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2018)

KurskUP:2021-12-05

《库尔斯克》是一部于2018年上映,由法国及比利时合拍的英语剧情片。改编自罗伯特.摩尔的书Kursk: A Time to Die,以2000年8月12日发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舰爆炸和营救为题材。由马提亚斯·修奈尔、科林·费尔斯、 蕾雅·赛杜、彼得·西蒙尼舍克(英语:Peter Simonischek)、麦斯·冯·西度及马提亚斯·史维克福等人主演。

库尔斯克

评分:6.9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编剧:罗伯特·罗达特 / 罗伯特·摩尔
主演:科林·费尔斯 / 蕾雅·赛杜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迈克尔·恩奎斯特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奥古斯特·迪赫 / 史蒂芬·威丁顿 / 潘妮拉·奥古斯特 /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 扎特科·巴瑞克 / 乔尔·巴斯曼 / 马格努斯·米兰 / 伊娃·范·德·古奇特 / 古斯塔夫·汉马斯顿 / 约翰·霍林沃思 / 皮特·布科夫斯基 / 布贾内·亨里克森 / 彼得·西蒙尼舍克 / 拉尔斯·博格曼 / 蒂伊门·戈瓦尔茨 / 米格伦·米切夫 / 海伦娜·赖因科德·纳曼 / 彼得·普劳格博格 / 阿斯克·邦 /
类型:剧情 / 历史 / 灾难
片长:117分钟地区:法国 / 比利时 / 卢森堡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潜行浩劫96小时(港) / 深海救援(台) / 潜舰K-141 / The Command
上映:2018-09-06(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4951982

库尔斯克简介

《库尔斯克》的故事聚焦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彼时进行作战训练的库尔斯克号艇内鱼雷自爆,118位船员全部罹难。事件也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潜水艇事故。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之一,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像“泰坦尼克”号超级油轮一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也曾经被认为是“永不沉没”的潜艇。

简评

号称像“泰坦尼克”一样永不沉没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也是同样的结局沉没了。作为当时名噪一时的“航母终结者”在那一年却自毁身亡,当然同样伴随它的是一百多名潜艇军人的全军覆没,无人生还。此片就从这里开始展开,对这次历史上真实重大事件的演绎,主题就是在这次事件中,71名儿童为此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军事上的自然灾难就事故本身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当事件涉及到国家政权和老百姓生命抉择时,这种灾难就可怕?至极,为所谓的国家脸面而迟迟或基本放弃本来还可以挽回部分生命时,显露出的那种残忍。“草菅人命”寒心极致,为此卖命,悲愤之极,片尾的画面犹然感动?,当政府官员在追悼死难军人的会上,握手?每一位失去父亲的孩子们时,没有孩子伸手理会,我想这就是无辜老百姓无声的愤怒?与抗击。

海军是大国的奢侈玩具,没有了华约集团、经互会体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相助,单凭俄罗斯靠卖出石油、天然气和越来越没市场的军火,这种玩具还玩得起吗?俄罗斯的空洞无力的恫吓掩盖不了其江河日下的国力,“库尔斯克”号失事就是上面矛盾的集中爆发吧。但是面对灾难,作为一个昔日帝国,居然不肯因为可能涉及的泄密而邀请敌对阵营的人来搜救,宁可牺牲世代尽忠的海军官兵来死守秘密,真的让人毛骨悚然。可能这也就是海军们的宿命吧。

拍摄技巧非常娴熟,夹带私货非常之多。我不是俄吹、也不是美粉,我以中国人的中立身份做出理性判断。这些主创人员为了黑而黑,偏见傲慢比比皆是,逻辑漏洞纵贯首尾。作为俄国最高机密的库尔斯克号,家属获取消息的渠道相当神奇,堪比摩萨德、CIA;美英法潜艇也发生过事故,他们人员伤亡惨重时轻易允许别国救援了没?是否联系国际救援确实事关国家利益,爱国者自然可以理解这一切。让妇女儿童去哭诉“暴政”,这一套在南联盟见过、在伊拉克见过、在叙利亚见过,结果呢?还不是西方最终成为最大的获益者?片子把船员和家属拍得好无辜啊,殊不知,爆炸原因之一是因为船员违反规定,鱼雷管门未按条例严格关闭,这仅仅是为了方便故障检修。所以说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什么是私货,这就是私货!至于俄语英语之争,我都懒得说了,这并非重点啊。

三星半。作为一部取材于真实事故的电影,相比于渲染“天灾”,更关注“人祸”。拍摄方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但对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呈现已然算得上全面。开篇通过描绘多幅陆上生活图景展现人物关系和职业属性。潜艇爆炸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各方(俄罗斯、别国、家属)的迥异态度。随着情节推进,观影情绪的起伏被拿捏得相当到位。戏内两场发布会桥段所体现的政府积弊与戏外现实疫情期间发生的类似内容相互映衬。而民众对官方言论从相信到质疑的变化也值得玩味。受困状态下船员们的面部妆容和心理刻画足够真实。镜头语言上也不乏亮点:中段近3分钟的水中搜寻长镜头;画幅的拓宽与收窄象征着水手们只有在大海里才能得其所的命运。不足之处在于将观众导向预置结论的创作动机有失偏颇。而叙事上就个人被国家意志裹挟这一议题缺乏更加深刻的探讨。

经历了不少春秋之后,稍接触一两回合,就知道此人、物到底是相知还是异己,几乎屡试不爽!一如托马斯温特伯格,只要是他导的电影,不敢说每部惊艳,但绝不失望!《库尔斯克》讲的是2000年俄罗斯最先进最大的核潜艇发射舱内鱼雷自爆事件,由于政府死要面子、政治因素、权贵草菅人命等原因,不愿接受英美等国家积极参与营救,导致船上118名官兵无一生还!这部片子难拍的地方在于事件没有剧烈冲突,会显得起伏不大。而托马斯在交代事件脉络同时,把人物情感有效的蔓延出来,且淡然又明确的把对权贵不作为、草菅人命的面孔揭露得清晰无比……PS:男主角留下遗书:我想得到很多,也想把很多给你。可是很遗憾,世间从来不是你我能左右的……

影片一开始,镜头只是一个小方框,随着库尔斯克出海下潜逐渐拉宽,到最后尸体在水中漂浮,镜头又逐渐收窄,一直到结束。虽然说别国来演绎俄罗斯的故事肯定会有政治倾向,但是我相信事实未必不如片中残酷。政治家就是用荣誉画饼吸引人们卖命,但是在政治面前,人命又不值一提,最后一排小男孩拒绝与将军握手有点想哭。寒了多少个体的心都不重要,毕竟人有那么多,所以个体的心就不重要吗?个体就是个机器吗?(字幕实在是太渣了)

潜艇遭遇意外后内部情景还原,从一开始镜头摇向仓门的那一刻,我就期待他们能逃出生天。奈何出于好奇提前搜了下真实故事(发生在2000年),提前看到了结果。不过电影情节还是挺有代入感的,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还有潜水回去找东西那段,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一部印象深刻的探险电影,当主人公在水下憋气的时候,我也跟着屏气紧张,那次也许是最早一次感受到电影的魅力。这电影的反思很棒,首先是工业的衰败,其次是应该对公民负责,再有就是纳税人交了钱就是让你你在危难时刻不惜代价,最后是官僚和傲慢。

人,无法讲述自己没有接触过不理解的概念。人,只能讲述出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西方人,拍电影的时候,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人类命运,什么是正义,牺牲。他们只能讲述谎言,傲慢,官僚,草菅人命,无谓的牺牲。这是因为,在百年的西方发展史中,西方人没有发展出道德,没有正义,只有屠杀,掠夺,在自己的国家,统治自己的人民的时候,只有谎言,欺骗,没有对国民的爱与关注。西方人不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荣誉。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有无耻的破坏与掠夺。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人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原因。这是对当代西方社会最精准的投射。

找不到俄罗斯人找了一堆牛逼货凑数也是难为了,但操着一口英语太影响观感了,加上人物表现上太平庸。。如果俄国人自己能拍那一定是不一样的调调。俄罗斯人骨子里就透着凉气。蕾老师你就好好演演酷帅屌炸天不行么,不要再妇女大妈了,太浪费你了。还有美少年小马啊,对你最初的印象太美好!‘我只是你的一瞬间,而你成了我的永恒’。能让逝去的永恒活在自己身上的人是能发光的。

俄罗斯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找了一群非俄罗斯籍的欧洲主演,用英语来演,而且英语还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操作很雷人。故事可信度太差,我尊重英国是一个有良知的国家,但是皇家海军肯定正义不到那个份上。牵扯到国家机密的政治问题,不可能那么单纯。影片对俄罗斯当局的批判在我看来也只是浅尝辄止,比电影中更严酷的政治环境,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俄国故事,英语对白,欧洲演员,灾难回溯,各方面都显得比较老套的一部制作。但它仍然充满了对事件本身的悲伤和愤怒,在那里等待着抢救却仍然学会苦中作乐的船员们,来自官方不人道与效率低下的回应,都更增加说明了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和立场。十分充足的材料给予故事了个很好的支撑,尽管在某些时候还试图成为一部好像“很好莱坞”的灾难片。

只给2星。并不是拍的多差或者故事不值得。真实事件,一群英语演员讲述这个俄罗斯灾难,评论里面很多以俄罗斯官僚作风作为结果的主因,正好迎合了欧美黑俄罗斯的论调。我们个人很难去简单评论历史事件,历史都是记录者的立场。片中美军说过去现场救援至少需要11小时,去查一下记录,从爆炸到前艇部分人员死亡是9小时,也就是说基本没有被营救可能。而且,那种情况不管哪个国家都会避免他国介入这种核心机密事件。该片就是欧美意识形态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