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阿尼(2004)
评分:7.9
导演:米克·戴维斯
编剧:米克·戴维斯
主演:安迪·加西亚 / 艾尔莎·泽贝斯坦 / 欧米德·吉亚李利 / 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 伊娃·赫兹格瓦 / 乌多·基尔 / 苏西·阿米 / 彼得·卡帕尔迪 / Louis Hilyer / Stevan Rimkus / Dan Astileanu / 乔治·伊瓦斯库 / Michelle Newell / Frederico Ambrosino / 米瑞安·玛格莱斯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8 分钟地区:英国 / 德国 / 罗马尼亚 /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毕卡索与莫迪利亚尼(台) / 莫迪利亚尼 / 莫迪与毕加索 / 燃情狂爱
上映:2005-01-20
IMDb:tt0367188
莫迪里阿尼简介
意大利裔画家莫迪里亚尼(安迪·加西亚 Andy Garcia 饰)在短暂的一生中都在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抗争。生前唯一一幅击败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他深爱的女人。落拓不羁的莫迪里亚尼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他过着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在一次写生 课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挚爱珍妮(艾尔莎·泽贝斯坦 Elsa Zylberstein 饰),他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为珍妮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在一幅准备参加画展与毕加索竞争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没有画。他对珍妮解释说:当我了解你的心灵深处时,我将画你的眼睛。他从珍妮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持续旺盛的创作激情。但是,他的艺术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就在他领取与珍妮的婚姻登记证时,遭遇了强盗,惨死在街头。
画展开幕了,所有观众都被画中女人的忧伤眼神所感动,甚至感动了毕加索,掌声久久响起。
简评
意大利裔画家莫迪里亚尼在短暂的一生中都在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抗争。生前唯一一幅击败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他深爱的女人。落拓不羁的莫迪里亚尼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他过着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在一次写生课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挚爱珍妮,他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为珍妮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他的艺术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就在他领取与珍妮的婚姻登记证时,遭遇了强盗,惨死在街头。
后来想想其实不对,商业化和戏剧性并不一定就是坏的,他确实是一种提高叙事效率和方便情感激化的手段。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戏剧性,其实不是说他拍的不真实,真正的真实反而是虚构的,只是在现实中无门无法否认其存在性,而电影的故事性上追求的反而不是真正的真实,而是我们希望的真实,所以当面对结尾这种所谓的男主在获得幸福的前一刻被人莫名其妙打死了这种戏剧性时,我们只会觉得他拍的假。虚构比真是更真实,而真实的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算是传记片里很好看的了
拍的视角太白男了,看过只想说爱上艺术家的下场就是这样!虽然一直不喜欢历史上的毕加索,但本片里的毕加索简直脑满肠肥丑陋不堪,中后期又要让他像深柜一样暗恋莫迪里阿尼以烘托莫迪的才华,俗套得可以。本片比较适合做防恋爱脑教育片,同时教育我们男孩子在外边要保护好自己,喝酒一定要让老婆陪着。
二十世紀前期的巴黎,身為畫家兼雕刻家的Modigliani常出入蒙馬特和蒙巴納斯的酒館和咖啡店,與當時的詩人、藝術家交往,其中Picasso與他更是發展出互相欣賞卻又競爭的複雜友情。套戲將Modigliani對藝術的堅持與狂愛,對生活的吶喊與不被社會理解的短命浪子詮釋得絲絲入扣,Andy Garcia系套戲中嘅演技真心唔錯,將藝術家多情的眼神以及戲謔調侃的生活態度都表露無遺。尤其喜歡Modigliani與女學生Jeanne在巴黎街頭婆娑起舞,伴著月色,搭配「La Vie en Rose」,如夢似幻,既有質感,又有魅力。
在艺术圈一直流传一句话:如果一个画家在世时没有被所处的时代所认可,那么即使他之后被追封成了多么伟大的画家,也是失败的我其实一直不太主张任何事情都那么笃定地判断,一件事成与不成是被很多因素所干扰的。个人挺喜欢莫迪尼阿尼,他的画里充斥着很多有眼无珠的人,他说“如果我洞悉了你的灵魂,我将画出你的眼睛”,桀骜又自负的他在当年那个年代所不被世人接纳的程度不亚于毕加索,我甚至认为给这个年轻的天才画家哪怕再多10年的时间他一定是可以和毕加索齐名的,毕竟他曾是打败毕加索的男人啊
真的很神奇,当年笔者第一次(那时还不知道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就)看到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时就有一种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被冲击感,能够理解他在肖像画上想要表达的激烈的情感(后来发现诸多作品果然是他的妻子Jeanne)。果真在深挖之后发现莫迪真的是一位不得了的时代人物,和毕加索相慕相杀。只可惜同样两位绘画天才,一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一直在艺术界巅峰上升,而他因为桀骜不训的个性和孤傲以及较差的健康意识使得自己一直郁郁寡欢卖不出作品并因疾病英年早逝。不过他强有力的内在艺术诉求和情感输出也难怪让毕加索在临终之际依然念着莫迪里阿尼的名字。
勉强两分。看睡着了。从叙事节奏到视觉风格,本片接近九十年代莎莉·波特、坎皮恩等女导演的作品,试图用角色乖张、尖锐的精神状态去统筹全片,但本片做的很粗糙。莫迪里阿尼和两个主要角色(毕加索和老婆)的情感关系铺排的乱七八糟:一出场就挑衅毕加索,毕加索带他拜访雷诺阿,给他的画展添堵,最后承认他的成绩——毕加索有点像个严厉父亲,但他俩的关系一开始就没交代,剧情也没给个清晰的主题,老婆也是,见面就勾搭上,跳到怀孕,莫迪里阿尼四处勾搭女人时她莫名下线,过一段时间又莫名出现在莫迪里阿尼身边,最后跳到以她为模特作画——给眼睛特写表示看清了她的人,那这女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奉献吗?(毕竟为了莫迪里阿尼去求过毕加索)。莫迪里阿尼到片尾画展赢了毕加索一次,这事件太小撑不起全片。小男孩的幻象太直白。加西亚演乖张缺变化
和小钊看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结构有点散,人物情绪都很饱满夸张,全剧的人物好像都在围着莫迪里阿尼转,连毕加索也自愿做他的嫁衣。完美地呈现了那个时代巴黎社会的艺术氛围和现象。最出彩的应当是艺术家们为准备画画沙龙比赛的作品,各自沉浸在创作中,癫狂且饱含激情。关于艺术家的爱情,大部分会是飞蛾扑火。如果选择了和艺术家恋爱,也要做好承受被背叛或随时会陷入经济困境的准备。
这片子把画家拍的都不行。女主选角是挺像画中人的,但一个灵魂伴侣怎么可能做出那种事呢。莫迪里阿尼一羸弱小青年,身体也不行,演员太凶了。毕加索好像乱七八糟,其实是很事故,很聪明,根本不会树敌的人。还让雷诺阿说不喜欢女人胖,说女人丑,这也行……吐槽无力。画家很细腻的,弄得都很糙。这里面爱情也没怎么拍,画画也没怎么拍,大吼大叫的。有人同生共死是挺美的,那么深的感情,就这样脸谱化了。这是一个用剧情堆起来的故事,一个表面的故事。另,不避孕对女孩子来说真的很辛苦啊。现在能避孕实在太好了。
平心而论,这就是莫迪的一部独角戏,但好就好在莫迪里阿尼实在太有魅力了,优雅的双臂,永远似孩童的心灵,即便浑身是血地躺在雪里也在赞美雪的美,多么浪漫的意大利疯子。整体的叙事一般,景别的氛围塑造全靠气氛,没有很好的交代背景是硬伤,更别提每一幕的转换了,而孩子的意向也较为生硬。说实话莫迪画出珍的眼睛那一幅,比不上他其他的画作,那一幅一看就入了俗,果然,“昆虫学家为了研究美丽的蝴蝶而去制作标本,但当他制作时,美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