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纳姆制造(2010)
Made in DagenhamUP:2021-11-14
《达格纳姆制造》(英语:Made in Dagenham,台湾译《铁娘IN工厂》)是由奈哲尔·柯尔(英语:Nigel Cole)执导的2010年英国电影。主要演员有:莎莉·霍金斯、鲍勃·霍斯金斯、米兰达·李察逊、洁拉汀·詹姆斯、裴淳华、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洁美・温斯顿(英语:Jaime Winstone)、丹尼尔·梅斯(英语:Daniel Mays)、李察·席夫等。根据历史上1968年的福特缝纫女工罢工(英语:Ford sewing machinists strike of 1968)改编,并聚焦在女性同酬上。该电影主题曲由比利·布瑞格(英语:Billy Bragg)填词、珊蒂·萧(英语:Sandie Shaw)演唱,她本人也是当地居民以及福特达格纳姆厂(英语:Ford Dagenham)的前任员工。
剧情
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探索引起法律改革的重大运动。Rita O'Grady (虚构角色) 主导著1968年的福特缝纫女工罢工(英语:Ford sewing machinists strike of 1968),女工们踏上街头抗议性别歧视,并要求同工同酬。该抗议活动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并促成了之后1970年同工同酬法(英语:Equal Pay Act 1970)的通过。
演员
- 莎莉·霍金斯 饰 Rita O'Grady
- 鲍勃·霍斯金斯 饰 Albert
- 米兰达·李察逊 饰 Employment Secretary 芭芭拉·卡素尔
- 洁拉汀·詹姆斯 饰 Connie
- 裴淳华 饰 Lisa Hopkins
-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 Brenda
- 洁美・温斯顿(英语:Jaime Winstone) 饰 Sandra
- 丹尼尔·梅斯(英语:Daniel Mays) 饰 Eddie O'Grady
- 李察·席夫 饰 Robert Tooley
- 洛琳・史丹利(英语:Lorraine Stanley) 饰 Monica
- 妮可拉・杜菲特(英语:Nicola Duffett) 饰 Eileen
- 安德鲁·林肯 饰 Mr Clarke
- 鲁珀特·格雷夫斯 饰 Peter Hopkins
- 约瑟夫·马维(英语:Joseph Mawle) 饰 Gordon
- 罗比·凯 饰 Graham O'Grady
- 肯尼思・克兰哈姆(英语:Kenneth Cranham) 饰 Monty Taylor
- 约翰·塞森斯(英语:John Sessions) 饰 英国首相 哈罗德·威尔逊
- 马库斯·赫顿(英语:Marcus Hutton) 饰 Grant
- 罗杰・洛伊-派克(英语:Roger Lloyd-Pack) 饰 George
- 菲尔·康威尔(英语:Phil Cornwell) 饰 Dave
- Matthew Aubrey 饰 Brian
- Karen Seacombe 饰 Marge
- Thom饰 Arnold 饰 Martin
- Sian Scott 饰 Sharon O'Grady
- Philip Perry 饰 Arthur Horovitz
- 彼得-雨果·戴利(英语:Peter-Hugo Daly) 饰 Bartholomew
- 西蒙·阿姆斯壮(英语:Simon Armstrong) 饰 Rogers
- Matilda Cole 饰 Emily
- Romy Taylor 饰 Rosie
- 丹尼·休斯顿 饰 American Boss (voice only)
- Mitchell Mullen 饰 Kronnfeld
- 麦特·金(英语:Matt King (comedian)) 饰 Trevor Innes
- 吉娜·布朗希尔(英语:Gina Bramhill) 饰 Hopkins' Secretary
- 迈尔斯·杰普(英语:Miles Jupp) 饰 Undersecretary 2
荣誉
《达格纳姆制造》在2010年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入围四项大奖,最佳英国电影、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化妆和发型奖以及最佳女配角奖(米兰达·李察逊)。
奖称 | 奖项 | 受奖者 | 结果 |
---|---|---|---|
ALFS Awards(英语:London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11) | 最佳女配角 (Supporting Actress of the Year) | 裴淳华 | 提名 |
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英国电影 (Best British Film)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奖 (Best Costume Design) | Louise Stjernsward | 提名 | |
最佳化妆和发型奖 (Best Makeup and Hair) | Elizabeth Yianni-Georgiou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奖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米兰达·李察逊 | 提名 | |
英国独立电影奖 |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 | 鲍勃·霍斯金斯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裴淳华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最佳剧本 (Best Screenplay of a 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 William Ivory | 提名 | |
女性电影记者联盟 | 女性形象奖 (Women's Image Award)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美国电影剪辑师艾迪奖(英语:American Cinema Editors) | 音乐喜剧类最佳剪辑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Comedy or Musical) | Michael Parker | 提名 |
标准晚报英国电影奖(英语: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s) | 最佳女主角 (Standard Award for Best Actress)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最佳艺术成就 (Standard Award for Best Technical/Artistic Achievement) | Andrew McAlpine | 提名 | |
卫星奖 | 最佳电影 (Best Film) | 提名 | |
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 Motion Picture Musical or Comedy)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妇女形象网络奖(英语:Women's Image Network Awards)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13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5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简评
令人感动的是由现实改编,好几次忍不住热泪盈眶,太燃了!女权运动在那时的英国成功是必然,却也离不开种种机遇和帮助,可是实在是喜欢这群花枝招展活泼奔放的女士,优秀的女士们如同空中鸟,永远向往尊重和自由,就是这样一点点努力争取的更多更广阔的天空仍翱翔。谢谢!我们继续!对一切不公平说不
“女性同工同酬就是正义。”看得我在内心热泪盈眶,为女性的坚韧勇敢打10000分,为sisterhood打10000万,为霍金斯姐姐打10000分。当然电影中有太多支持女性的男性,可能和我理解的现实有差,但依然被这样的故事打动,感染,鼓舞。距离全球女性和男性全面同工同酬还得200年,女孩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努力呢?以及女性占据高位获得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事,希望有更多女性成为powerful people.
为了历史意义加半分,而电影本身来的非常差劲。给我一种烂大街的国产主旋律的叙事节奏,忽快忽慢,衔接粗糙。人物性格脸谱化,太多不切实际的仁慈使得影片看着像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童话,看得出来导演尽力在给每个角色赋予层次,但是效果反而南辕北辙,使得本来可以成为“英雄”的几个配角变得很矛盾。尤其connie的几次情绪变化简直生硬的要命,看得我直接汗颜。莎莉霍金斯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稳,温柔中带着犀利坚定。喜欢她的表演的人会很享受。裴淳华戏份少到可怜且略显多余,虽然制造了一定有趣的支线。rita和丈夫争吵那段是电影唯一的亮点,虽然我完全能猜到他们的对话,俗套至极,但是确实戳到了我的爽点。你以为你和女人做了一样的事情就是圣贤了,其实本该如此。如此浅显的道理,却需要一场又一场运动来传达给世界,何其悲哀!
前两天看的。看的时候有被打动,但是细想一下探讨的问题没有特别深入,台词也中规中矩,抗争的过程也是有些太顺利了,大概是影视作品的通病。不过原故事确实很鼓舞人心,女性携手的剧情虽然俗套但是百看不厌。题外话,丽莎的成长不够啊,期待她能反抗一下的(顺便康妮那条线不管是乔治的死还是她回来参会我都挺意外的),但这样倒也真实。心目中评价是四星半。另外:看完最先想到的是,我们需要女领导。
电影三星半。 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女主和老公的争论:“就因为你陪孩子玩,不打人,不天天酗酒,就觉得自己是圣人了吗,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本就该如此啊。” 还有biba这个品牌我百度了一下是1981年成立的,可片中的故事背景更早,所以我查到的是假的biba吗……2017/02/10
/ Sally Hawkins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没错,不是因为你不打女人我就幸运了,因为平等是本来夫妻之间就该有的。她们不顾一切想要赢得的,是她们本来就应得的权力,像呼吸一样理所当然。“世界上不分性别,只有甘愿接受不公的人”。(,尤其是霍呆最后的那条红裙(✪▽✪)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发生在40年前的故事,那你就错了。看完电影的一刹那,我也曾庆幸,谢天谢地我们的收入终于可以和男人们平起平坐了。可是,转念想起自己以前和现在生活的影子,才惊呼:等等,是不是收入平等就真的平等了?我们跟男人或者说社会之间的这场看不见的战役什么时候停息过
妇女节选了这部片子看。多年以后的今天,作为历史的回顾者,看到的只是一群女工轻巧又“没头没脑”地开始了罢工,情节看似轻描淡写,然而其中的艰难和阻力,只有当时身处洪流的微小个体才更能确切感知其沉重。敬佩这些扛住压力、敢作敢为的坚强女性,That’s as it should be!!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瞬间的背后,改变历史的照片中,曾隐藏着多少艰辛和泪水。就像她对丈夫说的那样,不是因为你不打女人我就幸运了,因为平等是本来夫妻之间就该有的。可叹吧,她们不顾一切想要赢得的,是她们本来就应得的权力,像呼吸一样理所当然。“世界上不分性别,只有甘愿接受不公的人”
奈吉·柯尔:《达格纳姆制造》。,平庸,虽然是是十一年前的电影,但男女平等这种立意的电影并不太受时代影响,本身的性别差异化应该给电影天然的戏剧对抗,但是完全没有感受到,剧本不算流水账但也很少有让人共情热血的地方,导演的功力也平平,整体调度上并没有什么电影该有的可取之处,莎莉·霍金斯一如既往地稳,而没有惊喜。她的气质在我眼里可真像刘若英。
低微的小人物艰难创造历史,高贵的大人物养尊处优,漠视不公。追求平等的运动还在继续,此时此刻,彼时彼刻,又岂是仅仅在性别之争。60年代末,英国发生的事情,比较当下此地的情形,心凉不已。情节很吸引人,女主角乍看上去不算万人迷,但是她内心的强大、坚韧,都在一颦一簇中表露无疑。
在这部达格纳姆制造中,1968年,英国达格南。福特汽车制造厂无疑是英国私营企业里的龙头翘楚。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汽车行业里,女性的地位却显得尤为低下。187位缝纫女工在条件极为恶劣的工厂车间里,汗流浃背地埋头缝纫汽车座椅衬垫。肮脏闷热的工作环境,漫长无比的工作时间,而最重要的是,她们的工资却因为性别原因而被压榨到异常低廉。然而为了维持生活最基本的开销花费,这些女工们一直隐忍着这些不公平对待。终于,她们决定高举标语走上街头, 罢工抗议在工作中受到的性别歧视, 要求同工同酬。丽塔,奥格兰迪无疑是这场女性权益斗争中的领军人物。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不断的尝试,丽塔带领了众多女工踏上了维权之路。很快,这次罢工席卷全英国,成为了颁布反性别歧视的“公平工资法案”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