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2020)

エッシャー通りの赤いポストUP:2021-06-25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评分:7.7 导演:园子温 编剧:园子温
主演:茉爱罗 / 藤田朋子 / 吹越满 / 小澤真利奈 / 诹访太朗 / 鸟羽润 / 渡边哲
类型:喜剧
片长:146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Red Post on Escher Street
上映:2020-10-04(日本)
IMDb:tt1324593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简介

园子温新片讲述导演小林正的新片“假面”招募演员,吸引大批想入行的女人前来报名,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而正是红色的邮筒,将所有角色串联到了一起……

简评

园子温又以“呐喊”的方式在电影里鼓舞着大家。尤其是《面具》里的对白,我甚至怀疑他是在涉谷十字路口看着来往戴着口罩的人群创作的。虽然都说他是爱拍残酷电影的导演,但他果然始终是爱着人类和社会的呢。当然还有他对电影的热情,影片里每一个群演用力的表演都如此可爱和充满生命力。她们让我想起我在シネマプランナーズ招募的那些群演的面孔,她们真的是时刻充满着希望的一群人。我爱她们,她们是还活着的人们。

大量群戏、手持镜头,甚至镜头风格毫不统一,节奏忽快忽慢,并拼贴文艺片常用的人物白描,如果不考虑电影的政治性,会容易认为炖烂了一锅靓汤。但电影却可以分解成文艺批评式的三层叙事,第一层是头几秒和最后几秒作的简单隔断,申明是一部“元电影”,有关电影制作的电影,是写剧本、选角、取景,整个电影工业的运作体系的曝光;第二层是表达园子温作者本人的一些观点,比如,选拔非职业演员并不仅仅是节省预算,每一个镜头里出现的群演都不应该如风如雾不留痕迹,每一种人生的剧本都会有参差的悲喜,并不是把投资人弄上床的人才有资格当主角,电影艺术不该是一门膜拜权力和金钱的艺术,这是园子温的政治性。而第三层则是剧中导演小林正手中的剧本,一个被权力挟持、并准备选送欧洲电影节的剧本。总之,日本也有日本的吴孟达,真的戏骨本身就会是传奇。

疯…太疯了…但我好喜欢…大家一起咆哮吧^_^/方子真的是美死我了…/拍片儿能让人变成什么样。现实和电影又有什么联系。自由到底是什么。人人都是群演但同时又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园子温莫名其妙将这些人串起来,表面是在讲试镜,但每个演员背后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几乎涉及各个方面的人,在这场名为生活的大电影中,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自己存在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看完我也好想大叫一番。

很棒诶,摄影机像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幽灵,融合、交互、颠倒反转,又间间断断地抽离。不似于刻意强调如何构建“真实”与“构造”的界限,也不像着重去模糊二者之间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摄影机被完美地隐藏,但偶尔在目光直视镜头、被摄成为被摄的被摄时被暴露于摄影机前那种微妙的不适与尴尬感,又使镜头的存在使一切无尽贴向真实。//几场戏拍的很疯//方子好戳审美点。

几近疯狂…不!是疯狂的冲向东京的街头!呐喊着自由即将消逝的世界我们要起来拍电影!警察用手遮住镜头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又见高举的我字旗,嘴里再也闭不住前进!打倒这该死的资本侵占,打倒这该死的演技差劲的主演,打倒这西洋的抑或东洋的标签…无论是温的疯狂还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导演们都在创造电影的生命!

依然是“难看”中的好看。当重复的戏码上演第三遍时,我不耐烦地晃动了下鼠标切看时间,仅仅才开始不到半小时么?但园子温毕竟不是“其他”导演,他永远热爱电影,这一点在他个人风格的电影中你都能看见。他不再站在台前操控着他的演员,但演员们又在他的安排下接二连三地出场。这部电影没有主演,而每一个人的人生又都被放到了台前。为什么最后主演必须是她们三?大概因为在生活里经历过爱与苦难且信仰坚定的人,能够真正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世界。最后拍摄现场的崩坏,才让每个人的诉求得以真实表达,这是真正的自由,不为谁而所缚。高声呼喊着“前进”的时候,忍不住泪流满面。园子温永远不会如你所愿,永远真诚可爱。

最后这场戏太酷了,最后抢镜的群演,逃跑的导演,所有发疯的人,毁了这他妈荒谬的电影吧!最后在东京街头呐喊的,实际上不就是曾经喊着他妈老子就是园子温的不良少年吗!我们不是群演!不是傀儡!无论怎么样,我们都有权利出现在镜头里!我们他妈要拍属于自己的电影!把摄影机对准爱的人!开拍!直到地平线!

如果不是电影58分钟的剧情,我真的以为这并不是园子温的电影,这么小清新的色调颜值像极了滨田英明的摄影风格。这是一部不像园子温的电影,但又是一部比起《地狱为何如此恶劣》更能表达他对电影热爱的电影。这是一部群像电影、也是一部讽刺电影行业规则的电影、更是一部充满幻想的电影。我不懂什么“撕碎”之类的评价电影的专业名词,不过这是一部观感很奇妙的电影。

调色与配乐完全是明艳的欧式风格。联想到埃舍尔充满奇思妙想的画作后对影片命名的用意多了一些理解——画作中牵动着视线中心的显眼元素和它边缘的那些模糊异形的陪衬互相啮合着,而且似乎一直在进行着清晰与混沌的渐变,正是所有这些元素共同镶嵌出一个整体。把关注群众演员关注小人物关注边缘的主旨化用到这种程度,真是妙啊。

被园子温的浪漫感动到了,真的太爱了。戏中戏的剧情结构,追求自由的电影创作,这更像是园子温式的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看《用电影燃尽欲望》时就能感受到导演对于演员充分的情感尊,“我想毫不畏惧地拍摄狂飙突进式的电影”,一如既往的园子温暴走,女性角色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有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理解园子温,但对我来说,借用园子温导演的一句话:“今后我也想活在这样令人激动的瞬间里。”

最乱的园子温电影,没有之一,虽然他的电影都挺乱的...。但是故事乱、人物乱没有关系,情绪和主题能串联就可以。回到电影本身上来看,主线是另一种拍摄方法的《我是路人甲》(小人物故事),暗线可能还是《地狱为何恶劣》(迷影文化)(泼油漆那段还让人想到《反情色》,安子的故事就很《马戏团》或者《爱的曝光》了)。尔冬升选择的是传统的多线励志故事,园子温选择的就是拼图式(大乱炖式)的pov呈现,除了线索人物,大家的戏份都有限,但又都在结尾的大崩坏中汇合。形式上很出色,可几乎全群演阵容的确让电影的表演毫无张力,最终变成了一出闹剧,在这块的调度上和肯洛奇差太远了。最后吐槽一个点,这部片子为什么没有美津子啊?(手动狗头)

红色邮筒串联起群像短片集锦,群演选拔实则是走过场,园子温擅长结尾升华,现实的真实与电影的虚幻相互渗透,摄影机完美实现纪录媒介之用。其中粉丝团狂热追捧,反衬出园导果然很自恋。借舞台剧之形,行凹造型之实,无感。BGM用了莫扎特那首古典乐,总是串听成《不想长大》,出戏。台词蹦金句如暴走,不错,生活就要做最坏的打算,并且勇敢尽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