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1995)

黑駿馬UP:2021-08-30

《黑骏马》(英语:A Mongolian Tale),1995年上映的爱情片、伦理片,导演是谢飞,编剧是作家张承志,改编自张承志的同名小说,主演是娜仁花、腾格尔,该片使用的是蒙古语,亦有普通话配音版发行。

黑骏马

评分:7.8 导演:谢飞 编剧:张承志
主演:腾格尔 / 娜仁花
类型:剧情
片长:105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蒙古语
影片别名:A Mongolian Tale / 爱在草原的天空(港)
上映:1997-04-02(美国)
IMDb:tt0116511

剧情

内蒙古大草原的白音宝力格(腾格尔)幼年丧母,由自己的奶奶抚养大,他有一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友索米娅(娜仁花),他们孩提时,一匹马驹跑到了他们的帐篷外面,被他们收养并且命名为“钢嗄哈啦”。白音宝力格的父亲在外面工作,当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接走了白音宝力格,疼爱孙子的奶奶在孙子白音宝力格离开的时候,促成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婚约。读书3年之后,当白音宝力格再次回到奶奶家,却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已经怀上了男青年希拉的孩子,他揍了希拉一顿,但不得不带着失望和遗憾离开了伤心地。

主演

演员角色备注
腾格尔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跟着奶奶长大,和索米娅从小青梅竹马并且订婚,但不能接受索米娅怀上了别人的孩子离开了草原。
娜仁花索米娅白音宝力格青梅竹马的女友,后怀上了希拉的孩子,后来嫁给了达瓦仓。

制作

该片台词和镜头比较开放,曾被大陆当局认定是禁片。

奖项

年份作品奖项是否得奖备注
1995《黑骏马》第十九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奖

简评

三段故事,看似简单的剧情格局,可是细节丰富,感情真挚,最后的那一声“索米娅”的呐喊,透彻心扉。可惜,事物弄人,索米娅是淳朴的,稚气的,她犯的错误可以谅解;白音宝力格也淳朴的,纯洁的,他的不原谅也能谅解。这一切仿佛天注定,无结局。奶奶是过来人,她注重亲情,或许在她看来,索米娅的错误可以谅解,可是她无法理解一个男人的内心世界。宝力格走了,不是他想走,而是非走不可,这里的一切当索米娅怀孕时,已经和他陌生了。索米娅对不起,宝力格对不起,奶奶对不起,这一切的对不起来自于一个男人对心中最纯洁的女人的失望。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居然还想读一读张承志的原著。相比之下,更喜欢谢飞导演《本命年》那类。看着电影,一直脑子在想假如,假如全片直接都是蒙语而不是找字正腔圆的人配音该多好!假如能把每个时间段的过度做得再细致该多好!张承志的原著在最该读书的岁数没耐心读下去。这个电影是在当年多少次给我看睡了。为什么今天就能踏踏实实看完。恕我直言,奶奶的表演是最好的

谢飞导演在影片中采用如诗一般的视觉语言完全体现了张承志在原作中那种草原深处的坚强与惆怅、年轻时和成年后对爱情的不同理解。那宽广无垠的大草原,白发苍苍的奶奶,温柔善良的姑娘,奔跑着的黑骏马,充满忧伤的歌曲,纯洁而伤感无奈的爱情故事,让人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残酷与内心深藏的感情之间的矛盾与呼应。

摄影很优秀,娜仁花的表演也很动人,但是故事却逃脱不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通病,在片中尤其是后半段的白音宝力格更像是一个男性凝视者出现,带有一些原著作者的矫情和傲慢,听索米娅讲述他第二次离开后奶奶去世,黑骏马死去,被人收留,然后为抚养孩子苦撑生活,这些最终成为了激发他产生“我们总是在永远失去了之后,才想起珍惜往日的一切”这种感悟的廉价材料,最后丢下一句“我会给琪琪格寄钱,告诉她我是她的父亲”,这样的做法更像是在简单地施加同情和怜悯而非真正的悔悟,而索米娅的要求在导演之意是二人之间的表白,更加凸现故事创作的矫情和一厢情愿。在这个故事中,真正值得赞扬的只有草原女性的伟大,她们承受着男人带来的不公和精神压力,还要承担孕育和抚育草原未来的责任,甚至因此毁掉本应追寻自由爱情的一生,这是她们身上最坚强的一面。

朴素的镜头语言,克制的台词,但悲伤的情绪却溢满屏幕,少即是多。故事内核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爱情悲剧,谢飞导演镜头中的草原四季唯美,是原始的美好。尽管如此,但是影片隐形的冲突正是体现在草原与城市、前现代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中,并凸显了其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这种悲剧命运又在一次次的轮回中转化为绝望。而暗示了解决矛盾、掌握命运的方法恰恰是要走出去。

原本八年前就该和基友一起看的,没想到拖了这么久,更没想到除男女主角外演员基本是外蒙的,那么还能不能完全视作我国少数民族电影都是个问题了。原著的内容虽记不大清了,但索米娅和奶奶对强X、因X生子的不以为意,以及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主角与这一野蛮文化产生的隔阂,似乎是被电影淡化了,只剩爱情悲剧。

看片开头学姐用女性主义分析了一通,什么女性时间男性时间,看完感觉都是胡扯八道。这片就是建立在一种对女性母性的幻想上成立的,至于所谓民族性更是不见踪影(民族奇观),整体都是依靠于煽动性的图像音乐,还有演员歇斯底里的表演,而且说到底这些演员表演,情节就是为了构建作者表达的寓言,这种企图也让这一切都变成了这篇寓言里的行尸走肉。(女性演员的表演总体比男演员强),其实和本作主题最相似的,我觉得是《鳗鱼》,说到底最后的落点不过是一个男人的自我解嘲。

散文诗一样的电影,前苏联油画般的色彩、构图,在写实当中植入亘古不变的轮回,像一曲久久回荡在草原上的长调。不知道拍摄的时候是否做了同期声,配音的版本像是在看外片,可惜了所有演员的蒙古语原音。谢老的片子拍的扎实,大量的外景戏,长时间跨度,精准的用光,教材般的景别使用,让影片看的舒服。

城市缺席的诗化历史中,藏着谢飞对这段历史的柔情想象。黑骏马是没有去读书的白音,白音是接触过城市的黑骏马。爱一个人,是他的思想还是骨血?为什么我们不能大方地讨论发育良好的性器官?诸多疑问成为草原的迷雾,久久弥漫在观众脑海。影片摄影出色,色彩明艳,有伊朗儿童电影和匈牙利流浪电影的综合感

该片讲述了白寄养在草原上奶奶家并渐渐对草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至于几次离开又满怀思念的回到那里,虽然物是人非但是仍然热爱着曾经和奶奶以及索妮娅一起生活过的地方。白对自己承诺的背叛让索妮娅失去了等待的信心转投他人的怀抱,而白又因为索妮娅的背叛再次离开了草原真可谓是互为因果啊。两人的故事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呀,只能说时间真的是能改变一切东西,包括了爱。草原的风光无限好,跟在城市里看到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让人的心里有着很舒服很放空的感觉,而不会像在城市里的拥挤。刚嘎啦哈从两人小时候陪伴着到奶奶死去的那一天,它有着很深的情感牵绊在里面但却又终将逝去,一如奶奶的逝去。

葡萄美酒夜光杯,玉饮琵琶马上催。所谓白驹过隙,马是时间,野马也,尘埃也。1在四季循环-永恒轮回的草原,马的奔跑与马(马头琴)的琴声,两相呼应连贯了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从而涌现出超越性的情感时间;2送别是时间主题的极致,从中国蔓延亚洲,自诗经“行道迟迟”,到“行行重行行”开篇古诗十九首,以至魏晋唐宋滥觞,尤其成为中国或者说东方视觉的核心意象;3送别的马换回归来的爱,永恒的歌声中,奔腾的情感循环往复涌荡出银幕;4在以马为能指的人的诗篇(电影,绘画,小说…)中,感官超越了语言,黑骏马超越或救赎了都灵之马,这不是梦(不是稚嫩的以梦为马),而是泪水,是奶水,是时间的深渊,是远古的今天,是开天辟地的母亲在迎风瞭望-等待马(子孙)的降临。5蒙古精神是质朴的原始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部片的蒙语版国内只能在爱奇艺看,YouTube也有不过画质不佳,国语版资源倒好找但是配音很出戏,一定要看蒙语版。说回电影,摄影、音乐得天独厚,展尽草原的辽阔雄浑;演员表演则缺些精雕细琢,除了娜仁花和奶奶的演绎最为专业投入外别的演员表演都稍欠准确(包括腾格尔,这个硬汉有好几次都要哭但哭不出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产电影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硬伤”,这一部最明显的地方除表演外还有剪辑,包括但不限于动作剪辑点前后跳跃、将演员的完整表演段落剪开导致前后不搭调、画面跳闪等等。

获得奖项

  • 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第1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第1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艺术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