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同盟(2019)

Союз спасенияUP:2021-04-07

救国同盟

评分:7.3 导演:安德列·克拉夫丘克 编剧:奥列格·马洛维奇克 / 尼基塔·维索茨基
主演:茵格保加·达坤耐特 / 帕维尔·普里卢茨内 / 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 / 尤里·鲍里索夫 / 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 / 基里尔·扎耶采夫 / 谢尔盖·科尔塔科夫 / 维塔利·基什琴科 / 安东·沙金 / 阿尔乔姆·特卡琴科 / 列昂尼德·比切文 / Ivan Yankovskiy / 亚历山大·奥斯特犹科夫 / 玛尔塔·蒂莫菲娃 / 佩塔尔·泽卡维卡 / 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 伊戈尔·别特连科 / 拉里莎·马莱万纳亚 / 亚历山大·拉扎列夫 / 埃菲姆·彼得鲁宁 / 伊万·科列斯尼科夫 / 罗斯蒂斯拉夫
类型:剧情 / 历史 / 冒险
片长:136分钟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Union of Salvation / Soyuz spaseniya
上映:2019-12-26(俄罗斯)
IMDb:tt8769146

救国同盟简介

救国同盟是一部俄罗斯历史片,讲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故事。一群参加了俄法1812年战争的军人,梦想改变俄罗斯帝国,试图推翻沙皇专制。

简评

想给三星,但多一星给十二月党人,毕竟为了理想抛家舍业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最后杀身成仁的可不是每个时代都会有。关于电影,感觉节奏有点快,不了解的人很容易看晕。还有就是人物的刻画上,特鲁别茨科伊虽然最后对尼古拉一世说自己是因为不希望有人流血才没有行动,然而从电影的刻画上来看真的很容易让人觉得他是临阵脱逃…再有对尼古拉一世的刻画真的没有过度美化之嫌吗。

好看,看完1812纪录片紧接着来的,背景音乐配的很出彩,专辑让我反复听都不腻。但服装道具方面有待改进,而且中间有一段让我觉得特“搞笑”,就是亚历山大一世驾崩的那一段,虽说亚历山大一世死的确实很神秘,但这个电影把那一段拍的把我逗乐了,突然直接来一句“光,好亮的光”然后就over了,真的感觉怪怪的。最后感叹马克西姆也太帅了,垂直入坑。其他演员演技也很好,尤其是在广场上那几个乌拉康斯坦丁哈,好有气势!

终于看完,毛熊的战争场面拍摄确实很震撼,激昂的军乐曲,骑兵的冲锋,无论军装还是阵型给人感受很惊喜,整部电影波澜不惊,历史上的十二月党人的革命过于柔和,最终被葬送,还是想起毛爷爷的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贵族的革命终究具有不彻底性,还是让人深思的。

(重评)去年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打了4星,但在那之后又看了一边,发现我在听主题曲的时候总是对他念念不忘;尤其是在阅了很多俄罗斯电影之后我发现这戏的卡司星光熠熠,比如比切文, 茵格保加·达坤耐特 ,伊戈尔别特连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安东沙金等,此些人都是俄罗斯有颜有演技的,差不多汇聚了半个俄影圈的名人;而且这电影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我觉得瑕不掩瑜,我就是来看那段历史的,这电影把气势之类的拍的都不错,而且配乐写的也特别赞。好多人说导演编剧思想有异端,但我不关心这些,对于一部电影来讲,它好看,我喜欢,就值得五星。

怎么可以与虎谋皮,两种不同信仰的人怎么指望和和气气地沟通,封建的专制统治者怎么会容忍自己的权利被削弱,理想主义者怎么可能仅凭精神的感召去寻求正义。只有一种可能性,是统治阶级内部,或者说贵族阶层的觉悟到了一个可以谋划全民共享的价值系统的地步,他们手握兵权,愿有所为,敢有所为,最后有所为,我认为,这样可以称之为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可人类并不是一块均质的铁板,某种共识会因个体的利益掣肘而很难向一个目的的方向迈进,这叫每一个阶段为信仰而牺牲的人显得悲哀。壮烈,但终归是悲哀的。而其他人对这样的牺牲没有丝毫的体恤,就更悲哀了。这种人会消失吗,不会,这种人是人类智识的崇高的标的。总有人会无限地接近于这个至高点。这才是人类整体进步的希望。配乐尚可,但故事和剪辑相当意识流,情节只能靠观众自己拼凑。

经费很足的历史片,场景精良,随便一截都能拿来当屏保的程度。演员很多熟面孔,但有时候看着看着还是会脸盲。不想讨论热议的意识形态问题,历史本来就可以被多角度解读,所谓“抹黑”感觉更是无从谈起。现在似乎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概念里不大唱赞歌=抹黑,然而这又不是()电影,还是少替别人担心的好。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讲,中间的剪辑的确有些生硬,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很多剪辑和配乐像是故意为了稀释这段历史的沉重感(即便如此也是够沉重了),导演风格问题,个人觉得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喜欢开头和结尾的相互呼应:历史有很多种可能,但历史又从来没有“假如”。

犹豫了很久怎么打分。这个片子和一般所谓的革命片不同,充满着犹豫、背叛和憋屈。在观影节奏上不怎么舒适。但是因为是历史改编,如果你在观影前或后补充了历史细节,会加深不少理解,也会对影片有所改观。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纸上谈兵的顺畅,充满偶然、变数,也掺杂着许多个人的盘算。画面很美,小哥哥们很美,名字很长,世界不会变好,除非你我挺身而出。功成不必在我。

根据1825年沙俄帝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改编的历史电影,一群近卫军贵族军官组成的救国同盟,为了推翻专制建立宪政,在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后尼古拉一世皇位不稳时发动起义,远在基辅的另一部分同盟成员遥相呼应,但最终起义失败,同盟成员大多上了绞刑架。历史不能假设,起义胜利了俄罗斯能否成为西方的一员,GC主义运动是否就不会在俄罗斯发生,谁都不能断言。历史也有其必然性,救国同盟以为用不流血的兵变可以逼迫当权者改变,本身就意味革命的不彻底性,不把皇帝拉下马,起义焉有成功之理,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巴沙尔是什么可爱家伙?我好像特别吃这种刚直暴烈的文化人设定哈哈,而且他在大节上还是个知进退的领袖人物,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张力。但故事里他的思想转变我一直没看懂,他一个极端浪漫因此而极端美丽的小朋友,是怎么想到去自首的啊?明明开头胜利和英雄他选了胜利,为此不惜一切。最喜欢的场景:他拿枪抵着贪污者的头,逼他写下欠条,说,劳您费心了,事毕又气呼呼地大步走了

宏大的故事被细碎的镜头和繁重的背景音乐搞得像个大型mv,好在毛子的审美一向到位。事情情节看了一遍半才搞明白,或许这电影不适合在家用字幕看吧。结尾处怪诞的处理让人一下子想起«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片尾里洋溢着笑容的1913圆舞曲:一方面这是东正教那种宏大、原谅一切的magnanimity;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俄国人对历史变革的虚无感——“人各有志,善恶难分,但我们都是俄罗斯人”

那个像孙悟空一样的鼓手就知道得意地晃来晃去,晃到沙皇面前还很得意,稍后还去夸耀,被问“怎么没开枪”,一时愣住了……诗人雷列耶夫更清醒。……南方协会指望徒步一个月像拿破仑一样以一千人攻打首都,非常任性,或者说理想主义。其实最大的坑是未露面的已放弃继承权的康斯坦丁……尼古拉一世、雷列耶夫演得最好。配乐极佳,能契合一群热血青年的精神状态,而没有从俗去营造伤感的氛围。

以十二月党人起义为主题,场面颇大,堪称历史题材电影佳作。但就影片对于历史的还原而言却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一方面,影片放弃刻画十二月党人的流放,沙皇政府的其他暴行,通过各种方式强调了拿破仑战争后“世界第一强国俄国”内部发生法国式暴力革命的不可成功性和激进反动性,有意塑造欧洲宪兵皇帝尼古拉一世及众爱国军官的妥协和仁慈,并在片尾通过闪回和关于“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补续否定了暴力革命和激进分子。另一方面,却又通过浪漫主义式的手法歌颂十二月党人的英雄主义和无畏精神,绞刑的绳子断裂有如神助,似乎是一种怜悯和无形的支持。片尾谢尔盖的妥协和激进斗争的继续再次揭示了本片的矛盾色彩。如果只有疯子才能改变世界,那么,俄罗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