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日(1922)
Pay DayUP:2021-09-07
发薪日简介
Charlie is an expert bricklayer. He has lots of fun and work and enjoys himself greatly while at the saloon. As he leaves work his wife takes the pay he has hidden in his hat. But he steals her purse so he can go out for the evening. He has a terrible time getting home on a very rainy night. When he does so he finds his wife waiting for him with a rolling pin.
简评
一个往上甩砖一个接砖、钻孔法兰克福面包、藏私房钱、醉酒的话痨的情感丰富的犹太人、插入地下水沟的拐棍、两件套拼色大衣、把香肠铺当公交车、桌子上抢食的野猫一哄而散(居然有点密恐)、脚底抹油、还没睡就装起床、在脏衣浴缸洗澡、被老婆怼着镜头骂。高大强壮的老婆穿着大码女士套装,像长辈,像母亲,像“在家版”包工头,不苟言笑,像看老鼠一样看着他。
小时候看着觉得很有趣,甚至还会哈哈大笑起来。长大了看只会觉得很心酸。好像我也是这般,吃得少干得多,一个月拿不到几个钱,还会经常的与同事好友借酒消愁,明明已经穷苦不堪了,却还要强装镇定,每天挤着人潮汹涌的地铁,还要收到来自各种人的嘲讽和谩骂。就像电影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诞且真实。不得不说,卓别林真的是电影大师喜剧天才,能够在那个没有特效的电影时代,光靠电影调度和剪辑,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经典镜头。
第一次看大师的短片,一百年前的片子丝毫没有过时,片头就震惊了我。从音乐到剪辑到导演都是由大师一手操办的,难以想象大师的才华。整片笑点极多,可以看出很多后世致敬过的镜头 。音乐也极其出彩,恰到好处。怎么也没想到一百年前卓别林大师就已经能把上班族的生活拍的这么惟妙惟肖了,片子里大师简直就像一个真正的上班族,从发薪到妻管严,再到一夜未归出去溜达,可以说完美还原了现在上班族的生活。默片本来需要极高的演技,不然会看着很尬,可大师片子里醉酒后顺走大衣和裤子的表演、挤公交车、错买香肠的片段,看着很舒服,没有刻意表演的痕迹。倒放摆砖头更是神来之笔,至少领先当时二十年。卓别林的作品,从不煽情。可是每次看完后,都会引起思考,这或许就是大师吧
画面像上了发条一样,都切合的相当到位。上班迟到-挖土-搬砖-上下镂空的电梯-发薪日地主的克扣得不到申诉反被骗回了一张票票-老婆的螳螂在后更是让自己一点私房钱都没有。应酬日-下雨天-挤不上去的公交-回到家的小心翼翼-刚回到还没能休息又是一天工作日……着实有些同情这样的上班族老公
这部短片太精彩了,卓别林真的是个全才,自编自导自演,连编曲都是自己弄的,才华横溢。工地接转头的那段太经典了,感觉像杂技一样,非常有趣。工地电梯也被他玩出了新花样,美味的午餐唾手可得,短短二十来分钟,感觉一直是亮点。工地辛苦之后迎来了发薪日,今天看这个和我的经历太相似了,今天刚和老婆对过账,工资发了之后的来轮去脉都要说清楚,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好几个月的工资都不理想。看来给老婆交工资不是中国特色,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传统。看到卓别林藏私房钱的样子,真的是没办法啊。毕竟还有社交嘛,发完工资就要好好潇洒一下,酒也喝了,天也聊了,该回家了,但是又下雨了,穿衣服和打伞都是非常巧妙的设计,然后雨停了,该坐车了,好巧不巧,人超多,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还被挤下来,这么挤的公交车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了,走路安全到家
作为卓别林相对早期的作品,这部短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可以说还停留在表面,由于聚焦“发薪日”当日以及后一日早晨发生的事,本身已经很特殊了,讽刺时又有些软弱,主人公技术到位却迟到摸鱼占不到理,工资被克扣居然是因为自己算错,连最体现主人公辛酸的回家得不到休息,也可以归因于他自己买醉不归,所以还不适合当作工人常态来看。就算说迟到摸鱼是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反抗,算数能力差是因为教育被垄断,家庭氛围紧张是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那么这种讽刺在我看来也还是不能同《摩登时代》相比的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扔砖头,上火车和甩手杖这些镜头是怎么实拍出来的,卓别林得花多少心力才能包罗万象,把导演编曲演出每个细节都做得如此精细。最后一段水池睡觉很动人,被种种不如意撕裂后,是多么奢求一处安眠的地方,哪怕明知会逐渐被水浸透失温,还是贪恋这放下一切的一刻。
二十来分钟的小短片,浓缩了打工人令人心酸的一天。从辛苦地,发条般地工作,到领取稀少的薪水还要跟老板争论,再到向国民银行——妻子上交工资。晚上去花天酒地,早晨才回到家,最后又要面对家中的悍妇……光是看着忙碌的查理,就觉得活的疲惫又艰难,这不正是今天的我们吗?
,市井气息浓,初步具有卓别林后期大成的风范,闹剧式粗暴简单的笑点已几乎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细节的夸张与放大。严苛的老板、挤不上的末班车、薪水到手后的放肆痛饮、蛮横的妻子,种种情节在产生笑料之余更透露出一个小市民对生活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心酸,表达细腻至此。
升降梯的设计太精巧,差分毫都达不到这样惊奇的效果。垒砖将倒放与正放交叉剪辑,出人意料得精彩。其他诸如拐杖、两件大衣、挤公交,都能紧紧抓住观众眼球。没有复杂叙事,却足见主题的深度:在工地被老板压迫,在家被妻子压迫,哪怕在外面的社会,也时时刻刻不如意。
会迟到的普通打工人,发薪日自留私房钱酒吧买醉躲避妻子假装勤奋工作。几次等末班车未果,最后把流动餐车看成末班公交。卓别林的出丑状态不是捉弄,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巧合。设计成一种自然美。非常有想象力,比如用裤子划火柴,是一种习惯,几次被妻子抓包,是自以为得逞但事实败露。手杖多次避开下水盖的缝隙。
仅二十分钟时长可说的就有很多。劳动者生活的悲辛,及其对命运自嘲式的豁达,还有卓别林影像里时常出现的酒元素。酒在他的概念中永远是短暂打破阶级壁垒的利器,但悲哀的是第二天清晨(甚至更早)一切都将回归原样。另外卓别林的音乐才华实在是被他喜剧天赋所掩盖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