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2019)

The eve of tomorrowUP:2021-03-30

剧照演员表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明天之前

评分:8.7 导演:乔希·韦塞尔卡 编剧:
主演:曾宝仪
类型:纪录片
片长:5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The Eve of Tomorrow
上映:2019-06-13(中国大陆)
IMDb:

明天之前简介

当现代人类被泛娱乐的网络内容所遮蔽双眼,人们被封锁在看似丰富、实则重复的信息茧房中,越来越不关注身外之事。而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正在悄无声息地进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明天之前》是一档以世界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讨论整个人类族群共同面临的科技、社会、人文问题的纪录片。所选取的4个题材分别是:人类是否应该拥有退出生命的权利、机器人能否进入家庭成为人类的伴侣、正在逐渐到来的人类永生科技、不同群体的人类该如何相处。
  腾讯新闻出品联合奥斯卡制作团队一起历经一年时间,到访了近20个国家,拍摄了包括世界顶级科学家、争议话题人物以及相关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揭示了人类作为个体和群体可能将会去到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即将遭遇的变革和重塑。明天永远都会变成今天,而身处今天的我们,永远都身在明天之前。

第17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 “中国故事”优秀新媒体纪录片

简评

选题挺好的,也引人思考。AI(sex toy)探讨何为人、何为亲密关系;永生主义者那集探讨人的生命限度与人生价值、可能性、人类群体发展的关系;难民问题影射的是高层决策者并不对决策风险负责、全球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安乐死那集的核心发问是: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吗? 但纪录片中的素材和观点顶多算一个引子,比较发散,曾宝仪的提问温和但始终觉得不在点子上,很浅显,很多问题都围绕着一些非常直白的感受,比如:你会后悔吗?ta们会带来真人般的感受吗?你怎么坚持那么多年等等…选题有趣,深度不足。

剧中的焦点还是以白人视角为主,虽然曾宝仪不是白人但是显然对于特权和各色人种之间的紧张关系没有很深刻的认知。本剧里焦点的声音基本上都是白人。在美墨边境的那一集里也没有尖锐地去挑战白人主义的持枪者/巡逻者。每一集的结论都保持了中庸。没有建设性地去大胆提问,大胆挑战极权,大胆建立一个以人性为主的立场,或者都没有去挑战默认的人性定义。选择奥斯卡团队合作以赋予其权威性,但是从团队和被采访者的选择中,暗示了白人是创造未来的主要声音,白人对人性的定义是需要被维护且发扬的,白人对生死的观念可以主导其他文化。这样的剧真的是太多了,不夠最後一集很有愛。

纪录片的视角除了第一集,其他都不太新,但讲述方式我觉得是谨慎的,面对前沿的话题和两难的问题,尽量把各种观点放在你的眼前,她没有主观的去影响你的判断,给你总结。我觉得还不错。AI机器人话题衍生出机器人伴侣,追求永生和告别的权利,涉及了冷冻身体和安乐死,难民问题探讨着无形的国土边界和人性边界。就单组问题,多视角多方面的去寻求不同的声音,我真的太喜欢这种记录方式了,她让你思考今天,思考身边事,在关怀当下的过程中,也思考着未来。

我觉得他们在逃避,在现实社会遇到的人际关系的挫折,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使自己走出来,从而害怕再次开始,人际障碍永远无法得到解决,退而求其次拥有娃娃。懦弱,物化对象。还好人类还没有能够长生不老,终究会结束,会死去,会解脱。人间不值得。不过是了,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事,但这种娃娃并不是其中之一。倒是认为至少这样的公开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勇敢。尊重彼此,以你觉得舒适的方式生活吧。

2019是完全没发现这部纪录片,视野非常国际化以及充满人文关怀,不看出品我以为是国外哪家流媒体出品没想到是鹅厂。四个主题分别是人工智能,长生不老,边境难民问题,安乐死,单集话题都很明确但又统一在讨论生与死的大主题下,会从一个切入点比如AI里找到已经在做并且做的很成熟的性伴侣机器人去深入。能想到曾宝仪对生死的研究,无法想象这居然是腾讯19年出品的纪录片,现在平台哪还会花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去做好的纪录片,连纪录片部门都要没了快。

很新奇的视角。E1和E2选题感觉有种猎奇的感觉,毕竟世界这么大,做什么事情的人都有,但是,还是给人思考,机器人未来会毁灭人类吗?人类真的可以成功抗衰老吗?最大感触的是第三集,我们生活在这里,或许感受不到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痛苦。E4我觉得安乐死必须严格控制,并且绝不赞同对于老年人以下的人给予"自由"自杀的权利,难道西方魔怔到对于任何事情都强调要有绝对的freedom?

一共四集,每一集都有惊喜,第二集和第四集可以放在一起看,完全是两种极端思想的碰撞,这是人类生与死的讨论;第一集对科技的讨论,第三集对国际难民的考虑。采访的时候从两面来谈论,每种思想都在碰撞,谁都没有错,人类究竟应当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为之后人类社会发展而活,值得思考。/更喜欢第一集,这一集结构首尾呼应,并且科技问题是一个前沿领域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从一个新奇的角度讲述一个近几十年讨论的话题,很具新鲜感。

去腾讯看时已被下架。在微博看完了四集。四集探讨了四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正确答案。关于机器人,延迟生命,难民,死亡的权利,开放的议题,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这些话题并不实用,在现实中也不太会和其他人讨论,但却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提体现-人是可以思考,会反思,会进步的。纪录片本身可能并不完美,但探讨的内容和方式,投入的力量,难得一见,值得五颗星。

第一集:话题是很先进的,但曾宝仪和她表弟的行为十足像个跳梁小丑,仿佛还是在上演台湾综艺一样大呼小叫做出夸张的表情,显然他们还是在以一种传统的,毫不在意的眼光去对待新型AI,我倒愿意相信某些时候机器人比人更有personality。另外剪辑方面给我一种很主观的感觉,在几组镜头中哈莫妮幽幽地笑,说着一些有点惊悚的话,完全违背了纪录片最基本的客观性。看完:感觉更像一种横向科普类纪录片,曾宝仪的观点和视角也更像一个普通人,怀有传统的态度和眼光,并不是很能接受一些事物,但愿意去理解。

如果明天是这样的世界,你做好多少准备了呢?当科幻走进现实,越发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身而为人的重要性。当切身实地考察正发生的许多变革与冲突,反思人能否身为一个族群走向共存。整个纪录片呈现了一个人去尽可能完整地了解未来世界的种种问题,反思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不轻易去做价值的判断,不断提出问题思考的过程。多方位的视角介入虽然缺乏结论,但是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思考的参与足以让人变得有活力起来。用知识和开阔的心胸拥抱人本精神。

伴侣机器人、逆转衰老和激进长生、难民偷渡移民、合法自杀。每个主题都极具争议,伴随着浩淼的衍生话题。本来担心怎么在极短的时长里面面俱到,结果发现与其说介绍、更像是探索,片子以开放的心态局部地、切片式地摊开问题和争议,居然相当有意思。可以不理解,但仍尊重和倾听。所有主题究其共性,是人类执着探索自身的不同角度呈现。拨开千奇百怪的方法论,了解出发点和目标更容易让人推倒巴别塔。

获得奖项

  • 第17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第17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获奖:“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优秀新媒体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