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之卫(2017)
评分:6.3
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
编剧:凯内尔·穆德卢佐 / 卡塔·韦伯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 / 佐索博·杰戈尔 / 乔治·切豪尔米 / 莫妮卡·巴尔赛 / 法里德·拉尔比 / 列文特·奥尔班 / 佐尔丹·穆奇 / 塔马斯·萨博·基梅尔 / 詹·托盖 / 莱文特·特尔克伊 / 彼得·豪曼 / 安德拉斯·巴林特 / 山大·特赫斯 / 塔马斯·珀咖
类型:剧情 / 科幻
片长:123分钟地区:匈牙利 / 德国
语言:匈牙利语
影片别名:天使堕人间(港) / 天使追杀令(台) / 木星之月 / 木星的卫星 / 朱比特之月 / 多余的人 / Jupiter’s Moon
上映:2017-05-19(戛纳电影节)
IMDb:tt5842890
木星之卫简介
青年阿利安非法入境欧洲,在边境遭到警方缉捕,同伴都惨遭射杀,被子弹射中的他,竟意外活了下来。当他被送进难民营治疗,史登医生发现他拥有腾空漂浮的超能力,于是一边助他逃离营区,一边意图利用他的超能力,大发一笔横财…。 史登医生曾因手术失误,专业与人生陷入重创,遭逢瓶颈的他亟欲逆转一切,竟发现阿利安是他唯一的救赎。阿利安能帮富豪治癒绝症,为他赚进大把钞票;他能让天旋地转,替他惩罚势利的人们;他更出手帮助病重的人,助他们完美离开人世…。 阿利安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为掩盖边境射杀实情,警方对阿利安展开全面追缉,意图追杀灭口。史登医生带着阿利安四处逃亡,却在过程中受到他的启发,决定迎接生命的奇蹟与改变,在险恶世界中展开一场冒险…。
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凯内尔·穆德卢佐
获得奖项
-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凯内尔·穆德卢佐 Kornél Mundruczó导演
- 梅拉布·尼尼泽 Merab Ninidze饰 伽柏·斯特恩 Gabor Stern
- 佐索博·杰戈尔 Zsombor Jéger饰 Aryan Dashni
- 乔治·切豪尔米 György Cserhalmi饰 拉斯洛 László
- 莫妮卡·巴尔赛 Mónika Balsai饰 维拉 Vera
- 法里德·拉尔比 Farid Larbi饰 留胡子的叙利亚人 Bearded Syrian man
简评
木星之卫对比去年的“不要抬头”形成对比,这部选择劝告人类,面对土地上发生的苦难,不要麻木,要时刻抬起头看向天空和上帝,相信人性本善。虽然“不要抬头”的现实讽刺性更强,但原因是因为在此片多年之后,现实社会只是变得更加黑暗和混乱,使得“不要抬头”的立意更加悲观。现在想想,现实恐怕就是永不可能像“木星之卫”这样奢求变好,一切都在往更坏处发展。如果说这部电影的问题,那就是渴望人性本善,却没有辩证的讨论恶的根源,从个人出发,是无法达成深刻认知的,更不用说本片导演后半段过于天马行空,而忘记了给人们一个解答:看到天使飞翔,然后呢?难民问题要不要解决?贪污要不要解决?医疗要不要解决?当然相信人性本善,我依然给它高分,只是因为导演没有避讳真实的苦难,至少选择了一个美好的方式来告诉人们,那些高超的技术确实享受。
全片充斥着宗教意味,故事走向有些套路化,怀着愧疚的无信仰者获得了神的洗礼,抚摸头,在多次见证神迹的时刻得到救赎。反派的警察也在亲眼目睹升空神迹的时刻放下手中武器。让难民获得超能力,通过飞行来获得自由,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还是内心的自由,融入社会问题。导演通过文本来炫技,有一个影子倒转的镜头还是挺神奇的,真正属于光影的艺术
整部影片总体感觉非常闷,不是闷骚的闷,是沉闷的闷。这部影片虽然看上去政治正确,但除了同情穆斯林的人之外,实际不会太受欢迎。除了几个飞起来的镜头看起来比较惊艳,剩下的几乎一无所有。导演应该是站在同情穆斯林难民的立场拍摄的本片,并且导演虽空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却乏回天之术。明知道影片外面的真实世界没有人能从根本上拯救他们,那么只能借助电影这门特殊的艺术形式任由天马行空的想象让片中人实现自我拯救。片中亦邪亦正医生的形象应该就是导演内心世界的具象化体现吧。除了理想化的让世界大同,片中的问题在现实中的确无解。要么在沉闷中消亡,要么在战争中消亡。
70/100 场面和调度的强大让我想到了卡隆的人类之子,都是有点绝望感末世感的题材和拍摄手法,这部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打开。虽然是难民题材为底,但重点还是人神圣的信仰。就是超现实的神力设定和贫瘠的剧作结合稍微有点可惜,会有种炫技额感觉。
作为一个视角独特的难民题材电影,木星之卫在思想上的独特性确实是可以给高分的,被各个国家视为灾难的中东难民,或者给之以歧视,或者给之以怜悯,终究是一种本地土著对外来入侵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木星之卫的独特在于,它设定了一个成为神的难民,它的神迹让人们顶礼膜拜,这是一种不那么尖锐但足够疼痛的讽刺。但是,这部电影起承转合相当平和的情节叙事和刻意压抑的冲突对抗,让这部电影充满文艺气息而让人昏昏欲睡。
文艺创作风格有点浓,喜欢一镜摄制,不会把话说得很清,其实故事不复杂,但需要耐心记对白消化与理解:贪财的斯特恩医生遇上他之后,渐渐明白了一些过去曾经铭记的道理,然后寻找救赎之路。在全民信仰的国度,他拯救了那些已经腐朽心灵的人们,结尾景色构图很美,戛然而止。
还以为是一部涉及到外太空木星的科幻片,没想到是一部宗教文艺炫技片。聚焦了难民问题,但是故事好薄弱,导演光顾着拍玄幻了。给男二多一点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不行吗,飞来飞去的到底为了啥?又不能推动剧情,还不如设定为超人。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真心夸不起来。父子情,两男主的伪基情反而更能打动人。
镜头运用的很好,阿利安第一次飞行的镜头感受到了失重感,从盖博住处飞下来的镜头又有一种窥视与美感结合的奇妙感,等等很多感觉很不错的镜头。片子的故事完成度不是特别高,但也讲了不少东西,欺骗、救赎与信仰。整体我还是很喜欢的,值得一看。
移民主题+信仰探讨,听上去就是闷片,结果却配上了耳目一新的表现方式,类型感十足,几场戏拍得非常过瘾,不管是开始的逃难长镜头还是后面的追车,好莱坞同类型应该学学。最后升空的镜头宗教感十足,而自然带出的俯视镜头既很有表现力,有与前作一脉相承
悬空版的欧洲特快车我get到了,难民和现代欧洲的隐射我get到了,有限的资源做漂浮的浮世绘唯一的惊艳部分(尤其是夜晚那个楼上投影落地,飘过每个窗户的镜头,最后还把影子的动势做了个旋转的收尾,全片最漂亮的一个镜头,但落地前镜头换手抖了一下败笔),嫁接在如此好莱坞俗烂的剧情套路上我get不了,每次漂浮的水母般的身体语言get不了,细节的粗制滥造get不了。
《木星之卫》在艺术表达上又融入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并由此提升了该片的思想与美学高度。具体表现主要有二:其一是影片的寓言式表达。影片中如上帝一般的人物是一个难民,这个设定完全出乎常人的想象,把象征着一切高尚、美好的上帝通过一个被人蔑视、厌恶、驱逐的难民来体现,这不禁让人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
有一点点祖拉斯基气质,却不够入迷,还是太过于被拉锯在现实层次,即使他用上了天使升空镜头与视角,在摄影与镜头角度是很有新鲜感,无论空中轻飘的翻腾平移,还是室内空间完全倒置,以及低到贴近地面的追车视线,都很值得被学习,只是男主医生的角色设定不太能说服人,所使用的故事线发展有套路嫌疑——一个多少有道德困境的人如何受到天使启迪感染主动做出牺牲,然而这牺牲并不足够具有必然性也就无法产生悲剧震撼美,观者如同化身天外使者飘然而去,这可能也是我们与时代之痛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