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2008)

Che: Part OneUP:2021-01-16

《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是两部关于革命家切·格瓦拉的传记电影,由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主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电影按时间顺序贯穿故事始末。上半部《Revolución》主要讲述菲德尔·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领导的古巴革命成功推翻了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两年后。下半部《Guerrilla》主要讲述切·格瓦拉试图给玻利维亚进行革命以及他的死亡。两部电影都是用真实电影的风格拍摄。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评分:7.5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彼得·布奇曼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德米安·比齐尔 / 桑地亚哥·卡布瑞拉 / 维拉迪米尔·克鲁兹 / 朱莉娅·奥蒙德 / 埃尔薇拉·明戈斯 / 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诺 / 罗德里戈·桑托罗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4 分钟地区:法国 / 西班牙 / 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切·格瓦拉传:阿根廷 / 切·格瓦拉传(上) / 切:28岁的革命(台) / 捷古华拉 / 切:阿根廷人 / Che - 1ère partie - L'Argentin / Che - Argentineren / Che - El argentino
上映:2008-09-05
IMDb:tt0892255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简介

1952年,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上台,他所率领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高压统治,对国外则推行亲美政策。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于1955年和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在墨西哥城相会,随后加入卡斯特罗组织的“七二六运动”。次年,格瓦拉与其他81名起义者一同踏上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征程……
  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一生,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作两部分上映。本片荣获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史蒂文·索德伯格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男主角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彼得·布奇曼

简评

本片拍摄于2008年,正是古巴伟大的革命领袖,最具浪漫情怀的Gong Chan主义战士,,今天翻出来重温,是为了纪念他94岁的诞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形象和英勇事迹传遍了世界各地,他象征着英勇,象征着正义,同时也象征着反叛,他的一生都在战斗,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个人荣辱,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这样的英雄值得人们世世代代铭记!!!

,有毅力,能自持,有思考,敢行动,善关怀,理智而富有锐气,极富个人魅力。对南美的历史不了解,从片中所展现的来看,古巴的军政府及其党羽应该是一群力量薄弱才具低微的鼠辈,不然不至于让一支仅有12人的残兵弱旅发展壮大至足以颠覆。另,片中的菲德尔卡斯特罗较切更具领袖才能。

尽管尽力在掩饰了,还是显露出对西方主流价值的妥协,使得这部电影中的切格瓦拉无法避免地沦为一个无害化的精神图腾。(btw切格瓦拉个人魅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双漂亮又纯净的眼睛。扮演者那双无神又冷漠的眼睛真的让人无法不出戏,况且其演技也没有好到让我忽略形象上的巨大偏差)

没有费笔墨交代人物前史,把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伪纪录镜头与古巴革命战争过程进行交叉叙事,不动声色的对比了城市人的想象与一个革命者的实践在经历层次上的差距,无从够得上有啥沟通理解。索德伯格尽量隐藏了主观的镜头意向,以观察者的视角与立场来展示革命过程一年内发生在格瓦拉身边的事,对他面临的各种情况与反应。隐隐还是展现出他的以理想为先的谦虚与博爱精神如何逐渐感染到周围人,形成一种偶像的传奇。也客观交代了卡斯特罗的政治谋略如何提供给革命一个较有持续力的后盾保障。

平实的拍了一个传记故事。剧作扁平、缺乏或是弱化冲突,摄影机强调观察,多是忠实,再现了切·格瓦拉古巴革命时期的活动轨迹,其间穿插他在美国参加宴会、演讲、访谈的经过,开头与结尾的阿根廷家庭聚餐相映,三段时空分别放置、穿插,精巧的叙事编排。古巴叙事线展现革命经历,少传主心理刻画,美国与阿根廷的叙事时空,则对传主的性格、观念作出补充,合理化其个人行径。古巴叙事线多远景、固定镜头,摄影机观察对象不集中于传主,通过场面调度填充纵深空间,后景中多士兵、民众,弥漫以集体气氛,互文切·格瓦拉的革命信条。美国叙事线用摇晃的镜头、散漫的构图与粗粝黑白胶片等纪录片常见元素营造真实感。值得一提的是,古巴线是用数字摄影机拍摄,动态范围、锐度等惨不忍睹,短短十二年,数字摄影就完成了对胶片摄影的绝对压制。

一如众多评论,开始确实有点拖沓和不知所云,看了一个小时后渐入佳境,抓住了土地这个关键问题,统一了众多武装力量,多数的底层人民战胜了少数精英派。屠龙少年会不会变成恶龙?当多数人又分裂了怎么办?一个分裂的国家不可能有幸福的人民,当切说无祖国毋宁死的时候,他的祖国应该是所有人的祖国。

真是受不了这样破碎的剪辑,一个原因是这样一来除了在UN的讲话稍长一点,大多是切在美国接受的不完整访谈,简单几个来回听不出他信奉的理念,只能展现攻防和修辞。当然这是影片的叙事结构,以此回述,同时导演借提问的嘴来阐明切的言行,而这些被解释与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式的,即使给予他回答的时间也是不平等的,那是被预设有罪而进行辩护。当然到最后好看的游击战就不再分切了。有点难看到切的能力,而且这一部的译名是“阿根廷人”是why???

之前没有看过格瓦拉的传记,也对拉美革命史不太了解,找不到完整版,看的还是阉割版,观感和理解大打折扣。时间节点还打乱,不熟悉背景的人看起来确实会混淆,好在两条主线脉络清楚,导演没有在游击战争的困难和残酷上着墨太多,从其他细节来刻画丰满形象

虽然在未看下部的情况下断言尚早,但至少上部是与期待相差甚远的。黑白画面不仅没能显现出影像美,而且因交叉叙事法彻底打乱了故事的节奏。战争场面没有一丝紧张感,完成度极失水准。而作为这部传记核心人物的切,不管是背景塑造还是转变塑造,都缺少笔墨导致难以入戏。说服观众入戏的革命的起因也鲜少着墨,不得不说收获了太多失望。

按着历史课本,从圣克拉拉的胜利起航的古巴革命成功经历,一本正经地塑造由切和卡斯特罗带领的小团体,重点都在黑白影像中,也许是为了缓解平淡,大量的历史采访和演讲的实景重现,强调纪录性,并没感到导演的私心和企图,只是为了还原和引出第二部分吧……最后一幕还挺有趣的,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最初的胜利后,还是挺可爱的

电影名叫切格瓦拉,导演也在以各种的角度在拍摄切格瓦拉,但却几乎没有触及到这名革命主义者的心里路程,却只是在拍表层,只是在拍事件,不知是不是索德伯格有意而为之。虽然个人非常喜欢这名20世纪的偶像,理想主义的革命者,但电影确实一般了点,讲了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并不是想看到的。

在彩色、黑白两个世界里面,格瓦拉呼之欲出地体现着强烈的个人气质。彩色段落里面,主要纪录格瓦拉在古巴解放战争里艰苦的生活,热情幽默的性格,为了客观严谨地捕捉人物,镜头画面多以中景、远景为主,没有过多的正面大特写,机位也相对固定,配乐也简单;而到了黑白段落里,在手提摄影机的晃动中,很多非常规构图、大特写屡屡出现,由此和格瓦拉精彩的访谈、紧张的国际冷战态势相对应,颗粒粗糙、接近失真的黑白画面,像是来自新闻档案馆尘封的电影资料。

获得奖项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获奖:Best Actor (Mejor Actor Principal)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Mejor Guión Adaptado)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原创音乐 / 最佳制作人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