克身后的垃圾站,只有他们成为了逃离出大他者的一切解释(消费主义、糠米主义、自然规律)的“剩余”(对象a),连通象征界与实在界,因而变得富有神性。

整部纪录片更像是一篇经典的影评,这名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用大量的影片和世界各地发生的暴动来分析自己对整个社会表象、深层意识形态的理解,其中不乏颠覆了许多我对看过的影片的认知,比如《泰坦尼克号》其实是讲述的富人对穷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最后在其没有利用价值后抛弃这个帮助自己找回自我的中介(露丝靠杰克找回自我,最后掰开杰克的手将其沉入海底独自逃生)。我喜欢他清晰的逻辑,但我依然可以感觉得到,他现在并非出于一个完全对世界解惑的位置,相反,他所表现出的是更多的疑惑,表象与真实的中介是否存在?它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它的存在由谁界定?一个理论再精妙,也同样有着危险性。一个人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不会总被伟人们或各种宗教、政治、团体等等所摆布。从哲学家身上,应该学会的是质疑的能力。

可乐带师齐泽克在“电影指南”后再次出场,回到了他闻名的意识形态领域,将电影文本对比于历史与时事,也使得趣味性提高了一层。一些记录:1. 欲望绝不是对于某些事物的欲望,它总是对于欲望本身的欲望;,享乐变成了一种奇怪而变态的责任;,它需要作为一个空的容器来运作,向所有可能的意义开放;,但仍然保留了某种对“大他者”的信赖;,而是改变你梦想的方式。

齐泽克通过对各种经典电影中的具体场景来作为案例论证意识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的问题广且深,不局限于意识形态的阐释和意识形态在各种社会体制下的伪装形态等,同时也扩展讨论了消费主义的终极形态、幻想的作用、“Big Other”大他者、基督教与无神论者、稳定的政治体系与谎言的相辅相成、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体系中的表层规则与潜规则的必要性等等等等.....还是对很多内容的比喻不是很理解,是值得再看的纪录片。其实也不算是纪录片,更像是一部传达思想的教育片。结尾的彩蛋很有趣,也算是齐泽克的一个小自恋吧。

一篇以各家电影情节为论点的论文,论述的就是意识形态悄悄然渗透在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可以不把它当成电影看,因为每隔几句话就要暂停一下进行思考,对于我来说给了我很多新的视角,包括对电影分析的也包括对意识形态这个命题的。另外,我在看的时候有一个思考,关于如此对电影或影像抽丝剥茧,得出的论点是否有真正的价值,是否过于偏执地去寻找它其中的教育意义,而这个教育意义恰好是我们想要代入进电影的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

两小时zizek带你速通精神分析。能看出齐泽克确实是一个拉康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他套用意识形态话语和大他者理论去批评和阐释电影音乐也有启发和合理之处(如果哲学理论都能以电影评论方式告诉我就好了),但仍然只是一些短视频式的电影解说(拿版权了吗),缺乏严格论证,很多地方含混不清。最后呼吁革命有点突兀了,怎么这就不算一种意识形态了?我看不出和上面的犹太教基督教区别是焦虑和爱的关联,也说不出这和他批判的斯大林主义有什么差别。而且批判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是万能和讨巧的选择,因为他们无法撼动,但无法只用它们解释和评价电影。

在这之前还有一部《变态者电影指南》,这个人对很多电影片段作精神上的分析,这部角度更具体,是从意识状态角度评述,没有听太懂,虚构的电影人物、情节上作心理分析,甚至还有可乐、健达奇趣蛋作比喻,可以看一下,真的有门槛,很不喜欢一边放片段三秒就要打断说几句的讲述方法,平时上课也讨厌这样讲解的老师。还分析了《音乐之声》的Climb every mountain,《西区故事》的Officer Krupke,(Fosse的歌厅)这两个我算熟悉了,但他并没有说什么、所以对于其他电影片段他真的解释了什么我不好说

相见恨晚啊,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个思路和角度,多多少少解答了我对社会现象迷思,比如为何电商双十一成为了电商狂欢日3·8节成了女性疯狂节,为何男人爱跑车游戏女人爱包包美妆,为何会出现「干饭人」、「社会人」、「打工人」、「单身狗」等热词,为何会有抑郁症、婚姻焦虑、子女教育焦虑、身材样貌焦虑、病弱养老焦虑……意识形态真是当权者的御用工具,想要成为自由人,就得放弃原有的梦想和欲望,因为你所谓的梦想和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是被权力机制设计好的……

确实很吊,我层次太低,没办法做出高端解读,只能不停截图/记笔记表示认同,意识形态似乎是所有人文学科的永恒主题,即使你没法像我一样把本片串联成一个有逻辑性的整体化理解,也一定会理解这一段一段的单个理论,至少是一部分,因为它被讲解得非常清晰易懂,还有例子来佐证。对我来说,哲学就是用来解释一些现实社会的问题,使得人生稍微少一点迷惘罢了。结尾对于梦想是否正确的讨论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