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日(2015)

9. AprilUP:2021-02-17

《开战日》(April 9th)是由罗尼·埃兹拉(Roni Ezra)执导的2015年丹麦战争片,由皮鲁·阿斯巴克(PilouAsbæk)和拉斯·米克尔森(Lars Mikkelsen)主演。这部影片描述了二战中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对丹麦的入侵。为阻止德国入侵,丹麦一个自行车步兵排被派遣为先锋队,以减慢德国的前进速度,直到增援部队到达为止。

开战日

评分:7.5 导演:罗尼·伊兹拉 编剧: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主演:皮鲁·埃斯贝克 / 拉斯·米克尔森 / 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 / 西蒙·西尔斯 / 阿里·亚历山大 / 卢卡斯·施瓦兹·索斯坦松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93分钟地区:丹麦
语言:丹麦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四月九日 / April 9th
上映:2015-03-12(丹麦)
IMDb:tt3542188

剧情

1940年4月9日夜间,丹麦军队接到警报,德国军队已经越过边界,丹麦现在正与欧洲最强的军队交战。在南日德兰,一个丹麦自行车步兵连和摩托车排奉命推迟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能够到达,但很快被德军的优势压倒。早晨,Sand中尉(Pilou Asbæk)和他的一排士兵与德国人作战,然后撤退到哈泽斯莱乌。

演员

  • 拉尔斯·米科尔森 – 中校 Hintz
  • 皮鲁·艾斯贝克 – 少尉 Sand

简评

恐怕只有丹麦人会拍这部电影,二战的一段真实历史,丹麦自行车对德国装甲车,抵抗了几个小时,打不过就投降,毕竟战斗过了,不折尊严,老百姓也不关注侵略者怎么回事,一切都有些儿戏,但战争岂是儿戏,片尾的老兵采访还是引发了一些观众思考的。只说电影,仅仅开战日一天的故事,战争的气氛和战士的心理都照顾到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也贯穿始终。或许是我个人对战争片兴趣不大,没能留下太深刻的感触。

,无意义的牺牲……在国家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没有反抗,卖牛奶的小孩子不会被枪击,士兵也不会牺牲,明明做了对的事却又好像是错的。,现在是丹麦,就算躲起来也不会羞愧,到最后自己国家的民众和入侵者德国士兵打情骂俏,还有无所知的小孩子们的欢呼……有点不懂小国或者弱国这样的军事防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和上一部看的《帝国的毁灭》里强烈的民族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一部丹麦拍摄的小成本战争片,没有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火爆战争场面,但是该片的布景、道具等都不错(作为一个车迷发现好像影片中所有的道具车刹车灯都不亮,令人费解),剧情也比较特别:展现了二战时期德国入侵丹麦,丹麦迅速溃败并投降的过程,这种视角拍摄的战争片确实不多见!最后说一下,二战时期的丹麦政府还是比较现实且明智的,在人数和装备与德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根本不可能打赢的情况下,投降就是最正确而合适的选择,避免了军队无畏的牺牲,拯救了无数平民的生命!虽然该片的不足之处不是一两个,但是小成本电影能拍出这种水平值得鼓励,五星评价,完全可以!

北欧四国二战回忆之丹麦的一日战争。在大国博弈之下,小国的脆弱和彷徨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士兵天蓝色的眼睛里。自行车对抗装甲车的还原非常到位,并且对于日德兰的历史也有通过妇女的两三句话点破,结尾当男主人公在拼力抵抗了几个小时投降后,背景中老百姓上街接受德军的面包和窗口挂出纳粹旗的时候,当小孩子站上被打坏的德国战车戏耍的时候,那种虚无的悲伤还是很刻骨铭心。战败之痛对于军人和对于老百姓来说,或许真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PS:北欧那种空灵沉闷的音乐,真的和他们常年的天气有关吧?

6位战士骑自行车的剪影真的是心酸,面对敌人的铁骑,本想血战,无奈弹药都几近用绝,最后不得不投降,却得知丹麦国王和政府早在几小时前投降了。德军对他们还算客气,民众也仿佛挺“欢迎”德国人的(电影有镜头给到,不是我随便说)。小国弱旅,保家卫国真的挺艰难的。PS1:少尉像伊万·麦克格雷格;有个士兵小男生长得像乔什·哈奈特。PS2:国破家亡,有人忧愁,有人哭泣。PS3:原来丹麦也称祖国母亲为Vaterland。

不是他们不想献身,而是这个国家不让他们献身。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沉重且悲伤的,这份悲伤或许没有其他国家那么血迹斑斑,不堪入目,但也同样令人沉默。换个角度看,这是小国家的悲哀,也是小国平民的幸运。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过7000万人死亡,,但丹麦仅仅只有16人伤亡,并且和平的渡过了整场二战。从某种意义上丹麦的投降,也算是最正确的选择,

故事简单,丹麦开战几个小时就投降了,其实丹麦人和德国人之间仇恨不起来,没有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的诸多矛盾,即使发生了战争,丹麦人并不如何抵制德国人,丹麦政府也知道打下去必败,稍微抵抗一下就从了吧,不能说丹投降的不对,德国人对北欧的邻居们也是点到即止,投降就行了,一切照旧继续生活,本来也没什么。二战时的北欧小国有点像过家家的游戏。

整个电影的节奏给人一种紧张肃穆的感觉,跟诺兰的敦刻尔克一样,腔调拿捏的很好。人数稀少、弹药紧缺,骑自行车的这一队士兵,一路抵抗,一路溃败,最后被迫投降,没想到自己的国家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投降,不管怎么说,这一队士兵值得尊敬。结尾那场巷战的戏,没有应接不暇的场面,没有耍帅的动作,非常写实,两两一组躲在墙角或掩体后,抵挡不住后逐个撤退,有的人打光了子弹大声呼喊,还能听见巷子里的回声,那种窘迫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印象中整部电影里只有三个人被打死,都是闷声倒下,没有过多的情感,更没有音乐,这种真实让人揪心。

小国家差距大没法抵抗,也拍不出那种激烈的战斗场面,你剑走偏锋搞情怀可以,可实在无聊,没有人物刻画没有感情线索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一本流水账,一个自行车小队死了俩人抵抗了几个小时,还在这吹什么。人人怕死不抵抗,没收到上级命令没有弹尽粮绝直接投降,二战胜利和你没什么关系,你什么都没干你躺平你拍什么战争电影。

看了地雷区和国王的选择后看的这部开战日,影片开头才召集了那么一点兵力,训练换自行车胎,我没忍住笑了,德国坦克装甲车都到边境线了,这边换轮胎还是自行车的,悬殊实在是太大,后来想到此时的中国,我们也在抗日,估计武器装备的差距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吧,就笑不出来了。至少我们的民众不会像丹麦人欢迎德国一样对待日本,不知道负隅顽抗了几个小时的丹麦士兵看在眼里作何感想。开战日这天也成了投降日,德国占领丹麦后,在海岸线上布满了雷,5年后,很多年轻的德军俘虏命丧于此,因果循环。中间卖牛奶的小男孩死了,也是丹麦平民对于这场战争所持态度的代价。

这是一部很另类的战争片。一场开战日的战争,仅仅维持了四个小时就结束了。丹麦军人的自行车排对阵德军的装甲兵、摩托车和步兵,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丹麦军人少子弹更少,打不赢就立马撤退。战士们的心理描写很真实可信,虽然担心害怕但打起来却很勇敢。最后城镇一战子弹打光了,少尉的决定是对是错已无关紧要,因他不想仅存的几个兵无辜死去。丹麦的开战日也是投降日。国太小毫无抵抗力啊。想起了那年去丹麦旅行,满大街都是骑自行车的人,不愧是自行车王国。

二战开始时的丹麦前线是什么样子?几辆自行车,几把步枪,一把机关枪。四个小时卸甲投降。二战前的丹麦什么样子?曾经的北欧霸主,海盗强国,吞并瑞典挪威甚至一度吞并英格兰。二战后的丹麦什么样子?投降带来了好处,投机也带来了好处。虽是日耳曼种,但我小我没用你们不要来,乘机发展,现在已是从摇篮到坟墓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开战日”之所以是开战日,因为其实连一日也不到。镜头不停晃啊晃,士兵和排长连棋子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