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2016)

DenialUP:2021-12-04

否认

评分:7.6 导演:米克·杰克逊 编剧:戴维·黑尔 / 黛博拉·利普斯塔特
主演:蕾切尔·薇兹 / 汤姆·威尔金森 / 蒂莫西·斯波 / 安德鲁·斯科特 / 杰克·劳登 / 凯伦·皮斯托里斯 / 阿历克斯·杰宁斯 / 哈丽特·瓦尔特 / 马克·加蒂斯 / 约翰·塞森斯 / 妮基·阿姆卡-伯德 / 皮普·卡特 / 婕姬·克卢恩 / 威尔·阿滕伯勒 / 麦斯米兰·贝佛特 / 丹尼尔·切尔奎拉 / 艾略特·利维 / 海伦·布拉德伯里 / 希尔顿·麦克雷 / 希恩·鲍尔 / 杰里米·帕克斯曼 / 安伯·巴蒂 / 托德·博伊斯 / 伊恩·克宁汉 / 杰瑞米·纽马克·琼斯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109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希伯来语
影片别名:否定 / 时代伪证者(港) / 永不退让(台)
上映:2016-09-11(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4645330

否认简介

《否认》由米克·杰克逊执导,改编自黛博拉·利普斯塔特的自传小说,讲述作者因称右翼英国作家大卫·艾文为“犹太大屠杀否认者”,而遭对方控诉的法庭交战。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英国影片(提名)米克·杰克逊 / 加里·福斯特 / 拉斯·克拉斯诺夫 / 戴维·黑尔

简评

大屠杀的真实性早已在战后无数次审判和调查中得到证明,所以一定不是本片的拍摄动机。对于一个荒谬绝伦的观点,用法律而不是道德的语言去粉碎,这一点值得有心的观影者去思考。言论自由与人性道德的分野到底在哪里?我想本片给出了一个答案---法理逻辑。是不是一定要坚持这条分界线?如果有国人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会有公平的法律审判吗?答案不得而知。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规中矩,现实意义大于案件本身……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反犹主义及极端主义者大卫·欧文在伦敦起诉历史学家黛博拉·利普斯塔特诽谤,理由是后者称他是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上,被告的律师团体用事实证明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的存在,也证明了原告在著书时故意歪曲事实否定纳粹分子,尤其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最终得以胜诉,让欧文审判历史的企图变成了对他自己的审判。由于是取材于真实故事,影片比较平铺直叙,戏份集中在被告和她的律师团体在诉讼策略上的争论,以及双方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等内容上,整部戏中规中矩的感觉。除了汤姆·威尔金森饰演的出庭律师外,其他角色的表演空间不大,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法庭戏中,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是否存在及是否用于屠杀的法庭调查,让观众了解了判定大屠杀事实的事实和证据,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历史不容否认,也不能忘却。

四平八稳,但还是好看。每个演员都发挥出色,尤其是Timothy和Tom。辩护技巧很精彩,有时我们无需争辩事实是否存在,只需证明对方是个sb就行。反犹已经一千多年了,一个判决能改变什么吗?不能的,人类也还是那么善忘,「大屠杀、大屠杀,我都听腻了」,这可不就是人的劣质吗?感谢那些一说再说、永志不忘的人们,很多事好像说得太多,可不说很快就忘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

二战后,同盟国、波兰和德国等已经多次对纳粹德国军政首领、集中营管理人员等的审判,竟然还有历史学家否认大屠杀,甚至还起诉反对他观点的作者诽谤,而被告一开始还处于被动状态,需要自己取证反驳。剧情平铺直叙,没有太多的起伏,只有女主情绪的一点波动。感觉原告演员的演技更出彩。

这部影片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后的又一次拿出来辩论,奥斯维辛集中营是怎样的历史是毋庸置喙的,有大量的证据,有集中营的原地,这些都是铁定的事实,不需要争执,然而右翼英国作家诶尔文却否认德国纳粹搞的犹太人大屠杀,这一说法引起美国大学女教授的愤慨,教授只能教书育人对于打官司还是要靠律师,律师组成一个律师团队,对付这种颠倒是非的人他们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一对一的辩论,埃尔文不请律师他认为自己足能应付,女教授这边律师团也只让一位有经验的老律师出面辩护,他们要求只需要一位法官听证裁决,不需要陪审团,这就意味着法官一个人裁决定输赢,这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最后女教授这边赢了,可是埃尔文却在媒体面前大放厥词,他把他的意念不加可否的滔滔不绝地说给了大众媒体,好象官司是他赢了似的,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

剧情平淡只因尊重真人真事。美国大选后看这片分外有感——我们这辈子总会遇到这样的bully,他们傲慢偏狭、满嘴谎话,但总能得势。我们要做的不是沮丧或愤怒,而是默默做好自己的事。女主做得最好的,就是在法庭上始终不置一词:她把这个工作交给了律师。莫娘带队的老中青律师团太棒了!

庭审戏拍的挺好的就是又碎又短,有点来不及让人完全进入状态,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公认的事实也可以在法庭上争论,这个点很有意思我也从未认真的想过,女主求的是真相,大卫在后面的表现看起来他在乎的是将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宣扬出去获取一定的支持和声名,所以看似是正义战胜邪恶但是其实对方才是稳赚不赔的那个……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知道原来历史上有holocaust denier这类人(可能现在也有,关于二战的电影数不胜数,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但是编剧导演功力不足,不理解为什么把如此沉重的历史事件放在两个无法承担其重量的人物和案件上,不论正反方都让人无法共情,对于历史细节的刻画也缺乏深度和严肃性,不明白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一个关于犹太大屠杀争论的真实故事,将历史实证主义和科学逻辑推理的缜密展现得及其到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再现大屠杀的过去,也并非争辩“犹太大屠杀是否存在”,而是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严密的实证分析去解构这段记忆,这也是区别于人文领域中感性的最大优势。或许,人文学科范式的进步永远离不开社会科学。本文学人首次对法学表示崇拜和敬佩。

电影是好看的,很惊喜看到莫娘。女主的形象有些情绪化,尤其和专业律师团队对比来看会很明显,但这并不会让我觉得很圣母,一个人在面对这种无耻之徒时,听着他毫不在意的诋毁你的民族悲痛历史时,能有多理智?用中国和日本举个例子,看到那些否认的新闻,舆论不也都是群情激奋,情绪太好煽动了。而且女主也是配合了律师团队的辩护策略,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行为。有意思的是女主第一次开庭不鞠躬,最后判决时还是一起鞠躬了。还有直到最后也是贯彻了,不和否认者说话的原则,在法庭上打败你,在结束后无视你,确实狠。最后的最后,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总是会引发自己对良心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下怎么选择呢,会做一个懦夫吗?

剧本结构不错,开篇连环问题引人入胜,但后面的庭审环节就很枯燥冗长,虽然不乏精彩辩驳,但作为电影而言始终还是缺乏戏剧张力,感觉更像纪录片。另外,女主不是圣母好吧,她只是犹太人(受害者)的代表。同时,感性的女主跟理性的律师团队形成双立场对比,增加一些矛盾、化解矛盾的小插曲而已,不然剧情更味同嚼蜡了,本身这种题材就很难翻出什么花啊。

怎么说呢,从叙事角度看,太过于平直,中规中矩,可是瑕不掩瑜的是几个演员,雷切尔很棒!莫娘正常发挥,律师和欧文是真的出色!故事也是个非常好的故事!伦敦真的,历史,文化交融,希望新冠快点过去,能去一睹伦敦的风采!诡辩的人只会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否认事实比证明事实容易,生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获得奖项

  •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英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