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992)
Zhou EnlaiUP:2021-04-23
《周恩来》是广西电影制片厂1991年拍摄的电影,叙述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的各种政治活动。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王铁成在本片中的扮相被公认为经典。本片上映时轰动全中国,票房据称为两亿人民币,观影人次达一亿人以上。
剧情简介
红卫兵在全国掀起的极左运动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王铁成 饰)忧心忡忡,周恩来在国家危局中挺身而出,维护贺龙、陈毅等老同志、老战友。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周恩来力促鞍钢恢复生产。1966年邢台地震,他赶赴一线督促重建。七十年代中美开始了多个层面的接触,周恩来会见基辛格,在接见美乒代表队时笑谈嬉皮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1971年,周恩来着力粉碎了林彪团伙颠覆国家的阴谋。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令周恩来身体每况愈下,体内查出了癌细胞。周恩来带病回到老区延安探访,当地民众贫穷的生活令他无法释怀,指派北京专家帮助延安脱贫。四人帮的活动日益猖獗,周恩来力主邓小平、叶剑英回到重要岗位,与四人帮继续周旋斗争。
主要演员
- 周恩来:王铁成
- 邓颖超:郑小娟
- 卫士长:全解放
- 护士长:蒋跃邠
- 张大夫:李志新
- 吴大夫:申 良
- 毛泽东:张克瑶
- 朱 德:刘怀正
- 邓小平:卢 奇
- 叶剑英:张云立
- 陈 毅:刘锡田
- 贺 龙:高长利
- 董必武:郑 榕
- 廖承志:刘斯民
- 罗青长:王怀文
- 熊向晖:顾邦俊
- 薛 明:郑振瑶
- 杨德中:张玉善
- 孙维世:王惠源
- 林 彪:王希钟
- 江 青:刘 群
- 康 生:顾 岚
- 叶 群:张安安
- 张春桥:林 毅
- 姚文元:冯锡祥
- 王洪文:王维国
制作人员
- 导演:丁荫楠
- 编剧:宋家玲、丁荫楠、刘斯民
- 顾问:丁峤、金冲及、石方禹
- 监制人:高鸿鹄、胡健
- 摄影:于小群、雷甲铭
- 美工:李文光、刘升、王大雨、舒刚
- 作曲:程大兆
- 录音:林光、黄明光
- 制片主任:辛明、姜友石、陈利国、田春圃
- 剪辑:杨幸媛、陈穗生
- 责任编辑:黄昧鲁、侯育中
- 化妆造型:王希钟、颜碧君
- 化妆:沈月英、辛玲、刘岩、薛惠心
- 服装设计:任奉仪、王辑珠
- 服装:刘国荣、黄丽卿、吕树萍、张景素、杨振海、周芳
- 道具设计:田世凯、郭大刀
- 道具:刘仁福、刘战、常伟、林青心、郭子良、张建祥、段留安
- 照明设计:巩春业
- 照明:李开烈、胡韬、蔡清华
- 副导演:刘斯民、高耘、周子和、辛生
- 副摄影:何永健、王远东
- 副美工:张辉
- 副录音:宋家礼、李云平
- 副剪辑:魏群
- 拟音:温湛林
- 烟火:黎国良、李志祥
- 置景:莫乃帮、寥民熙、麦贤文
- 制片:乜书杰、莫义明、明景生、萧鹰
- 副制片:徐本宁、姜友文、方高宁、朱逢春
- 剧务主任:覃以刚、许其仕、李小克、尹兰兰
- 演奏: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 指挥:陈燮阳
获奖
- 1992年第十二届金鸡奖故事片特别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化妆
- 1992年第十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
- 1992年度政府最佳故事片奖
- 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
全片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西花厅、钓鱼台国宾馆、305医院等地实景拍摄。影片长度约157分钟。
获得奖项
-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男主角 - 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纪录片 -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特别奖 / 最佳化妆 / 评委会特别奖-特别影片奖
提名:最佳剪辑
- 丁荫楠 Yinnan Ding导演
- 王铁成 Tiecheng Wang饰 周恩来
- 郑小娟 Xiaojuan Zheng饰 邓颖超
- 张云立 Yunli Zhang饰 叶剑英
- 陈惠良 Huiliang Chen演员
- 蓝天野 Tianye Lan演员
简评
这部电影没有看出什么诗意来,和《春雨潇潇》简直天差地别,压抑沉重得让人想哭。总理的扮演者王铁成贡献了史诗级的表演,整部电影以文革为主线,正叙和闪回作为整个叙事的组成部分,虽未拍出总理早年的风采,但其晚年强拖病体仍日理万机的状态仍让人数度落泪……一个人撑起风雨飘摇的国家,让人心酸又心痛。以文革入手,这未尝不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但是放到现在,不可能过审。
《周恩来》是我看过尺度最大的中国电影,没有之一。王铁成老师塑造了一个放在世界影史都相当罕见的既复杂又饱满的人物形象。这并不是我们平时在荧幕上看到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总理。而是一个孤独,倔强,坚韧,悲怆的共产主义战士。给人感觉他走的每一步都让人心疼。此外估计大家很难在别的影视剧中看到以反派形象出场的永远健康同志,李云鹤女士了。这部电影可能真的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跨年夜看这部很有厚重感的片子,十分感动。敬仰周总理的高尚品格和超人意志,赞叹演员形神兼备的出色表演,更看到极为少见的官方视角下的文革影像。艺术上直白煽情略多,镜头语言略微陈旧,但总体上还是不影响叙事和感情表达。PS:其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周总理固然伟大,可细细品品片中毛邓的形象就能感觉到另含玄机。可惜这些当时处心积虑安排的情节在当下早已变成陈年旧事而被消解了。
他对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将会被中国人永远铭记,十里长街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难得导演组花了无数的心血,那么多完美复刻的演员,还有国家的鼎力支持,才完成了这部影视巨作。可惜剧本一般,更像是一部周恩来晚年的流水账,不过历来的人物传记片,而且尤其是拍摄周恩来这种堪称完人的伟人更加难以改编。电影虽然存在很多瑕疵,有点缺乏故事性,但不打满分不配做中国人啊。
不自觉地和海棠依旧比较,各有特点,这部作品比较真实,演员表演到位,带有不同口音更还原了当时领导人的真实情景,而且正面描述了林和四人帮的事。但剧情比较碎片化,如果拍成电视剧多一些细节和情感代入的时间可能会更好。海棠就是新,加上电视剧能拍的细一点但太温和了,不像这部那样有威严也有和蔼的一面。整体上还是这部还原度最高,值得缅怀
比同年的《毛泽东的故事》好看,并且还能在此置评,颇为难得。我想,现在二十五岁以上的观众都会为结尾的十里长街感动。这种感动不一定源自本片剧情或表演,应当是自幼培养的家国情怀。怀揣家国情怀看本片,就会多几分代入感和认同感,体味动荡年代的领袖艰辛。或许因为涉及事件的争议过多,片名索性用了总理的名字,而非“周恩来的最后十年”。周享年仅78岁,罹患癌症的五年里仍不辞辛劳,夙夜在公。虚弱的躯体既要用来处理国事,还要对付党内左派和民间暴徒。这令我不由地沉思,退休制度迟迟建立、公权机构依赖领袖、举国上下不守章法,都需要领袖们竭力付出,苦苦维持。那十年里若无总理挽救,不知悲剧还会发生多少。如此传神逼真的表演、全面细致的回顾、浑然一体的剪辑,俨然半纪录片,想必只有九十年代能够做到。可惜,不学历史就无法欣赏本片。
工作原因拉片又看了一遍,当年是父亲带我看的,他特激动,我不懂,他叨叨了好久,现在没人这么拍主旋律电影了,咱不敢说丁荫楠牛,至少他没有桎梏,敢选择那个年代拍总理(现在提都不能提),开头那三十几个镜头的剪辑一段路程,完美还原了当时的年代感,真敢拍
中国人民还记得一年前周恩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虚弱憔悴的样子,让他们担心的是,再也没有人能够保护国家免于疯狂了……这天下午,运送周恩来遗体的灵车经天安门广场驶往西山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尽管是数九寒天,但估计有一两百万人伫立在街道两侧……追悼会过后,按邓颖超的请求,由她陪伴周恩来的骨灰前往机场。在那里,工人将骨灰送上一架飞机,从空中撒向了他奉献了一生的中国大地。———《邓小平时代》
拍摄于90年代初,主旨理所当然是反对dongluan,听说当时台上某鸟给了方便,未尝没有拿周相自比之意。片子有诚意,大量真人真物件出镜,特型演员发挥了得,纪录片气质爆表。另,实诚到自相矛盾的地方也留下了,前面说延安困难是因为政策,后面又指出农业条件、农田水利问题,还提了一嘴翻一番在全国也偏低,不禁让人联想到“春风”之后贫富差距更甚。
直接从WG切入,重点笔墨在晚年周恩来破除林彪反革命集团、抓经济生产和与江青四人帮的斗争,再以闪回手法再现几个重要的人生片段来塑造了共和国总理。王铁成音容举止与周恩来形神俱佳,一副鞠躬尽瘁、忧国忧民的伟人形象便立体了。这个周恩来的形象,简直神了!取材相对还是客观的,而且相对还是敢拍的,碎片化桥段,但构图特别讲究,从空间构图可一窥人物权力架构。可以看到周晚年面对国内极左思潮,以及风雨浮萍的党内外的严峻形势,那种忧国忧民的神态,周总理晚年弥留之际,无不令人动容。当年的那番情境(几个老总老大轮番批斗,GM夺权,WG运动的大破坏),也未尝不让人无比痛恨和叹息。此堪为传记片经典中经典,红色题材能拍成这样非但不令人反感,反倒令人敬仰伟人。现在这样的政治尺度也拍不出来了。
很质朴一部传记片,镜头平静朴实,情感也自然克制,王铁成老师真是把总理演活了,清瘦笔挺,善目慈容,棱角坚毅,细节丰满,情绪动人,我也几度哽咽…总理在医院最后的时间那段拍的氛围逼真,肃穆沉重…要是修复下画面和声音,再配个字幕就更好了…
看完之后更加尊敬周恩来总理了。聚焦在周总理晚年心力交瘁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形象上,用一个个闪回镜头、感人情节拼盘式的再现从保护贺龙、处理林彪事件、中美关系、扶贫赈灾、与四人帮斗争等等大事件中的个人情怀与人格魅力。王铁成的演绎极其精准,把一代伟人的伟大却也无奈的一面仿佛纪录片一样再现在我们年前,让无数人产生共情共鸣。影片大事不错小事不拘,甚至几乎罕见的刻画了众多反派人物,呈现完整的历史交由后人评判。所有演员本来方言的运用也更加增加真实度。从本片也能看出80、90年代初那个创作喷涌而出、竞相出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大发展时期的繁荣。高质量的人物传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