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战场(1984)

The Killing FieldsUP:2021-10-07

杀戮战场(英语:The Killing Fields,又译为“战火屠城”或“杀戮地带”)是一部有关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执政期间对该国人民进行大屠杀的英国电影,该片由布鲁斯·罗宾逊(英语:Bruce Robinson)编剧根据两位记者——柬埔塞的迪斯·普朗和美国的西德尼·尚伯格——的真实经历编剧,罗兰·约菲(英语:Roland Joffé)执导,萨姆·沃特森和吴汉润分别在片中扮演悉尼·斯坎伯格和迪斯·普朗。

杀戮战场

评分:8.3 导演:罗兰·约菲 编剧:布鲁斯·罗宾逊
主演:萨姆·沃特森 / 吴汉润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朱利安·山德斯 / 格雷格·T·尼尔森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41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 高棉语
影片别名:战火屠城 / 杀戮之地
上映:1984-11-02
IMDb:tt0087553

剧情简介

1972年,纽约时报记者西德尼·尚伯格在柬埔寨采访,柬埔寨人潘迪是他的翻译兼助手,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美军发生误炸事件,导致城市尼库隆大量平民伤亡。西德尼申请赴该地采访被美军拒绝。在潘迪的帮助下,他们冲破阻碍,通过贿赂的方式暗中抵达尼库隆,曝光了事件,还拍下了朗诺军队残杀红色高棉战俘的行为。这引起美军和朗诺政府的不满,二人一度被监禁。

1975年红色高棉攻占金边前夕,二人决定冒着危险留在金边,以报道红色高棉入城后的情况。当红色高棉进入金边,旋即展开了大屠杀,二人与其他外国记者也险些遭到处决。西德尼进入法国领事馆后安全撤退,潘迪因为没有护照而被迫离开领事馆混入群众队伍。

潘迪随金边大撤离的队伍到了乡下,在红色高棉的劳动改造政策中历经劫难,目睹了红色高棉政权的残暴血腥。他看到了知识分子、公务员被甄别出来之后即被集体处决。而其他人则每天要下地劳动,人民陷入贫穷和疾病之中。他因为暗中记录红色高棉暴行,并将信件藏在牛的身上而被捕。但他在即将被处决时,得到了曾经有一面之缘的年轻女兵的帮助,逃离了这个公社。他逃走之后,到了一个新的公社为一位军官打杂。他偷听军官的收音机被发现,但他得到了这位对波尔布特大屠杀政策不满的红色高棉军官的保护。

而西德尼回到美国后,在授予他普利策新闻奖的颁奖典礼上强调柬埔寨人民的苦难。他也在帮助潘迪的家人,并努力寻找潘迪的下落。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保护潘迪的军官嘱托他带着他的孩子和几个亲信逃走,而军官随后被年轻的红色高棉士兵射杀。潘迪一路逃亡,看到了田野和沟渠里无数的人的白骨,惊恐不已。他最终逃亡到柬泰边境的难民营,与一直在寻找他的老朋友西德尼重逢。

专业评论

根据烂蕃茄上的35篇知名影评人的专业评论文章,《杀戮地带》的好评率高达91%,而网站注册用户投票好评率也达89%。《芝加哥太阳报》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其专栏文章中写道:“无论从哪一个技术层面上来说,这部电影都可谓是大师之作,其中在亚洲地区取景拍摄更是增强了其说服力。不过,电影中最完美的瞬间还是来自于人物之间的那些对话、相互信任、等待、恐惧、暴力和绝望……

吴汉润的演出

在影片中扮演迪斯·普朗一角的吴汉润自己就是当年红色高棉恐怖统治下的一名幸存者,在红色高棉统治的元年(英语:Year Zero (political notion))时,他还是金边的一位医生。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称美军即将空袭金边,将城内居民全部驱赶至乡下,不愿意离开者则被军队打死,而吴汉润就成为当时上百万下乡接受劳动改造的城市居民之一,并在4年后成功逃入泰国。

吴汉润在出演本片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表演训练,更没有过任何的演出经验。他是在洛杉矶的一对柬埔寨人的婚礼上被本片的选角导演帕特·戈尔登(英语:Pat Golden)发现的。

对于自己出演的这个角色,吴汉润于1985年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我希望可以让全世界都看到,柬埔寨的人们遭受了多么严重的饥荒,又有多少人在共产党的红色恐怖统治之下丧生了。现在我心里满足了,我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奖项

《杀戮地带》在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角逐中获得了13项提名,并在1985年3月5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获得8项大奖,分别为:最佳影片、男主角(吴汉润)、改编剧本、摄影、音效、剪辑、艺术指导及最有前途新人奖(吴汉润)。另外5项未能胜出的提名为:最佳男主角(萨姆·沃特森)、导演、配乐、视觉特技、化妆。

影片也在第57届学院奖角逐中获7项提名,并在3月25日的颁奖典礼上最终获得男配角(吴汉润)、摄影、剪辑3项大奖,另外4项提名为: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萨姆·沃特森)、原著改编。

此外,影片也在美国影艺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于2006年评选的AFI百年电影史百大激励人心电影中名列第60位。

关联作品

1986年,在本片中出演过一个小角色的男演员斯普尔丁·格雷(英语:Spalding Gray)根据他拍摄本片时的经历写出了一本独角戏剧本《游到柬埔寨(英语:Swimming to Cambodia)》,并在1987年由乔纳森·德米将之拍成了电影。

另外,克里斯托多·哈德森(英语:Christopher Hudson (writer))也根据本片写了一本书。

参见

  • 杀戮战场 (柬埔寨)
  • 红色高棉
  • 大清洗
  • 红色恐怖
  • 鹰迁行动(金边陷落)

影片在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角逐中获得8项大奖,在第57届学院奖角逐中获3项大奖。

简评

剧情很感人,重现了一段历史。小孩死的好惨。为什么外国佬的命就那么值钱,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音乐有一处挺好听。红色高棉以及它背后的势力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柬埔寨风景不错。和美国前一阵退出阿富汗一样。人道主义,为了救同伴柬埔寨翻译废了那么老大劲。

3年零8个月的浩劫被浓缩成一次逃亡,电影对于那段罪恶暴行的全局描述太克制了,后段叙事变成了类型片,题材本身以及吴汉润的表演加一星。由于这个时代仍然有太多人把那段历史洗脱成“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必要尝试”,由于某国一度以封禁这部电影的方式来避免对自身的审视,每个活在社会主义的亚洲人都应该着重补习并铭记这段历史

3年零8个月的浩劫被浓缩成一次逃亡,电影对于那段罪恶暴行的全局描述太克制了,后段叙事变成了类型片,题材本身以及吴汉润的表演加一星。由于这个时代仍然有太多人把那段历史洗脱成“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必要尝试”,由于某国一度以封禁这部电影的方式来避免对自身的审视,每个活在红旗下的亚洲人都应该着重补习并铭记这段历史

政治家才是最厉害的演员,pol pot的红色高棉还是游击队的时候,满口都是马列主义和毛思,谁又能想到推翻朗诺政权后的柬埔寨会立刻成为人间炼狱;还有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好像是多自卫一天万人坑都得多一具尸体,但是,那也是因为事情正好赶上了,不然说到底还是个侵略行为,所以现在的历史,真的把有些国家可撇的太干净了,随着pol pot最后咽气,这场戏也是终于各方欢喜,然后那个特别法庭到最后怎么看怎么像个笑话。

关于红色高棉时期的真实故事之一,少不了西方关怀世界的情怀。对于红色高棉的邪恶行径主要在后部做了简单刻画,还是不能描绘出战争对人摧残的恐怖真相,照比直观S21监狱与Killing Field的感觉难以同日而语。不过对柬埔寨记者的表演真实动人。人祸照比天灾在人类历史上杀伤力要更大,使人类损失更加惨烈。能让理论实践演变成邪教的,是对人的本性的摧残与滥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忘记初衷的狂妄。唯恐这种悲剧仍会重复上演。

除了这个特殊的题材各方面都非常平庸的作品,前半部拍成了主旋律,后半部拍成了逃亡片,仅仅用了几个掠过式的镜头来表现红色高棉历史背景下的柬埔寨人民的苦难,猎奇意味十足,导演对纪录片式的手法显然运用不够纯熟,使得电影观感上出现了很大的混乱感。当然,八十年代就触碰到了这种题材,并且里面用相当多的篇幅来反思,还是比较难得,但是要说这是关于红色高棉最好的电影,那还是算了吧。

“一种过于怀念革命前柬埔寨生活的病毒,周围都是敌人,已打入内部,必须像牛一样,除了对党,不许对其他东西进行思考,除了安卡,不许对他物有爱,我们必须尊重同志的子女,他们的心智没有被过去污染,安卡需要你们的过去将被宽恕,必须坦白从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那些坦白的人都消失了,只有沉默的人才能活下去。”电影原话。

冷战时代的美国人还是很傻很天真,他们真的一点都不懂马匪,到最后还相信是自己的炸弹创造的地狱,真是可笑至极。作为少有的美国片子里反应马匪带来的恐怖灾难的电影,值得每一个后代的人都看看,看看让这些非人类的匪徒、地痞、流氓执政会是什么下场。最后一幕里两人伴随着Imagine的歌声的相拥,也算是影史最经典的一幕。

所谓好的战争电影都是反战的。影片完美地契合了反战与民权的时代气质,并没有将过多的场景放置到战争场面以及民众苦难之中,而是聚焦于在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情感和悲剧色彩。辛尼是一个西方记者,但他对于遭受美军误炸的柬埔寨人民充满同情,对于希望掩盖罪行的美军和随军记者的行为感到无耻与愤怒。这无疑在影片开头就拉近了主角与观众的距离。这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不关心政治,只关注人民。

此片名头极大,对东南亚共运感兴趣的人大多会找来看,但是总体感觉并没有多出彩,要么就突出这种生死中的友情,要么就突出红色高棉的血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它影评中的所谓“片中音乐营造出恐惧的气氛”云云,显然是过誉之辞。红色高棉是共运走向极端的一个典型例子,其教训值得后来人警醒和牢记

觉得有些被高估了,红色高棉的残酷没有系统性体现出来,屠杀,集体农庄,告别过去之类都有,但这远不是全部,有点儿可惜吧。全国四分之一人口消失,这种自我毁灭的程度前所未见,应该要有有别于其他屠杀题材的东西揭示出来的。两个大老爷们之间的关系也让人觉得有点儿违和,而这种电影的结尾搞得像烂俗剧情片一样就太不应该了,多加一份题材分吧。

如果想更详实的了解这段人类历史上的苦难史,还是看纪录片更好。本片作为一部剧情片,相对比较一般,从美国人的上帝视角来审视柬埔寨。吴汉润演的挺好的,没什么表演的痕迹。如果对这段历史不了解而看了本片,则只会记住暴行和惨状了,而造成这一切的背后原因是很复杂的,片子并没有过多交代。

获得奖项

  •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4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3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0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Straniero)
    提名:Best Foreign Director (Migliore Regista Straniero) / 最佳外语片
  • 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roduction Design/Ar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BAFTA Film Award —— Most Outstanding Newcomer to Film / 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or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 Artist / 最佳视觉特效
  • 第24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24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1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1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42届金球奖
    第42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电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