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女王(1933)

Queen ChristinaUP:2021-05-03

瑞典女王

评分:8.3 导演:鲁本·马莫利安 编剧:H·M·哈伍德 / 莎尔卡·菲尔特尔
主演:葛丽泰·嘉宝 / 约翰·吉尔伯特 / 伊恩·基思 / 刘易斯·斯通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99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琼宫恨史 / 克丽丝汀女王
上映:1933-12-26(美国)
IMDb:tt0024481

瑞典女王简介

嘉宝在银幕上总是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只要她一出现,别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谁都解不开这个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别的演员以及与她配戏的对手都极难与她媲美。即使故事内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无味的情节丰富充实,凭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顶插入云海的高山,有朝一日云开雾散,人们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皑皑的瑰丽峰巅。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由于光和影的妙用,她的体态更是变得超凡脱俗,美仑美奂。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独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装的趣闻、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她的魅力和胆大妄为,都描写得很成功。嘉宝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与女友萨尔卡·菲尔特尔密切合作写出了剧本,并亲自过问服装。她扮演了瑞典历史上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了预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认为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没有一部影片像这部这样得心应手。
  《瑞典女王》和三年之后拍摄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从未有过心中无数的时候。即使有时她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观众仍感到她无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风雪中,她与唐·安东尼奥在一家乡间小客栈里首次相遇。克里斯蒂娜是在身着男装骑马穿过白雪皑皑的森林时认识西班牙国王的使者、年轻英俊的唐·安东尼奥的。她无可奈何地不得不与安东尼奥在客栈的同一个房间里过夜。她对安东尼奥已经有意。她心慌意乱,激动不已,甚至有点弄巧成拙到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小伙子。她本来愿意围着火坐着过夜,唐·安东尼奥却情愿与她一起躺在床上过夜。至于这一夜究竟如何过的,并没有细说。暴风雪刮个不停,使他们无法上路,他们得一直等到暴风雪过去,通往斯德哥尔摩的道路再次畅通。
  影片着力描写了笼罩在小客栈中的粗犷气氛:侍者大声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热气腾腾的格罗格酒,人们看着下流舞女登台表演,眼看要招来祸水。低矮、烟雾腾腾的房梁下回荡着,曹杂的呼喊声和粗野的欢笑声。显然还有许多歹徒也在这家客栈里躲风避雪。观众感到喧闹,混乱和紧张。刀光创影,一场恶斗即将爆发。之后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东尼奥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间宽敞的陈设雅致的房间里相遇了。他们之间是一阵长时间的欣喜的静默,这是柔情蜜意的倾慕的最初征兆。唐·安东尼奥并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虽然有人认为唐·安东尼奥是为瑞典王室效劳的西班牙贵人,她并未料想到他是个使者。
  早晨,穿着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来。她睡眼惺忪地在卧室里踱步,她抚摸和亲吻每件物品、窗帘、家具和绣有仿佛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无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间里感到飘飘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痴,嘴角上挂着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关于她的幸福的每一个细节。当唐·安东尼奥问她在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在仔细玩味房间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与安东尼奥离别前的一切铭记心中。她不停地起舞。这种缓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莱坞拍摄过的最迷人的镜头之一了,舞蹈抒发了爱的感情,好像是嘉宝自发思想的表露,实质上却是导演罗本·马摩里安精心设计的。马摩里安解释说,“舞蹈是配着节拍器眺的,这种舞蹈表达了纯真的感情和诗意。”嘉宝用这种舞蹈消除了她和观众间的距离。她用舞蹈热烈地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世界的欢愉心情。
  嘉宝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话语能够表达更多的感情。一个细微的头部动作、丢一个眼色都会使话语显得多余。有时却硬要塞给她一些破坏环境或气氛的话,这些话往往是剧作者专为她设计的,与她的角色关系甚微,但却与嘉宝本人大有关系。例如她说过:“我认为,结婚是相当讨庆的事情.我无法想象和一个男人同屋睡觉。”剧作者显然试图将嘉宝对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态度写进剧本中去。“我将独身死去”,瑞典女王这样说,但这话却源出于嘉宝自己。
  嘉宝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为一体,这倒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嘉宝自己也是个统治者。她很有尊严;善千克制,同样生活得很寂寞。显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宝来解释瑞典女王,贝尔曼采取一种逆来颇受的态度。文学的准确性在影片里被抛弃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想象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写三场爱情戏,其中一场必须是惊心动魄的,贝尔曼就这样写了。他解释了他的方法,强调了他对待历史的冷漠态度,“我们寻找到了一个历史背景,根据这个背景,我们设计了所有的人物,构思了情节。我认为,如果允许有这种所谓的戏剧自由的话,这样做就是理所当然和不可避免的了。处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况下,她的私生活和个人爱好很少为人所知,也许影片已经做到与实际情况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个热情、活泼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吗?如果确实塑造出来了,那么这出历史剧就是成功的。”
  嘉宝像一贯的那样,对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满。她说自己"的确想表现得有点瑞典味儿……但是没有讲求艺术的余地,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票房价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确是最重要的,那么,制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为《瑞典女王》是嘉宝第一部票房收入大减的影片,尤其在美国。
  瑞典女王》与其说是瑞典电影史上的一个章节,不如说是嘉宝神话的注解。这部影片的编剧苏尔卡·维尔托尔是嘉宝的挚友,把嘉宝所特有的内在情绪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诸于瑞典女王的身上,这使人难免不认真地表示怀疑,是不是这部影片已把逊位的思想注入她的头脑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维方法才能使这个具有历史性的轶事带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场景使当时只有28岁的嘉宝看上去不仅老成了许多,而且表现出无穷的智慧。例如,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一群乌合之众冲上皇宫楼梯指责女王不该有一个西班牙情夫时,她把他们在楼梯中途截住,让他们平息下来,对他们诉说了帝王的种种忧虑与苦衷。而当这些人一边喃喃表示歉意,一边悄悄地退下去时,她又讥讽地扬起一只眉毛,对他们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轻信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尔斯一如既往在嘉宝的脸庞上施展了不可思议的灯光效果,他甚至发明了一长条毛玻璃。当瑞典女王的船永远驶离瑞典疆域时,嘉宝根据马摩里安的"什么也别想"的要求,表现出一副毫无表情的神色。镜头向前推移,丹尼尔斯把那条毛玻璃逐渐盖住那黑白过于分明的广角镜头,拍摄了嘉宝在该片中最后一个著名的特写镜头。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墨索里尼杯 最佳国际电影(提名)鲁本·马莫利安

简评

本片很像是电影形式的戏剧,555嘉宝太美了,演技也好好喔。艾芭在她面前提起西班牙大使的时候,一闪而过的笑容绝了,还有接见大使时的憋笑,爱人濒死前的强颜欢笑,和最后从船尾走到船头、由悲伤到坚毅的表情。唯一一个看起来奇怪的,就是她演讲时的手势,感觉是硬加的,很突兀。第一次在树林里看见西班牙大使的笑也有点over。

优雅,古典。讨论宗教与国家治理,王权的责任与生而为人的权利时,又极为现代。嘉宝本色出演了一位聪慧坚毅勇敢又至真至纯的瑞典女王,每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说的是瑞典女王的思考,也代表她自己。人为意志所塑造,也终将捍卫自己的信念。最后一分钟特写反复观察五官,虽为零表情,但鼻与嘴角仍有翕动,眼瞳也不时放大,脸部轮廓真是英气逼人呐。

拍的一般,为嘉宝加一星,可以说她的出演给全片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嘉宝真的太迷人,她可以很娴静,也可以只站在那就拥有强大的气场,她堪称完美的脸打上柔光真的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有一个镜头,女扮男装的她脱去外衣后的动作和神态真的太让人动心了,不愧是斩男又斩女的好莱坞巨星。结尾的面无表情特写堪称经典。PS.《戏梦巴黎》中Eva Green有一段是在模仿这里的嘉宝在旅店里住宿起床后的情节吧。

爱情部分所占比例并不高,总体还是多角度刻画女王的传记片。嘉宝本人就是瑞典女王的化身,那份孤傲无可比拟;吉尔伯特此时却有老态,风采不比十年前,喂葡萄一场戏将两人的爱情拍得很暧昧,可惜甜蜜时光总是短暂。马莫利安在本片中满足于流畅叙事,而非像之前那般探索华丽的视听语言,不过他实现了一个同样不容小觑的成就——为嘉宝拍摄一部最能代表她本人形象的电影。

三星半。身份差异的俗套爱情故事在30s的好莱坞是浪漫且新鲜的(给黄金时代的爱情片不少灵感,像《罗马假日》《茜茜公主》)。嘉宝强大的演技,让她在少年和女王身份转换之间游刃有余,“风雪宿客栈”那段真是雌雄同体。Gilbert那会儿已经过气了,这个角色还是嘉宝的推荐,彼时两人还在恋爱中,看得出嘉宝很爱G,因为我是一点儿都没看出G的魅力,风头全被嘉宝抢走了。

没意思是真的没啥好看的点,因为另一部同样的讲述瑞典女王的《年轻的女王》来的,虽然看到同个历史人物的不同故事演绎但是…说实话…很难接受,同样的王者霸气…但是就另一版更符合小女孩继位的感觉有童稚有天真有决心改造国家也有自由任性爱真理…这版好像是因为一个男人退位的??就很小家子气…没啥意思

瑞典国王战死沙场,幼年的女儿继位。随着时间流逝,女王在堂兄查理亲王帮助下南征北战开拓疆土,他是大臣心中与女王结婚的理想对象。但女王开始厌倦战争。财政大臣也一直觊觎着女王的权力,女王每天日理万机和发奋读书。这天女王带近臣骑马在雪地漫游,凑巧帮助了一辆外国人陷在雪地的马车上路。为避风雪,女王包下客栈最后一个房间。随后而来的大使与她喝酒聊天,最后两人共住一间房。两人坠入爱河。前往皇宫觐见的大使竟发现女王就是邂逅的女孩。财政大臣出于嫉妒煽动百姓围住皇宫声讨女王与西班牙人的情事,女王劝退众人。财政大臣假意护送大使。女王不顾众臣反对将王位让给查理亲王。大使与大臣在边境决斗,女王策马奔腾赶去汇合,当她冲上驶往西班牙的大船时,看见的是大使奄奄一息的躯体。女王忍住悲痛,命令船长扬帆起航。

继承父位、治国有方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当她遇到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西班牙特使安东尼奥时,一颗封闭已久的老处女心开放了,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对方,尽情享受爱情甘露带来的欢愉。她毅然决然拒绝了所有强加在身上的政治联姻和政治婚姻,放弃了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权杖、印玺,摘下王冠,退下王袍,退出王位。通常说男性国王或王子为追求爱情甘愿放弃王位,不爱江山爱美人,哪知道在瑞典历史上也曾有这样一位传奇女王,她不爱江山爱绅士。遗憾的是,安东尼奥决斗死去是这段爱情成为悲剧,但是克里斯蒂娜仍扬帆出海,追寻自己新的生活。嘉宝扮演的女王刚柔相济,自带气场,确是一部佳作。。

这才是真正的女王,首先她是一个人,其次她身上既不是那种假装威严矫揉造作,又不是过于严肃失去人性,嘉宝把一位开明女王演绎的丝丝入扣,宽广的胸怀和王权身份的桎梏被完美融合。真不敢相信这是1933年的电影,看的第一部嘉宝的片子,一下就被这个英气十足的伟大演员吸引了

。非常精彩的嘉宝个人魅力秀。看本片的过程中我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感叹嘉宝的风华绝代,她的光芒让除了她之外的其他任何角色(包括男主)都不甚起眼。考虑到本片剧情其实与真实的历史没有多大关系,那么与其说这是瑞典女王的传记,不如说这就是嘉宝的传记。她的眼神大多数时候坚定凌厉,有时也能俏皮可爱(冰山美人的偶尔活泼真的能杀人,就像《妮诺契卡》),有时甚至充满爱意,但无论怎样都是无比牵动人心的。最后夸一下这片的台词,无论是酒馆那段还是退位戏,都有极高水平的台词,配合嘉宝的演出迸发出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我看的这版字幕意外地质量也奇高,可谓锦上添花了。

因为这部电影,还专门去查阅了christina的生平,原来事实和电影大相径庭。Christina出走罗马梵蒂冈,并非因为爱情,而是她所信奉的新教与瑞典格格不入。另外在她执政的十年期间,因为大量册封贵族,令瑞典近八成的土地被贵族瓜分。相信Christina本人对治理国家的志向并不大于对艺术的兴趣,否则她在传记中就不会说 “我认为女人不应该统治国家。”Christina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对瑞典做出过什么杰出的贡献,但她自己禅让王位,已是一个传奇。 嘉宝传神地演绎出一个从小被当男孩教化,成年后英气勃发,颇有君临天下的霸气的女王形象。 在与西班牙特使共处一间小屋时的羞涩不安,砰然心动,那一低头的温柔,令Christina回归女儿本性。影片结尾时嘉宝临风而立的坚毅果敢,成就了电影史上最美镜头之一。

勉强及格。讲一代雄主古斯塔夫二世之女克里斯蒂娜的故事,开场即是幼年的克里斯蒂娜奶声奶气继承王位,她拒绝大臣提词发表演讲的执拗表现大萌。嘉宝饰演成年后的国王,她身上虽有厌战、好学的标签,剧情主线还是个简单的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故事,微服状态下跟西班牙使者共处一室私定终身的故事不算新鲜,剧本给男方设计的也比较扁平。有趣的是,嘉宝深情款款到处注视、触摸试图记住这个房间,摄影机静静的盯着她似乎在任由她散发魅力。导演在烘托被本地人针对的男方死于剑斗、而嘉宝匆匆赶来,最后还是失去恋人、独自远航等一系列戏码的氛围上明显技巧松垮,本片最大的好处还是在嘉宝身上,她演出了国王的威仪与应变(面对暴动群众的那段),几个粗鄙的宫廷笑话也有效(情人的数量),国王的宫廷、卧室等布景虽然不宏大,但做的颇有北欧的异国风情

获得奖项

  •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墨索里尼杯-最佳国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