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1946)
《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是一部1946年的美国电影。影片由威廉·惠勒执导,弗雷德里克·马区、玛娜·洛伊、达纳·安德鲁斯、特雷莎·怀特、弗吉尼亚·梅奥(英语:Virginia Mayo)以及哈罗德·拉塞尔(英语:Harold Russell)等人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3位在二战后退役回乡的美国军人试图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故事。制片人塞缪尔·戈尔德温首先是受到1944年8月7日《时代周刊》上的一篇描述退伍军人在适应平常人生活中的困难之处文章的启发后聘请了前战地记者MacKinlay Kantor(英语:MacKinlay Kantor)撰写剧本。最终MacKinlay以无韵诗的形式写出了一篇题为“glory for me”的中篇小说,著名编剧罗伯特·E·谢尔伍德(英语:Robert E. Sherwood)将之改编成了最终的电影剧本。
剧情
演员表
- 玛娜·洛伊饰Milly Stephenson
- 弗雷德里克·马区饰一等中士Al Stephenson
- 达纳·安德鲁斯饰Fred Derry上尉
- 特雷莎·怀特饰Peggy Stephenson
- 弗吉尼亚·梅奥(英语:Virginia Mayo)饰Marie Derry
- 哈罗德·拉塞尔(英语:Harold Russell)饰二等士官Homer Parrish
制作
反响
奖项与荣誉
在第19届学院奖角逐中,《黄金时代》共获得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男配角、剪辑、改编剧本、原创配乐7项大奖和一项特别奖(颁发给了已经获得男配角奖的哈罗德·拉塞尔(英语:Harold Russell)),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附词为“奖给通过在《黄金时代》中的表演将希望和勇气带给他的退伍军人伙伴的哈罗德·拉塞尔”—"To Harold Russell for bringing hope and courage to his fellow veterans through his appearance in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另外,影片还有一项录音奖提名。 评论界对该片的大量好评迅速给影片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该片是继1939年的《乱世佳人》之后美国和英国最卖座的电影,并且至今仍然是英国历史上最卖座电影的第6名,售出了超过两千万张电影票。影片也是历史上观众数目最多的电影之一,门票收入超过2040万美元。
获得奖项
-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荣誉奖 / 剧情或喜剧片最佳配乐
提名:最佳录音 - 第4届金球奖
获奖:Best Picture / 特别成就奖 / Special Award / 最佳剧情电影 - 第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简评
战争就像沙滩,走出来总要带点沙子。看过的表现战后军人重回社会最好的一部,也是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片子的现实意义。抛开一些剧情需要的戏剧感,整体对人物本身角色也很尊重;亲人的要求,自我的期望,环境变换的割裂,对某些存在意义的怀疑...没有在这里面迷失男主内心确实强大。不过这么正正经经的片子太容易发腻,看的越多越是理解欧洲新浪潮的兴起了。
威廉的嗅觉敏锐而迅捷。从战场上归来的兵士,除了机器残骸及伤残的身体,压抑在内心的苦痛才是难以摆脱的梦魇。惠勒消耗了大量笔墨去描摹具体的画像,述说战争带给不同背景家庭的影响。举国终结了重大变故,也亟需强心针来治愈伤痛。尽管威尔玛和玛丽两条线稍显刻意,但讲述就在身边的个体故事,很难不被打动并心甘情愿地落入共情“陷阱”。
很感人,感人到我看到这张海报上随便放几个人头,都觉得感慨万千。一个代入是这个电影的制作是战争结束完不久,它太接近真实了,我甚至从中嗅到了那种经历的人的气息,一种紧迫的窒息感,虽然这是一个回到了家乡的故事,这个磁场同时也表达着战争不会那么轻易的结束,它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因为如此,这部电影里的表演尤其男主们,他们都是很诚实的,不像现在的战争电影的表演很夸张,很喜剧,表演中还掺杂着评价即演员自身对战争的看法,但这部电影没有,就在这样暖黄温暖的色调之下,道尽人生不过如此的被“毁”了。
故事很有意思和感染力,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gone with the wind的第二名卖座大片。剧情穿插了三个退伍老兵回到家乡时过境迁的故事,穿着二战重建和爱国精神的外衣,其实内在还是一部浪漫喜剧。男女主的爱情发展得太过明显和轻易,是我最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故事整体的氛围轻快惬意,穿插着三个男人闹出的小笑话,尤其是艾尔一家,真实幸福又幽默的中产阶级四口之家。除此以外,我好喜欢弗雷德和艾尔啊,一个帅一个搞笑,太可爱了。
这是黄金时代吗?老兵返回祖国,沉默着争先恐后抢工作,后来另一些美国人说这就是美利坚发展的黄金时代,谁又看到了理想主义的牺牲呢?当然在这部略显主旋律的影片中,环境是温和的,冲突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拥有心仪的结局,这无疑延续了战后建造美国梦所需要的希望与勇气
聚焦退役老兵离开战场步入社会的人生过渡期,对战后美国个人生活、家庭关系与社会现实的丝缕展现细腻又温情,老套的故事用心讲述也足以动人。不必苛责理想化的故事情节,因它所聚焦的特定时代的特定群体显然亟需如此安慰。摄影漂亮,构图考究,深焦镜头,随处可见的镜像运用。Fred独游机场一段拍得也太完美!
人间有真情 ,人间有真爱。最后弗莱德的台词太棒了,不用再试探,不用再确定你是否还爱我,他们就是知道。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魅力,他们不去探讨他是不是图她的家庭背景,她对他是真情还是假意。那个时代,人间有真爱,战争也无法破碎。真是黄金时代。闪闪发光的黄金时代。。。。。。。。不知道为什么,我又看了两遍。这是唯一一部让我五天之内看三遍的电影。
讲述三个退伍老兵的生活及交际,退伍后难以适应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经历战争创伤后。三条线,相聚在小酒馆,小镇低头不见抬头见。景深镜头大大滴好,爱情大大滴好。海军士兵和青梅竹马邻家小妹的爱我看懂了,空军captain和中士女儿的爱我也看懂且理解了,是共情力的恢复,还是片子表现得好?—还是因为片子好。舒缓的音乐、剧作结构顺畅、人物性格鲜明、对退伍老兵群体的关注有意义。我退了后很多人问是不给安排了工作,我就不必了,真打过仗买过命的,多少给照顾点吧,不要只照顾均管,而给点钱打发了真正不顾生死卖力的是病。
“退伍军人不应该被孤立于国家主体,因为他们的问题也是国家的问题。”这代真正上过战场的好莱坞人,他们切身理解自己所塑造的角色在战争中遭受了怎样的创伤,又在回归普通生活的道路上面临着怎样的困难;他们给出的细节琐碎而真实,绝非泛泛之谈;他们亦对自己未来生活抱有不确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自身的经历投射其中。对因战争几乎失聪的惠勒来说,执导本片也是他对过去的整理和未来生活的展望。遗憾的是,正如1918年欧洲人认为一战结束了一切战争,1946幸福的美国人也以为他们将迎来最好的时代,丝毫不会料到儿孙们将在不久的未来重蹈覆辙。
一开始一小段一小段地看,却在故事后来被莫名地击穿。课上拉片分析过冰淇淋柜台打架这场,却只有当完整地看到这里时才感受到拾起国旗胸针时那巨大的情感力量。我们期望着的一生的黄金时代,竟然只存在于过去。那失落的理想不再,昔日的荣光已逝去...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亦将砥砺前行,浴爱永生。
81不能进入,没有真正进入战场接触敌人,回来无法融入已经继续的生活。无法融入过去和不变,因为一切都已经变了。全片感觉十分真实,全部演员以及各种矛盾,内心包含但从不说出口的荣耀,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大概也因为此,才把没有走向未来定格为最后,以两段终于说出口的真挚感情为结尾,称为我们最好的时代,其中一对还是脱离了祝福第一对的大人群,终于勇敢面对两人的感情。也因为贴近日常,艺术价值也稍有欠缺。
突然回想起《我们的父辈》这样的片子,惨烈激昂,新时代的观众既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又为他们失去的亲人黯然神伤。当我看到这部片子,我突然悟到了—再如何伟大的当代电影也无法同战时的记录做比较,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怎抵得过现实的分毫。虽然这部片子不是纪录片,却是战后反应退伍军人现状较为真实的生活呈现。剧本按照现实走,1946年的美国经历二战后,退伍军人都带着战争阴影水深火热的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距离战争最近,或许也是距离战争最远的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