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情人(1992)

Como agua para chocolateUP:2021-09-17

“巧克力情人”(西班牙语:Como Agua Para Chocolate),香港译作“浓情朱古力”,墨西哥电影。上映于1992年,译自墨西哥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于1989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即被誉为“美食版《百年孤寂》”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本片与小说同样在墨西哥受到极大欢迎,获得墨西哥Ariel大奖的十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成为墨西哥一百部最佳电影中的第五十六名。《巧克力情人》在美国上映后,票房亦获得佳绩,成为美国当时最卖座西语电影。

巧克力情人

评分:7.5 导演:阿方索·阿雷奥 编剧:Laura Esquivel
主演:马克·莱昂纳蒂 / 卢米·卡范佐斯 / Regina Torné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5 分钟 / Mexico: 113 分钟(R Rated 地区:墨西哥
语言:西班牙语 / 英语
影片别名:Like Water for Chocolate / 情迷巧克力 / 浓情朱古力 /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上映:1992-04-16(墨西哥)
IMDb:tt0103994

巧克力情人简介

拉丁美洲的作品常常带着魔幻荒诞的色彩,影片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的墨西哥。艾莲娜是一个抚养三个女儿的寡妇,她的小女儿蒂娜(卢米·卡范佐斯 Lumi Cavazos饰)和青年佩德罗(马克·莱昂纳蒂 Marco Leonardi饰)相爱,但母亲却按照家族规矩,要把大女儿柔沙嫁给佩德罗,同时声明蒂娜要照顾自己直到归西。
  佩德罗和柔沙结婚了。婚礼上,他向蒂娜吐露爱意,让蒂娜更加心伤。她的眼泪簌簌掉下,落到正在制作的菜肴上,于是,客人们竟然尝出了苦味。从此,蒂娜把自己压抑的爱意都融合在烹饪中,一家人的情绪竟随着她的烹饪心情或情欲高涨,或压抑阴沉。当蒂娜终于等来和佩德罗相守的日子,压抑已久的感情却化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

第50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非英语片(提名)阿方索·阿雷奥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阿方索·阿雷奥

简评

是我看电影不认真?专门买了两桶麦丽素看电影的时候吃,半天没看到做巧克力的情节,让我感到疲劳。女主角长得很美,柔和古典有油画感,就是内心感情太复杂了,理解不到。梁丰麦丽素是真的好吃,是真的巧克力的麦丽素,我都尽量控制自己一天只吃20颗。

拉丁美洲真是俯拾皆是魔幻现实主义,甚至让女主长得像性转吉伦哈尔这件事也变得魔幻起来。这部电影里,封建女农场主的四个女儿,一个吃了妹妹做的充满悲伤的吃席死了;一个被妹妹菜里的激情点燃引来了兵痞被掳走后成为一代女枭雄;一个奉母命嫁给妹妹的爱人最后抑郁而亡死于消化道疾病死后也在不断放屁;最后一个也就是女主,历经艰辛终成眷属,和爱人一夜激情后爱人和蜉蝣一样死了,女主想起前未婚夫关于火柴的传说,不停地吃火柴想再见爱人一面,最后自己和房子一起燃尽了。女主的母亲在十年二十年前绝对是封建礼教不通人情的代表,现在这种经济下滑人们自发万事求稳的大环境下,反而作为寡妇打理农场拉扯女儿,在外敌面前勇于持枪反抗(但失败了)的一面值得敬佩。

出于对译名的好奇看了这部影片,实际上影片内容与片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让人觉得窒息。剧情挺魔幻的,在这个传统的封建家族的桎梏下,蒂娜无时不在想着逃离,而大姐最终也活成了母亲的样子,唯独只有二姐逃离了这个充满诅咒的家庭,当她赤裸着身子奔向陌生人,她的命运将不再受到母亲的操控,而剩下的人,用尽一生的爱与烹饪也难逃烈火与诅咒。印象比较深的约翰这一人物角色,他深爱着蒂娜,可他最终还是放手成全了蒂娜,是整部影片中最可怜无辜之人,只不过他最后吞下火柴点燃自己的画面实在是让人费解。

这样的爱情故事放在现实里在人伦上是行不通的,但是放在魔幻现实的框架内,又有超现实的意义,有点百年孤独的感觉。女主的母亲是整个家庭悲剧的源头,当然她自己也是封建传统的受害者。三个女儿中,只有二女儿打破束缚获得自由和幸福,大女儿是传统的继承者,而女主一直在与荒谬的传统作斗争,最后长期压抑的情欲释放,燃烧了男女主。非常魔幻了。

只可惜那个时代,太空中的黑洞还未被发现,不然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胸中突然出现一个黑洞,无尽的寒冷郁结于胸是什么感觉。那一夜她边哭边织,边织边哭,直到天明,直到织完了一张能将自己盖住的毯子,但是一点用都没有,那一夜,还有今后生命中的日日夜夜,她都无法抵御这一股寒流。

四星半。角色设定有点像灰姑娘,但没有高高在上的王子。男主卑微,女主挣扎,二姐可怜,悲剧源于病态又虚伪的家族传统。整个故事其实很扭曲,反派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是矛盾的,经不起琢磨,但故事本身介于真实和幻想之间,浓烈的魔幻色彩消解了现实主义的道德困境。两个燃烧片段影史最美,一是大姐在浓烈的玫瑰香气中赤身裸体被抱上骏马,二是结尾等待了22年的爱人一同没入火海。食物即灵魂,能让你痛哭,也能让你欲火焚身,直观又热烈的视听表达比娓娓讲理更有力量。

电影的光色、声音,画面,食物,无一不是饕餮盛宴。蒂娜第一次和心爱的男人在一起时,那个夜晚迸发出光彩炫目的闪电般的丝丝光芒,大姐说那是母亲不甘的灵魂,是“魔鬼的引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片尾蒂娜和心爱的男人终于毫无阻碍的相爱,翻云覆雨时,两人体内蕴藏了22年的激情之火,点燃了整个屋子,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周才熄灭。

读这本小说,仿佛已是前生了。那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很流行,来自开山鼻祖鲁尔福家乡的这本小说同样令人惊艳。它的叙事风格,特别是色彩,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也有国内的作家作品仿用,但总缺少拉丁人的那种浓烈。如今观看这部电影,发觉其实小说的文本还可以做更深入的解读。这大概是时间的功效罢,想来是重读小说的时机了。

在利马遇到一家墨西哥餐馆名字就叫做como agua para chocolate,于是翻出了这部电影,上次看还是上大学的时候。虽然至今依然没有看明白为什么Tita 和Pedro会爱得这么刻骨铭心,但放在拉美大陆上倒也说不上不合理的。通过美食来传递感情确实能勾起人感官上的强烈体验,泪水很苦,欲望很甜,魔幻主义色彩更能传递这种浓烈的情感。我不禁会想这样的故事到底为何会吸引我,大概和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总是忍不住为这种穿越岁月经久不衰的爱恋所动容,在拉美神奇大陆不妨做一做魔幻的梦,也能消解消解现实的痛苦。

当年学西语的时候看的片子,印象很深刻。人最强烈的两种欲望,莫过于食欲和情欲,将这两者缠绕在一起讲述,构思精妙。为什么译名不直译呢?Como agua para chocolate,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多么轻柔俏皮的名字,巧克力情人把意境都翻没了。

《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巧克力情人》(1992),讲的是一个传统拉美家庭故事。寡妇与大女儿紧守传统,一生深受其害;二女儿天性奔放,看不惯家族与国家陈规,与爱人闯荡全身投入革命;三女儿是女主角,厨艺了得,渴望独立,可惜受制于家族的规定,终生不能嫁人,只能借美食去传达爱意与情欲,看着姐姐嫁给意中人。直至姐姐去世,外甥女出嫁,才放下顾忌陈见,与心上人重拾爱火。

原著是Laura Esquivel的《Como agua para chocolate》。果然,结尾吞火柴燃烧是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影子在身上的!还是《恰如水之于巧克力》译名好听啊!看到她妈妈我真的狂怒,我要是女主的话,先把“亲妈”毒死,然后美美地选择和医生过上甜蜜的小日子!

获得奖项

  • 第7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7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Best Spanish Language Foreign Film (Mejor Película Extranjera de Habla Hispana)
  •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最佳女演员 / 最佳艺术贡献奖
    提名:金麒麟奖
  •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9届独立精神奖
    第9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50届金球奖
    第50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