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鲁特(2016)

Ma LouteUP:2021-07-07

玛·鲁特

评分:6.5 导演:布鲁诺·杜蒙 编剧:布鲁诺·杜蒙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 / 朱丽叶·比诺什 /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让-吕克·文森特 / 布兰德·拉维夫 / 哈弗 / 迪迪埃·赫斯特佩 / 赛瑞尔·里戈 / Laura Dupré / Thierry Lavieville / Caroline Carbonnier / Manon Royère / Lauréna Thellier / Maya Sarac / Noah Noulard
类型:喜剧
片长:122分钟地区:法国 / 德国 / 比利时
语言:法语 / 英语
影片别名:食人急转湾(港) / 魔爱食人湾(台) / Slack Bay
上映:2016-05-13(戛纳电影节)
IMDb:tt4726636

玛·鲁特简介

1910年夏天,法国北部的斯拉克海湾。多起游客的神秘失踪事件为当地笼上了不安的氛围。Machin警长和他精明的副手Malfoy共同展开调查。他们被卷入一场奇怪而危险的爱情故事中:一方是鲁莽的Ma Loute,行为怪异的渔人之家的长子,另一方则是年轻淘气的Billie,她是富有的里尔没落贵族Van Peteghem家族的女儿。他们奇异的爱情扰乱了两个家庭原来的节奏。

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布鲁诺·杜蒙 第42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42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布鲁诺·杜蒙

简评

杜蒙把制作《小孩子》的方法论固定下来并强化了许多(卡夫卡式喜剧?),更脱线、更搞不懂也更好看了。“人设”之假面仍是电影的核心:一个创伤性事件(食人/乱伦)赤裸裸曝光着的社会里,女性都是天生的歇斯底里,男性全是强迫症患者【甚至有从中察觉到“大他者之大他者”存在的癔症患者(比利叔叔的两个举动,直视镜头和“问天”)】在这样的设定里插入一个主动跨越阶级鸿沟的双性人,利用他/她的双重性征优势去取悦双边以弥合裂缝,论证了救赎的不可能性,而这时,奇迹反而于人性至污浊处飞升,臃肿过头的体制化身更是以长久漂浮的姿态宣告,此处“礼崩乐坏”。纯瞎猜。反正,这部够有趣!

聚焦城乡二元对照和小资阶层的荒诞喜剧,化用了默片的情景化喜感,又突出了卡通的声效,恶搞脱线版“资产阶级审慎魅力”,比诺什配合无厘头很用力,每个人行动的困难和表情的浮夸都可以对应某种群体的尴尬处境,看着朴素劳动人民下饭如同“向往的生活”,大理石上糊水泥的“低调奢华”,最重的人飘了,自欺欺人的先生小姐摆渡到泥淖中。

导演避免中产阶级凝视无产阶级的方法是让无产阶级同时凝视中产阶级,你瞅我我瞅你,互相看不惯,越看越难受,我看见的你是乱伦双性,我观察的你是弱智食人,鲁特和比利本来是最可能打破阶级的一对,却遭性别困扰和饥饿果断扑灭,我搂着我的下等人新欢,你转身回到你的豪门,杜蒙电影里连环杀人案永远破不了,因为从来不是凶手杀害被害人,而是某种现状扼杀某个群体,社会之弊不除,“凶手”何以落网?

又是一部自动倒立磕头的杜蒙式十星电影,仅开头五分钟他碾压式的天才就展露无遗。在这个年代一批猎奇无下限和另一批冷饭炒不厌的欧陆导演之间,他的导演方法论在能够无比精准地进行指涉的同时,又显出具有无限自我生产和向内开掘的可能,且始终将表达欲和现实性记挂在绳索的两端。本片唯一的遗憾就在不应该使用比诺什,她的表演模式并不像杜蒙式人物是从“地理中自然脱落”的,而是“从表演欲向外放射”的。

观感上是越界的,是超现实的,但表达上又恰恰是极其现实的,是阶级主义的。低智的贵族、笨拙的警官、食人的平民,这一幅无比简单又富含讽刺性的社会图谱已然形成,且泾渭分明,就如同一处浅滩便可以称为高低阶层划分的见证。当情感的跨越被阻隔,当飞天的警长被击落,你所看到的可以是愚蠢与愚蠢的会晤,或者说这仍然是阶层与阶层的鸿沟。书写满篇荒唐,却道个中滋味。

观感就像片中人物,随着情节推进,渐渐飘了起来。在这种情节没主心骨的情况下,有些奇奇怪怪的文戏确实显得冗长和不知所云,不过法国导演永葆活力的原因就是他不为了让观众看懂而拍,他们诚恳的塑造自己的世界,毫不掩饰的讲自己的东西,这是电影届不可缺少的品质,杜蒙有点意思,期待《法兰西》。

刚开始看觉得好怪异,不知所云,但后面代入一下超现实文学作品,又觉得风格一致,甚至感慨竟然能用画面复刻天马行空的文字,荒蛮荒诞却不虚无。Luchini的走路姿势,骑风车,坐躺椅,说真的,我完全能想象出一万字花式炫词版!!各种细节都是小说里的10-20页,有点酷。当然吃生人那段还是太不适了……

导演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他的这出荒诞时代剧,继续在阴冷的法国北部营造着个人风格鲜明的世界,在失踪案展开的过程中旁逸斜出的种种障碍、荒诞与蛊惑,生活在肮脏街区食人者、扮相高雅却行为怪异北方贵族……一切仿佛从漫画中蹦出,在荒凉的海滩上表演着一出又一出有关文宗教、阶级与人性的闹剧。

气球一样的警长让人想起雅克塔蒂。奇怪的上等人,仿佛每个人都有着精神疾病(托德布朗宁的电影也是如此)。关于信仰,只是故作崇高的相信、没来由的为了表示自己上等人象征的符号,同歌剧和华服一样,同无意义的形而上学一样。下层对上层的嗤之以鼻、上层对下层的欣赏,满是倒错之感。吐口水、摔跤(警长的滚、打扫卫生时的摔跤、比利第一次见玛鲁特时的摔跤)、飞翔(想起了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都有特殊的作为姿势的含义。摄影上,广角镜头让人想起马力克的许多电影,许多镜头景深很浅,也方便了人物突然的入场(从景框的左侧或右侧突然入框,然后变焦,展开更广阔的故事)

杜蒙尝试将其远景,低饱和度的影片风格改造为罗伊·安德森式的残酷幽默,但不同于后者,导演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了主观的,剧烈运动的镜头以及氛围音乐,甚于《弗朗德勒》,但《玛》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一种影像的食人,也就是说对于凝视的反逆。首先在影片中,随着这一案件的谜底被冷漠地揭示,面对仅存的气氛,观看者被赋予了一种全知视角。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接受影片之中各个人物携带身体强度的直视,正如同食人的玛·鲁特一家只能吃掉观光者,这道目光直接质疑了影像的合法性。在拷问观看者的同时,杜蒙也让无数具的身体涌入这片曾经属于禁欲主义的影片空间,他们的身形带有棍棒喜剧或诗意现实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总是在逃逸自身,而根据这里自成一体的物理定律来看,空气也可能将人绊倒。

沒料到是這樣的荒誕幽默,鏡頭又耽美到令人屏息。很純粹、很乾淨,像精煉的文學作品,現在這種作者電影不多見了。它會讓你直覺地想起一些大師印記,像費里尼、布紐爾、賈克大地,但布蒙萃取精華,創造了一個完全屬於他自己封閉的異想世界,自成一格的邏輯卻能讓觀眾快速接受;就算沒看太懂,仍會不自覺發出「這就是電影」的驚呼。看眾多角色花式跌倒、胖警探滾下沙丘、以及他跟班的怪表情,也是觀賞本片一大樂趣。

待重看|法国中生代顶梁柱导演之一杜蒙延续《小宽宽》对法国北部农村的描绘,此次加入了“上流阶层”作为对照组同时又是变量,贵族的摄影随着剧情开展越来越“达利”。他们生活的如此超现实以至于滑稽,而泊船夫的生活看似落地却更超现实,靠食用外地游客过活。玛鲁特的恋爱故事也做得有趣,其实能看成《圣女贞德》的前传?杜蒙的无产者们联合起来……而且是无比真实(且残忍丑恶变脸)的农民们。

获得奖项

  •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人女演员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戛纳电影配乐奖-最佳同步音乐
    提名:主竞赛单元