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了,但……(1932)

大人の見る絵本 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UP:2021-06-18

《我出生了,但……》(日语:大人の见る绘本 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1932年所导演的电影,日文原意为「给大人看的漫画书」。

我出生了,但……

评分:8.8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伏见晁 / Geibei Ibushiya / 小津安二郎
主演:斋藤达雄 / 青木富夫 / 吉川满子 / 菅原秀雄 / 坂本武 / Teruyo Hayami / 加藤精一 / 小藤田正一 / 西村青儿 / 笠智众 / 野村秋生 / 叶山正雄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0 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生来第一次看到 / 生来才遇到 / I Was Born, But... / Otona no miru ehon - Umarete wa mita keredo / Umarete wa mita keredo
上映:1932-06-03(日本)
IMDb:tt0023634

我出生了,但……简介

小职员搬到城郊,岂料山雨欲来,大人与小孩世界各自上演不同的权力游戏。新来的一双小兄弟给小邻居欺负得眼泪涟涟,后来借用别人的武力做了小霸王。小兄弟目睹窝囊的父亲扮小丑取悦老板,气上心头骂了父亲一顿,然后绝食抗议。暖热饭团最后送到两张小嘴里,一家人和气收场,小孩上了生命「宝贵的」头一课。大人虚伪,莫非真的有道理?剧本原来写大儿子离家出走,小津大笔一改,他那些放任的少年从此亦离我们而去。
  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简评

。①前半部分是围绕校园和游戏的各种俩孩子男主的诙谐生活;后半部分是俩男主因为父亲高大形象的坍塌(目睹了父亲官场的卑微)而发脾气,但最终还是与父亲达成妥协/和解。②有不少比较微妙的笑点(排队、抽烟、打架、考试、等片段)。③和后来的小津不同,这片很多运动镜头(大多为横移)。④大量使用中全景镜头,意义不明,不少时候似乎甚至起了反效果。⑤前半部分偏喜剧,后半部分偏严肃现实主义,气质有些断层。

45/365days。原来是默片,但不失表达,成人和儿童两个世界的碰撞,两小孩一直在勇敢地对抗自己遇到的问题,就算面对比自己强壮的大孩子,也不服输,总能巧妙化解,最后平等地融入到一个新圈子里,说起来还是没被锤过。相反作为父亲就顾虑得多,成人都明白无法指责什么,最后获得的和解也是来自小津自己,在孩子面前崩塌的形象又重塑回来。前面一个小时都还在追忆童年时光,充满欢乐,到后面突然沉重,“如果长大还要给他打工,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阶层无法跨越,是这样吗?我出生了,但…。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解法。

默片时期小津的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低角度的拍摄和极简的形式构设,机位移动似乎较少,这些都使情节本身简化而具体。聚焦于小男孩视角来讲述那些几乎是任何儿童都要面对的“成长难题”,喜剧化表演表面上看可能会将深层次的表现略微淡化,不过依然可见不同角色地位变化以及视角转化之强烈对比,反而更完全的突出了深刻的残酷。伴随着开头-结尾处的地位转化带来的极大落差,这种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的要对复杂社会的认知的不断改观就体现的愈加清晰。现实总会把阶级中存在的对权利必要的情感顺应给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在表面和谐之下的情感错位成了不被时间束缚的,现代人依旧要经历的“颠覆”。未至而立之年的小津对社会和家庭的探究就已如此细致入微,因此这种导演会拍出具有“永恒”特性的伟大家庭电影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4+ 后期家庭片的光芒万丈不该成为忽视早期的理由。片中父亲问儿子「上学开心吗」,儿子回答「上学路上很开心,回来也是,中间很糟糕」,故事也多发生在学校之外的路上。小津展示了三次父子同行至铁路道口分别的情节,变化既微妙又贴合,一是父子并肩(单辆火车驶过身边),二是父前子后(两火车交叉而过),一个镜头用电线杆将父子分割,父亲训后儿子方进入父亲的“空间”,三是子前父后,多了老板父子,这是送父上班。用同个段落的位置变奏,就呈现出了人物关系、故事重心、价值走向的变化,构成了父子间的内心交流之路。

《我出生了,但是……我看過一本成年人看的繪本》。在影視聽大影格看的,策展方還特別提醒大家全默片會有多安靜,請大家互相包容;35mm的膠卷Rolling,光影靜默了,連腸胃消化的聲音都一清二楚,甚至一度不敢移動與呼吸,但漸漸地有人呼吸、有人肚子叫、有人移動,於是名為包容的底噪漸漸餘韻,讓這100分鐘,飽滿幸福而稍縱即逝,映畢,聽到隔幾個座位的觀眾不禁跟朋友喊著好好看啊,是的,簡單,好看,我哪知道這會是小津拍的,而那年小津才29歲,致敬著劉別謙,但不知道低角度鏡頭是因為平視拍孩子的巧合,亦或是小津一如既往觀看世界的方式。教科書的默片都太藝術了,終於一窺庶民默片,可能比金馬開幕片還讓普羅大眾感到親切與入勝;可惜沒買辯士場,下次一定。

#真不错!和小津后期风格迥异的一部儿童片,虽然已经具有了儿童视角的调度,却也还没有那么多固定镜头。在经历了三分之二的纯真童年之后,突然得见成人世界规则对童年的侵入,随之而来的对世界的困惑、敌对都颇具实感,可最终孩子们也只能逐渐被它所卷入。“我以后就靠你们成功发达了”,永远把希望压给下一代,多么血淋淋的事实。

《我出生了,但…》讲述一对小兄弟的“人生第一课”,影片译名中的“…”可被补足为什么?是“我出生了,但我的爸爸不是世上最伟大的爸爸”,是“我出生了,但我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还是“我出生了,但我必须要去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亦或者是一声没有语词的叹息?影片用孩童世界的权力关系去隐喻成年人的权力关系,一个奉从着力量至上、强者为王的规则,一个奉从着职位、薪水、家庭背景、阶级等社会结构决定的规则,在施展定身法术的游戏、夸张鬼脸的小丑表演这诙谐幽默的表层背后潜藏着人生的残酷与无奈,影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那一抹“无奈的笑”,这对小兄弟或以相同频率动作,或弟弟仿效哥哥,或两人手插口袋、上衣搭肩地仿效成人,那是小津镜头下少有的孩子主角,尽管无奈,但那毕竟是温情的笑。

看到在自己眼中最伟大的父亲竟然扮丑讨取别人欢心,两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在太郎的爸爸面前老是点头哈腰?”。大闹一场后父子也最终和解,又回归平常生活,然而“爸爸,你应该鞠躬”,两个孩子内心的一块纯真的处女地终究被改变了。两个小演员的表演生动传神,孩子生气向父亲闹脾气后,父母两人的对话真让我泪目,“事实上,我也不想拍经理的马屁,太傻了,但是这样会让我们的生活好过些”“但是我不知道,将来他们是否会像我们一样生活”。

[29]观感有点复杂,我觉得孩子对父亲形象的期待和想像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崇拜。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总会认识不同的父亲。我无法共鸣的原因大概是我已经过了那个把他当作榜样的年纪,现在我和他是一样平等的人,如果有任何形象崩塌的话,一定与他作为一个人有关,而不是作为父亲有关。(很少看到从女性的视角讲述父亲形象的变化,不同性别肯定不同)

小津早期默片。摄影机视角为儿童视角,成功的实验,为而后榻榻米视角做基础。固定镜头的使用初具端倪,更多的是橫摆的移动镜头和正反打。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相互介入,二者权利阶级有不同的呈现,儿童是手势魔法,成人是上下级关系。配乐俏皮灵动,字幕的插入也颇为考究。影中影有火车进站般电影史的效果。作为主角的几个小孩把简单的友情、小心思的狡黠表演的很好。和西方早期默片相比小津融入更为丰富的细腻情感,只是略夸张的滑稽表情似乎与日本人固有的民族性格有冲突。

与前几部我看的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一样,同样是描绘亲情之间的情感,这次是父子之间的。虽然是默片,但还是尽显小津安二郎的幽默感。本片从孩子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故事,以孩子的视线角度来摄影,这又区别于成人视角,结果是很明显的,这就是给成人看的故事。孩子怎么理解父亲,应该是每一个人儿童时期看待父亲,模仿父亲的必要经历。

其中不少相当低调的视觉笑话,喜剧与戏剧,幽默与讽刺的结合,幽默的言论和诗意的抽象间交替,不可否认的好莱坞学习者,当然这也跟早期电影业由大量的五大三小所发展的下线公司有直接关系。|小津通过早期电影所形成的特色:庶民/喜剧,用孩童的视角去审视大人的生活—榻榻米视角,注重室内镜头及框架构图,时间上的停顿、留白插入空镜。(导演作主而非制片人—导演风格),以及最区别好莱坞的转场剪辑,比比皆是的叠化,淡入淡出统统不见。|视觉玩笑,人物行为的整齐划一,人物与环境其他元素配合。342

获得奖项

  • 第9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9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