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1951)

武訓傳UP:2021-11-29

武训传

评分:7.8 导演:孙瑜 编剧:孙瑜
主演:赵丹 / 黄宗英 / 周伯勋 / 张翼 / 吴茵 / 王蓓 / 蒋天流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208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Life of Wuxun
上映:1951-02-21(中国大陆)
IMDb:tt0457630

武训传简介

武七(赵丹 饰),是山东堂邑人,7岁丧父,与母亲乞讨为生,他想读书,靠打把式卖艺凑够钱,却遭学堂先生打骂,断了念头,母亲又因病去世。守孝完毕,武七出外做佣,经工友周大介绍,来张举人家当佣工,因他老实肯干,屡屡遭人欺负,只得婢女小桃帮助。小桃身世凄惨,7年前被逃亡的父母寄养在张举人家。后者篡改了卖身契,逼小桃就范。小桃的反抗最终失败,而武七的关心成为她最大的慰藉。某日,武七的老乡捎话,说其婶病重急用钱。憨厚的武七向张举人支取3年工钱,却被后者以假账相欺,武七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幸好小桃舍身相救,并请来了周大,才帮助武七逃走。武七气恨难消,不食不语,病倒3日。周大因此得罪张举人,被后者勾结官府判罪入狱,小桃也被迫卖给他人为妻。小桃挂记武七,在周大表弟李四指点下,终于见到武七。却没想到,吃尽文盲苦头的武七,立下了宏大的志愿——兴办义学……

简评

三个多小时看得我真累。首先要谈赵丹的跨年龄高潮的演技,不仅仅从其他影片对比,仅从本片已经相当可贵。一部叙事完整,有深刻内涵,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之作。影片张冠李戴注入阶级斗争观念极其突兀。因为太祖的原因,简单用政治批评的方式代替学术讨论,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

半路弃了,不是因为电影不好,而是太长太惨,我看不下去了。赵丹等演员的演技还是很传神的,小桃尤其亮眼。尽管本片有很多受人诟病之处,比如人物塑造扁平化、过于冗长、情节设置不合理、表现手法僵化、意识形态不够进步等,但它被评为大毒草其实是很冤的,导演和演员只是想讲个具有历史原型的故事罢了。武七做梦那段我想到了洪秀全。

单从电影艺术角度来看是一部杰作,赵丹的演技真好。但内核是彻彻底底的封建糟粕,办义学教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统治,疯癫讨饭数十年,种种不公最后都被老爷们的资助冲散,是不是还要感谢老爷们的善心呢?武训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然而作为创作者的孙瑜不应该看不到武训身上的愚昧落后,应该歌颂这样一个人么?看的清楚,民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虚幻的“为民”情节依然根深蒂固,告别暴力拥抱改良的小资思想依然广泛存在于知识分子中,这种苗头确实需要批判。另外对于被禁的电影,人们总是想象出一种英雄反叛式的朦胧光环,事实上是反应过激了,有些片子真是乏味得紧。放在现在应该叫做《武训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请当电影看,莫作政治言。一部拍摄坎坷为形势变化而妥协的电影,已形同自废,失去了它应有之义,更遑谈被错扣罪名,蒙冤遭禁数十年。既然早已平反就当传记类电影来看好了,忽略强行政治正确的部分。不要再鼓噪任何过时的讨论,尤其是一些热衷那个时代批判腔调的年轻人,活的与时俱进一些,不要在故纸堆里做指点阶级斗争的大梦,你做不来伟人肚中之蛔虫,也品不出伟人违和之遗矢。

2018-07-30,电影并未指明出路,但天朝统治是不容丝毫动摇、思考的,所以我们后来的电影有了穷苦人徒手断铁镣、有了仙人也是革命队伍的一份子(这些放在解放前该都是神来之笔),革命代代如潮涌,灭尽你千年的罪孽,冲毁你百代的王朝;此处八卦:饰演童年武训的孙栋光是孙瑜之子,饰演少年武训的郑大畏正是郑君里长子,不久有了正确的郑君里的《宋景诗》,目的在批判武训传

毛当时批了;这有啥好批的,有“毛”病(似乎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短的版本是学校建好了武训死了,那确实主旋律思想不够),放在今天都算主旋律了。它没守三纲五常、君臣之礼的旧思想,读的书是旧书,但思想新,发动穷苦人民学知识,捍卫自己的权益,给穷苦大众造福;重要场景,剧情之外都有景来烘托(小桃上吊时的被风吹的窗帘),而且电影语言也丰富(小桃上吊拍的他影子),更有井边坟边的桃树和前后洗手之缘。剧情逻辑到存折丢了就不算了相亲来捐钱这之前是合理的,小桃因为武训的大志向放弃了自己的小理想,后面小桃也是武训很大的精神动力。

因视频《二舅》而萌生立即观看此片的想法。如果没有最后一分钟的荒谬结论,我绝对会给本片的剧本和艺术性打上满星。周大这个角色于我而言虚构得相当出色,但如果结尾的解说是出自孙瑜本人之手的话,那就确实是他的立场问题。毛对武训的批判是没有问题的,在现今,以稍微进步的思想看待片中的武训,都能够认识到武训的行为是对统治阶级的根本妥协,其所资助的学生仍然在反动的教育体制下接受那一套封建意识形态,这是丝毫无助于真正改变旧社会的。但真正的问题是一种社会性的,为什么当时的社会会追捧武训,是以什么样的目的去追捧,与今日之"二舅"一样。《武训传》和二舅形象在被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工具方式上是相仿的,《二舅》即当代《武训传》,但要说武训个人,我觉得真正的当代武训乃白方礼、刘盛兰,而对后二位"感动中国"的批判,目前还欠缺。

农民贫苦出身的善良之人,在举人家做长工因不识字而被骗,一场大病以后萌发了乞讨行路兴办义学的想法,让所有的穷孩子能进课堂念书,不受没文化的苦。另一拨以周大为主首越狱逃离,走上了一条最初的农民起义的道路。之所以这部电影为禁片,在于直面鞭笞官员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本质及朝廷的腐败无能,有针对倾向。前年的全国戏剧文华表演奖得主上海淮剧团的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老师凭借改编此剧而大受好评,其实就是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影帝赵丹的演技真是好!

这个“起点”相比当年的世界电影,真是丝毫不落下风,电影绝非赵丹表演的个秀,尽管他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电影中提供的丰富细节,比如小桃来到破庙前犹豫是否和武七双宿双飞时,小茂手上玩弄的两只蝴蝶,一只飞走一只落下;比如老佛爷面前的大员们下跪时如马蹄般的衣袖;比如武七与朝廷的几次交锋,不断装疯卖傻,在同时期黑白片里都太难得了,全片武七从一个受文盲所苦到达成梦想,再到被朝廷利用的人物线,就是一个在任何时代想做成好事的普通人共同的命运。全片最宝贵的其实是在讨论贫苦大众与知识之间互为悖论的关系,不识字,受苦,识字,脱离阶级,反而继续欺压劳苦,张举人这个平面反派,提供的却是人受制于知识的反讽,这种闭环似的命运轮回,正是封建制的弊结。武训,就是一个最早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真实视角,可惜世人总是论迹不论心。

一个像牛一样盲目吃苦农民的简单愿望。出发点挺好,但真是未经过系统性慎思只是经验感悟,读再多书也是清朝的官。不反抗的农民,通过吃苦感动他人的农民。义学的建成 都是靠杨进士金口一开,而武训只是感动他的因素又不是决定性条件.. 全靠跪。电影语言早已经脱离影戏形式,镜头参与叙事而非再现,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居然有希区柯克变焦;光源同一性,而非是满堂亮的平光、以及固定镜头内人物纵深调度。做梦的奇观性场景展现,又表情又是全景大场面,特别是用涛涛江水来表现情绪真有孙瑜风格。声音匹配、动作匹配的场景,拳脚相交直击观众的主观镜头。

分三回看完了《武训传》,明白了这部片子当时为什么会被禁,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是容不下武七的“懦弱”的,而他也只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受苦人,他用尽一生办义学,到头来却也被批路线不对……他的反抗无论在封建旧社会还是革命红旗里都没什么意义,他只是一个受苦人,却也要背负着某种政治意义……七十年前,电影是宣传工具,如今也一样,既然是宣传工具,那么“正确”就永远只有一种……赵丹把武七演到了骨子里,演到了心上,却也在后来因“武七”蒙冤受屈,嗐……我们永远只能选择“正确”,只此一条道,走到黑也得走下去……

武训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老爷们不愿捐助怎么办?如果赵光远将来忘了咱们穷人又怎么办?除了人物从被骗到醒悟应该让穷人读书,这个过渡既不够癫狂也不够冷静。其余的,音乐,美术,赵丹的演技,蚁群般的人民群像,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地狱天庭。正因为其雄浑,才显得其毒辣。毛不喜欢它情理之中。武训比起其他人或许已经很好了。但对于新中国还远远不够。

获得奖项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经典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