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漫主义:李云迪传(2008)

The Young Romantic: A Portrait of YundiUP:2021-03-02

剧照演员表影评
新浪漫主义:李云迪传

评分:8.9 导演:芭芭拉·威利斯·斯威特 编剧:
主演:李云迪 / Seiji Ozawa / Peter Oundjian
类型:纪录片 / 音乐 / 传记
片长:88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08-09-26(加拿大)
IMDb:tt1414376

新浪漫主义:李云迪传简介

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李云迪自传式纪录片《新浪漫主义》是受霍洛维茨晚年的电影《最后的浪漫》启发而拍摄的,投资200万美元,由曾担任《红色小提琴》等50多部电影制片的大牌电影人NivFich-man指导。三年来,摄制组拍下了李云迪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中国各地演出,在大师班进修的实况,还记录了他与小泽征尔、柏林爱乐合作录音的过程,也包括一些他的私人生活片段,该纪录片时长90分钟。

简评

听第二钢琴奏鸣曲顺便来看了。比较平平的纪录片,内容不多,甚至也没有给过分过多的情绪。回娘家开头结尾的穿插,零几年的重庆和深圳,琴厂和琴童的镜头给到倒是比较有意思。不自觉已经到了看什么内容都会唏嘘的年纪了,听着来回说了几次的“young”,觉得自己也早就不在这个形容词包括的群体之内了,近几天总想起我哥说的“柯洁只有一个”。不管prodigy与否,每个人的人生总像这么一首不甚美丽充满遗憾的诗。

看到钢琴家曾经生动、灵气的一面,云迪那时弹起钢琴眼神里真的有光,纯粹的艺术家极度迷人,完全投身音乐之中的感觉让人好生羡慕。回看现在的演奏,音乐感染力依然在但更多一些沉稳,也真是和他后期的遭遇和经历有关。片子拍的很细腻、很动人,为我们展现了钢琴家台上台下的很多私人时刻,也能看出他真的是一个极度浪漫,极其感性的人,结合他这一时期的一些其他采访和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他对艺术、对音乐极致、单纯的追求再次显露无疑。真的很希望未来能听到他现场版的演奏,也真心希望云迪能通过音乐从这次的沉沦中走出来,在音乐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许久没有感到有什么形式的艺术能这么抓人,李云迪的琴声和这部纪录片一瞬间击中我的心。李算是争议极大的钢琴演奏家了,车祸频出让其颇受外界争议,09年后一直被认定为过于商业炒作。可在纪录片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纯真与激情,他对古典音乐的灵性绝对是天才级别的。其实小泽征尔的评价极其正确,李的优势在于年轻,而他的节奏名为年轻。

人的纯粹是生发于与世界的复杂性碰撞的过程中的(篇幅短了点,国外制作团队挖掘国内环境的深度也不够,但也就是外来者视角,抓的几个点都很准,批量高压的隐性环境、私人与公众形象的抓扯、钢琴制作对应蜡像制作的隐喻,看完绝不能说离人物内心近了一步,但那个表现欲旺盛、意气风发又急于用演奏证明自己的形象却非常之鲜活)

这个时期的李云迪真的有一种特别纯的感觉,完全能看出对音乐的热爱。虽然他现在也说不忘初心,但我总觉得他有了一些变化。(一些细节让我感觉他确实有点浮躁,有点被名利所影响。)一辈子保持初心真的太难了!很怀念原来的李云迪!(虽然我也听他最近的作品,但是他整个人的感觉真的不一样了。)

李云迪真的太有魅力了!真诚、热烈、纯粹!他真的就应该做一朵无暇的高岭之花,被千万人仰望!而不是被拿来和另一位钢琴家比较,他就应该是他,只是他,也不是把他放在舆论中,人们不应该想到他的时候只能联想到一些八卦,而应该第一反应是他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他就只是李云迪,唯一的李云迪!

看过新浪漫主义,没有人能不爱上李云迪——浪漫又热烈,张扬又内敛,恨不得一切形容少年天才的美好词汇都用在他身上。纪录片不愧是记录片,每一帧截下来都是能当屏保的程度,也才发现原来好多剪辑的素材来源都是这儿。大概是天才钢琴家的前二十五年,实在是太过顺风顺水,以致于整部片子有点像演奏会幕后纪录片,人物更深层次的性质没有太多体现。也许等云迪75的时候再拍一部纪录片,更能挖掘出一些他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了解到生活对他音乐的影响。

启蒙音乐是“回娘家”,启蒙乐器是手风琴。与小泽征尔切磋乐曲,与柏林爱乐一起排练,肖邦钢琴大赛获冠军的瞬间,各位老师的点滴回忆,穿插倒叙如琴键上跳跃的音符。但老师说得好,这孩子最难得的是琴人合一。他自己说,我觉得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找回自己。此片非线性多线叙事给影片增加了一些神秘感,用钢琴演奏(练习)之乐曲作为时空穿插的连接,音乐与画面浑然天成。片尾即将与柏林爱乐的演出候场片段,开场即成剧终。戛然而止得令人回味无穷。

看完之后生气竟大于惋惜。如果可以,我一点都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并非指该纪录片)去了解古典乐。李云迪的触键美得像诗,他那时候对钢琴的痴迷,是连重复钻研乐章的情绪,也陶醉其中的程度,虽然这本就是身为一位钢琴家的天职。二十年前的肖赛金奖太过耀眼,年少成名更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终有掉下的一天。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这时候重看这部纪录片别有一番滋味。很多后来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可以从以前的丝丝缕缕中初露端倪。比如音乐总监说他很突出,仍在努力的路上,要保持沉默。比如,他妈妈说不在眼皮底下,云游世界,难免担心。比如蜡像馆的蜡像、深圳艺校门口的荣誉榜,比如这个片的片名,某某人的传。都仿佛隐藏着某种玄机。另外,蜡像馆的蜡像为什么都不像本人?

看了这个纪录片,很难不爱上那时的李云迪。AND 他和他前夫的共同点实在太多了。打乒乓球那一段,他说乒乓球的tempo和音乐有共通之处,让我顿时想起了前夫《欢喜城》的乒乓球采样。不知怎的,他两总有这种微妙的、冥冥之中的巧合。2021年,双双迷失在欢喜城里,没有相爱的勇气,感情也可以虚凝。

我所在的这片土地最不缺道德卫士,但是缺艺术家。单从纪录片角度这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几条线的交叉叙事记录了李云迪的成长过程 恩师、家人、杜莎蜡像,和柏林爱乐团的合作…… young&romantic 李云迪真的太灵了 被称作肖邦转世的他39岁在自己的故土陨落有一种宿命般的感觉,期待他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