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1986)

The MissionUP:2021-06-14

《教会》(英语:The Mission)是一部1986年的英国时代电影,表述18世纪天主教耶稣会赴南美传教的故事。编剧是罗伯特·鲍特(英语:Robert Bolt),导演是罗兰·佐夫(英语:Roland Joffé),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及谢洛美·艾朗斯等。

教会

评分:7.8 导演:罗兰·约菲 编剧:罗伯特·鲍特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 杰瑞米·艾恩斯 / 雷·麦克安利 / 艾丹·奎因 / 切瑞·朗吉 / 罗纳德·皮卡普 / 查克·洛 / 连姆·尼森 / Daniel Berrigan / Carlos Duplat / 弗雷德·迈拉麦德
类型:剧情 / 历史 / 冒险
片长:125分钟地区:英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 瓜拉尼语 / 西班牙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战火浮生 / 传教 / 传道
上映:1986-09-29(西班牙)
IMDb:tt0091530

剧情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深入南美丛林(今巴拉圭、阿根廷、巴西交界处)向当地原住民瓜拉尼人(Guaraní)传教。罗德里戈·门多萨(罗伯特·德尼罗 饰演)为当时西班牙殖民地的一名佣兵,在发现其未婚妻与其兄弟发生恋情后手刃其弟,虽然门多萨免于死罪,但仍不免良心有愧。在耶稣会修士加布里埃尔(谢洛美·艾朗斯 饰演)的劝说下,门多萨随从修士前往他们传教的地方。电影中,原住民瓜拉尼十分友善,门多萨被感动,开始参与耶稣会的活动,并且在修士加布里埃尔与菲尔丁(连恩·尼逊 饰演)的见证下成为了一名耶稣会士。1750年,西葡马德里条约生效,由于耶稣会传教场地被西班牙殖民当局转让予葡萄牙殖民当局,葡萄牙人认为耶稣会所建立的平等社会有碍于其所实行的奴隶制,电影中,梵蒂冈派遣了前耶稣会士,时任红衣主教的阿尔塔米拉诺(雷·麦卡那利(英语:Ray McAnally) 饰演)前往决断耶稣会的传教是否应当被保留。在听取殖民当局与耶稣会的辩论时,耶稣会向主教展示了由一名原住民所咏唱的赞美诗,反驳殖民当局所谓“原住民是野兽”的论调。备受西葡殖民当局的压力,主教亲自访问了耶稣会传教的地方,虽然传教的成功使他惊讶,他仍然要求耶稣会士与原住民离开传教地。紧接而来的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联合攻势,电影中,门多萨、菲尔丁战殁,加布里埃尔领着原住民妇孺,高举十字架,向着军队前进,见到此番情景的西葡兵士们不忍开火,然而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包括加布里埃尔在内大多数妇女、儿童都被杀害。影片的末尾,阿尔塔米拉诺主教与殖民地官员交谈,官员表示:“我们要在这现实世界工作,而现实世界就是如此。”主教答道:“不,这世界变成这样是我们造成的,而这后果....是我的决定造成的(thus have we made the world.. thus have I made it)。”影片的最后出现了几行结束语,告诉观众们耶稣会士及其他势力仍在南美坚持为原住民的权益而奋斗。然后以圣经若望福音第一章第五节:“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衪。”谢幕。

演员

  • 罗伯特·德尼罗 饰演 Captain Rodrigo Mendoza
  • 谢洛美·艾朗斯 饰演 Father Gabriel
  • 雷·麦卡那利(英语:Ray McAnally) 饰演 Cardinal Altamirano
  • 艾丹·奎因 饰演 Felipe Mendoza
  • 赛瑞·朗西(英语:Cherie Lunghi) 饰演 Carlotta
  • 朗诺·匹克(英语:Ronald Pickup) 饰演 Don Hontar
  • 查克·洛(英语:Chuck Low) 饰演 Don Cabeza
  • 连恩·尼逊 饰演 Father John Fielding
  • Bercelio Moya 饰演 Indian Boy
  • Sigifredo Ismare 饰演 Witch Doctor
  • Asuncion Ontiveros 饰演 Indian Chief
  • Alejandrino Moya 饰演 Chief's Lieutenant
  • 丹尼尔·巴维根(英语:Daniel Berrigan) 饰演 Sebastian
  • Rolf Gray 饰演 Father Ralph
  • 阿尔瓦罗·葛雷洛(英语:Álvaro Guerrero) 饰演 Jesuit

原声配乐

所有歌曲均为恩尼奥·莫里科内谱写。

  1.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 3:50
  2. "Falls" – 1:55
  3. "Gabriel's Oboe" – 2:14
  4. "Ave Maria Guarani" – 2:51
  5. "Brothers" – 1:32
  6. "Carlotta" – 1:21
  7. "Vita Nostra" – 1:54
  8. "Climb" – 1:37
  9. "Remorse" – 2:46
  10. "Penance" – 4:03
  11. "The Mission" – 2:49
  12. "River" – 1:59
  13. "Gabriel's Oboe" – 2:40
  14. "Te Deum Guarani" – 0:48
  15. "Refusal" – 3:30
  16. "Asuncion" – 1:27
  17. "Alone" – 4:25
  18. "Guarani" – 3:56
  19. "The Sword" – 2:00
  20. "Miserere" – 1:00

影片获得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影片配乐是恩尼奥·莫里科内,该配乐名列《AFI百年百大电影配乐》第23名。

简评

如果这次政权胜利了,那我的仁慈将毫无用处,提刀杀人我做不到,但我可以一直留着这里。诚然宗教是西方中世纪侵略领土最有力的策略之一,但作为一个普通的牧师,他哪里懂啊,他只想感化更多的人,走出大山。谁能想到自己是棋子,谁又愿意呢。这个世界就这样,我们也没办法。不,是我们创造了这个世界,至少我难辞其咎。未开化的人最容易被集体话语影响,至少希望自己不要这样。ps:这部电影的景可太动人了,总是让我想起《夏日走过山间》种种情节,却是不同的目的。

/*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021上影节影人聚焦莫里康内展映单元,曹杨影城,上影节给的译名是“战火浮生”,片名直译过来应该就是”传教“的意思;讲的是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给当地土著传教的轶事,算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冒险电影,背景比较深刻,涉及基督会、教皇、国王、殖民统治者、土著等各方势力纠葛....莫里康内的配乐一如既往非常厉害....

十八世纪如此,我国近代何尝不是如此,类似的教会历史在无数地方上演过,当“文化侵略”的忘恩负义的呼声响起时,大家都选择性忽视了教会与强权侵略其实是水火不容的两股势力。传教士在各地千辛万苦建立的蓬勃教会,其结局总是被焚烧拆毁尽净,因为他们是毫不抵抗的子民、没有武力机制的羔羊。最令人惊异的是他们从最初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最淡然的面对酷刑甚至是死亡,因为爱的播撒任务已然完成。这拍的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教会的宏观历史,它的传播历史、发展历史、毁灭历史、新生历史。

#24th SIFF# 致敬莫里康内单元。1986年金棕榈+技术大奖,奥斯卡7提1中最佳摄影。时隔这么多年看,除了摄影和美术令人惊叹的完成度之外,能从传教所这个点出发把殖民史里面复杂问题从政治经济角度剖析得这么清晰,也是非常难得。[蛇之拥抱]恰好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了一个相同题材的故事,这么看这部片其实还是在原住民角度欠缺了一些,属于近些年电影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新视角。莫里康内那段交响加合唱太气势磅礴了。

片中部落位置在瀑布之上,所以能看到很多壮观的,人们爬上瀑布的场景。从这些壮观的场景可以看到,本片拍摄人员的艰难与努力,他们还是很值得佩服的。此外,电影音乐中有一首主题曲给我印象深刻。主题曲旋律舒缓动听,在一些美丽的画面中总能适时响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愉悦。总之,虽然电影的观赏性不高,但影片的画面与音乐还是非常出色的。

一部富有野心的作品,但浓厚的宗教色彩束缚了创作的视野,在世俗政治主导的丛林世界中,宗教的绥靖和懦弱被暴露无遗,虔诚信仰的子民失去最后的灵魂庇护,面临的只有死亡。影片的摄影音乐壮阔恢弘,罗伯特·德尼罗、杰瑞米·艾恩斯、连姆·尼森三大主角,就数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比较贴近人物个性,其余两位多少都有些不在状态,导演罗兰·约菲的创作思路并没有完成,感觉有一种草草收场的意味。

教皇的决定,为了不放弃多个国家的耶稣会,而放弃了印第安耶稣会,从领袖的角度来说,貌似是各种不完美的解决方案下面的最优解?可是最后其实也是罪恶的帮凶。教士们的选择,为了信仰,为了生而为人的权利,奋起反抗,流血,这是否真的是违背了信仰?在罪恶的时代中,教会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部电影更出彩的是摄影和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以及莫里康内的依然神仙水准的配乐,后来被李健采样进《父亲的散文诗》里面。整个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个剥削史,每天冠冕堂皇说教的,其实也就是罪大恶极的,不禁思考,宗教真的有用吗?要是教会打赢了这一战,故事又会如何发展?

一不小心看了史上最拉垮金棕榈之一?对18世纪南美政教殖民屠杀事件完全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的讲述,标准的好莱坞奥系情节剧史诗体,第二幕甚至是整一大段的主教领导视察,现在看来相当老旧。不过从传统/主流的电影价值评判来说,硬配置还是不错的,堪称奇观的摄影、经典的配乐,制造了好几场值得被影史铭记的调度,男性群戏也不错。

【上海电影节展映】根据18世纪中叶南美洲瓜拉尼战争历史改编的宗教影片,反映耶稣会传教士与原住民瓜拉尼人的友好关系,以及西班牙葡萄牙联合军队对瓜拉尼部落的屠杀式作战。剧组在南美洲实地取景并采用当地原住民做群演,景色壮阔迷人。摄影配乐尤为突出。莫里康内的配乐空灵而大气,足够震撼。开场沿瀑布山林攀岩而上的画面美不胜收,叹为观止。除罗伯特·德尼罗背负重担来到瓜拉尼人社区一段足够深沉,没有太多足够彰显演员演技的戏份。中段大量斡旋文戏无比沉闷无趣,看得昏昏欲睡。反而是那些无(英语)台词的、展现瓜拉尼人社区生活、宗教、战备的部分十分鲜活。正如影片以红衣主教的叙述为线索串连,其白人视角、白人主角叙事令原住民沦为展示奇观和悲惨的背景板,就像原住民语言也并未有任何翻译,历史上瓜拉尼叛军领袖及其士兵只是群演配角。

這兩年看過最感動的電影。電影本身取材於南美洲瓜拉尼人的真實歷史,敘述當然逃不開歐洲視角,片中耶穌會會士的形象非常正面,而歷史上耶穌會在此地的功過評價仍有爭議;瓜拉尼土著則被刻畫為被動的客體,對傳教士代表的歐洲文明欣然接受,在耶穌會士帶領下完成了從”野蠻”到“文明”,“獸性”(殺害第一位傳教士,和撲殺動物的場景)到“人性”(製作和學會樂器,造教堂,唱聖歌)的轉變。實際上這兩者的互動既有衝突反抗,也有主動融合,共同孕育了這些地區獨特而複雜的混合文化。莫里康內的配樂和德尼羅、鐵叔的表演,加上宏大的運鏡,將本片提升到了具有神性的美學高度。Rodrigo是身背重負上山的西西佛斯,注定無果的贖罪被愛與信念拯救;神父Gabriel以大天使之名,行聖人之事,而那從戰火中顫顫走來的,分明就是基督的真身。

这是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影片,也是一部信仰和世俗强权在现实中地征战的故事。世俗政权和教会之间的张力给弱势群体带来了喘息,却为当地的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某种程度上说,由于外来疾病和殖民者绝对的军事优势,耶稣会的存在成为了土著生存的唯一保障。所以土著倒向了教会。后来,教廷迫于世俗政权放弃了在印第安人中已经扎根的教会,整个片子充满了暴力与血腥,当然也充满了爱与信仰。教会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好还是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群人坚守这自己的信仰,就像嘉比尔一样,他们到最后也没有违背神,没有为了反抗去杀人。有一句话很好:嘉比尔说,如果相信武力,那么就是把爱赶走了,我不能生活在没有爱的世界

获得奖项

  • 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Straniero)
    提名: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最佳外语片
  • 第38届戛纳电影节
    第3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技术大奖
  • 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5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ore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 / 最佳视觉特效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39届戛纳电影节
    第3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技术大奖
  • 第26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26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