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

Before the Coming of A New Bureau DirectorUP:2021-02-04

新局长到来之前

评分:8.4 导演:吕班 编剧:于彦夫
主演:李景波 / 苏剑锋 / 浦克 / 陈光廷 / 韩焱
类型:喜剧
片长:46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efore the Coming of A New Bureau Director
上映:1956-05(中国大陆)
IMDb:tt0334735

新局长到来之前简介

在中国的官场,自古就有溜须拍马的风气存在。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官的不受用这些,那么马屁精们又有什么市场呢?你看这就发生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某局老局长休养,新局长即将上任。在这个关口,总务科牛科长担负起迎接新局长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表现出众的话自然不难取得新领导的欢心。牛科长深谙此道,他调动全科力量为新局长打造宽敞舒适的办公室,他事必躬亲,认真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也许你认为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可是与此相对的是,他对单身职工宿舍漏雨等事宜则能拖就拖。
  未过多久,张局长走马上任,谁知阴差阳错被牛科长当成了张老板,由此上演了一出了“官场现形记”……

简评

最后一幕新局长对着镜头说话,实在绝妙。讽刺小品拍的酣畅淋漓,但事实上如果单位是牛科长这样的人得势的话,其他人怎么还会有那样的责任心和热情呢?早就死气沉沉,各顾各了。新局长来了会慢慢发现问题,全面开整,有人贴上去,有人被批斗,把底数摸得差不多了,搞个三定,重新归置好了以后,形成新的官僚体系。

中国官场现形记。牛科长刻画得入木三分,李景波饰演得十分出彩。细节堪称经典。这样大胆的题材如今也很难再见到,有也只是隔靴搔痒罢了。谁能想到65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还很有现实意义,而种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溜须拍马的现象,不增反减,遍地都是牛科长,张局长却昙花一现。

昨天看了何迟的相声集子,何迟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市民喜剧,之所以到现在依然有一定笑果是因为说教少角色塑造得好,趣味同马氏相声接近。另一种是社会现实主义的讽刺,现在有些观众的解读是批判现实主义,其实立场有区别,一个是忠扮反,一个很可能觉得正面角色才假。一个认为批评会有所改变,一个认为就没变过。过度解读背后是割裂。

虽说冷热色是在讽刺,但总觉得刻意了,这并不是高深的概念。领导故弄玄虚不懂装懂,下面努力理解努力紧跟倒是真实。当年虽然官僚,领导还是可以顶撞的,大家也是真的有理想主义。虽说是讽刺官僚,到头来不还是靠大官压小官,逃不出圣君情节,人民的力量在哪里?牛科长搬弄是非能力不错啊。

-我说老房,把咱们总务科这二位写一篇小品文,登在人民日报,你看怎么样?-我同意。-咱们还是来个集体创造,写一部喜剧,拍上电影。-我同意。-那咱们牛科长就成主角了。-除了牛科长以外,咱们可不能忘了另外一个主角,崔庶务。-这二位上下级啊,真是老太太拉风箱,一股子邪气。-咱们前任的局长啊,可就爱听这个风箱声。…… —— -张局长:同志们,我今天本来是上班来的,想不到,倒做了一次演员,而且还演的是一幕滑稽戏。(群众笑)是可笑啊,可是在笑完了之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看看在我们中间像牛科长这样的人,是不是只有一个呢?牛科长,戏是演完啦,你这个主角也该下台了吧?

那时候的电影敢于抨击zz上的不良风气,而如今却成为了各大媒体和影视闭口不谈的禁忌。无论反映的问题是好是坏,都不行。这就是中国为什么缺少《药神》这样的电影了,还是以前好。如今似乎真的不如从前的思想开放了,可是究竟是怕什么呢,做的不好的只会打压,不会认错,到底怕什么?

放在几年前,本片會讓我感動,满怀希望和信心;但时至今日,我只能丢一句:一丘之貉,殊途同归,所不同的只是张扬和低調,横冲直撞和城府太深的区别而已(您细品)。另外,五十年代的“新局長到來之前”与八十年代的“邻居”其实是一脉相承,都是試圖通過先抑后扬的手法达到赞美、歌颂的目的,在褒贬之間,突出所谓光辉形象。但即使这样,在wg时期,本片還是在“四百部大D草之列,惨遭pp,所以有時候,你奉承的姿势不對胃口,也是大耳贴子伺候着。(五星給李景波老师的精湛演技)

滑稽的喜剧外壳下面隐藏着讽刺社会现实的里子,故事简单,剧情精巧,在看遍牛科长笑料的过程中,树立是非善恶分明的理想状态,但是在最后的镜头中,新局长直面观众,这已经超脱了电影的虚构,已经成为一种表达和拷问,另外局长的一句话就能让牛科长下台,在满足众人期待的背后,也代表着政治权利的恐怖所在,而当这种权力收入上层囊中之时,我们却无法期待世上有足够多的新局长来主持公平和正义。

虽然脱离现实、人物脸谱,整个表演也更像简单的喜剧小品。但考虑到《武训传》风波刚结束人人如履薄冰的文艺界状态和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只能批评指正”的政治背景,敢这样直接辛辣地讽刺官僚主义的勇气,实在让人敬佩(据说导演后来的确只能离开文字事业去种田“改造”了)

以一种误解、错位的方式叙述了新局长到来的故事。整体诙谐有趣,以戏剧化表演或者说小品化表演的形式展现,有力讽刺了官僚主义的作风,同时,在影片最后打破第四堵墙,同时又有一种“戏中戏”的形式来直接说明影片中心:提防官僚主义。佩服当年敢拍出如此现实且至今仍然适用的对于官僚的讽刺

终于学习了特大毒草,这个故事浓缩一下很值得当今春晚小品学习,“下属在中层领导淫威下苦苦挣扎并最终被空降上层领导拯救”类型中的模范典型“我的喜剧是为了引人发笑的,保证诸位身体健康”,这导演57年就被划为右派,好让人叹惋,这么看双百方针真的好一个欲擒故纵

知道这部作品,是因为当年被评为“大毒草”,受到过猛烈的“大批判”。但并没有机会见到影片“真容”。直到很久以后才得以欣赏。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们的审美习惯与要求早就改变了!当年的那一点点的“讽刺”如今看来实在是隔靴搔痒。无疑,影片的主题创意非常好,通过塑造一个欺上瞒下,溜须拍马的“牛科长”形象,讽刺所谓“官僚主义”行径。只是,影片的具体细节,却经不起推敲。整体效果不轻不重、不疼不痒。难能可贵的是,主要人物“牛科长”的扮演者,演技甚好,将角色的神态动作把握得比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