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之颜(1966)
他人の顔UP:2021-09-15
他人之颜简介
奥山(仲代达矢 饰)在一次事故中,灼伤了脸,致使其面目全非,在丧失容颜的同时也把过去的自己给丧失了。整日缠着绷带不愿揭下,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某一天,突袭妻子(京町子 饰),发现妻子尽然不愿同其温存,让奥山的愤怒达到顶峰。
奥山去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想要向其妻子发起一场复仇之旅。医生对奥山的提议很感兴趣,想要借其做一场实验。于是为奥山量身打造了一张足以引起人嫉妒的面具。起先还不适应面具的奥山深入人群中还会感到恐慌,但渐渐适应后,愈发习惯这张新的脸孔,奥山买了之前决不会穿的花哨衣服,酒量也和脸孔匹配似的减少。面具在无形中操控了奥山本人。随着对面具的驾轻就熟,复仇之旅也开始了。不出意料,妻子陷入了奥山布置的陷阱,在要收获复仇快感的同时,妻子却道出了让人惊讶的事实。面具后的奥山掩藏了自我,看似自由,但其实却和孤独越来越近……
- 敕使河原宏 Hiroshi Teshigahara导演
- 仲代达矢 Tatsuya Nakadai演员
- 平干二朗 Mikijiro Hira饰 医生
- 岸田今日子 Kyôko Kishida饰 秘书
- 入江美树 Miki Irie饰 Facially scarred woman
- 冈田英次 Eiji Okada饰 主角的上司
简评
【A-】日本战后对于身份的迷茫促使了这部作品的诞生,所有人都在寻找一副新的面具,对这部电影来说,正是因为他的虚假才促使他成为了真实的面具,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构建一种虚假,一个让观众戴上的,名为奥山的面具。因此,我们可以在“手术室”中思考戴上面具会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主角想必是那位医生吧。说点题外话,巧妙的是《他人之颜》和《假面》是同一年诞生的,也是一种共时性了。
本片中敕使河原宏的镜头语言跟影像风格居然如此独特且具有实验性,不过倒也是符合这个故事的走向,尤其是从由仲代达矢所扮演的男主人公在“戴上面具前”跟“戴上面具后”的行为变化以及相同的人对其面貌改变后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在搭配上如此实验性的叙事风格跟怪诞的镜头后,则显得更为有趣。以面孔/脸来探讨如“存在主义”等哲学话题,当时看来确实够创新,而且哪怕是放到如今,也依然是个耗不过时的话题。四星整。
第2873-剧情能单拿出来讲的东西太多,外表的畸形所引起的偏执与痴迷、自卑与割舍、向往与愤世,社会给予人的心理压力,也因为表达得太多,导致有点混乱晦涩。印象深的地方比较多,比如疤女死后扯窗帘的男子被白光照成类似动物尸体,有点突兀却让人浮想联翩,再比如街头那些无脸男,想了半天是什么意思,但其实我想解读见仁见智吧。男主的片子除了《影武者》和《乱》,更喜欢《天堂与地狱》和《切腹》,这部演技也不错,就是有点像化了妆的悟空,特别是最后一个镜头,眼神骇人不忍直视。
安部公房曾在另一部小说里写到一个好像保镖还是黑帮成员角色,你把脑袋探到他胸前看会看见一片荒漠。这里医生的诊所也是那样的悬浮的空间。太丰富了,武满彻的音乐也给电影增添了许多层次。对脸、身份、存在和社会性的试探,是纯粹而真空的,主人公所到的每个场景都那么简洁,就像小说不去描绘无关的街景。哥哥透过窗户目睹美丽的妹妹淹没在海浪中的蒙太奇太厉害了。隐隐在经历不伦恋情的妹妹没有一张面具,所以她死去了。
敕使河原宏+安部公房+武满彻的铁三角,再加一个矶崎新,昭示着日本电影美学巅峰之作降临。①布景和美术无可挑剔:布满人体图的诊所空间、骨片讲话、几何排列的耳朵墙、瓶中人错位镜头、超现实日光烤焦动物、水中倒影、楼梯井...通过大量的前景营造出纵深感和三维空间感,玩得炉火纯青。②安部公房的卡夫卡式存在主义命题:面具控制和取代了本体,创造了失重空间,导致个体社会关系缺失和自我身份迷失,全体孤立地原子化存在+引起孤独道德信任的等问题的变化,「我愿熄灭世上所有的灯,挖出所有人的眼睛」。③双线叙事,兄妹线,半面美人半面残+伦理之问。
@HKFA虽然因为武满彻的配乐很早就造这部片,但大银幕完整看完却是第一次。其实情节并不复杂,但我没想到剧本围绕“脸”竟有如此深刻的思辨,隐隐约约有如汉斯·贝尔廷“脸的历史”的追溯——从《源氏物语》女人要遮住脸的历史,到未来假面社会的遐想(我甚至觉得是现今AI换脸的某种预言)——看完马上种草读了安部公房原著。敕使河原宏对原著的一大改动是,小说中叙述者(奥山)自己制作了自己的面具,电影中却把这一戏份剥离给另外的角色(医生),奥山与医生的关系也成了《弗朗肯斯坦》科学家与怪物关系的致敬(特别是最后的“弑父”)。另外,小说结尾讲述的兄妹俩的情节在片中被处理成双线叙事的戏中戏,虽然这里关于战争的主题,由于丢失了叙述者关于脸与军队的叙述声音,而显得不如原著严丝合缝,但我看的时候还是觉得这种互文特别迷人。
很多影像蛮超前的,非常有实验性,有些镜头看的时候以为是抄的《假面》,结果上映日期还比假面早(两片同年上映)。医院的美术设计很惊艳,有个镜头诊室门打开了,能看到的外面像是巨人的一部分头发一样,颇有一种克苏鲁故事的感觉,让我毛骨悚然。面具的部分还好懂,可以剥离出来一个类型片,平行讲述的疤脸女孩的故事就有些琢磨不透了,似乎有原爆的暗示?最后地铁站出来的无脸人群,瞬间出戏到《迷墙》里去了。
“究竟是面具适应人,还是人适应面具?”具有深意的哲学内核配上敕使河原宏的先锋影像,使本片成为了视觉与哲理性思考的双重盛宴。影片中插入的第二段故事同样令人深思,不断提到的战争、烧毁的半边少女容颜、定格在最后的太阳……似乎又是二战时期的影射。京町子贡献了从影以来最为大胆的演出,同时也是本片的演技担当。医生实验室的超现实布景和最后一群无脸之人穿梭在大街是我认为最精妙之处。
日本新浪潮代表作之一,内容是一场精神实验,电影本身亦是一场前卫的、复杂的、先锋的影像实验。黑白影像下的构图、光线、双线叙事皆摆脱了前人传统叙事的束缚,镜头时常在不同的变换间试图摆脱确立性。用玻璃扭曲或物体遮挡来表现角色内心的扭曲和各种不确定性,同时也如脸上的绷带隔绝、阻挡了视线中主客体的直接接触。个体间的疏远造就了自身存在的普遍焦虑,面部的缺失只是其中一种表象,伴随着定格寻找自我身份。
敕使河原宏的电影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和《砂之女》一样充满了各种隐喻镜头,怪异的人群,千人一面。带上面具相当于变身一样变成了另一个人,行为举止都不同了。摘下面具,脆弱的心灵受到猛烈冲击。现今社会上人人都带着面具,想必也和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吧。敕使河原宏不仅摆脱了传统日本电影的框架,还创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仲代达矢真帅啊!本片竟然和《假面》同一年上映。)
特别喜欢的导演,特别好的电影!容貌上的缺陷会带来心灵上的伤口,换言之,脸是心灵的门窗,人们借由脸来沟通彼此。只是门窗而已吗?脸受到损伤会如何?换张脸会变好吗?换过脸后,你还是你本人吗?如果不是,那你究竟是什么——是那张新的脸吗?如果是——如果你还是你自己,那为什么大家守着自己那张脸而不是假装别的脸?如果你失去你的那张脸,脸的错乱会带来精神的错乱,你失去自我的坐标,不知道你是旧的脸还是新的脸。
+.景深之中人物前的有形屏障(窗,栏,布条)制造的分区阻隔抽象为绷带或他人之颜的无形隔离,充分散发形式&内容兼具『分离』特质而具备的无限张力,以具象的『面具』为辅佐,“自我”与“他人”的概念混淆致使的不确定性化作故事那仅仅展露的一角;每一次镜头的推拉摇移和剧烈变焦都是『他人之颜』的障壁内孤独个体寻求意义之进程中的踱步,人物意识的游动通过摄影机的调度方式得以强调。#现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