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之子(2002)

Le filsUP:2022-02-09

剧照演员表影评
他人之子

评分:8.1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编剧: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主演:奥利维埃·古尔梅 / 摩根·马林 / Isabella Soupart
类型:剧情
片长:99分钟地区:比利时 / 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儿子 / The Son
上映:2002-10-23
IMDb:tt0291172

他人之子简介

儿子的意外被杀让奥利维(奥利弗·古尔迈 Olivier Gourmet 饰)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一生都会记住这个混蛋,即便他也只是一个少年,即便他即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时间匆匆流走,五年后,奥利维与一个名叫弗朗西斯(摩甘·马林纳 Morgan Ma rinne 饰)的男孩相遇了,而这位弗朗西斯不是别人,正是曾经杀害他儿子的凶手。弗朗西斯并没有认出奥利维,但这重逢却触痛了奥利维的心,也勾起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在一番波折和纠结之后,弗朗西斯成为了奥利维的“学生”,跟随着他学习木工。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以来形单影只的弗朗西斯在奥利维的身上看见了父亲的影子,而内心充满了痛苦的奥利维则选择说出了那个充满了毁灭性的秘密。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男演员奥利维埃·古尔梅 第55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简评

多么神奇,事先被剧透得透透的剧情,但观感始终紧张到不行。那么多工具,那么多木头,那么多“时机”,下手的机会不要太多。是什么让一个父亲日日面对杀子仇人,摁下了杀机?并且他竟然成了那个打捞他的恩人?一一一是现在互联网上被骂成末踩成泥“圣母人格”。三个演员都像是从大街上随便拣来的,拣得那么服贴那么对。达内兄弟,用最毛茬的精致,用最细节的推演,让人信服,敬服,佩服。

看的第一部达内兄弟。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杰作,达内兄弟摒弃了一切矫饰多余的因素,以一种极度冷静克制的方式构建了苍白的生活情境。而相比之下达内兄弟的长镜头是更加运动的,接近于人眼在生活中的机制,通过这样的处理的影像更加进一步接近现实生活的内核同时也具有现实的粗粝质感。虽说是他人之子,但奥利弗无疑也是隐隐地将弗朗西斯视作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无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故事在达内兄弟无与伦比的手持调度中得到了最大的升华,人心中的微妙情感犹如一玻璃杯水中冒起的气泡一样清晰而又饱满

「与之共频的急促呼吸」最后一部达内剧情长片补全。至臻至粹的“人类”影像,在这里环境音是最强烈的配乐,它赋予了我们观看世界透彻的眼睛,让耳朵(听觉)先于眼睛(视觉)见证心理运动的状态发生,而后卷入洪水猛兽般的湍流。剧本如机器般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与画面调度形成了沉默不语的和谐共生:精简、恰然。所有的记忆都不该成为幻想,所有的勇气都不该怯懦溃缩,每个转场前后都拥有着比现实生活更为细致真实的视点捕捉。达内用超越纪录片的剧情片完美演绎了什么是比现实更具感知的内化存在,彻底调动观看者动机。“当一部电影结束时,我们才真正开始观看它。”因为之前只是体验,而后才是记忆,才是回溯,才是进入。在真正的生活面前,我们何尝也不是这样?感知体验过后的幻灭挫败感几近能够将人吞噬,犹如电影结束时让人猝不及防的黑幕。

中文译名《他人之子》翻译得实在是妙:对父亲来说“他人之子”指的是杀死自己儿子的男孩,对那个男孩来说是被他杀死的那位父亲的儿子。父亲一直在隐忍的痛苦、复仇情绪和道德上的约束中煎熬并隐藏在平静日常的生活里。路途上一次次试探并维持着尴尬又窒息的师徒关系,男孩一句“当然后悔,我可是被关了五年”是打破这种不牢靠的平衡的导火索,他只是因为自己失去自由而后悔,并不是因为夺走了他人的生命。锯木厂堆积如山的木材是父亲压抑心理状态的外化,最后在户外的树林里迎来了“达内时刻”,收尾也强而有力。这个阶段达内兄弟的摄影风格相比后来实验性更强,全程手持+大近景拍摄人物特写,几乎没有其他景别的调度,看久了稍微有点疲劳。一个车内长镜头里摄影机从车后座换到了副驾驶,操作难度很大。

满分,弗朗西斯是让奥利维离儿子最近的人,也是最远的人,导演把奥利维的丧子之痛变成紧紧束在腰间皮带,变成背痛,把对完整家庭的期待变成窗框,变成木材,把和弗朗西斯的距离变成尺子,变成身高,变成苹果馅饼和香烟,变成周末的二人同行。每分每秒都是戏剧,唯一能让奥利维解开情结的方式就是告诉弗朗西斯真相,至此无论何种结局对这位父亲来说都不重要了,而知道真相后弗朗西斯也不必再背负罪责一生,五年前的恩怨纠葛全都化解在这片丛林里,好在结局,这位他人之子回到了他理想的“监护人”身边,把象征着家的木头包了起来。非常喜欢导演对于大是大非的处理方式,这对奇特的父子关系产生的情结冲突在内心中产生的回响无限悠长

#BC达内兄弟回顾展#冷静克制,通片没有一点赘余,剧本绝赞——一个“老爷们”能否原谅让自己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依然关注的是底下层的生存挣扎,结局似乎预示了宽恕与希望——假如先看过达内兄弟早期的一些作品,再看这部就很可能身心不适了——直接“转性”,风格转变也忒大了!由“摆拍”到“跟拍”,从“先有故事”到“淡化情节”,从“多人物叙事”到“极简主义”,不预设结局只是顺其自然……创作风格上的前后反差亦传递着一个信号与决心——誓要与过去旧的一刀两断。但无限接近纪录片的画风又说明了一点——达内兄弟并没有“忘本”,他们重拾纪录片本行,一次次将镜头聚焦那些不幸的社会边缘人群,归根结底还是充分发挥了自身长处,并未迷失在一味“追求风格创新”的俗套与迷沼中。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知之明。

好像是一个探照灯,或者一个内窥镜,如一条纤细、柔软的导管的另一端连接的镜头,摄取身体的肌理纹路,亦直达灵魂的内部。但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失控,九年前那场悲剧的余震会不会又是性命攸关的另一个失控的炸裂,镜头只是记下,记下电锯的锯片,铣刀,凿具,每一件木匠工具都是预备的凶器,为下一场悲剧来一段瓦格纳式的纵情。镜头是忠诚的,记下他的微表情,愤怒,对自己濒临失控的扼止,内心的斗争,以及内心斗争中落败的一方。镜头与他,他与旁观者,每一个被连结到这个故事中的人都提心吊胆,没有人可以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知道他会原谅,这样一个好人,却越是这样一个好人,我们担心下一秒恰恰是他崩溃的临界点。我们处于这种担心之中,知道忏悔、宽恕太过无力又毫无成效,这样的恐慌是我们自己对人性中诸多不确定的恐慌。

看完《一诺千金》,得知奥利维埃·古尔梅凭借《他人之子》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就想来见识一下他的演技,结果从前妻登门拜访的长镜头开始,片中的手持摄影便开始逐渐抢走我的关注点:晃动局部的构图虽然限制了人物及环境的整体展示,但也使得剧情的发展有了未知悬疑的走向。在奥利维去商店找前妻的对话中方才有所透露,但后续的发展依然让作为观众的我心存疑虑,是和解?抑或复仇?…经过中间一系列情节细节的铺垫之后,木头仓库的戏份实力圈我的赞。在观众和奥利维知道真相的情况下,长镜头里或双人或单人的取景构图转换设计让弗朗西斯的命运显得扑朔迷离,不时让我感觉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随后虽然是用平静的话语说出实情,但接踵而来的却是戏剧张力挺足的追逐戏。影片最后的包木头画面看起来像是在包裹尸体。……好在是无剧透观影。

这部复仇与宽容的电影很有意思。一方面是木工Olivier偶然中遇到了五年前杀害儿子的凶手,另一方面是形单影只才从监狱出来准备学手艺的十六岁男孩Francis,盲打误撞地成为了前者的学徒。一个是父亲在明处的痛苦,另一个是他人之子在暗处的一次次回避。但其中不乏温情的类似父子之间的情意,比如Olivier第一次教Francis打着大木块爬梯子而后者却差点摔倒。比如olivier的前妻在得知Francis的真实身份时冲上前去却被olivier拦腰抱住。比如最后olivier与Francis在仓库里的来回追逐。比如最后两人平静地装车,但内心的汹涌却全部躲到了屏幕背后。

我能感觉到观众看得有点疲惫了,散场时的反响明显不如上一场。可以理解,毕竟动不动就长达一分钟地拍摄后脑勺,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沉闷。无声的片尾也让气氛一时半会切不出来。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才是充分展现达内兄弟电影的魅力,尤其是在和上一场的《我想你》的鲜明对比之下。对白非常简略,配乐更是完全舍去;专注于表现人物的举止,把角色的性格,背景,心理活动完全浓缩在其中。这种角色塑造方式我太喜欢了,演员演得也特别好。还有比如利用"重复"反复强化角色和环境的关系,推动角色之间关系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对我而言,今年是成为达内兄弟影迷的一年~

从雨势到车速,每一次的环境细节都是精妙设置的同频震动,起落间皆有张驰,快慢上蕴藉缓急。开场小景别下的近距离跟拍非常考验耐性,而镜头调度上的难度才真正让不置可否的态度豁然开朗。行进的车内是并排而坐的别样父与子,包藏心事的父亲在言语的挑衅下攻池掠地,倒头睡去的少年待在一旁不为所动。这本是空气凝结的死局,达内安排了少年做了一个爬向后座的举动。这时掌镜者同步在动,机位的调整要在狭小且高速运行的车内完成一镜到底。奥利维埃·古尔梅的表演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他肢体的灵活度,这让木工的职业身份非常具有可信度,没有体形刻板印象上的笨拙感这很重要。而后与少年爬高上低的追逐,又是父子层面的顺理成章。

1、手持+大景别方式,镜头比较晃,在达内兄弟电影中似乎是最晃的了,我比较厌恶手持晃动的影片,以前有两次,分别是法国片和巴西片,看了半小时左右受不了就走了,这次是大师影片,忍住了看完了,达内是拍纪录片出身,所以对于生活观察极细,这次的木材厂就是这样,但没有炫技,耶稣是木匠的儿子,这么理解也可以扯上宗教色彩,但非常自然,没有说教,朴素平实。2、镜头调度很讲究,演员走位和镜头变焦都有道理,不像纪录片跟着就行了,以前以为这类片子好拍,今天被震了。3、本片镜头充满不确定性,不知道人物要干什么,观众一直在猜,好不容易在30分钟知道来的孩子是仇人,下一个悬念紧跟着来了——男主为何要近距接触这个孩子?4、结尾过于突兀,是故意的,这类结尾一般都要意味深长地说几句,本片不是,突然结束,逼观众去想,也是一路子。

获得奖项

  •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5届戛纳电影节
    第55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César —— Most Promising Actor (Meilleur jeune espoir masculin)
  • 第15届欧洲电影奖
    第15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Audience Award —— Best European Actor / Audience Award —— Best European Director / 最佳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