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尔维亚城中(2007)

En la ciudad de SylviaUP:2021-05-10

在希尔维亚城中

评分:7.5 导演:何塞·路易斯·格林 编剧:何塞·路易斯·格林
主演:皮拉尔·洛佩斯·德·阿亚拉 / 艾克萨维尔·拉菲特 / Gladys Deussner / Michaël Balerdi
类型:剧情
片长:84 分钟地区:法国 / 西班牙
语言:西班牙语 / 法语
影片别名:Sylvia的小镇 / 寻找希薇亚 / 寻她千百度(港) / In the City of Sylvia
上映:2007-09-14
IMDb:tt0809425

在希尔维亚城中简介

兜兜转转,来去匆匆。
  爱情忽然到来,却又悄然而去。经年回首,多少喜怒哀乐已为晕染,乃至伊人面庞亦不再清晰。或只为一丝留恋,抑或那淡而甜蜜的情怀,故将步伐从奔波劳累中移开,来至这曾留下多少梦幻的城市。浪漫之都,大街小巷,遍寻不见那名为希尔维娅的女孩。
  你在哪里?可曾记得数载之前的爱恋?
  本片荣获美国Premios ACE奖最佳导演奖。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何塞·路易斯·格林

简评

:继《海上花》开场酒桌戏以来,该电影第二夜后的咖啡馆前的戏再一次给了我关于餐桌戏调度的影像震撼。把人群分为几层落定,外加玻璃辅助,通过不断的角度选取,流动的影像便不停地生成。尾随戏也十分新颖,通过一开始的低机位到后面eye-level的机位变化表现男主的心态,尾随的氛围感变化。声音设计上,头发飘动的画面配背景男主风吹日记本翻页声,十分奇特妙的声音蒙太奇。

安静的镜头,娓娓道来的画面,光影交错,动静相融,没有快乐大结局。在这座小城里,每一个女子都是那么特别的美的存在,也许是一个侧面、一个背影、行走、交谈、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遇见...拼凑成这座城镇不经意的浪漫与诗意。

。青年男主在一个城市中寻找几年前见过的少女,期间有跟踪行为。影片运用颇具欧洲风情的高水平摄影美术配合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舒适的人声/音响、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稀疏的情节(+大量高度去戏剧化的生活细节)营造了静谧而生活化的诗意氛围。但作为角色导向型电影,本片影像表达很冗余(也许只是较冗余?)+角色心理曲线较模糊,。

微妙的目光,介于巡视与凝视间,它与侯麦《午后之爱》里男主的白日幻想不一样的是,它超越着两性之间潜在的主宾关系,试图从外部去捕捉美妙的瞬间,譬如对风中凌乱的金色长发的偏爱,捕捉到一种日常中奇异的诗意。这样的短篇心绪,交给佩措尔德来拍,怕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都市精灵电影。

“在西尔维亚的城中”这个名字稍微稀释了一点不适感…稀释了男主的傻x行为给我带来的不适感。空镜中有种奇妙的节奏,舒缓的张力;还有声音,这片是场“听觉盛宴”应该没人反驳:回声、脚步声、自行车声、玻璃瓶声、水声…加上空镜的感觉,有种墨水在水中散开的感觉。那场超长的跟踪戏更是把细节体现淋漓尽致了。艺术确实不能为一些行为正名,但确实能体现那些人背后的心理:在所有的西尔维亚中寻找西尔维亚。

摄像令人叫绝,大量长镜头连贯主角行为,通过拉背镜头完成角色搜寻目的,对固定主体(探寻者)和流动对象(被锁定者)进行了记录中的记录,尾随后的尾随。“去台词化”的安排,既还原了真实的日常独行感,又在弱化人声后,加强了画面语言叙事的主导优势。相当简洁纯朴的一部作品,可以理解为对影像表意的一种自然回归。 * 港译片名“寻她千百度”,虽然很土气,但十分准确,恰好一语总结出电影的单一情节与男主的执念行径。而“在Sylvia城中”的直译则更富有诗意,在丢失你的城市里苦苦找寻你,殊不知,整座城市早已化作你的幻影。很飘渺,很巧妙。

导演对声音,光影和视线有独到的理解。时间通过声音及光的变化得以储存,空间通过人物的视线组织起来(这一点很有侯麦对视线的处理风格,但这部电影对咖啡馆群像各种视线交错,有着极致的处理,最后摄影机成了欺骗双眼的机器,同时也模拟了观察者的真实体验)。问题是,这样的空间并没有真正成形,导演好像并不重视在场人物对空间的感知,而主要侧重在对声音及光影的感知上。关于视线,另一部《浮光掠影》非常有趣。

「」非常规的漫游,摄影机不执着于围绕主人公拍摄,开篇咖啡馆的戏男主倒像是摄影机本体,各种视角观看各类人物,响起嘈杂的谈话声、环境音。跟踪开始后剧情以极简的形式发展,但如果人物的情感观众无法进入,一昧去情节和对白让行为停留在表面,那么仅仅将其呈现在影像中又能有多大意义,减法并不是越多越好。一部实验电影,最起码形式上不算太呆板而令人反感。

想一如往常假装悲伤哽咽哭泣,也想将自我映射至影片中的人物,却只能平静地接受处于混沌的思维,犹如被伯利兹毒草刺伤的骑士,亦如困在内韦尔小镇的杜拉斯,都是在情感麻痹冻结之后,选择追随虚无缥缈的启示。一如影片中,他在咖啡馆、电车、巷口寻觅时隔六年未见的希尔维亚,因她而生的信念使他的目光辗转于形形色色的人们,去追寻哪怕与她只有一缕纤丝般相似的人。无论是六年还是九年,或只是三天,他们都无法摆脱游走在心中的执念,这份影于内心深处的执念会在再次相遇时才会得到来自灵魂的安抚而安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她并不是他想找的那个人。只因为她与六年前自己遇到的那个女子Sylvia有些相似,才引出了这段美好的故事。男主的眼里总是透露着一股甜蜜的忧伤,女主眼神清澈的像一头无辜的小鹿。可惜他们最终还是错过了,但也不防碍成为一段美好的过往。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整部片子安静的出奇,能听到人们走路的声音。在这座小城里,看似漫不经心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一部干净的电影,美得窒息。几处摄影和配乐相当完美,用声音和影像讲故事,随意识流动,台词简洁,甚至几乎没有。那些嘈杂凌乱的声音竟如此令人着迷,纸页翻动、纸笔间的摩擦、杯子的碰撞、电车开动、地面上滚动的酒瓶、人们细碎的交谈、小提琴音色、吵闹的外放音乐、风啸、还有女孩匆匆赶路的脚步声,回荡在小巷中。简约的自然光和长镜头让情节在影片进行中不再那么重要,缓缓叙述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种缥缈浅淡的情绪,比悲伤轻,比思念重。透过行驶的电车,女孩的身影若隐若现,实在是太美。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只知道也许在某个角落有一位叫希尔维亚的女孩,一位不知名的男孩苦苦寻找。实验性的文艺电影,或许有些无病呻吟,但是我似乎能感受到小城夏日的温度,开始期待夏天的来临,让更多的肌肤拥抱暖风和阳光。()

无所事事的周末午后仿佛将身体通过这部电影瞬间移动到“希尔维亚城”,非常考验耐心地与男主角一起偷偷观察露天咖啡店的女性们,每一个人都在随性中透露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精致与优雅,每一个街角、每一片树影、每一阵风都洋溢着法式的浪漫与温馨。

获得奖项

  •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