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1997)

ВорUP:2021-06-06

小偷

评分:8.7 导演:帕维尔·丘赫莱伊 编剧:帕维尔·丘赫莱伊
主演: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Vladimir Mashkov / 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 米莎 / 阿马利娅·莫尔德维诺娃 / 利季娅·萨夫琴科
类型:剧情
片长:96 分钟 / 110 分钟(俄罗斯)地区:俄罗斯 / 法国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与盗同眠 / 我的爸,是你吗? / Vor / The Thief
上映:1997-10-13
IMDb:tt0124207

小偷简介

1952年的苏俄还没有褪去战争的阴霾,6岁的桑亚和母亲卡嘉在一列火车上偶遇一位风度翩翩的军人托杨,于是桑亚又有了父亲。
  卡嘉非常享受婚姻带给自己的甜蜜,而小桑亚似乎也开始接受这个崇尚武力的继父。但有天他们却发现托杨其实是一个以军人身份做掩护的惯偷。托杨总是带着他们奔走于各地,在一个地方混熟后,便制造机会把邻居家洗劫一空,然后又寻找新的目标。
  后来托杨因为盗窃进了监狱,在惟一的一次探访机会中,小桑亚在大雪中追赶着囚车呼喊自己的父亲。
  后来卡嘉死于难产,桑亚也进了孤儿院。多年后的一天,当桑亚再一次见到托杨时竟然内心满怀激动,然而此时的托杨已经认不出他来了。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帕维尔·丘赫莱伊 第5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帕维尔·丘赫莱伊 第55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简评

多年之后,桑亚已经成为一个初经人事的少年,并且终于找到了出狱的托扬,他还是一个小偷,他已经不记得为他流产而死的卡嘉了,当然更不会记得那个在雪地中追着囚车奔跑的小桑亚,一座神像轰然崩塌,桑亚在瞬间失去了父亲,他甚至像小时候一样小便失禁,他知道那是他永远的父亲,就像他肩头的豹头文身一样,他们父子一体,现在他烟消云散了,他要让他真正消亡,他用他珍藏的手枪,击毙了再次逃上火车的小偷。

后面的剪辑似乎有点不太流畅,偶然的巧合有些多,可还是俄罗斯式的真情。以前丢了东西,总觉得恨死了小偷,偷了东西后一言不发后的混乱的沉默是我没办法忍受的,或许将来在哪个乌托邦世界,偷东西的以及被偷人能从一段影像知道互相是谁,他们两人还能互相交流,哪些该偷哪些还是别偷,嗯,想想就觉得挺傻

《小偷》开头就被小男孩蓝蓝的眼睛吸引了,糊涂的爱情故事让我有点气愤,母亲自以为给儿子找到一个家可惜只是被外表欺骗,儿子童年被粗暴教育却又在那人无心之举感动认贼作父,再到崩塌的父爱儿子最后亲手结束珍视那人,让人心疼,最终还是活在那人影响中。

对一个匪气凛然的小偷的模糊认可。如果在以前我会想,被欺骗又如何,起码给过彼此欢乐时光。但现在更多的则是思考,经此一役,日后再快乐时,总不免会产生质疑,再不会有百分百的投入了。弑父与恋父情结交缠。打不开窗棂。从背后射出的子弹故意消解观众预想的高潮。

剧情很紧凑,感觉一直能让人提着精神看,男女主和小男孩都演的非常好,从小男孩不断的幻想父亲到终于把托杨叔叔喊成爸爸的转变,到最后幻想破灭愤怒的开了那一枪,故事感觉也很完整,最后结尾补上的车臣一段感觉略微把节凑拖慢了一些,总体已经是很耐看的片子了,4星

因前几日偶然看到夏河十年前一条关于对这部电影高度褒奖的微博而激起兴致,苦找几日资源,终于看成了93分钟严重删减版。不知道删减了裸露激情片段还是政治隐喻片段,总之没有110分钟版资源很遗憾,但仍被电影高超的叙事手法、完美的剧本故事所深深吸引。而且看过之后也突然明白为什么夏河如此厚爱它,因为童年和少年的小正太颜值太高!

一个战乱年代,有多少孩子失去父亲,有多少孩子需要父亲,有多少孩子憎恨父亲。他奔跑在冰雪皑皑的苏联大地,他不知道父亲为何不能留下;他持枪躲藏在火车后,他知道这一次父亲又要离开。他开枪了,他要忘了他,他要惩罚他,他恨他。他一枪杀死了一代国家主义的谎言、痛苦、背叛与悲伤。杀死了父亲,我不再相信这个谎言,我不再相信这个国家。

影片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从人道主义角度反思造成这种人生悲剧的根源,并处处透出作者对斯大林时代政治模式和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冷静审视。三个演员:女人,孩子,和小偷,性格刻画非常细腻:情感的困惑,对爱情的追求,对父亲和家的渴望。。都不由自主地和观众产生了共鸣,让人同情。

斯大林执政时期一出美妙的“人渣继父的教育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熟坏男人的军装制服诱惑有魅力,诱拐了母亲还教坏了小孩。把偷盗当做是种生存能力,蛰伏等待时机,可终究只是火车上“邂逅”就组成的家庭到头来只会以家破人亡收场。时代是生存的格局,情感是相处的默契和依恋的温暖,在这之后,他给了你一把枪,你就上膛还他以子弹。男孩成长的善与恶,单纯背后的执拗与疯狂,追根溯源在生命长河里真正给过你影响的人慢慢地都散了,孤独世界里也许依附后的继承才是活下去的动力。回忆就要显得克制,懂得就会必要隐忍,成长为男子汉的先决条件。镜头就是语言,它告诉你很多身在其中都很难感觉到的感情,宿命论和事在人为都是人生的成分。

跟朋友突然聊到都看过的这部电影,差不多有20年,看时不觉得触动,后面的几年时间里,时不时里面的情节会跳出让人回想回味,主角从孩童视角到成长为少年后的内心经历崇拜,仰慕,期望,到感觉背叛,报复的一系列心理转变十分的自然,真实的代入感。好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平淡中带给人的触动吧。得二刷得电影。。

小孩追赶男人囚车时奋不顾身地奔跑,多年后再遇男人的尿失禁,以及后背同样纹身的细节,都很打动人心。即使身份是一个小偷,但给了孩子缺失的父爱,作为男人的阳刚力量勇猛,以及在心中播下的崇拜之种,和某些精神的继承。枪贯穿全片,终完成一个闭环。政治隐喻很明显。

这当父亲的演员真有汤姆哈迪的风范。很帅!连凶起人来眼神都一样。父亲形象的幻灭,如同《偷自行车的人》,都是社会环境让人不得以盗窃为生,但是此片中托杨倒乐此不彼,侵略性的男性气质却和偷盗者羞耻的行为统一在一起。斯大林的政治隐喻,一个盗家一个盗国,盗家者在孩子面前树立了父亲伟岸形象,盗国者被全国人民疯狂崇拜。像俄罗斯也像天朝这种在动乱时代,人民也只好让强硬的独夫民贼坐拥江山,欺骗能给自己现世安稳。

获得奖项

  • 第55届金球奖
    第55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3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43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5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54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th Jury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 / 意大利参议院主席金质奖章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第10届欧洲电影奖
    第10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European Film Award —— European Film of the Year
  • 第13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13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