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1971)

BananasUP:2021-02-16

《傻瓜大闹香蕉城》(英语:Bananas,又名《香蕉》)是一部1971年的美国喜剧电影。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影片拍摄地点有纽约市,利马和波多黎各。影片名列AFI百年百大喜剧电影第69位和美国精彩电视台评选的“百部最有趣电影”第78位。

香蕉

评分:7.7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伍迪·艾伦 / 米基·罗斯
主演:伍迪·艾伦 / 露易丝·拉塞尔 / 卡洛斯·蒙塔尔万
类型:喜剧
片长:82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意第绪语
影片别名:傻瓜大闹香蕉城
上映:1971-04-28
IMDb:tt0066808

情节

Fielding Mellish(伍迪·艾伦饰演)是一个产品测试员,他为了追喜爱社会运动的女孩Nancy(路易斯·拉塞尔饰演)而去了一个叫圣·马可的国家并参与了当地的革命。在经历了革命与内战之后,Mellish阴差阳错成为了新的领袖。

角色

  • 伍迪·艾伦 - Fielding Mellish
  • 路易斯·拉塞尔 - Nancy
  • Carlos Montalban - Gen. Emilio Molina Vargas
  • 席维斯·史特龙 - 地铁流氓 (非在编)

花絮

DVD访谈里,艾伦说到他要求绝对不能有血在影片中出现,因为他想保持一种轻喜剧的氛围。

艾伦与拉塞尔的婚姻自1966年始至1969年止,拍摄本片时他们已经离婚。

片名

片名是一个双关语。香蕉(banana)是疯狂(crazy)的俚语,亦有“香蕉共和国”的影射。

奖项

  • 美国电影学会 认可
  • 2000: AFI百年百大喜剧电影 第69位

简评

本身是一部无厘头的讽刺片。但废话太多了。。。。既然是无厘头,显然情节方面有所疏忽了。。影片翻译成香蕉,其实,跟香蕉一点关系都没有。。。。。。无厘头的镜头里显然回讽刺到一些社会现象,可惜,如果是西方的,则很多可能我们东方人无法领会到。。。周星驰的无厘头可能更对我们东方人的胃口哈。

/ 故事中细枝末节的笑点依旧保持着Woody Allen的喜剧水平。一个普通职员运气好把上了大学妹,一段男欢女爱后被拒,阴差阳错成了某个小国的总统,访问美国时被前女友主动示爱的故事。女性被描绘成崇拜权力(有些渴望被训导的意味)的形象(毕竟是在1971年代),男性是懦弱的却又被时代推上了舞台,也因此极度讽刺地与前女友结婚,以一种公开的形式。男人在“访问美国”时的轻松伪装,多余的“翻译”,法庭上的戏谑与种种闹剧,对于政治与法治的讽刺,却有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调调。

作为伍迪艾伦执导的第二部影片,显然避免了很多《傻瓜入狱记》里的问题,在拍摄上更加有信心。难得的是,尽管影片非常无厘头,但是却极尽讽刺之能事,矛头向内,把美国政府、媒体、商业、知识分子都涮了个遍。并且浮夸与深刻兼顾,展示出伍迪艾伦最原始的精气神,看得出信心满满、肆意挥洒,实际上精准的安排结构、笑料和形式。其中有大量漫画式段落,让影片的叙事简便,节奏紧凑,极大强化了喜剧效果和主题的突出。惊喜的是,在片中看到了没有台词纯跑龙套的史泰龙,演一个地铁里的混混,五年之后,才有了自己第一部作品《洛基》。

音乐在《香蕉》里已经不再是音乐了,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音乐性"极强的影片,音乐是渗透并且参与着每一个段落的。早期的艾伦还是气焰太盛,无论是形式还是母题,甚至是喜剧的冲突设置,一切都往"大"里去写,观赏性第一。而伍迪的蜕变也正是把喜剧的矛盾冲突从宏大到细微,从外部到内心的过程,这也是高级喜剧的标志。

很有意思的开头以及结尾,有没有独创性一目了然(点外卖的那场戏也很好笑)。还是有蛮多装傻的桥段,但是还好伍迪艾伦没有过多停留在这方面,除了动作上的逗乐,剧情和台词上的喜剧性之外,都会追求有所表达,这是与大部分屎尿屁喜剧以及虽然也想借喜剧外壳表达些事情,但既不好笑又表达生硬的烂片的明显区分。

伍迪·艾伦第二部电影长片。这时候还处于摸索阶段,笑料还都是日常写段子来积累。早期的荒诞喜剧风格,夸张的肢体动作有些默片时代的影子,欢快的音乐配合肢体动作更是妙趣横生。借助开头结尾媒体采访揭露社会现象,借助革命事件吐槽着美国政府迫害左翼群体的行为。(没想到还有史泰龙的客串,虽然短短几分钟。)

南美的香蕉城,猜测背景应该是发生在智利的军方夺权,时间线上刚好也能对上。里面也有对赤色分子的背景植入,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风向。有一幕阶梯上的婴儿车让人想到战舰波将军号。地铁上的年轻版史泰龙真的很像。剧情亦如上部会很话唠,啼笑皆非之余更多了一些讽刺,媒体,美国政府,FBI等等,政治的东西在这部会表现的很明显~

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之前拍了许多像这样的恶搞喜剧,他个人的表演里带有一种早期默片的诙谐以及强烈的自我调侃,他所饰演的角色通常都是懦弱的,好色的,神经质的,但也总会误打误撞出一个意外的结果,像是成为一个香蕉国的总统或是抱得美人归之类的,这也可以称之为伍迪·艾伦式无厘头吧。

老头的第二部作品,少有的夫妻档合作,虽然那时候已经离婚了。荒诞的讽刺喜剧,充满想象力,那时的作品真的单纯就是喜剧,紧凑的笑话,轻松的氛围,可能会不够经典,但足够好看。最后一幕度蜜月上床都被直播,完事后还被采访,绝了。唯一的不足就是本片的摄影,太糟糕了,光线严重不足。

老头早年间的片子还是比较杂糅,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虽然有些是他故意恶搞)。他本人在表演上也还偏向于卓别林式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呈现喜感,但还是有点尴尬了,在后期的影片中也能看出来他不在走这一路子而是更多的用语言来营造喜剧氛围,这也是他比较擅长的地方。最后就是段子和创意,早期的伍迪创意无敌,很多让人惊喜的片段,但缺点是他这个时期的导演功力不足以支撑他想表达的内容,所以相对来说后期的作品里,每一部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都比较少,但是故事都会讲得更完整。

无厘头的zz讽刺喜剧,当然有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成熟。早期伍迪艾伦作为演员,在戏里总是一个矮小秃顶、一事无成、性无能、总是手足无措、喜欢意淫的屌丝形象,他的外貌确实怪异得正正好好,极其符合这样的形象,老了以后,这种怪异外貌反倒为他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锦上添花,真是个神奇的老头。以及已经在两部电影里看到他那双氧化得泛黄的匡威开口笑了。

这次看有新鲜感~对60年代媒体和电视在运动中的功能的反思,运动人士对媒体的利用策略(美国人争夺);运动青年标志元素-瑜伽易经;地铁-躲在书本背后/行动/反抗无效-阶级的不彻底;左派右派黑人白人红色犹太;胡佛-监控-爱泼斯坦;陪审员大麻;证人构成/才艺表演;法庭-法律失序;新约香烟-宗教沦陷;轻歌剧审讯-审美;媒体报道蜜月-大众传媒荒诞;各种种族和宗教的蝗虫,蝗虫和女人一样便宜;十字架活人-偶像战争;男主元素-白人中产小孩,退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香蕉-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