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偷袭(2005)
评分:7.2
导演:约翰·达尔
编剧:William B. Breuer / Hampton Sides / 卡洛·伯纳德 / 道格·米洛
主演:本杰明·布拉特 / 詹姆斯·弗兰科 / 罗伯特·马莫内 / 马克斯·马蒂尼 / 詹姆斯·卡佩内罗 / 马克·康苏斯 / 克雷格·迈莱赫兰 / 弗雷迪·乔·法恩斯沃思 / 莱尔德·曼辛托斯 / 杰里米·卡拉汉 / Scott McLean / Paolo Montalban / 克莱恩·克劳福德 / 萨姆·沃辛顿 / Royston Innes / 卢克·佩格勒 / 代尔·戴 / 杰罗姆·埃勒斯 / 布雷特·塔克 / Kristian Schmid / 瓦维克·杨 / Tim Campbell / 马特·多
类型:剧情 / 动作 / 战争
片长:132 分钟地区:美国 / 澳大利亚
语言:菲律宾语 / 英语 / 塔加路语 / 日语
影片别名:卡巴纳图大营救
上映:2005-10-20
IMDb:tt0326905
大偷袭简介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将兵力投入欧洲战场,无力挽回菲律宾战事,导致一万名美军、六万名菲军在巴丹半岛被俘。日军一直残酷对待这些战俘,军部更于1944年一月决定屠杀俘虏,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44年一月四天中的故事。
游骑兵上尉普林斯分属幕西中校的队伍,他们接受了在麦克阿瑟将军北上过程中营救某战俘营里500名美军的任务,由于日军对待战俘毫不留情,此次行动必须高度隐秘。同一时间,战俘营中的少校吉布森(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正艰难的为生存和获取外界信息而努力,虽然当地有护士玛格丽特等人想法设法为战俘提供帮助,但缺药的状况一直存在。为执行屠杀命令,宪兵军官长井接管了战俘营,而战俘营外,游骑兵战士们经过秘密行军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营救成败,很快就要揭晓……
简评
【二战 太平洋】如果敦刻尔克大撤退预示着希特勒已无力回天,那卡巴纳图大营救则是东条英机节节败退的真实写照,以美军为首的盟军,不论是在西部欧洲战场还是在东部太平洋战场,对战局起到的结果都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影片开头所提到的战略价值意义所在。影片质量无疑是过硬的,传达的价值观更是此片的核心,可看作是主旋律影视里的范本。
付兰兰在这里帅的有点过于出挑了,金丝眼镜一戴成了因为帅在士兵里最好认那个。第一次听说这个事件,几万名美菲联军在巴丹死亡行军和战俘营被虐杀中最后竟然只剩下几百人吗?也是,人多一点还真不一定能全救出来……菲律宾兄弟牺牲很多啊。不喜欢最后一段伟光正,但于全片来说无伤大雅。作为士兵,国家要你上战场你就得上战场,要放弃你你只能接受,战争中,个体如此卑微。
整部电影虽然表现的情节线不是很长,讲述的营救行动确是比较清楚的,虽然整场的战斗并不是很大,属于很小的一场战斗,但是给人的意义非凡,讲述集中营的电影也不少,融合了营救故事线的不多,而且属于经典的以少胜多,值得看看。同时很少的没有突出美国派那种英雄主义,讲述的人文关怀和团队精神。菜鸟也能干大事,只有心怀希望,定能创造奇迹!
咖啡色调和本片真的挺符合的!一边是准备偷袭营救,一边是战争即将战败,一边是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战俘营!一切都是透露着沉闷和未知!然后是日军是真的强反应速度真的很神速!虽然有主旋律过于浓厚的嫌疑,但人家最后就是胜利了!
作为战争片来说,不算大制作,但故事整体还是不错的,尤其还是真实的故事,虽然前半部分有点长,用了不少时间去描述日军的残暴,菲律宾地下组织的抵抗等等,这一部分剧情也说不上精彩,不过我觉得毕竟是战争的一部分,跟集中营的营救也有关系,所以也还是有他存在的道理的。影片里的营救计划还是比较周全的,营救部队才1死1重伤,美军战俘在营救时也没受到日军严重攻击,伤亡很小,全部战俘都救出来了,算是很成功了。!
大偷袭的名字不如卡巴那图大营救,牺牲2人救了500多战俘,太厉害了。战俘本来应该在战争结束交换遣返,但是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偷偷下令处决所有战俘,所以才需要营救,而这幸运活下来的都不足7万的百分之一。看着电影不禁想这巴丹死亡行军应该没有我们远征军的胡康河谷野人山行军来得更惨吧,还有这世界上哪有像碧潼一样的战俘营呀,还能办奥运会。影片有点小瑕疵,中间两个指挥官的上下级关系有点奇奇怪怪没看懂,还有那个拖延十分钟行动的长官也没交代原因呀。
复刻了战俘救援的奇迹事件,120人的队伍,仅伤亡两人的代价,从200多名日军手里营救全部战俘,这已经不是靠战术就能解决的事情了。侧面也反应了美军战力与日军战力的巨大差距。影片的成功在于不光是宣传了美军的能力,更多是表现出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光辉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最终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值得很多影片去学习。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尊重历史的同时也意味着发挥空间不大。剧情略显沉闷,看到四分之三的时候才正式进入偷袭阶段,且场面算不上有排面;关于战俘的刻画,不够深入细腻,在这一点上,贝尔的「逃出生天」就做的不错;最后放上一些历史真实影像,搭上美国主旋律背景音乐,确实能够令人感叹美国的强大,说白了,这部片就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镜头滤镜配乐一股子抗日神剧既视感,事件比较简单,用太多繁琐对话来填充剧情,所以感觉剧情推进很慢。个人不太喜欢电影里对事件性质进行太多讨论,留给观影人自己体会就好了。但是看完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人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做铺垫了,毕竟完成一次完美而且周密的行动,很难不吹嘘一下。
优异战争片遗珠,相比起拆弹部队的失真,兵临城下的老旧,风语者之文不对题,大兵瑞恩的拖沓文戏,全金属外壳的空洞,比的来比的去也就剩下大偷袭,细细的红线,第九突击师,孤独的幸存者,钢锯岭了再算上李安比利林恩里玩票的那超级震撼的几十分钟,韩国和欧洲的高能战争片请恕在下无能
虽然我饶有兴趣的看完了,但是那是我在期待怎么营救,本片监狱部分和爱情部分渲染太多,监狱部分和送药部分也都是以爱情为主线,感觉女主是个克夫女。真正的偷袭部分,只有十分钟,描写的不紧张不刺激,而策划的部分也表达的太简单,就在地上画几下讲解完事。本来一个好题材,被拍成了这样。
越发觉得战争片难拍,也很难变得好看。不论是一场战役,还是一整个战线,都带着历史的庄重与事件的分散性,创作者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埃与浓雾,找出射往现代的那束光。这束光也不大能让它保留原来的浓度,它需要带着指引性和感染性。这就需要人物精心的塑造,情节精心的编排,场面精心地呈现。从不觉得一部长的战争片就能蕴含更多东西,多数作品都会成为流水账,只是在完成讲述的任务。要么在叙事上推陈出新,卸下对历史庄重性不尊重的包袱,要么有足够真实残酷的场景再现,甘愿让观众忍受平淡的一个半小时只为等最后的二十分钟,要么有沉醉人心的视觉氛围让观众充分感觉美学的蔓延。三无就会会成为没必要拍出来的产品。此片是一部。最近的我想想,点名批评《决战中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