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风云 第一季(1999)
《白宫群英》(英语:The West Wing)是一部以政治为题材的美国电视连续剧,于1999年至2006年期间分七季放送播映,由原创人艾伦·索金担任前四季的剧本创作与监制工作,后两季的监制工作改由约翰·威尔士(英语:John Wells (TV producer))担任。本剧场景设定在美国总统官邸白宫的西翼,该处是虚构人物美国民主党总统约书亚·巴特勒的椭圆形办公室和总统高级幕僚办公区所在地。
演员角色
《白宫群英》运用一整个演员团队向观众述说美国联邦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演员各司所职,其中包括美国总统、第一夫人、总统高级幕僚以及核心顾问团,其他次要角色大致上则环绕着核心团队,不时出场填补故事空缺。
演员 | 角色 | 前期身份 | 后期身份 |
马丁·辛 | 约书亚·巴特勒 | 美国总统 | |
施塔克·钱宁 | Abigail Bartlet | 第一夫人 | |
约翰·史宾塞 | 里奥·马加瑞 | 白宫幕僚长 | 总统高级幕僚(第6季)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第7季) |
布雷迪·威佛德 | Josh Lyman | 白宫副幕僚长 | Santos总统竞选阵营干事(第6-7季)白宫幕僚长(第7季) |
理查·薜福 | Toby Ziegler | 白宫公关室主任 | |
罗伯·劳 | Sam Seaborn | 公关室副主任(第1-4季) | 白宫副幕僚长(第7季) |
约书亚·马里纳 | Will Bailey | 公关室副主任(第4-5季) | 副总统幕僚长(第5-7季)白宫公关室主任(第7季) |
艾莉森·洁妮 | 茜·洁·格瑞 | 白宫新闻发言人 | 白宫幕僚长(第6-7季) |
杜·希尔(英语:Dulé Hill) | Charlie Young | 总统个人助理 | 幕僚长特别助理(第6-7季) |
珍尼尔·摩洛妮(英语:Janel Moloney) | 唐娜·摩丝 | 副幕僚长资深助理 | Russell/Santos总统竞选阵营发言人(第6-7季)第一夫人幕僚长(第7季) |
玛莉·麦考梅(英语:Mary McCormack) | Kate Harper | 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第5-7季) | |
克莉丝汀·钱诺维斯 | Annabeth Schott | 白宫副发言人(第6季)Santos总统竞选阵营人员(第7季) | |
吉米·史密兹 | Matt Santos | 德州众议员(第6季)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第6-7季)美国总统(第7季) | |
亚伦·艾达 | Arnold Vinick | 加州参议员(第6季)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6-7季)美国国务卿(第7季) |
最初,演员们所希望扮演的角色与现在相差甚远,在第一季DVD的幕后专访中,布雷迪·威佛德表示,虽然他也参加了贾许·赖曼(Josh Lyman)的试镜,不过他心里属意的角色是山姆·希朋(Sam Seaborn),后来阿伦·索尔金为他量身打造了贾许这个角色。珍尼尔·摩洛妮(英语:Janel Moloney)则表示她试镜的角色是茜·洁·格瑞,后来她得到唐娜·摩丝(Donna Moss)的这个角色原先也不是剧本里的固定班底。其他还有亚伦·艾达和席尼·鲍迪曾被认真考虑接演总统,贾德·赫希(英语:Judd Hirsch)接演里奥·马加瑞,尤金·李维接演托比·齐格勒(Toby Ziegler),以及让黑人女星希·庞德(英语:CCH Pounder)接演茜·洁·格瑞。
《白宫群英》里的主要演员每人每集薪资约为7万5千美元,饰演总统的马丁·辛近来证实他的薪资高达30万美元之谱。罗伯·洛 的角色在情节安排原本更为重要,因此他也有六位数的价码,据报导为10万美元。角色间的薪资不平等,后来导致契约纠纷,表达不满的演员主要有艾莉森·洁妮、理查·薜福、约翰·史宾塞和布雷迪·威佛德。四人在2001年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进行契约协商,过程中华纳兄弟以毁约官司向四人施加压力,但是四人团结一致,后来以加薪双倍完成协商。两年后,华纳兄弟与NBC和Bravo电视频道续约,不久四人借机再度要求加薪。
饰演白宫幕僚长里奥·马加瑞的约翰·史宾塞于2005年12月16日心肌梗塞逝世,此前一年他所饰演的角色也曾被安排经历一次几乎致命的心脏病发情节。史宾塞过世后,马丁·辛在最新一集〈Running Mates〉(第七季第10集)节目播映前,简短表达了致哀之意。史宾塞所饰演的角色则在2006年4月2日播映的〈Election Day〉(第七季第16集)节目中正式向观众告别。
剧集概述
《白宫群英》和其它电视连续剧一样,利用数集或一整季的演出来铺陈故事情节,除了大型主线外,通常在每一集的开头和结尾也会加入迷你支线丰富剧集呈现。
《白宫群英》的剧集情节大部分都是围绕在巴特勒总统和他的幕僚如何面对各种法律事务或政治事件,从台面下与国会议员的协商交涉(〈Five Votes Down〉)到琐碎的私领域,如感情生活(〈Pilot〉〈Take Out The Trash Day〉)及个人药物问题(前两季的主线)都进行了深入的深讨。典型的剧集呈现先是随意介绍总统与幕僚团队的一天,其中通常会有一些观念或主题连结每段剧情。而规模庞大、相互接合的白宫场景让制作单位能够拍摄出相当难得的长镜头画面,像是幕僚成员在白宫走廊上一边走动一边谈论家国大事的连续主拍镜头(英语:Master Shot),这些边走边谈的镜头后来也成为本剧的重要特色。
在第一季的《白宫群英》里,巴特勒政府新官上任,新政府正处于适应施政环境,逐步推动议案的时期。到了第二季,违法丑闻围绕白宫,在此一困境中巴特勒总统尚须决定是否竞选连任。第三第四季深入描述了总统阵营的情谊,同时国内外都笼罩在恐怖主义的阴霾之中。在第五季里,巴特勒总统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外交挑战,对内他还必须面对新任众议院议长对他的预算审核。在第六季里,为了寻求巴特勒的继任人选,两党候选人分裂成数个阵营。最后巴特勒总统在第七季必须在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总统选战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处理一件白宫内部泄密案。
发展成型
《白宫群英》是从1995年一部阿伦·索尔金执笔的电影《白宫夜未眠》延伸发展而来。一些后来电影未使用到的元素以及艾齐瓦·葛斯曼的建议,启发索金创作了《白宫群英》这部影集。
创作之初,索金原是要以白宫公关室副主任山姆·希朋为主角,总统只是个配角或隐藏角色,然而巴特勒总统在萤幕上的时间一久,剧情慢慢地也随着这个角色发展推进。由于马丁·辛的演出大获好评,导致巴特勒的角色侧写日渐提升,山姆的角色地位逐步减少,最后罗伯·洛终于在第四季离开了《白宫群英》。
索金因创作情境喜剧《周末运动夜(英语:Sports Night)》一举成名,这部影集为他奠定节奏轻快、机智幽默的对话风格。索金几乎为《白宫群英》前四季亲自编写了每一集的剧本,有时候他会重复使用到在《周末运动夜》合作过的演员、戏剧元素、剧集标题和角色名称。执行制作兼导演汤马斯·史兰(英语:Thomas Schlamme)则为《白宫群英》创造出“边走边谈”风格,他以连贯的长镜头拍摄演员在场景之间走动并谈论公事的画面,此一风格后来成为本剧的视觉标志。
然而索金为《白宫群英》编列的计划书杂乱无章,经常造成本剧预算超支、进度脱序等问题,后来他因为一些个人问题(像是非法持有禁药遭到逮捕)而在第四季结束后离开一手拉拔的《白宫群英》,汤马斯·史兰也选择跟他一起同进退,两人离开后《白宫群英》由约翰·威尔士接手担任执行制作。
观众反应
《白宫群英》将触角延伸进美国权力中心宾州大道1600号,节目的合理性、政治倾向和影片价值都受到相当热烈的讨论。
写实主义
《白宫群英》为了在平淡无奇的办公活动中加入戏剧元素打动观众,因此与实际的白宫西厢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不过也有前白宫幕僚认为本剧已经“得其神髓,去芜存菁”。前白宫发言人迪迪·麦尔斯(英语:Dee Dee Myers)以及民调专家派崔克·坎戴尔(英语:Patrick Caddell)一开始就担任本剧的顾问,协助编剧和演员揣摩白宫西厢的真实互动,其他前白宫幕僚像是佩姬·卢南(英语:Peggy Noonan)和金·史伯林(英语:Gene Sperling)也曾为《白宫群英》提供意见。
在第三季时,除了有个特别节目曾将《白宫群英》和真实白宫相互对照,许多前白宫西厢办公人员也曾对《白宫群英》所下的功夫大表赞赏,其中包括白宫顾问大卫·葛根(英语:David Gergen)、白宫发言人迪迪·麦尔斯、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白宫幕僚长里昂·潘尼达、白宫副幕僚长卡尔·罗夫,以及三位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和比尔·克林顿。
评论家对《白宫群英》都有着正面的评价,但也有人认为本剧过于乐观、不切实际,其中又以角色认知天真这点最为人垢病。电视评论家海瑟·赫里雷斯基(Heather Havrilesky)曾质问:“…(这些人)怎么可能从百万生民之中脱颖而出,跳入政治现实的脏水里,既躲过理想幻灭,还能出淤泥而不染,最后竟然平步青云当上白宫幕僚?”
社会影响
《白宫群英》的写实描绘虽然大获好评,索金仍表示:“我的责任不是求真…而是随心所欲的吸引观众的目光。”前白宫助理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认为索金“吸引观众的方法是创造出比生命更真实的政治人性──至少比新闻照片还要真实”,他还认为借由对虚构政治家的移情作用,《白宫群英》创造出一个“破坏性对手”,挑战老是对政治冷嘲热讽的新闻媒体。《白宫群英与白宫西厢》一书的作者马龙·李文(Myron Levine)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这部影集“呈现出对政府公职的正面观点,有助改善反华盛顿特区人士的刻板印象,与对政府冷嘲热讽的言论。”
加州州立大学圣马克斯分校政治学副教授史黛丝·碧佛斯博士(Staci L. Beavers)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以白宫群英作为教育工具〉,探讨以《白宫群英》作为教学工具的可行性。她断定“以营利性娱乐节目来说,《白宫群英》呈现出相当高的教育潜力。”在她看来,《白宫群英》对于政治进程的描述,比一些只会打高空、讲官腔的政治节目,像是《Face the Nation》、《与媒体见面》来得更有深度。不过节目在对特殊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会因为观众对角色的喜恶而模糊焦点,碧佛斯也注意到,秉持对立观点的角色通常会被设定为观众眼里的“坏人”,这些角色被赋予不受欢迎的角色特性,而且通常都跟政治主张无关。她认为对本剧的政治观点进行评论分析,是观众相当难得的学习经验。
《白宫群英》对国外的影响之一发生在2006年1月31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所领导的政府在英国下议院,因为所谓的“西厢计划”而遭遇挫败,这项计划据说是一位英国保守党下院议员看过〈A Good Day〉(第六季第17集)后发想出来的,在这集里,民主党人趁共和党人不备,将总统的干细胞预算偷渡过关。
左派群英
《白宫群英》剧中对理想自由主义政府的描写,据说大受英国保守党党员欢迎,因此常遭人讽刺为“左派群英”。克里斯·利曼(Chris Lehmann)认为本剧走的是克林顿主政时期的修正主义路线:巩固克林顿政府好的一面,企图让美国遗忘白水事件和莱文斯基丑闻。另一方面,有些共和党员从一开始就对本剧赞佩有加,即使后来索金离开,节目向中间派靠拢,也没有动摇他们的看法。马可宾·欧文(Mackubin Owens)在2001年所写的文章〈真自由主义者 vs. 白宫群英〉中指出:
“ | 巴特勒总统主政下的政府,确实走的是自由主义路线,然而他身上具备的美德,就连保守派人士都不禁敬佩。他遵从宪政法规,深爱家人,从未有过对妻子不忠的想法,外强压境毫无畏惧,更不妥协。 | ” |
部分评论赞扬本剧为美国左右两派架起了桥梁,节目在陈述民主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辩论时,也提供了共和党员对左派观点的透彻看法。
拍摄技巧
《白宫群英》在第一季创下一举获得九项艾美奖的纪录,因而得到电影团体的关注,甚至曾有一部改编自本剧的三联剧《西方宫殿》(The Western Palace)在加州钱斯剧院(The Chance Theater)演出。高度的戏剧品质与艺术成就使本剧屡获奖项,每集600万美元的预算,使本剧有如一部小型电影,然而电影团体大多认为索金连珠炮似的机智对白才是本剧才华洋溢的真实来源。
《白宫群英》发展出一套“边走边谈”的风格,摄影师以长镜头定轨摄影的方式,表现剧中角色一边在白宫长廊走动,一边谈论国家大事的画面。典型的表现方式是摄影机从前方跟拍两个角色走在长廊上聊天,其中一人通常会突然住口,另一个角色加入,开始讨论另一个话题。“边走边谈”的风格能为讲述长对白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动感,因此后来电视系列剧具有大量对白时,都会应用这项技巧。
获奖纪录
《白宫群英》第一季就一举拿下九项艾美奖的殊荣,创下单季影集获奖最多的纪录,此外本剧连续四年获选为艾美奖最佳电视系列剧(2000年到2003年),与同类型的电视系列剧《Hill Street Blues》和《洛城法网》并列艾美奖史上最大赢家。《白宫群英》播映七季,季季入围,也在2006年名列艾美奖获奖最多的电视系列剧第八名。
《白宫群英》也是正规演员团队(即除了客座演员以外)获得最多最佳表演提名的电视系列剧(《Hill Street Blues》与《洛城法网》也保有这项纪录)。光是2002年(第三季)就有九位演员获得艾美奖提名,有三位演员艾莉森·洁妮、约翰·史宾塞和施塔克·钱宁得到艾美奖的肯定(依序是最佳女主角、男配角和女配角),其他入围的还有马丁·辛提名男主角,理查·薜福、杜·希尔(英语:Dulé Hill)和布雷迪·威佛德提名男配角,珍尼尔·摩洛妮和玛丽·露易丝·派克提名女配角,此外马克·汉蒙、提姆·麦特森和朗·西佛(英语:Ron Silver)也在同年提名客座演员奖项(最后皆未获奖),创下艾美奖有史以来单届最多演员受到入围肯定的纪录,包括客座演员一共得到12项提名。《白宫群英》的编剧、演员及制作团队总共拿到20座艾美奖奖座,其中以艾莉森·洁妮赢得四座居冠。史纳菲·怀登(英语:W.G. Walden)所创作的“ 《白宫群英》开场标题音乐”也在2000年得到艾美奖。其他入围艾美奖而未获奖的《白宫群英》工作人员包括有每年皆获提名的马丁·辛,入围两次的珍尼尔·摩洛妮,以及曾获单次提名的杜·希尔、罗伯·洛和玛丽·露易丝·派克。
除了在艾美奖大获全胜,《白宫群英》还在2000年和2001年获得两座美国演员工会(英语:Screen Actors Guild)奖剧情类电视系列剧最佳整体演出,马丁·辛和艾莉森·洁妮还得过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及女主角。演员团队中则只有马丁·辛拿过金球奖。《白宫群英》在1999年和2000年也得到皮巴帝奖最佳电视广播节目。
以下兹列表总计演员团队所获奖项:
获奖人 | 奖项 |
亚伦·艾达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2006年) |
施塔克·钱宁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女配角(2002年) |
艾莉森·洁妮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女配角(2000年、2001年)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2002年、2004年) | |
演员工会奖剧情类最佳女演员(2000年、2001年) | |
理查·薜福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2000年) |
马丁·辛 | 金球奖电视系列剧剧情类最佳男演员(2001年) |
演员工会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2000年、2001年) | |
约翰·史宾塞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2002年) |
布雷迪·威佛德 | 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2001年) |
探讨现实问题
《白宫群英》常以大量探讨当前或近代政治问题为特色,共和党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2000年当选后,不少人怀疑这个自由主义的节目是否仍能不为动摇地针砭时事,然而本剧仍以一贯的民主党观点探讨小布什政府所面对的众多问题,持续吸引民主党与共和党广大观众的目光。
第二季第3集〈The Midterms〉里有位虚构的广播主持人珍娜·杰可丝(Jenna Jacobs)博士,巴特勒总统在白宫私人宴会中就她的同性恋观点作了一番口头告诫,实际上,杰可丝博士的原型正是向以反同性恋言论著称的广播名嘴劳拉·史莱辛洁(英语:Laura Schlessinger)博士。据八卦网站snopes.com中芭芭拉·米可森(Barbara Mikkelson)指出,许多巴特勒引用圣经向杰可丝博士所说的话,都是来自一封在2000年5月初流传于网上的“致史莱辛洁博士公开信”。
巴特勒政府在第二季和第三季之间所经历的丑闻,常被人拿来跟莫妮卡·莱文斯基事件作比较。巴特勒总统在1992年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丑闻聚焦在巴特勒是否在竞选总统期间刻意隐瞒病情,也因此遭到众议院反对党调查,最后则接受众议院谴责。多发性硬化症拥护团体赞扬本剧精确地描绘出此病症状,并且强调此病不会致命。美国国家多发性硬化症协会评论:
“ | 这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人民在全国电视频道上看见戏剧主角罹患多发性硬化症还能满怀希望,持续丰富生命,《白宫群英》不是医疗纪录片,只是一部虚构戏剧,编剧原来极有可能随着剧情发展扭曲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征(但却没有)。 | ” |
2001年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后,和多数美国电视系列剧一样,本剧将第三季的首播往后推迟一个礼拜。索金很快地写出一份特别节目的剧本,并在9月21日开始拍摄工作。〈Isaac and Ishmael〉在10月3日播出,开场先由演员说明本集内容与《白宫群英》主线无关,剧中没有特别提及九一一事件,但是向美国与世界阐述了恐怖主义存在的严肃事实,该集评价好坏掺半,不过大多表示本剧处理突发事件弹性极佳。
虽然在《白宫群英》没有发生九一一事件,故事里的美国仍然发动了变种的反恐战争。事件始于第三季,一件阴谋炸毁金门大桥的计划遭到揭发,总统下令暗杀恐怖份子领导人阿杜·宾·谢里夫(Abdul ibn Shareef)作为报复。到了第四季,总统的小女儿佐伊·巴特勒(Zoey Bartlet)被虚构国家库马(Qumar)的伊斯兰极端教义份子绑架,导致冲突持续升高,库马受到轰炸。这段剧情与现实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以及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相类似,结果都将中东地区带到美国对外关系的最前线,恐怖行动成为美国国内严重的威胁。在第三季到第五季,虚构的恐怖组织巴吉(The Bahji)有如基地组织的替身,但是在第六季和第七季,有角色直接提到基地组织的问题,不过剧情没有明示基地组织是否曾经发动恐怖攻击(国安顾问也曾在第二季首播集〈In the Shadow of Two Gunmen, Part I〉中提及乌萨玛·本·拉登是威胁美国的潜在势力)。
在第四季中段,虚构的非洲国家赤道坎杜(Equatorial Kundu)发生类似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种族屠杀事件,于是巴特勒政府发布新的对外政策,并且派遣军队进行武力干预,一边国内则争论著这场冲突是否该称为种族屠杀。实际上,克林顿政府并未干预卢旺达事件,剧情里的武力干预较像是一个主政者在道德良心上的问题。
在第六季和第七季的《白宫群英》里,白宫高级幕僚泄漏国家最高机密,评论常将这段剧情拿来和普拉姆身份泄密案(英语:Plame affair)(又称特工门事件)相提并论。在这段剧情里,国际太空站故障受损,无法继续供应太空人氧气,万方用尽一筹莫展之际,总统想起一份关于军事航天飞机的最高机密,之后总统无所作为,这件机密被白宫驻派记者葛瑞格·布拉克(Greg Brock)获知,在《纽约时报》上报导出来,一如揭露普拉姆事件的记者朱蒂丝·米乐,布拉克因不肯透露消息来源遭到逮捕。为了中止调查当局对白宫幕僚长茜洁·克蕾格的怀疑,托比·齐格勒坦承泄密,巴特勒总统遂被迫不得不将他解职。对照之下,普拉姆事件的结果导致副总统幕僚长路易斯·李比遭到逮捕定罪,不过后来李比被证明向大陪审团作伪证,无人为揭露普拉姆的情报员身份负责,李比所判的两年半有期徒刑,后被布什总统减刑,所判处的25万美元罚锾也在上诉后被重新考虑,目前仅确定李比会丧失他的律师执照。
其它《白宫群英》所探讨过的问题包括:
- 北韩与伊朗的核子野心。
-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与国家危崖策略(英语:Brinksmanship)。
- 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立法。
- 反非法移民组织义勇兵计划(英语:Minuteman Project)的组成。
- 调停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恐怖活动,并在戴维营进行和平协商,类似2000年戴维营高峰会议(英语:Camp David 2000 Summit)。
- 苏丹达尔富尔的种族屠杀事件。
-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艾滋病漫延状况。
- 北爱尔兰和平进程。
- 毒品战争与哥伦比亚武装冲突(英语:Colombian armed conflict (1960s–present))。
- 在学校置入智能设计论的争论。
- 中国大陆与台湾在台湾问题上的潜在冲突与危崖策略(发生一次类似台湾海峡导弹危机的状况)。
- 一件仇视犯罪谋杀案,类似马修·谢巴德事件。
- 美国联邦政府停工事件。
- 1996年的美国婚姻保护法。
- 反政府炭疽攻击行动。
- 一次在加沙地带外交护送行动中三名美国人丧生。
- 一次在印度洋的神秘核子爆炸事件,类似船帆座事件。
- 俄罗斯公寓弹炸事件(英语:Russian apartment bombings),有人主张这是俄罗斯总统一手策划。
剧中时空介绍
国内
《白宫群英》内的所有国内政府官员都是虚构人物,巴特勒总统指派过三届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并且运作整个内阁,内阁成员的详细资料不详,部分内阁成员像是美国国防部长出现场次较多,其他政府官员像是市长、州长、法官、议员偶尔也被提及或昙花一现。
还有些虚构的美国市镇,大致代表某些地点:
圣安得烈奥市
圣安得烈奥市(San Andreo)是虚构的加州城市,名称近似德州圣安东尼奥市,人口约为4万2千人,市内设有一座核子发电厂。加州境内流行西班牙地名,因此本市市名则以耶稣十二门徒圣安德烈的西班牙文命名。
剧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阿诺·米尼克(Arnold Vinick)具有鲜明强烈的拥核立场,加上他被新闻披露积极关说建造核电厂,于是一次疑似核电厂核能外泄事件,成为他在剧中2006年总统大选期间的“十月惊奇”。这似乎也是他后来以些微差距败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众议员麦特·桑多斯(Matt Santos)的关键因素。
哈兹菲德镇
哈兹菲德镇(Hartsfield's Landing)是一座位于美国新罕布夏州的小镇,据说是个仅有63位居民的迷你社区,其中42人拥有投票权,在新罕布夏州总统初选日中午12点零1分就能完成投票,足足比其它州快上好几个钟头,这个小镇自从1908年总统大选投票选出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后,预测准确度就相当高。此镇参考自新罕布夏州的哈特点镇(英语:Hart's Location, New Hampshire)和迪克斯维尔山口,这两个小镇在现实世界里是美国总统初选最早开票的地方,因此地方虽小,举足轻重。
坎尼森州立大学
坎尼森州大(Kennison State)是一座位于爱荷华州的虚构大学,在第四季开头被人设置炸弹。
国外
《白宫群英》节目中除了几位现实世界的领导人,其它国家的统治者都是虚构的。曾被提及的真实人物包括卡扎菲、阿拉法特、卡斯特罗、伊丽莎白二世、泰王普密蓬·阿杜德、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和乌萨玛·本·拉登。不过在第六季开头,美国政府致力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调解,当时出场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统是虚构角色奈萨·菲拉特(Nizar Farad)而非阿拉法特(剧中阿拉法特已死,并选出继承人)。
有些国家则是被混合意象地创造出来,以象征真实世界里的某些区域问题:
库马
库马是个以石油致富、赞助恐怖活动的中东国家,多次为巴特勒政府制造麻烦。从剧中地图看来,库马是位于伊朗南部的一个小国,过去为英国殖民地,现由苏丹王朝统治,实行君主专制,首都为大城杰巴纳弗沙(Jabal Nafusah,真实存在的利比亚城市名称),领土包含重要据点霍爾木茲海峽。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库马即成为剧中恐怖活动剧情的主要发源地。
库马在第三季第8集〈The Women of Qumar〉里以美国盟国的身份首次登场,虽然该国苏丹与政府官员多次遭到美国的暗杀行动、炸弹攻击和领土入侵,在剧中仍与美国维持着同盟关系,后来在一次空中攻击行动中,输油管遭到损毁,导致该国与欧洲盟国产生经济危机。
赤道坎杜
赤道坎杜是一个非洲国家,首都比坦加(Bitanga),因内战频仍(发生类似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与艾滋病猖獗而国力严重衰退。赤道坎杜在《白宫群英》第二季第4集〈In This White House〉初次登场时,总统为尼巴拉(Nimbala),从一开始,坎杜的地理位置就有点混淆不清,尼巴拉总统及其助理所操语言是南非博茨瓦纳班图族的茨瓦纳语,到第四季则移往西非,靠近科特迪瓦和加纳。
在2003年1月(第四季第14集〈Inauguration, Part I〉),政府领导人已经换为阿库杜族总统尼萨尔(Nzele,被描述为“残酷狂人”),他先是在首都对印地耶族发起种族净化运动,造成200人死亡。暴力行动很快地从城市转往乡间,由比坦加向外扩散,越演越烈。巴特勒总统随即在他的第二任总统就职典礼上(第四季第15集〈Inauguration Over There〉)针对武力派遣发布新的总统宣示(英语: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doctrines):“人道关注局限之地,即为美国干预介入之处!”并且派遣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和一队海陆远征单位,总数11,000人入侵坎杜(第四季第16集〈The California 47th〉),直到第四季结束美军仍在坎杜作战。
总统大选
时空偏移
现实世界里的美国总统大位,在《白宫群英》只传到尼克森,尼克森之后的继任人选是虚构的民主党总统韦尔·纽曼(D. Wire Newman),民主党执政四年后,推测由虚构的共和党总统欧文·拉希特(Owen Lassiter)接任,展开长达两任八年的共和党执政时期。不过在第二季第9集〈Galileo〉里可以发现情报室墙上悬挂有克林顿总统的画像,当时巴特勒正在接受俄罗斯导弹发射井爆炸事件的简报,尽管如此,克林顿从未在戏里被提及过。
在第四季第5集〈Debate Camp〉的回忆记段里,唐娜·摩斯与共和党前任白宫工作人员进行交接,该员清楚表明共和党政府已经在此办公八年,里奥在第六季里也曾说过共和党人“掌权八年”,共和党人也在会议中说“八年足矣”,以上各点都明确指出巴特勒之前的美国是共和党执政,不过总统是否为拉希特其实仍欠缺直接证据。
剧中的总统大选发生在2002年和2006年,与真实世界的美国总统大选相距两年。《白宫群英》的选举时间表大致都跟着真实世界的时间走,直到第六季才差了一年,举例来说,新罕布夏州初选(英语:New Hampshire primary)正常应该是在2006年1月举行,实际上的播映时间却是2005年1月。制作人约翰·威尔士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白宫群英》起始于巴特勒第一任期的一年半,因此后面第六季的选举年份才是正确的。
1998年总统大选
《白宫群英》对巴特勒的第一回总统选战少有着墨,巴特勒此役赢得48%的选票,共计4800万票,而在选举人票方面则以303票对235获胜。他与共和党对手三度辩论,剧中提及巴特勒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辩论会上胜出,由于距离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投票日只剩八天,巴特勒人气扶摇直上。贾许·赖曼曾说,选情在此之前一片低迷,“巴特勒根本是鬼打墙”,直到他突围而出。里奥·马加瑞也在第三季第9集〈Bartlet for America〉提及这件事,他说:“选举只剩八天,我们几乎是举白旗了。”
剧中在民主党提名初选方面则有迹可循,在第二季首两集〈In the Shadow of Two Gunmen〉和第三季第9集〈Bartlet for America〉里,剧情追忆巴特勒如何击退德州参议员约翰·何恩斯(John Hoynes,由提姆·马瑟森饰演)和华盛顿州参议员威廉·威利,一举成为民主党总统参选人的经过。并且透露是里奥·马加瑞说服当时担任新罕布夏州州长的巴特勒逐鼎大位,以及最后巴特勒为何选择约翰·何恩斯作为副手的原因。
2002年总统大选
《白宫群英》剧中2002年的总统大选,主轴是巴特勒和副总统约翰·何恩斯对上佛州州长罗勃·李奇(Robert Ritchie,詹姆斯·巴林(英语:James Brolin)饰演)和他的竞选搭档杰夫·海斯顿(Jeff Heston)。巴特勒的连任提名一致通过,只有民主党参议员霍华·史塔豪斯(Howard Stackhouse)曾短暂独立参选引起一点风波。李奇原非预期中的总统提名人选,他向共和党内保守派人士主打“家庭牌”,才得以在其他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巴特勒的幕僚苦心竭虑想替换掉副总统约翰·何恩斯,代之以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波西·费兹华勒斯(Percy Fitzwallace,约翰·艾莫斯(英语:John Amos)饰演)。李奇笃定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之后,巴特勒就取消这个主意,声明要何恩斯作为副手:“因为我可能会死。”大选过程中,两造参选人的民调一直相持不下,最后巴特勒在唯一一次总统辩论大发异彩,在民意与选举人票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2006年总统大选
剧组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一方面不少演员合约期满,拨快了《白宫群英》的剧情时间,导致整个2004年期中选举被略过不提,第七季中该有的一次选举也凭空消失。第六季都在广泛探讨民主党与共和党员的根本问题。第七季则涵盖总统大选的准备阶段、举办选举和新政府的过渡时期,剧情节奏在此放慢,焦点在此集中。
国会议员麦特·桑多斯(吉米·史密兹饰演)在第六季末的第四次民主党全国大会上获得提名参选总统。在贾许·赖曼征召他之前,原本打算离开国会,他在爱荷华州党团会议(英语:Iowa caucus)上不得人心,几乎要被挤出新罕布夏州总统初选(英语:New Hampshire primary),最后在一次直播节目上呼吁选民抢救,才以19%的支持率将他拱上第三位。桑多斯的竞选干事贾许·赖曼说服里奥·马加瑞出任桑多斯的竞选副手,可惜饰演里奥的演员约翰·史宾塞在2005年12月16日过世。
参议员阿诺·米尼克(Arnold Vinick,亚伦·艾达饰演)击退前议长葛伦·艾伦·华肯(Glen Allen Walken,约翰·古德曼饰演)及牧师唐·巴特勒(Don Butler,唐·戴维斯(英语:Don S. Davis)饰演),安全通过共和党提名。最初米尼克邀请巴特勒牧师担任他的竞选搭档,但是由于米尼克赞成堕胎的立场,巴特勒牧师毫不考虑的拒绝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维吉尼亚州州长雷·苏利文(Ray Sullivan,布雷特·考伦饰演)成为米尼克的竞选副手。米尼克在民主党地盘加州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温和派观点,跨党派呼吁,使他在第六季扮演的都是一个近乎无敌的角色。然而他堕胎合法化(英语:pro-choice)的主张在面对党内反堕胎人士困难重重,他的拥核立场也在加州核电厂意外后饱受批评。
选战后期,里奥·马加瑞心脏病发在医院过世,当时美国西岸仍在投票,桑多斯阵营马上放出消息,阿诺·米尼克则拒绝利用里奥死讯作为总统选战的“登天梯”。桑多斯拿下自己的根据地德州,米尼克则赢得加州,选情一路来到内华达州,输赢与否成为两方人马决胜点。米尼克向幕僚三令五申一旦己方落败,不得要求重新计票,贾许·赖曼也向桑多斯提出相同的建言,尽管如此桑多斯阵营还是派出一团律师来到内华达州摩拳擦掌。最后桑多斯以3万票的差距,272票对266张选举人票险胜。执行制作人劳伦斯·欧唐诺(Lawrence O'Donnell)表示,编剧预设是米尼克当选,然而史宾塞的死迫使他们重新思考桑多斯在竞选搭档过世与选战落败双重打击下,所引发的情绪张力会过于消极。决定改写最后一集的是约翰·威尔士。
编剧伊莱·艾堤(英语:Eli Attie)接受英国《卫报》访问时表示,桑多斯是以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作为范本所推演出来的角色,他在2004年开始撰写剧中总统大选剧情时,当时还只是伊利诺伊州州议会参议员的奥巴马,在当年民主党所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演说,艾堤曾为2000年参选总统的高尔写过演讲稿,认识不少民主党人士,因此马上致电奥巴马的幕僚大卫·艾索拉德(David Axelrod),收集奥巴马的背景资料。由于剧中相当多演绎角度与情节发展都跟奥巴马后来的竞选过程若合符节,担任奥巴马阵营竞选策略僚幕长的艾索拉德给艾堤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开玩笑说:“我们好像活在你的剧本里!”
《白宫群英》由华纳兄弟电视制作公司制作,1999年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频道首播,其后在全球各地电视频道上播出,播映七年后于2006年5月14日画下句点。《白宫群英》曾经取得不少正面评价,其中包括来自政治学教授与前白宫高级幕僚的肯定,《白宫群英》获奖无数,一共得过两项金球奖,26项艾美奖,其中包括连续四年的最佳电视连续剧奖(2000年至2003年),此纪录与《Hill Street Blues》并列为艾美奖电视连续剧的最大赢家。本剧的知名度在后期逐年下降,但是节目与广告商的基本盘并未受到影响,《白宫群英》依然广受高收入族群的喜爱。
获得奖项
- 第42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One-Hour Series for Television - 第58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剧情类剧集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提名: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女配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8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第57届艾美奖
提名:Outstanding Single-Camera Sound Mixing for a Series / 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第5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类剧集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11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 第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 第55届艾美奖
获奖: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提名: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Single Camera Sound Mixing for a Series / Outstanding Single Camera Picture Editing for a Drama Series / Outstanding Casting for a Dram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女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编剧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5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tic Series` - Night - 第61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类剧集 / 剧情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56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tic Series` - Night - 第5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tic Series` - Night - 第1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 第56届艾美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女主角
提名: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Single-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Single-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Single-Camera Sound Mixing for a Series / Outstanding Sound Editing for a Series / Outstanding Casting for a Drama Series / 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53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Single Camera Sound Mixing for 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提名: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剧情剧集最佳编剧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4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Eddie —— Best Edited One-Hour Series for Television - 第60届金球奖
提名: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最佳剧情类剧集 / 剧情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第58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Multi-Camera Sound Mixing for a Series or Special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女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第43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One-Hour Series for Television - 第54届艾美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女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提名: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剧情剧集最佳编剧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3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One-Hour Series for Television - 第1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 第59届金球奖
提名: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最佳剧情类剧集 /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女配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52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Single Camer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导演 / 剧情剧集最佳编剧
提名:Outstanding Sound Mixing for a Drama Series / Outstanding Costumes for a Series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男配角 / 剧情剧集最佳女配角 - 第7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男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女演员 / 剧情剧集最佳群戏 - 第5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tic Series` - Night
简评
好看(虽然480p看得我快瞎了),有一种那个时代的剧会有的特别纯真的美好特质。但是感情线一如既往难看。很惋惜mandy这个角色,看着她戏份一点点减少到离谱,甚至有的海报上都没有出现。猜想是不是当时的美国观众不喜欢她这样强势的女性形象,相对比的是笨蛋美女金发秘书角色的崛起(让这部戏离现实更远了)。还有黑人助理和总统女儿的强行拉郎之离谱,你哪怕找一个帅气的黑人演员这看起来也更真实。最后就是很难想象两位异国高官沟通时会说出“go to hell”这种词汇……
(人人视频好像有两集替换失败导致乱乱的)特别特别喜欢,但节奏很快内容庞杂,更适合等高阶的时候再去看这种无英文原字幕的古早剧。天呢好莱坞剧作水平真是遥遥领先,有时候觉得巴特勒总统演讲风格太浮夸,但是同性恋/应召女郎等很多危险议题的三观现在来看还是难以想象99年就能这么开放。尤其是他们办公室感情关系那么复杂,还能处理游刃有余,并且旁人也寻常看待,白宫人员接纳素质了不起。最喜欢舒缓音乐响起时的每一处场景故事,查理和出卖自己酗酒嗑药材料的职员的对话最完美。女孩说因为他是幕僚长,每时每刻的决定关系重大。查理说那我们都再给彼此一次机会。
啊~这股纯正芳香的白左自以为是味儿~好久没有劲儿这么大的了~不过真要搞伟光正,这里面明显的男性位高权重和自以为是,以及频频贬低女性还是不太正确吧,里面对黑人的支持也就是个点缀,逆境主要由弱智猪队友营造,其他国家甚至其他人都唯利是图,把权力交易塑造得伟岸正确,充满个人情绪的任性决策也能由好兄弟们帮忙顺利推行,不过…反正也就图一乐,也不能指望主旋律剧真说出什么有用的。单纯从拍摄手法之类的来看我还是喜欢的,场景交错,台词密集,思维跳跃,多线并行,就是因为喜欢新闻编辑室这种节奏才会顺着亚伦索金找来看这部剧的!意外地看到了年轻时的使女的故事女主,比广告狂人里还要年轻得多啊!…总的来说,看过纸牌屋再看这个,这种理想主义的美式主旋律还是挺…难习惯的,不过这种密集节奏还是很有意思的,白人中年jump吧
理想主义的战士Aaron Sorkin的发迹之作,与其说是政治剧,更像一部职场剧,讲述那栋全世界最有名的白色大楼内的小世界的奋斗者与其他亦敌亦友的对手们的交锋。说它理想,又总觉得解决政治问题并不困难,说它现实,又几乎没有人能处理得如这个团队一般完美。这部剧一点也不红且专,不正能量,不主旋律,因为这部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闪光处,每一个人,包括杀伐果断的总统也曾感到劳累,也有儿女情长和不合理的执着。这才是人。理想主义之火永不灭
是很好的剧,展现了美国政治很很多面,多个角色的塑造也很成功。但感觉也没有大家夸得那么好?大部分涉及到的问题都浅尝即止没啥深入探讨,隔靴搔痒的感觉。而且赞扬美利坚伟光正实在是太政治正确了,尤其是美国总统重病在床配上感人的音乐还在那心系天下这煽情之意实在是昭然若揭了。可能是为了赞颂的缘故所以没有深入吧。。。。反而是抠字眼的幽默的部分非常的有意思。哦另外导演运用的移动镜头也非常的富有表现力,场面调度一定非常见功底。比较喜欢散姆,他真的可爱!!!最不喜欢第一夫人,年轻演员化了个老妆,但神情动作都还是年轻人,非常难受。
语速特别快,专业名词多,节奏紧凑,刚开始看的有点吃力,剧里讨论了很多问题,比如国旗保护法,当时剧里对此法律不以为然甚至略带调侃,现今美国已通过了这部法律,对中国人权问题也大加嘲讽贬斥,如今美国因疫情和佛洛依德事件处处游行,种族歧视问题成为全民话题愈演愈烈,历史与现在,古今对照真令人唏嘘不已,当年美国知识分子虽然批评政客虚伪制度漏洞,可自身仍觉得美国是山巅之城自由的灯塔,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现在的美国更多的是迷茫无助,急求美国再次强大的道路,知识分子大多也表现得无所适从和彷徨无措,国家由盛转衰的落差确实令人难以接受,更痛苦的还是对自身价值观和文化的否定。
索金的写作,很多傲慢,加上百分之百的自由派爱国精神?这也是制度主义经典之作了吧,讨价还价、党派否决政治、利益团体、选区、小组委员会应有尽有,适合入门。学者型总统的设定还算讨喜,但是每次涉及到美军战略的剧情就让人大翻白眼,90年代后的建制派确实霸道。索金的对话很有节奏感,可以看出很多后来的剧的雏形,海量信息通过高速对话运转抛出来,不断强调一个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信息点制造麦格芬,不去直书人物关系来制造与观众的隔阂,还有倒置的时间线呈现,对话的侧面描写到最后正面引出人物达到高潮(第一集巴特勒出场的效果就很经典)。运动的长镜头好会搞,演员不停地走来走去,提供了白宫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给一个从头讲话到尾的剧本增添了活气。这个季终集真是有够过分,害得我又不得不在半夜点开下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