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诗篇(2013)

Flores RarasUP:2021-08-09

月光诗篇

评分:8 导演:布鲁诺·巴列托 编剧:马修·查普曼 / Julie Sayres
主演:格劳瑞·皮尔丝 / 米兰达·奥图 / 特雷西·米登道夫 / 马尔塞洛·艾罗蒂 / 罗拉·科克 / Tânia Costa / Marianna Mac Niven / Marcio Ehrlich / 特里特·威廉斯 / Anna Bella
类型:同性 / 传记
片长:118分钟地区:巴西
语言:英语 / 葡萄牙语
影片别名:握住月光 / 璀璨诗篇(台) / Reaching for the Moon
上映:2013-08-09(巴西)
IMDb:tt2217458

月光诗篇简介

得过普立兹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碧许,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片即根据她的爱情故事与创作历程改编。为寻求灵感,伊丽莎白到里约探访旧识玛莉,认识了她的女友―建筑师萝塔,没想到伊丽莎白当上「小三」与萝塔相恋。而这段禁忌的爱,亦激发了她源源不绝的美丽诗作。《九月的某四天》巴西名导布诺贝瑞多回归巴西力作,《魔戒》女星米兰达奥图诠释女诗人的灿烂生命。

简评

宁愿称自己为美国第16位诗人,也不愿被冠以“四大女诗人之一”头衔的Bishop,她的害羞冷漠与同居密友的自傲强势形成180°对立。在三人世界里(“一夫两妻”的剧情bug扣1分),一个拼命想逃离,一个拼命想控制,一个允取允求,一个患得患失。Bishop嗜酒如命,用“moon”指代“she”,把爱融入超然物外的诗篇;Lota沉迷建筑,炸山头、造工作室,设计路灯如明月,渴望拯救她的诗人如同渴望拯救她自己。争执导致离别,背后其实是两个人安全感的极度匮乏,感情难以表达,内心脆弱不安,以至Bishop不能给Lota说一句“我爱你”。这部打着擦边球的半传记电影,有两颗星要归功于Miranda Otto,她会让观众记住这个荣获普利策奖的20世纪的美国著名诗人Bishop,然后,试着去了解她笔下的世界。

相爱的时候有多情意绵长,疏远后的那份心痛就有多难过。奥图阿姨饰演的伊丽莎白真的一颦一笑都戳中我的心弦,喃喃读诗抬眼低眉微笑痛哭醉酒的时候。片中的巴西风情表现的非常有魅力,清秀丰饶的乡间,在她为她设计的工作室里,满屋子的阳光,心中有诗眼里满满的是爱意。片尾lota自杀也回应了其性格中自负的一面,不得不说是悲剧。

看到还没到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冲着真实事件改编,我要继续加油~~~故事还是挺好美的,爱也很美~就是建筑师太渣了关键是长得不好看还渣的就没胃口~~~~看到最后,真的觉得爱情就是一种感觉,对的人来的时候你是知道的,而爱她的时候一定也希望对方爱自己~爱情就是相互牵绊相互成长吧~能在最糟糕的时候陪着自己的那个,能够有耐心来听自己的悲伤的那人,能够在自己最需要信任的时候无条件支持自己的

影片的颜色真美。光影下各种层次的绿,让人忍不住每一帧都截图画下来。建筑师女主的家居品味太好了,饱和度低,造型简洁的装修,对比窗外灿烂阳光,有一种热烈之中优雅沉静的力量。也许诗人的敏感脆弱,像一片月光吧。以为选择自杀的会是诗人,没想到是一直生活的毫不犹疑的建筑师。事业健康青春都不在的她,失去了天空中最后一片月光。

说真的前半段看得我有点不适,就感觉罗塔在PUA两位,但是越到结尾感觉越有那味,特别是BGM配的,给人一种本来可以抓住但是没抓住的感觉,在演讲的时候那种失望的感觉。那些宏伟的蓝图,那些向往的生活,那座废弃的公园,那些以月光为灵感的灯,在伊丽莎白抬头的那一瞬间把所有的遗憾都包含进去了。伊丽莎白所有的“我爱你”,都包含在了那一晚的诗里,念给了沉睡的罗塔听。结局真的是带着一种遗憾的美,但是万年老斯姬的我一上来就猜错了CP,感觉两位的CP感有差一点点意思,罗塔太像伊丽莎白的甲方了

前半段生硬得我扶额,三人关系,罗塔真的好渣,不过也许应那句“什么是道德,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道德”,总感觉导演没有认真去读她的诗呢,一种艺术念白出来时我很不喜欢,稍微了解就知道这首不是为失去罗塔而作,电影就为了戏剧冲突强给强卖。巴西真好美啊,更喜欢另一个译名《握住月光》,“敬诗篇和你在床榻旁吟诵诗句的热唇”。

对爱情这个概念持模糊的态度。好的友情升华和爱情有区别吗,恋慕欣赏对对方有炽热的感情加上欲望才能构成爱情?可也不妨碍对对方没有欲望但也真心爱慕对方的爱情。不记得是哪一对外国演员恋人,谈恋爱谈到人生终结然后决定结个婚入土。这一对很有先锋实验感。记得一对著名的行为艺术家的爱情也面临名利的不堪。

漫长的权利让渡里两个人互相暴露和学习对方,搬桌子的时候是势均力敌的伏笔;“陌生人,请给我一瓶酒”;把山炸了只为了给你一个好景色;公园月亮路灯长存;ps政治的部分太少了,后面lota经历的东西并没有与前面bishop面临的压力对等导致lota弱了,mary更是太早就变成了背景墙;希地洛娃古堡巡礼的角度看公园会很妙;成年人的恋爱

空气感摄影、季节感配色、溪流一样的叙事、缱绻的情致,流淌出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与巴西情人洛卡的挚爱深情,演绎她们的灵魂交融、精神给予,互赋灵感、互相成就,也展示她们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情感错失的伤怀。伊丽莎白敏锐、羞涩、脆弱、柔韧,是清辉玉臂、是梨花带雨、是独坐幽篁、是青山妩媚;洛卡洒脱、大气、坦荡、热烈,是长河落日、是荡胸层云、是甲光向日、是横绝峰巅。伊丽莎白是洛卡愿意沉浸的深湖,洛卡是伊丽莎白愿意熔化的火山。她们一起才是刚柔相济,孕育最销魂的月光诗篇。人世间的无尽诗意,穿行在她的细腻娇脆和她的垂荡黑发间,然而时光无情,终将一别,万千不舍凝视着这种逝去,泪也渐渐冷了。。

最近在读的《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也提到过英语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就像书里所写,文坛忽略女性作家和诗人,摘去她们与外界的关联,摘去她们“非正常”的情感,隐去她们和其她女性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否涉及性,把她们特异化,而如果真的去了解这些女性文学家的感情,会是那么丰富、敏感,甚至可以是出轨,是“不道德”的。

伊丽莎白,她社恐,害羞,浪漫,高傲,敏感,逃避,会因为否定,远走他乡,会因为爱意,甘愿停留,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化生命为歌的诗人。可是,她错了,她错以为lota没有那么爱她,她的悲观主义让她永远的失去了爱人。我发现我很喜欢这样时间跨度很长的故事,因为我总是在想后来呢,后来的她们是携手同行还是形同陌路,是久别重逢还是永不相见,我很高兴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

关于感情的电影真的比较难评价其中的感情线,我的感情感情观跟她们的有点差异,比较难接受吧。感情的流程很容易陷入热恋,相守,最后败于陪伴。巴西的风景很漂亮,但是大部分人感觉还是贫穷,贫穷的人甚至需要卖小孩。所以是不是因为贫穷,所以那个地区才自然,漂亮,因为没有用自然资源更换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