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1992)

El ViajeUP:2021-07-26

演员表影评剧照
旅行

评分:8.7 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编剧: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主演:马克·伯曼 / 安吉拉·科雷亚 / 多米妮克·桑达 / Walter Quiroz / Soledad Alfaro / Ricardo Bartis / Christina Becerra / Chiquinho Brandão / Franklin Caicedo / Carlos Carella / Liliana Flores / Juana Hidalgo / Justo Martínez / Kiko Mendive / Francisco Nápoli / Fito Páez / Nathá
类型:剧情
片长:Argentina: 140 分钟 / Argentina: 1地区:阿根廷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墨西哥 / 西班牙 / 英国
语言: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旅程 / The Journey
上映:1992-04-30
IMDb:tt0105744

旅行简介

十七岁的马丁(Walter Quiroz 饰)在家乡火地岛上日日过着乏味的生活,他对陈腐破败的学校毫无兴趣,和继父的关系又紧张,唯一给他希望的,是亲生父亲创作给他的连环画,画中记录着拉美大陆种种神奇的景象。马丁的女友意外怀孕,但迫于家长压力要打掉孩子并与马丁分手,愤怒的马丁丧失了留在家乡的最后理由,他收拾行装,踏上拉美大陆,开始了北上寻找生父游历美洲的旅程。马丁见识了洪水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经过了蛮荒的安第斯山脉……一路上,一个未知是幻觉还是真实的红衣姑娘多次现身,令马丁的神奇之旅愈发空灵。马丁沿路搜集生父的消息,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到拉丁美洲大陆的幻想与现实中去。

第4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第45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第45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简评

收藏此片已愈一年,今夜終于得觀,確實甘之如飴。一個迷茫少年冲動之下背包騎單車從最南端的烏斯懷亞穿越巴塔哥尼亞和秘魯高原,經過巴西亞馬孫流域,到達拉美最北端的墨西哥的尋父之路。拉美是離上帝太遠,離美帝太近,影片對親美腐敗政治的諷刺隠喻以及人民辛酸但不失樂觀的生活的描繪必然不會缺席。少年在旅途的豐富體驗之後找尋到了真我,雖心念不已卻已走出了對父亲形象的执著。離中國最遠,久已神往彼异域之風土,魔幻現實主義的土壤,無限浪漫的旅途。

可以直接进到我top10的电影。看简介和海报以为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慢慢发现这其实是魔幻现实主义,在看的时候觉得这很像是南美拉美的《地下》其实根本不是这是属于南美拉美的《旅行》。旅行中充满着对殖民主义下南美拉美所受的痛苦,无论是“下跪会”上跪地社交的拉美总统和站立着的美国总统、吼叫着坠落的名人画像、“铁托的大鼓”、飘在洪水中的阿根廷、倾斜32°的火地岛还是高声痛斥社会的神父,一切的一切就像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魔幻又充满绝望。红衣女性的沉默就像是民众的沉默,铁托的大鼓却又像是民众的怒吼

看的应该是131分钟搬的,这可不是剧情电影,带有一点奇幻色彩。一路其实都是以寻父为线索的,算旅行又不算旅行。其实算一路把南美国家情况和问题作了一个反馈。主角走一路似乎已经成长了,但又不知道从哪成长出来的。电影和自己最开始预期的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以为主要在自身的思考,但其实主要在社会的思考

叛逆的少年离开学校、家庭和恋人,踏上旅途寻找远方的父亲。同时也是一则民族寓言,少年穿越过城市、河流、沙漠、印加金字塔,直到幻想中父亲在载着羽蛇神的货车里向自己欢呼,正如在累累伤痕中寻找自身历史的拉美。嘴上说着以后靠自己生活,但是红衣少女的幻影依然挥之不去,或许人很难真正摆脱幻想。叙事比较自由,但到了后面讽刺性非常重而不够含蓄:穿着皮带成为义务,既保持身材又节省粮食;下跪酒会。作为电影看着有点别扭,或许太陌生了吧。

场景美术;构图;超现实讽刺片段,都存在于媒介空间,更添对媒体机器的讽刺;寻父意识,自我解放;和《摩托日记》一样,旅途所见都是沉默的受难者、沉默的殖民景观,反向凝视很无力,这种叙事除了巩固既有的阶级权力关系、重复操演既定的观察位置外,唯一的好处就是增加世界知识;梦男哒咩,什么时候男凝想象能变成一个打唇钉穿黑背心的姐姐

2023上海阿根廷展第六场。这次阿根廷影展的质量太高了,《旅行》作为闭幕片也是一个完美的收束。很简单的故事内核,男孩在寻找父亲的旅途中与父亲所绘的连环画里故事的人物相遇,循着父亲故人的线索一路穿行南美各地,谱写属于男孩的自己的生命故事。索拉纳斯一贯的政治隐喻遍布全片,三十年前南美的黑色幽默与现在某些现实暗合让人忍俊不禁。对独裁与殖民掠夺杀戮的反抗,对言论、身体、艺术自由的追寻始终是他电影里的重要的主题,只是这次融进了一个男孩的不凡旅程,有对像微风拂面般红衣女孩的爱慕,有在污染河流中的漂流,有跪着外交和应系尽系的暗讽。最爱的一段长镜头是河中漂流的旅程,生活在被污水淹没客厅,吃着刚烤出来的曲奇。与《热带鱼》中被潮水冲击的堂屋类似,整个世界都在沉没,可我们还是挣扎地浮出水面,直面这荒谬的生活。

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佳作。通过对比统治层与媒体渲染的荒诞超现实讲述南美大陆上极为真实的苦痛历史。如梦幻般出现的红衣女子代表对成熟的渴求,寻父之路上与父亲的旅行重叠,在旅途中逐渐成长。这片土地充斥着侵略、犯罪、贫困和歧视。可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坚韧乐观的生产着,高喊着我是天生的游吟诗人,我死后还会有歌手从天而降。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配乐时而癫狂时而忧郁,笼罩在一片冷色调里的漫画与人们。-坠落的壁画与飘扬的雕像,倾斜的世界和永远不会到来的明天。-一个漂着死人的城市,棺材如舟,随波逐流。水域买卖取代土地买卖,钓鱼、潜水、皮带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太讽刺了。「即使洪水吞噬了我们,另一个国度也会重生。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万物就是在梦想中诞生的」-父亲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信念。拉美人民的确是天生的吟游诗人,自由与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

四星半。所谓旅行,其实是追寻精神寄托的寻根之旅。在这个穿越现代蛮荒梦幻现实的旅途中,影片一半用魔幻语言讲述了历史的吊诡和拉美的苦难,一半用漫画方式控诉了独裁统治和社会不公。被污水淹没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牢狱般压抑却外强中干的学校都有很多影像上的奇思妙想,音乐也好听。可惜最后四分之一的段落,显得过于直白,弱化了原本深沉的意境、荒诞的氛围。

从最开始的教室场景,怎样也想不到后来是这样的展开。故事很简单,经典的去找人然后在旅途中发现自我,发现社会。琐碎但真实。技巧还是很多的,但可以忽略刻意。学到一些:主角一定要长得有特点或一直有着标志性的衣服或配饰。一些想要强调的,一定要极度吸引人的眼球,怪异不怪异另说,毕竟是以目的为导向。摄影、配乐很好,但也说不上绝妙。

一部追寻勇气与希望的史诗。被风刮到倾斜30度的海岛,被洪水淹没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影片最后30分钟太敢拍,义务勒紧的腰带,跪式首脑会议。如果说“上帝是坏的,恶魔是好的”才不会掉下桥去,那一个将要过桥的人哪怕并不如此信仰也会如是讲述,然后等过完桥后再吐露真心。电影仿佛一则寓言,用镜头再现信仰——如果有人能将你救赎,这个人只能是你自己。但技术上,导演的《南方》还是更胜一筹。

1、魔幻现实主义,诗意电影,都是我看不懂的,这个有部分还能有点感觉,讽刺满满。本来以为又不喜欢没想到真香,大概是我唯一能看下去并喜欢的魔幻现实主义了2、下雪的教室,飞起来的铜牛,在被淹的家里喝茶,倾斜的世界,荷兰角构图,儿子打父亲真的魔幻现实,红衣女郎是梦想。3、人生是一场旅行,前面有困难和挫折,但是也得往前,去布宜诺斯艾利斯。4、一个人上路的旅行,艰难险阻又遇到了好多朋友,一个人骑车旅行画面美腻5、被淹后的城市各种讽刺搞笑的事情6、孤独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7、美国实验让无辜者受害,矿区,跪着投降是唯一选择8、自己给自己生活的力量,红衣幻想能不能实现,再见父亲啥感觉?个人旅行等到的是带着龙幻想的父亲,但是父亲一直在我心里,通过旅行找到了自我。9、社会需要思考溯源,找回自我,解决问题

旅行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