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嫫(1994)
ErmoUP:2022-01-29
《二嫫》是1994年出品的一部中国电影,由周晓文导演,艾丽娅主演。本片根据徐宝琦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获瑞士第47届罗卡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金奖、国际影评人奖、评审团大奖。
二嫫简介
二嫫(艾丽娅 饰)靠卖麻花面维持生计,丈夫(戈治均 饰)是昔日的老村长,后来落下了病根做不了重活,家中重担全落在二嫫身上。隔壁的“瞎子”(刘佩琦 饰)家有电视和一辆破卡车,在村里算是不错的人家。二嫫的儿子虎子经常跑到“瞎子”家蹭电视看,自尊心颇强的二嫫暗下决心要买台全县最大的电视回家。“瞎子”对二嫫有意思,为她在县城介绍了一份工作并定时接她回村,后来两人在车上发生了关系。村里人对二嫫和瞎子指指点点,“瞎子”老婆(张海燕 饰)和二嫫在家门口打了一架。二嫫去县城卖血,最后终于买回了大电视......
本片根据徐宝琦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获瑞士第47届罗卡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金奖、国际影评人奖、评审团大奖。
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周晓文 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周晓文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周晓文
获得奖项
-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合拍故事片 / 最佳录音 - 第4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获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Swissair/Crossair Special Prize
提名:Golden Leopard - 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获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简评
80年代中国农村风情画,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寓言,好看又有内涵。二嫫这个形象很出彩,她能买回全县城最大的电视,却无法溶入以瞎子代表的新生活,被牢牢的拴在以村长为代表的传统生活中无可奈何,拼搏了一番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耐人寻味。拍的真实生动非常接地气。相比之下秋菊打官司显得很假很刻意。
“卖~麻~花~面~嘞~”!真是一部超乎我预期的电影。故事剧情比观影时最常联想到的《九香》更让我满意,二嫫为了钱抽血的情节让我联想到电视剧《福贵》,也因此让我一度担心她遭遇不测(看幕后花絮,没想到实拍时竟然还真抽血了),而坐卡车、到邻居家看电视等情节则勾起了一些我的童年回忆;演员的整体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特别提及下,秀儿妈找二嫫哭诉的那段表演),艾丽娅实力将这样一个吃苦耐劳、有些倔强的农村妇女演得有血有肉,用脚揉面的段落想必此后会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一个触摸现代化化的成熟电影实验。电视机取代房屋成为乡土身份新的标志,大卡车成为比任何农业劳作更赚钱的手段,而人却在机械面前变得前所未有地渺小和疲惫,人因为新机械变得成功,却也失败,二嫫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当电视机抬进狭小逼仄的农家,无处安放时,也代表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无所适从,无处安放。
电视高清源重刷。勉强四星。皮松肉懒的!失去劳动力的前任村长老公,凭破烂卡车改善了生活的邻居,要买比邻居家大、连“县长都买不起”的全县最大电视的女人——这是个改革开放语境下,聚焦消费主义之虚幻的主题。传统权力因村长身体的颓败而失势,女主也幻想用购买力战胜县长,最终是和前村长老公一样搞垮了身体。尽管本片旨在提示观者警惕消费主义,但这个故事透露出些许男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拥有经济身份的不安。全片有多处重复台词,村长那句“早不是村长了”更是频频出现,这个设计出了凸显角色们的木讷迟钝,也营造了超现实的寓言效果。一些设计也前后关联,比如撞驴赔500和后面艾、刘二人的争执。一些桥段很有趣,比如拉婚礼宾客为车祸伤者献血。周晓文拍男人女人,擅于捕捉身体上的势能,比如艾丽娅用脚和面、宾馆涂去皱霜等戏码
朴实的镜头语言,普通生活的故事,却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内心和欲望!三大碗盐水,一半是水一半是血!县长都买不起的“花王”29寸大彩电,“你是个好人,我不是好人”等等一串串的生活符号,勾勒出二嫫这样的人物!创作上看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非常有灵性和才华,如今中国电影已被刻意煽情高歌河山所替代!
在那个经济和文明快速发展与更迭的改革初期,农民在现代化中显露出尴尬境地,他们几乎没有对本身价值的清晰认知和正确看待问题的观念,二嫫竟然可以为买彩电的执念去频频卖血。然而在此时被资本主义浪潮裹挟的大环境下,我们又何尝不是类似二嫫的存在,只不过更多的困惑和追逐是为了名与利… 物欲的不断膨胀,随之而来的即是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
现在这个时间看这个电影,很难不跟隐入尘烟比较。一眼就能发现,隐是一种抽象的真,你无法证伪,但他至少是少见的,而这个就是那种鲜活的真,你身边的人他就是这样生活的。倒不是说抽象不好,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抽象的。我喜欢第五代导演,他们拍的就是当时年轻人老百姓的所思所想,而现在的电影人基本不愿意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了
乡村与现代化是电影的母题,每名演员演技都在线,还是女性视角,二嫫的独立有多面性,农村妇女的固执、争强好胜、尊严感又略带无道德感的狡黠显得真实,夜里用脚揉面、卖血、进县城都有时代特性,让人印象深刻,买了电视后,她陷入了虚无和迷茫,丧失了自我坐标;看了影评,才发现里面有中国式邻居的攀比,村长和二嫫、佩琦与老婆之间权力与家庭地位的多次变迁,实在精彩。
本片也有些许“第五代”的特征,节制地表达性压抑的状态。不同的是从农村的“土”转变成县城的“土”,脱离了土地叙事,回到中国当代的时间线上。二嫫这个女性形象很鲜活,她有欲望也不吝表达欲望,在欲望的迷失中也有自己的原则,不被束缚。这个故事有很强的寓言性,县长都没有的大彩电充斥着明确且舶来的“性渴望”,二嫫费劲千辛买回家也成为了一种“被全村人围观,无处安放的存在。当“性渴望”再度浮出,一家人也只能挤在小板凳上睡觉,对炕上的电视机视而不见。这个寓言的结尾,二嫫抗争的成功与不适同在,似乎仍然有舶来与本土如何取鉴的问题。
对29寸大电视所象征的资本主义式物质富裕的追求,一代中国人在改革风口的猝变以及奋斗背后的迷茫,同时二嫫这个反传统的刚强女性主人公又让影片的议题额外丰富了一层,演员艾丽娅对情绪的把控,导演周晓文对各种细节的捕捉,都让本片成了90年代中期极有代表性的农村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剧情和视听语言融合的太精准了,好电影。面条就像女人的欲望,每天晚上通过体力劳作挤压出来。男人无用,女人则把情欲转换为购买电视机的欲望,当购买电视的欲望一旦实现反而堵死了女人欲望的出口,使得女人的情欲更加无所遁形,无处安放了。几千年的道德枷锁仍然压制和束缚了女人们追求真情实感的欲望,祭奠在男人的虚荣里。
比乡土文学里的那些大肘子式的描写还是先锋多了,女性的欲望投射如果没有被强制的更改过,未必就会在男人身上,女性对于新时代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男性强太多,聪明的农村妇女一眼就看出城市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二嫫想要一台最新最大的彩色电视,如果那一年她才出生的话,现在的她一定是一个数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