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人(2005)

Grizzly ManUP:2022-01-09

剧照演员表影评
灰熊人

评分:8.3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Timothy Treadwell / Amie Huguenard / Werner Herzog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片长:10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熊人(港)
上映:2005-08-12(美国)
IMDb:tt0427312

灰熊人简介

本纪录片取材于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蒂莫西·崔德威尔(Timothy Treadwell)1999~2003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所拍摄的素材。崔德威尔从1989年起致力于野生灰熊的研究和保护,并与朋友成立了“熊人协会”,每年夏天来到卡特迈独自野营,观察记录灰熊的生活习性,并义务对数千名学童进行讲解,呼吁社会打击偷猎,关注、保护灰熊。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探访了崔德威尔的父母和前女友,并对2003年10月崔德威尔及女友艾米·胡格纳德(Amie Huguenard) 之死的细节进行了细致采访描绘,试图在展示崔德威尔非凡经历的同时,回答究竟是什么使他选择远离人类放逐荒野,将生命献给灰熊。
  本片获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提名及艾尔弗·斯隆奖,并获2005年独立精神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等多个协会的最佳纪录片奖。

简评

(). 在B站看的时候,很多弹幕都觉得Timothy咎由自取。我其实可以理解这是某种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通过强调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规则,以便在一个随机而无常的世界里建立一点虚假的掌控感。越来越觉得,最终每个人都会死于自己亲手挑选的彼岸,只不过Timothy死于自己彼岸的方式格外的暴烈,富有戏剧性。本质上,赫尔佐格想要讲的故事和范德米尔在《遗落的南境》里讲的故事如出一辙:透过灰熊(自然)那双冷漠,痴愚,麻木不仁的眼睛,是什么在痴痴的向外张望?从人类的意识滑落到某种更简单的意识是怎样的过程?做一只灰熊是怎么样的?一只草履虫呢?这两部作品的哲学关怀,都像是托马斯内格尔那篇著名论文的诗意扩写:《做一只蝙蝠是怎么样的?》

金草莓:真的要感谢赫尔佐格,让崔德威尔能小心翼翼避开极端野生动物环保者的标签,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他荒诞又”作死"的短暂一生。阿拉斯加的荒芜之地,是他反社会人格的乌托邦,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贴近自然,却忘记被修饰过的美好新世界,最基本的法则是何等残酷?这从中带出的,何尝不是这几十年来人类社会中用自然、环保乃至一切性别性取向运动极端思想和行径的丑陋根源,把一切都理想与浪漫化,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私和残忍?对生命的敬畏即体现在对待世界,也体现在对待自己。灰熊人的故事,在大自然眼中如此卑微又可笑。

紀錄片本身很感動,但荷索把這個人拍成一部紀錄片這個行為更為令人感動。灰熊人終究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他也只是無法適應這個社會,想逃避酗酒才來到大自然。有俗世的自戀,一個鏡頭拍15次以上。渴望有異性的愛好,有常人的慾望。到影片的後段,荷索也不得不嘲諷他的某些觀點,大自然本來周遭都是獵食者,沒有明白這點實在是天真。荷索沒有刻意把這人神化,把它變成一種符號,但最後總結還是說「他所對抗的不是這個公園,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熊人很幸運,在死後遇到荷索這個清醒卻瘋狂的知音。荷索也很仁慈,叫受訪者永遠不要聽這段錄音,還是快點銷毁好了。

我们都在被动地承受着影像的灌输,影响着认知的声音里掺和了尖锐又复杂的话语。它刻意达成混淆的特性,在活跃在影像推演的意识里产生了一种模糊的存在性:拟定一种抽离掉先前的行为与逻辑后拼接而成的幻象,并非要解析出他所在的主观世界里的自我构成究竟是什么,只是用未知的状态给予我们抽象又隐晦的欲求 。私影像堆砌起来的素材乍看只是无趣的个人诉求,却给每个接触到的人一种无意识的反馈,撕开记录背后的虚实演绎,当画外传递着视觉感受不到的话语时,这些凝视与批判在交互中纠缠为愈发混乱的行为,存留在自己影像里的“激情”真的出现过吗...

在Tim身上赫尔佐格很多次地看到了他自己,每一次都显得越来越惊心动魄,因为故事描绘的对象根本就是个比他更加疯狂更加极致的自己。这也意味着赫尔佐格同样无法不怀疑,这个家伙身上自恋狂妄想症和表演型人格的那一面,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于是,我们能看到来自另一个导演的惺惺相惜,也能看到他无力而虚弱的辩护。赫尔佐格把自己从全知全能的位置上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站在镜头后边的角色,加入这个早已超越两位作者(tim和herzog)创作初衷的作品里。这就是电影能做的事情。

「我相信宇宙間的共通點不是和諧,而是混亂、敵意和殺戮。」中產嬉皮主角希望的流變成熊才不是什麼開心事,某程度也挑戰哈洛威呼籲的同伴物種。在我看來,有三種對人對動物的態度,第一種是獵殺與管理動物(人類中心主義)、第二種是天真開心一起跟動物流變,強調共生交融(往往反對前一種,如本片主角)、第三種是尊重崇高他者界線,承認人的無知(原住民信仰)。越界之後往往面對的是瘋狂與毀滅,才不是什麼跟自然和諧流變。關於荒野的「鏡頭介入」也值得一提,各種浮誇表演、表演自己很愛自然、歇斯底里咒罵文明,讓人覺得只是一種白人自戀投射。然而,無意識的空鏡頭、蒼蠅在鏡頭前干擾的污點,卻彰顯了影像的魔力。說實在,主角只是把童年泰迪熊娃娃的想像投射到熊身上,卻忘記了熊本身的崇高、冷漠與毀滅性。到底是要跟自然交融?還是畫出界線?

比起火山学家的理性和理想主义,灰熊人过分感性,充满优越感和自大。我认同赫尔佐格在片中阐述宇宙:“宇宙的分母是混乱、敌意和谋杀”,而灰熊人timothy却浪漫化身处的自然环境和其入侵行为,把人类逻辑代入到熊的世界中,而且他对着镜头的表演令人想起传媒与日常交融的展演狂。他不是因为自己太过独特而无法融入一个人类社会,而是由于过分自大,无法包容人类而将自己放逐,同时他也清楚这些行为给他个人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在采访的旁人的视角中,灰熊人很肤浅,是赫尔佐格的视角和解读创造了一个充满悲剧性的艺术角色,以及一个充满包容性和理解度的世界。

即便荷索个人的偏好是鲜明的,但还是采集了不同声音放入本片中。告知人们野生动物的世界始终和人类社会是有别的。最安全的方式依旧是保持距离,不要去做任何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干预行为。而从提摩西用DV拍摄下的大量素材中,我们可以瞥见一个赤诚之心的生灵爱好者,他是多么善良,可爱,天真到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一切逝去的动物惋惜。他是在用人的情感去搭建人与动物之间的桥梁,即便是单方面的。但看着狐狸们与提摩西同行的背影,人的心又开始动摇。

。以保护灰熊为己任的男主和他女友最终被灰熊吃了。影片主要探究的是男主为何如此热爱灰熊,结构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男主生前录制的与灰熊人的私人影像,另一部分是男主生前的各种访谈影像——前者更多展现了他对灰熊与大自然的正面热爱,后者更多展现了他的背景与他热爱灰熊的原因(其中不乏他的灰暗面,比如狂妄、前酒鬼、迷恋野性、表演欲过盛),两者相辅相成(有趣的是大部分纪录片里这两者都是互相证明,这里却是对比)再配上旁白塑造了一个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场《现代启示录》纪实演绎 - 讲述个体如何艰难地转身背向深渊,讲述人为的历史中如何悸动着被非历史吞噬的渴望。Timothy终极的欲望并非是表面上的动物保护,而是要向世人证明深渊的存在。13年在悬崖上的行走是理智边缘的垂死挣扎,是深渊最终主宰他的漫长旅程,这段旅程他坚持得越久,深渊于人世化成的白色大象便越加深远。某种意义上自然确实是通灵的,它认出了Timothy是一口有别于常人的深井,于是在吞没他之前,它犹豫了13年。

记录了人与危险自然共处时的欢快和低落情绪,熊对他来说是对自己糟糕人生的某种救赎。他觉得大自然有某种美妙的和谐,但赫尔佐格认为自然充满了冷漠、敌意和杀机。100小时的拍摄素材,放在现在可能也会被分段po在社交网络上,供人猎奇围观戏谑甚至攻击,就像偷猎者侵犯他的领地对他骚扰,“生不逢时”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赫尔佐格冷静抽离的态度,和他对极度浪漫理想化的人的着迷混在一起,让他能成为优秀的观察记录者,拍出一部又一部充满悲剧英雄色彩的片子,让蒂莫西这类人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

一场《现代启示录》纪实演绎 - 讲述个体如何艰难地转身背向深渊,讲述人为的历史中如何悸动着被非历史吞噬的渴望。Timothy终极的欲望并非是表面上的动物保护,而是要向世人证明深渊的存在。13年在悬崖上的行走是理智边缘的垂死挣扎,是深渊最终主宰他的漫长旅程,这段旅程他坚持得越久,深渊于人世化成的白色大象便越加深远。为了意义上自然确实是通灵的,它认出了Timothy是一口有别于常人的深井,于是在吞没他之前,它犹豫了13年。

获得奖项

  • 第22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22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艾尔弗雷德·斯隆奖
    提名:评审团大奖-世界纪录片
  •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
  • 第45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5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Documentary Film
  •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纪录片
  •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纪录片导演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