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2012)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UP:2022-02-27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评分:8 导演:米拉·奈尔 编剧:威廉·惠勒 / 穆赫辛·哈米德
主演:里兹·阿迈德 / 凯特·哈德森 / 列维·施瑞博尔 / 基弗·萨瑟兰 / 欧姆·普瑞 / 莎巴娜·阿兹米
类型:剧情
片长:130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 卡塔尔
语言:英语 / 乌尔都语
影片别名:我不是拉登(港) / 原教旨主义者 / 不情愿的基督徒
上映:2012-08-29(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2032557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简介

拉合尔市集的一间茶馆里,巴基斯坦男子跟美国陌生人叨叨述说自己的故事。当夜越来越深,男子的故事渐渐透露出,两人的相遇或许并非偶然……
  来自巴基斯坦没落家族的成吉思,曾经努力编织美国梦,而他也的确拥有了许多移民梦寐以求的生活: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被曼哈顿的顶尖财务顾问公司招揽,跟气质高雅的富家女谈恋爱,挤身纽约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出身的他悄悄以为,命中注定他就是要过这样的生活。然而,九一一恐怖攻击之后,什么都变了。成吉思陷入剧烈的挣扎──周遭的世界、自己深爱的女人、内心的自我认同,所有的一切开始分崩离析,而一些过去从没注意过、潜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开始涌出。

简评

相比原著还是有一定的改编,主线部分仍然没变,但电影中增加了一条支线,也就是所谓的人物动机--两人为何在此对话。原著没有背景,就是主角向陌生美国人讲述他的经历,结尾“金属的闪光”是个开放式结局,那个美国人到底是普通人还是联邦特工就靠读者自行想象了。电影是直接表明了两人的对立关系,但直到戏剧性的结尾后观众才看清实质。删掉了原著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段故事,就是主角女友所代表的病入膏肓的美国,编剧选择了强化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对立,这个改动互有取舍,都不错。电影我比较喜欢的是主角去智利工作改到了伊斯坦布尔,让主角直视蓝色清真寺,以此来做出放弃美国梦,不做苏丹禁卫军的决定,这一改动确实比原著更具说服力。有时不是你想站哪边,而是社会已经把你归到了哪一边,信任与种族问题永远很难和解。

悬念、冲突比较简单,传统的故事结构:一起事件引发一个人的回忆,进而勾勒出他的人生。两种观念在本质上的相似性的设置比较巧妙。这两种观念都认为自己基于正确的理念,掌握真理,并因此让人变得无情:一种观念是美国梦代表的利益至上论,一切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计算;另一种是宗教的真理,信仰决定行动。作为巴基斯坦后裔且信奉伊教的男主曾真诚而无情地追寻美国梦,911后的遭遇让他放弃这个幻想,回到拉合尔教书。宗教分子来拉拢他,他看到了他们相信的东西,本质上和华尔街的投资家们存在的共同点,所以拒绝倒向宗教狂热。他要看到具体的人,帮助具体的人,而不是作为符号、数字而面目不清的人。

个人认为这是MiraNair最值得一看的作品,就如同电影开始所说的那样“外表是具有欺骗性的”,电影并非是在黑美国,而是男主作为一个传统但又不愿意为了宗教抛洒热血的穆斯林原教教徒又没办法完全融入西方文化成为一个美国人,在这样的文化冲突与迷茫之下诞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没有谁是对的也没有谁是错的,让人唏嘘的结局

电影表达的主题明晰,但是情节有点牵强,特别是在男主土耳其收购时思想变化,一个哈佛高材生应该有全面分析,不该为着出版商的“禁卫军”启示而辞职回国,救国的路有很多条,他选择的这条路换作我是不会回去的,因为歧视属于人类愚昧之一,误解更是常常发生,而宗教中的愚昧也是一定程度的存在,理性的看待世界的态度就是顺势而为之最好的救国就是先把自己成就,因为自己都救不了的人何谈帮助他人。

看到这个片名以为会是个好剧本,看完有点失望,讲的就是个爱美国的无辜的巴基斯坦人,他既不是施暴者也不是受害者,只是个卷入漩涡的旁观者,看过好的作品再看其他的就很挑剔,我觉得这个电影表现手法很拙劣,语言很苍白,很多剧情无意义,很多废话。我知道男主角很帅,但电影真的是以一种近乎炫耀的手法在展现男主角的帅气,就让人很烦。

到了拉合尔,同行的大哥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一直念念不忘要找个茶馆喝茶,可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大哥只能接受茶馆是剧情需要的解释。话说,不知者无畏,要是先看了这片,我们两女生可能就不敢大摇大摆上街乱逛,更不敢晚上走进鱼龙混杂的老城区。我真的很喜欢巴基斯坦,喜欢罕萨,喜欢拉合尔,更喜欢巴基斯坦的人

讲故事的口吻和主题展开都是我很喜欢的那种,“pick a side”是全片一个反复讨论的问题,由一件恐怖袭击,而产生的对一个民族的恐慌,如何抛开种族、血脉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可以直接选出来的“side”啊,两种身份左右互搏,自我认知的错乱,都化作“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虽谈不上以小见大,但依然为这个故事背后的那段历史而伤感。

与大多数站在美国立场上的与恐怖袭击及恐怖分子有关的影片不同,这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别具一格,通过一个巴基斯坦年轻人的人生轨迹来讨论恐怖主义来源。????昌吉斯是一个努力向上攀登,渴望实现自己美国梦的巴基斯坦年轻人,他获得过成功,却在911事件之后陷入自我身份的犹疑和周围的不公正待遇,这导致他回国从事大学教育,却被美国特工误会参与恐怖组织。未来,他会有怎么样的选择,在自己好友被误杀的情况下?????内心的恐惧和种族偏见是造成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这是影片给出来的答案,一味站在自己立场上思考问题也是一个全面看待问题的弊端。????本片导演是来自印度的米拉·奈尔,接受过美国精英教育,这也是他们这类导演能够比较自如操作这类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跨文化与种族的视角更全面把握

改编自Mohsin Hamid的同名小说。还没有看过小说,但是电影本身做得很好。电影叙事手法保留了Hamid写作的精髓,就是通过精巧的叙述手法(不一定靠情节推动)一层层揭露我们不愿承认的偏见和歧视。男主人公这条感情线很好地体现了一个特权阶级的白人女性是如何在“政治正确”话语下施展自己的社会、文化资本的。当白人女性代替白人男性变成“拯救者”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在巴黎圣母院火灾和斯里兰卡爆炸事件之后看这部电影,深深感到悲凉。战争大多都是由少数人物个别事件引起的,却总是广泛蔓延,殃及无辜。个体之于群体力量微不足道,而特定时期的个人命运则尤其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们都是时代洪流中的微尘,常常被动地贴上性别、政治、宗教、种族等标签,身不由己,也会难以自持,却又无可奈何。

还好,不是很深入。否定了文化冲突论但讨论浅尝辄止,也有点简单。美国梦是指个人在物质上的成功这一点很明显,但巴基斯坦梦好像说得不太清楚,难道是与美国梦相对的个体在精神上的富足?我觉得这部电影重点在否定商业化全球化以及种族偏见两方面,但是这种观点已经是陈词滥调了。由电影所否定的东西推出它所肯定的东西:保护民族文化,注重精神世界,国家之间开展有效的对话。还是太简单了。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