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1974)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UP:2021-02-28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

评分:8.7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 雅各布·瓦塞尔曼
主演:布鲁诺·斯列斯坦 / 瓦尔特·拉登加斯特 / 布里吉特·米拉 / 维利·泽梅尔罗格 / Michael Kroecher / Hans Musäus / Henry van Lyck / Gloria Doer / 福尔克尔·普雷希特尔 / 赫伯特·阿赫特恩布施 / 沃尔夫冈·鲍尔 / Wilhelm Bayer / Franz Brumbach / 若阿内斯·巴尔斯基 / Helmut Döring / 阿尔弗雷德·埃德尔 / 弗洛里安·弗里克 / 莱因哈特·豪夫 / 奇拉·塔西米克 / Enno Pa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10 分钟地区:西德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卡斯伯侯沙之谜(港) / 贾斯伯荷西之谜(台) /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 / 人人为自己 上帝反众人 / 加斯·荷伯之谜 / 加斯柏荷西之谜 /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 / Kaspar Hauser -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上映:1974-11-01
IMDb:tt0071691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简介

加斯荷伯(布鲁诺·斯列斯坦 Bruno S. 饰)从小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仅靠稀少的水源和面包维持生命,直到数十年后,早已成年的他才被带离地下室,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可是,噩梦并没有结束,他只不过是从一个地狱跌落到了另一个。在人们的眼中,加斯荷伯并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只是一个可供研究和玩乐的部件罢了。刚开始,人们对加斯荷伯充满了好奇,并且,这些好奇里包含了某些恶意。渐渐地,对这个无趣而可怜的物体,大家都失去了兴趣,加斯荷伯被送进了马戏团。
  几经波折之后,被一名学者收留的加斯荷伯终于过上了平静安全的生活,学者教会了他读写,为他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没想到,加斯荷伯对于文明和文化有着异常敏锐和深刻的见解,面对他尖锐直白的语言,被戳到痛处的人类愤怒了。

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沃纳·赫尔佐格 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沃纳·赫尔佐格 第28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沃纳·赫尔佐格

简评

杰作,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哲学,诗意,意象,美,道德,批判,时代,逻辑,或者真相,《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迷》是一团黑洞般的传出美妙歌声的模糊。风吹麦浪配D大调卡农的镜头,用最纯粹的视听震撼人的心灵,大巧不工;G小调慢版配合的一系列抒情空镜,仿佛人类诞生之初缓缓睁开双眼,又或者印象派画家在朦胧光影中描绘大自然若有若无的情感。雾中登山,诗意地传达出西绪弗斯的主题,沙漠先知带队寻找绿洲,直白地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赫尔佐格为万物定尺度、重估一切价值的气魄尚可远观,但产出了如此震撼的艺术真让人仰望。

杰作,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哲学,诗意,意象,影像,美,道德,批判,时代,逻辑,或者真相?《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迷》很难说清,它就是一团模糊,一团黑洞般的传出美妙歌声的模糊。开头直接被风吹麦浪配乐D大调卡农的镜头秒杀,还有配合G小调慢版的一系列抒情空镜,仿佛印象派画家现场作画,才知道大自然的感情来得更轻、更含蓄。迷之意象般的雾中登山,诗意地传达出西绪弗斯的主题,沙漠先知带队寻找绿洲的高损画质镜头,直白地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豪泽尔:“我会问他,你是不是一只树蛙?”

好久没有这么兴奋的观影体验了,豪泽尔的故事像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反面证明,一般情况下,幼体会在世界的镜像中返照自身,接收来自世界的经验并逐渐建构起自身的社会属性,将我变成被语言的逻辑、世俗的道德、身份的归属等建构出来的我,但豪泽尔是一个脱离社群的存在,这意味着在他身上,镜像的认同是缺失的,因而他不遵从当世的事理逻辑,也否认宗教的神圣,所以他被这个社会所排斥,杀死。两个富于哲学思辨的梦境发人深省,从赫尔佐格自传里了解到这些粗粝的梦境素材都是在他探险时随手拍摄的,但却能如此黏合文本又富于深意,赫尔佐格后期组织素材的能力确实厉害。

卡斯帕尔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文明的丑恶。当人类自诩文明人去嘲笑、歧视、研究他的时候,只是在试图证明自己更加的高级,来取得群体心理上可怜的自尊。在人类眼里,他和印第安人、低能儿、侏儒甚至动物没有区别,这样才能突出他们卑劣的优越感。收养他的贵族也不是因为同情,而是为了获得彰显自己仁慈的虚荣。正如他所说: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堕落。而卡斯帕尔的纯真,又无情的刺破了信仰、常识、逻辑的荒谬,逼迫人们反思人类文明本身。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进行审视,在房间里四面都是墙,而转身塔就不见了。我们不仅要思考文明的起点,也要思考终点,就像故事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不然人类只能像浓雾中的登山者一样走向死亡。结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人类的幻觉,南辕北辙,只有调头,才能走向希望。

真正具有人性的是谁?人类的文明与秩序如此傲慢与狭隘,无时无刻不施行着同化一切、消灭异己的暴行,于是一个完全无知且无辜的人便被成了一个标本,文明人在他身上搜集着各种异常的证据,即使在他死后,也要剖开他的身体取出他的器官,只为证明他的畸形,以及自己的健康。而这个和人类文明距离最远的人却离人类最纯粹的艺术形式如此之近,对他来说,“来到这个世界是可怕的堕落”,唯一与他同质之物只有音乐。看着他,有种出于自惭形秽的、强烈的感动——人本来是这样的。

一个从未为涉世的少年被抛弃在小镇的广场中,引来的是人们对他的猎奇心理和对他的社会改造。他被文明人参观、研究、强迫他学会礼仪规范、强迫他有宗教信仰,豪泽尔如同璞玉被推到世俗、虚伪的社会中,当他面对刻板的社会规范表现出最直白的反抗,表面上他是未经驯化的“野蛮人”,实际上是对抗与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和礼仪规范的的赤子。同时人们对他的猎奇延续到在他身上施展兽性——“监护”、“驯化”、“刺杀”,以至于临死之时,豪泽尔还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传达众人的道德盲、虚伪盲,如纯粹道德批判中“玫瑰色的眼镜”,反而作为“社会盲”的他才对世界保持着本真。//广场上的牛,马戏团侏儒、嗜睡儿、印第安人,逻辑游戏,解剖畸形

关于宗教,卡斯帕尔·豪泽尔说:我待在小屋与世隔绝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想,所以我不相信有一个造物主凭空创造了一切。关于逻辑,卡斯帕尔·豪泽尔说:除了你所谓的逻辑推理,你所谓唯一可能的办法,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判断真假。人们利用卡斯帕尔·豪泽尔做研究、写报告,只为逻辑兴奋,可是卡斯帕尔·豪泽尔却因怀里的新生儿流泪,却相信苹果有它自己的意志。这位忠于感觉的卡斯帕尔·豪泽尔,对于在陈规旧俗里原地踏步的世界来说,太超前了。除了消灭他,就只能误读他。// 人的一生为了什么?加缪说是西西弗斯推石攀山,徒劳的荒谬。卡斯帕尔·豪泽尔则给过两个答案。一次,他说,终点是已知的,穿过迷雾,等待着所有人的是死亡。死前,他说,终点是未知的,生命像一片沙漠,领头的人可能根本就是盲人,指南针也没能指明方向。

德国新电影四杰,赫尔佐格(意志,文德斯(眼睛,法斯宾德(心脏,施隆多夫(四肢,德国哲学中的辩证气质。古典音乐搭配自然景象,浪漫主义下纪录片和故事片结合(自然影像无限抒情性)。有柏拉图洞穴囚徒和模仿论的影子。Kaspar是纯粹且一出生便已成年的少数群体,经受生物和社会两层意义上的考验;他遵循先验的感知力,赫通过感性主义的启示性镜头(承德国文学新灵性潮流)来捕捉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接经验,正如梦境里登山朝圣的人们(纳粹高山电影?),品尝沙子来辨别方向的老人,和高加索山(回溯欧洲人种起源?)片中的现代人是Kaspar的对立面,讲求死板的逻辑(真理和谎言村),脆弱的宗教(信仰原则超越人类怀疑)和自欺欺人的解剖科学,反映社会规则约束下的现代文明对人类的摧残。“感觉自己变老了”,抱婴儿、听音乐时的泪流满面

赫尔佐格这个公认的疯子导演竟也能拍出如此悲悯的影片来,而这种悲悯又满是对现代体系的解构与嘲弄,卡斯帕尔的出生到死亡始终是个谜,他的先天缺陷让他超脱于世俗之外,如异类一般,他是幸运的,有那么多人养着他,教会了他语言、行走、处事甚至音乐;他也是悲剧的,他的一生太过短暂,死后还要被研究,人们都想把他拉进自认为的理性框架,却被他超然物外的精奇思维冒犯,逻辑、科学和宗教在他的叛逆中皆失去信用。赫尔佐格用冷静淡漠的镜头语言描绘现实,却用朦胧梦幻的影像聚焦卡斯帕尔的视点,玩味的还是社会与人的尖刻性,因为人们永远不愿意承认,一个傻子比他们更接近世界的终极真理。

从系统机制外进行反观的思想实验,对于赫尔佐格的影像来说,不完全在于思想和观念,那是戈达尔式的论文电影,赫尔佐格的重点是影像素材上的边缘化,纪录式的、纯粹经验式的素材和非社会化的一切活动(无任何社会意义同时不具生活美感即诗意),例如无聊的“游戏时刻”,发呆行为,都属于人的动物化的简单模态,而非由理性制导后的目标追寻,甚至都不是目标追寻过程中的无意义虚无,仅仅是社会性内外交界的时刻,正是这种不同经验的影像素材首先提供了感知上的扩展,也只属于影像的素材——语言一定会有组织,而影像可以无组织地客观呈现一段时刻。

#TGC# #New German Cinema# 现实主义搭配现实改编让影片的批判性更强了不少。区别于特吕弗《野孩子》中大量使用的手持镜头,本片多采用固定镜头,以一个更加冷酷的视角带大家看这个故事,全景帮助构建人物形象及展现生存条件,中近景很大程度帮助了叙事。而男主的角色设定也同《黑暗中的舞者》中的女主一样,作为一个答案,也是一面镜子,以去社会化的形式回答了问题,也照出那些丑陋与虚伪。片中的虚幻故事加入的非常好,也直至指本片主题。配乐上,开场就是欢快的卡农,也预示了社会化之前男主的状态,与后面的卡农也有呼应。缺点,可能还是觉得故事性和批判性都很强,就是张力太弱,以男主作为工具让影片有些失去焦点。

赫尔佐格对喜剧元素的把控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即兴感,你会在笑得肚子发痛的时候惊觉“怎么,你在这里也敢开玩笑?”而即使如此本片的严肃和深刻也不伤分毫。逻辑是一种成瘾的东西,文明人试图解释Kasper、将他纳入逻辑世界的努力持续了Kasper的一生。而只有在他死亡(于非逻辑)之后,对着他冷却的尸体和脑仁,文明人才有能力宣布对这个谜题的理性的胜利。热衷于记录和报告的抄写员,算是这一人群的最佳代表,当他因发现豪泽尔的怪诞是来自于大脑畸形而兴奋地决定走路回家时,我们都对着他实际上最为畸形的身体形态会心一笑。赫尔佐格营造了一种在叙事、奇观和讽刺三者间游走平衡的微妙状态,滑向刻奇和愤世嫉俗的风险始终存在,但他很好地保持了距离。

获得奖项

  • 第28届戛纳电影节
    第2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