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1948)
萬家燈火UP:2021-05-27
万家灯火简介
代价惨重的八年抗战终于结束,作为金融中心的大上海并未在胜利的曙光下重焕生机,前途未卜的国内政治局势以及飞涨的物价让这里的民众迎来新的磨难。供职于某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员胡智清(蓝马 饰)和贤惠勤劳的妻子蓝又兰(上官云珠 饰)、可爱的女儿妮妮(史恰恰 饰)过着还算殷实的生活。但随着时局日益动荡,智清一家的生计渐渐变得局促起来,偏偏老母亲(吴茵 饰)又带着弟弟春生(沈扬 饰)从农村赶来上海投靠。吃穿用度愈加紧张的同时,婆媳间固有的战争也让智清愁坏了头脑。胡的老板钱剑如(齐衡 饰)头脑机灵,擅长钻营,他昧着良心在此期间投机倒把,因嫌智清碍事而将这位同乡兼同学开除,使智清一家顿陷绝境。
动荡不安的大时代背景下,千千万万中国人悲惨命运的缩影……
获得奖项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修复单元
- 沈浮 Fu Shen导演
- 上官云珠 Yunzhu Shangguan饰 蓝又兰
- 蓝马 Ma Lan饰 胡智清
- 齐衡 Heng Qi饰 钱剑如
- 吴茵 Yin Wu饰 胡母
- 沈扬 Yang Shen饰 胡春生
简评
赵丹,石挥本是我最为认同的中国现代电影男演员,看完此片,发觉蓝马也毫不逊色,在演悲情人物方面,情感强烈三人皆有,而其克制的技巧则是三人中最为出色,片尾蓝马再次出现后不知觉影片已到尾声,一摸脸颊,不知泪流满面。殊不知自己再次感受电影的魅力,竟是在一部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对于沈浮了解不多,只知他为多部电影做过编剧,从影片表演节奏了得可见其导演功力也十分了得,是同代电影人当中尤为突出的。电影叙事中的冲突安排自然逼真,毫无刻意矫情的痕迹。 总而言之,观影过程,极其舒适,满足。
非常、非常生硬,完全是既定好的缺乏活力的线性发展情节对生活表象进行的浅层描述。时代语境、社会问题什么的无法深厚地融入影片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或者为其奠下深沉的底色,而是被当作可有可无的工具随意施加造成所谓的批判、讽刺效果。对单一的冲突情境的盲目强化、对时代元素进行的拙劣拼贴以及各种地方幼稚的戏剧性加工合力弱化全片本就不足的对真实社会的反映能力,使得故事随着发展逐渐被局限于狭窄的家庭伦理维度,也就难怪结尾会突然来个底蕴不足的“年头不对”试图再次强调本片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但这同时也更加让本片的“现实主义”创造方式显得更加不协调和矛盾……
#上官云珠影展# 天山电影院,。上官云珠真的好美,片中的上海工厂区让人想起《赤线地带》、上官云珠则让人想起小津镜头下的原节子。修复效果来看似乎囿于原真而牺牲体验。抗战后的上海有某种强烈的既视感,强偶然性驱动的悲喜剧情节下是熟悉的种种心态与结构(面子-里子,沪苏浙的城乡差异与所谓上海想象的破灭),甚至细节都如此亲切。电影浪漫的左翼性来自其对同乡帮带的中产阶级幻想的否定的同时又展现了完美的苦劳底层情谊(其后的共和国果然很熟练地瓦解了无论哪种底层同盟),虽然显眼但不具侵略性。当然,即使电影让我有了肯·洛奇与小津安二郎的观感(或期待),说到底在镜头的运用上依然是有些粗糙的。
其实在情节来看我觉得是非常普通的 但一切又都串联了。 万家灯火是什么意思呢?是家家点上了灯。这里可能要表达的灯是家庭精神上的灯。另一方面我又在想这是讽刺电影吗?讽刺在大时代背景下被随意嘲弄的人。例:钱jiaru就好比时代的主导者 操纵者这一家的生死 所有的情节都漫不经心的指向了他。结尾电影升华,只有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所有人共同点燃一盏灯,我们才能克服时代带来的黑暗。
中国电影语言在上个世纪中期进步太大了,从十年前的十字街头到十年后的万家灯火,镜头的运用更加娴熟自如(主观视点、镜头切换、镜头组合)。万家灯火更跨时代的是其与同时期电影相比更加关注人的心灵事项,并且在一步步紧逼大环境下人物物质、精神的崩溃时,却尽量消磨电影的“传奇”性,这种亲民与真实感不愧当初这部电影能够掀起群心,赢得热潮。
中国的旧电影尤其是悲剧,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的悲是极其深刻的哀伤,是声嘶力竭后如死水般寂静的悲懊,是一种无力感。究其更本,那是时代的悲哀,人不可能脱离时代而论,个人的悲剧往往同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本片虽是去万家灯火中的平凡一家为主体展开的故事,但其背后的是当时的经济落后,社会动荡。就如红楼一样,留住时代的作品,永远都是经典。
以一种朴素的写实风格聚焦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琐碎的生活,他们在社会中痛苦的挣扎着,遭受从生存到精神的各方面欺压,从而冷峻的反映社会现象批判黑暗赞扬人们团结一致。镜头的使用很不错,特别是智清的浑浑噩噩的摇晃的主观镜头还有其背面的纵深镜头,以及具有实验性质的快速剪辑段落。另外,这次的演员表演都很自然,去话剧化。“这年头不对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个时代都有遭遇此等事情的家庭,日子还得过,一家人到底还是一家人,没有抗不过去的。
“是时代不对”——几乎是每个时代都会发出的一声喂叹。相较于大多数的左翼前作,不执着于贫富差距的对比,而是以家庭内部为中心,从中产视角出发,随其家人亲戚的联结逐渐展开无产阶级的关系图谱,又讲述中产如何被资本剥夺身份地位,被欺诈被耍弄。亲友邻里朋友关系真诚纯粹,超越现实主义的电影手法,前半段写实到后面的各种隐喻象征和主观镜头,契合人物心理与生理状态(饿晕了),吴茵、上官云珠几位演员表演也很朴实真切,可以说是极易接受共情的左翼佳作。开着弹幕看也提醒了自己这个世界如今是何种模样,骨气节操和贫苦的父母兄弟被视作累赘,穷成为原罪,而电影中所展现的无论小鱼还是虾米所遭到资本无良吞噬,无意间映射当代中产阶层对陷落的恐惧,最后弹幕的问号和“说教”二字盖棺定论覆盖在人们相互抚慰的画面真悲哀啊。
叙事细腻朴实,视听有许多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比如利用床布隔开的特殊空间中利用光影表现了整个家庭的处境和家人的反应,逐渐埋伏下矛盾,同时父亲被车撞之前的摇晃镜头也非常新颖,利用客观镜头来表现主人公的主观状态,演员的演技也十分出色。主题上大部分人即使非常艰苦,生活在困难黑暗的社会中,但仍然互帮互助。“不是你们不对,是年头不对,让我们紧紧地靠着吧!”
阳翰笙编剧,沈浮编导。40年代的家庭情节剧,通过家庭内部的哀喜反映战后经济萧条和人民生活困难的状况。上官云珠、吴茵、蓝马生活化的演技让琐碎的矛盾和流动的情感真实可信,但是传统伦理道德中消极的那面,例如男人又要面子又要里子的作派、儿媳妇的孝道和通过设置流产(还是大孙子)达成的和解,以及结尾过于明显刻意的阶级意识,削弱了细腻自然的人情味。不过和小津的家庭片比,没差多少。
这个片名总让我想到一句歌词“万家灯火,却没盏灯留我”。志清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捡到钱包还能选择了归还,但却被误会真是太让人心疼心酸了。演员的精湛演技让我完全能被共情到,好在不幸的同时还一直有义气的朋友帮助着,最后破镜重圆。许多镜头和细节都反应了那个时代背景,也只有那样的大环境才能排出那样恰到好处的氛围。
以一家灯火象征《万家灯火》,导演选取的家庭颇有中国传统家庭的意味。摄影方面在胡智清昏迷段落拍摄得尤其精彩,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处理手法。老母亲的到来犹如演员的表演一般给人“惊喜”,还有上官云珠,表演细腻感人。当然,结尾的大团圆是给观众心灵吃一个冰激凌。但“娜拉走后”怎么样呢?不过有了一个好心态,想必以后生活起来的勇气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